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听力教学是外语教学中的关键一环。通过对听力理解过程的分析找出学习者容易犯错的原因和常出现的听力障碍,并对如何克服听力理解中语言、文化、心理上的障碍做了一定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听力理解 过程 障碍
1.引言
听力(listening comprehension)包含人的听觉及能达到理解程度的诸种认知能力。人们在社会实践的语言文字使用中,有45%是通过听力完成的。因此,人们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中,“听”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进行,听力从一定程度上已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然而这也是外语学习中的一个不易突破的难关。本文拟从分析听力理解过程、听力理解障碍及如何克服听力障碍几个方面来探讨听力的教与学。
2.听力理解的过程
听力理解过程是语言知识与心理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英国语言学家Mary Underwood将整个听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声音进入听觉储存阶段(the sounds go into a sensory store);第二阶段是短期记忆处理信息阶段(processing of the information by the short-term memory);第三阶段是把理解了的信息转入长期记忆阶段(transferring the information to the long-term memory for later use)。简单地说就是语音辨识和语义选择两个阶段。语音辨识主要是对语音、语调、节奏和意群等方面的辨认,而语义选择则是指把握说话者的意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中选择所需答案。学生在英语收听过程中往往不能把“听力”与“理解”完美地结合,从而对听的内容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
3.听力理解过程中的障碍
学生经常提出如下问题:“听材料时,我的思维还停留在前一部分,而后的内容又接踵而至,我想把每个信息都抓住,结果却总是顾此失彼,这是为什么?”或“有些材料内容我听得非常清楚,但就是不明白他在说什么?”笔者在对所教2006级和2007级英语专业班的学生调查中发现其中约有89%的人认为自己经常遇到类似情况。那是什么造成这种听力理解的障碍呢?
3.1语言障碍
这是指学生在语言、词汇、语法等方面的障碍。有些语音现象比如连读、弱化、省音、同化缩略等种种语言形式及不同语调表达不同意思,而这些往往造成听力理解的障碍。另外有些学生受母语或方言的影响,自身发音不准,又缺乏必要的语音基础知识,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听力的理解。例如以下教例:
——Now,I notice you left the Hotel Scandinavia in 1980,what are you now doing in England?
——I’m spending a few months brushing up my English and getting to know the country better.
学生听清这一段对话没有多大困难,只是觉得brush up 用在这里不好理解。因为他们听到brush up首先反应就是“刷新、刷掉”的意思,而鲜有学生知道brush up有“重新学习以免荒疏、复习”之意。因此就产生了认知上的迟钝。又如在听写VOA时,学生因生词而听不出或听错的并不多,差错最多是a,the,of,have,or,are,at等小词;名词词尾的“s”,动词词尾的“s,”“ed”听不出或听错。把cloth听成cross,把said听成cell,把两个词usethe听成used,等等。这些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问题有时对听力理解起关键的作用,必须牢固掌握,否则谈不上英语听力的提高和强化,这一障碍的解除只有依靠大量基本功的训练。特别要重视语音知识和扎实的语法知识训练,“模仿”与“大声朗读”不失为初学者可采用的好方法。
3.2文化障碍
听力材料内容广博,题材多样。从天文地理到人物历史、从新闻报道到社会轶事,无所不含。而听力理解的过程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而是一种解码与意义再构建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听者的积极参与作用是主要的,而听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语用学知识和语言知识显得尤其重要。学生由于知识面有限或跨文化历史背景知识的缺乏,常会感到听得懂单词听不懂内容,从而造成听觉认识上的障碍。
3.3心理障碍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常出现心理障碍,如疲劳、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差等情况,其中记忆力差对听力理解的影响最突出。在听力理解训练中,要把握短时记忆的保持和容量,适当控制听音时间与习题的数量,否则超出短时记忆容量的范围将会适得其反,欲速不达。其次是注意力的问题,可以说任何外语学习者都会有这种感觉,较长时间地听一种不太熟悉的英语语音语调、词汇、句子等内容很容易令人感到疲倦,尤其是在听力测试中,学生不可能让磁带语速放慢,让录音机暂停或重复自己没能完全听懂的内容。因此,学生得最大限度地集中其注意力以达到最大程度地理解所听内容,其大脑神经也就处于紧张状态之中。还是有一种心理障碍是“被动心理现象”,听力理解要求听者积极地参与整个听力过程:Hearing Messages(听信息)——Understanding Messages(听懂信息)——Remembering Messages(记住信息)——Interpreting Messages(理解信息)——Evaluating Messages(评估信息)——Responding to Messages(对信息作出反应)。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错误地认为听力理解是一种被动的语言信息接受过程,因此常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听力课或听力测试,认为只要坐在位置上,能听懂多少就算多少,这种心理现象毫无疑问会影响听力理解的完成。
4.如何克服听力障碍
首先,要求学生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不应仅仅局限于有限的听力训练,而应该最大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训练。我们许多人有这样的经验:只是从邻居的收音机或者从接头巷尾反复听到同一首歌,就能不知不觉地学会它。在语言学习上,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习得(acquisition),因此,只要有空闲,就可以把收音机调到英语广播台,如VOA, BBC,CRI等。可以边听边洗脸吃饭,不论做什么都让自己置于一种客观的英语氛围中,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自己能听懂的内容在逐渐增加,这就是汉语中所说的“耳熟能详”。
其次,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提高学习英语听力的兴趣。人们往往存有“喜新厌旧”的心理,墨守成规、形式单一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材都会降低学生的学生兴趣。因此笔者在听力教学中充分利用现在化的教学手段,尽量使教学内容做到丰富、逼真、趣味性强,使学生多棱角、全方位地感知和适应现代英语的各种题材,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力。
再次,教师的反馈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肯定的反馈(positive feedback)能增加学生自信心和热情;而消极否定的反馈(negative feedback)使学生感到羞愧,失去自信心,处于被动、消极状态。也就是英语教学的情感因素。
此外,还要讲求英语听力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在训练是总是习惯借助文字材料。这种以读助听的做法有利有弊,利在于可以推理所听的内容,弊在于分散学生听的注意力,往往是弊大于利。因此,在课堂上,笔者有意训练学生在“听”方面的注意力,强调用“耳”听,而不是用“眼”听。在播放材料之前,不给学生看题目,先介绍有关背景知识,扫除词汇文化障碍,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先验形式图”,然后通过收听原文材料及难点的适度讲解,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的“内容图式”,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头脑中形成的“图式”。学生经过这种从形式到内容,再返回到形式的循环训练,便能实现“听觉反应”、“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三个阶段的有机结合。
因为听力理解受语言、文化、心理方面的阻碍,所以听力的提高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语言、文化知识的提高和心理素质的加强光靠课堂不可能有大的提高,课堂上学到的听力技巧也要通过课后大量泛听来巩固和提高。但是,精听加泛听,兴趣加毅力,听力的提高便可水到渠成。
总之,文化习惯、语言或心理状态这些因素是影响到学习者听力的提高的主要原因。当前,我们正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只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习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人为本,全方位挖掘学生的潜能,注意有效地提高听力训练质量和效率,听力教学一定能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高利华.浅谈学生听力技能的培养[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4,(04).
[2]郑华.英语听力教学与语音[J].南都学坛,1997,(05).
[3]赵毅侠.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听力技能[J].黑河教育,2003,(06).
[4]薛伟中.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听力技能的提高[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02).
[5]吴建强.英语听力障碍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05,(02).
[6]魏洁.大学生英语听力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J].决策探索,2006,(11).
[7]耿凌丽.大学英语听力障碍分析及其对策[J].科技资讯,2007,(26).
[8]天白.如何利用语境理解单词的词义?[J].英语沙龙(实战版),2007,(01).
[9]Daniel Diefrick &Jill Gabelmann.雅思考试听力指南[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0.
[10]王长喜.大学英语六级考试90分突破[M].学苑出版社,2001.
关键词: 听力理解 过程 障碍
1.引言
听力(listening comprehension)包含人的听觉及能达到理解程度的诸种认知能力。人们在社会实践的语言文字使用中,有45%是通过听力完成的。因此,人们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中,“听”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进行,听力从一定程度上已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然而这也是外语学习中的一个不易突破的难关。本文拟从分析听力理解过程、听力理解障碍及如何克服听力障碍几个方面来探讨听力的教与学。
2.听力理解的过程
听力理解过程是语言知识与心理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英国语言学家Mary Underwood将整个听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声音进入听觉储存阶段(the sounds go into a sensory store);第二阶段是短期记忆处理信息阶段(processing of the information by the short-term memory);第三阶段是把理解了的信息转入长期记忆阶段(transferring the information to the long-term memory for later use)。简单地说就是语音辨识和语义选择两个阶段。语音辨识主要是对语音、语调、节奏和意群等方面的辨认,而语义选择则是指把握说话者的意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中选择所需答案。学生在英语收听过程中往往不能把“听力”与“理解”完美地结合,从而对听的内容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
3.听力理解过程中的障碍
学生经常提出如下问题:“听材料时,我的思维还停留在前一部分,而后的内容又接踵而至,我想把每个信息都抓住,结果却总是顾此失彼,这是为什么?”或“有些材料内容我听得非常清楚,但就是不明白他在说什么?”笔者在对所教2006级和2007级英语专业班的学生调查中发现其中约有89%的人认为自己经常遇到类似情况。那是什么造成这种听力理解的障碍呢?
3.1语言障碍
这是指学生在语言、词汇、语法等方面的障碍。有些语音现象比如连读、弱化、省音、同化缩略等种种语言形式及不同语调表达不同意思,而这些往往造成听力理解的障碍。另外有些学生受母语或方言的影响,自身发音不准,又缺乏必要的语音基础知识,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听力的理解。例如以下教例:
——Now,I notice you left the Hotel Scandinavia in 1980,what are you now doing in England?
——I’m spending a few months brushing up my English and getting to know the country better.
学生听清这一段对话没有多大困难,只是觉得brush up 用在这里不好理解。因为他们听到brush up首先反应就是“刷新、刷掉”的意思,而鲜有学生知道brush up有“重新学习以免荒疏、复习”之意。因此就产生了认知上的迟钝。又如在听写VOA时,学生因生词而听不出或听错的并不多,差错最多是a,the,of,have,or,are,at等小词;名词词尾的“s”,动词词尾的“s,”“ed”听不出或听错。把cloth听成cross,把said听成cell,把两个词usethe听成used,等等。这些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问题有时对听力理解起关键的作用,必须牢固掌握,否则谈不上英语听力的提高和强化,这一障碍的解除只有依靠大量基本功的训练。特别要重视语音知识和扎实的语法知识训练,“模仿”与“大声朗读”不失为初学者可采用的好方法。
3.2文化障碍
听力材料内容广博,题材多样。从天文地理到人物历史、从新闻报道到社会轶事,无所不含。而听力理解的过程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而是一种解码与意义再构建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听者的积极参与作用是主要的,而听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语用学知识和语言知识显得尤其重要。学生由于知识面有限或跨文化历史背景知识的缺乏,常会感到听得懂单词听不懂内容,从而造成听觉认识上的障碍。
3.3心理障碍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常出现心理障碍,如疲劳、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差等情况,其中记忆力差对听力理解的影响最突出。在听力理解训练中,要把握短时记忆的保持和容量,适当控制听音时间与习题的数量,否则超出短时记忆容量的范围将会适得其反,欲速不达。其次是注意力的问题,可以说任何外语学习者都会有这种感觉,较长时间地听一种不太熟悉的英语语音语调、词汇、句子等内容很容易令人感到疲倦,尤其是在听力测试中,学生不可能让磁带语速放慢,让录音机暂停或重复自己没能完全听懂的内容。因此,学生得最大限度地集中其注意力以达到最大程度地理解所听内容,其大脑神经也就处于紧张状态之中。还是有一种心理障碍是“被动心理现象”,听力理解要求听者积极地参与整个听力过程:Hearing Messages(听信息)——Understanding Messages(听懂信息)——Remembering Messages(记住信息)——Interpreting Messages(理解信息)——Evaluating Messages(评估信息)——Responding to Messages(对信息作出反应)。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错误地认为听力理解是一种被动的语言信息接受过程,因此常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听力课或听力测试,认为只要坐在位置上,能听懂多少就算多少,这种心理现象毫无疑问会影响听力理解的完成。
4.如何克服听力障碍
首先,要求学生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不应仅仅局限于有限的听力训练,而应该最大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训练。我们许多人有这样的经验:只是从邻居的收音机或者从接头巷尾反复听到同一首歌,就能不知不觉地学会它。在语言学习上,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习得(acquisition),因此,只要有空闲,就可以把收音机调到英语广播台,如VOA, BBC,CRI等。可以边听边洗脸吃饭,不论做什么都让自己置于一种客观的英语氛围中,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自己能听懂的内容在逐渐增加,这就是汉语中所说的“耳熟能详”。
其次,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提高学习英语听力的兴趣。人们往往存有“喜新厌旧”的心理,墨守成规、形式单一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材都会降低学生的学生兴趣。因此笔者在听力教学中充分利用现在化的教学手段,尽量使教学内容做到丰富、逼真、趣味性强,使学生多棱角、全方位地感知和适应现代英语的各种题材,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力。
再次,教师的反馈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肯定的反馈(positive feedback)能增加学生自信心和热情;而消极否定的反馈(negative feedback)使学生感到羞愧,失去自信心,处于被动、消极状态。也就是英语教学的情感因素。
此外,还要讲求英语听力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在训练是总是习惯借助文字材料。这种以读助听的做法有利有弊,利在于可以推理所听的内容,弊在于分散学生听的注意力,往往是弊大于利。因此,在课堂上,笔者有意训练学生在“听”方面的注意力,强调用“耳”听,而不是用“眼”听。在播放材料之前,不给学生看题目,先介绍有关背景知识,扫除词汇文化障碍,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先验形式图”,然后通过收听原文材料及难点的适度讲解,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的“内容图式”,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头脑中形成的“图式”。学生经过这种从形式到内容,再返回到形式的循环训练,便能实现“听觉反应”、“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三个阶段的有机结合。
因为听力理解受语言、文化、心理方面的阻碍,所以听力的提高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语言、文化知识的提高和心理素质的加强光靠课堂不可能有大的提高,课堂上学到的听力技巧也要通过课后大量泛听来巩固和提高。但是,精听加泛听,兴趣加毅力,听力的提高便可水到渠成。
总之,文化习惯、语言或心理状态这些因素是影响到学习者听力的提高的主要原因。当前,我们正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只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习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人为本,全方位挖掘学生的潜能,注意有效地提高听力训练质量和效率,听力教学一定能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高利华.浅谈学生听力技能的培养[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4,(04).
[2]郑华.英语听力教学与语音[J].南都学坛,1997,(05).
[3]赵毅侠.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听力技能[J].黑河教育,2003,(06).
[4]薛伟中.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听力技能的提高[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02).
[5]吴建强.英语听力障碍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05,(02).
[6]魏洁.大学生英语听力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J].决策探索,2006,(11).
[7]耿凌丽.大学英语听力障碍分析及其对策[J].科技资讯,2007,(26).
[8]天白.如何利用语境理解单词的词义?[J].英语沙龙(实战版),2007,(01).
[9]Daniel Diefrick &Jill Gabelmann.雅思考试听力指南[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0.
[10]王长喜.大学英语六级考试90分突破[M].学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