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新的课程改革下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只可被定义为老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关键还是要学生有自我学习意识,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与差异化培养,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政治知识,让学生懂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参与,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这样,才能达到政治课堂教学圆满成功的目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样上好政治课呢?如何搞好政治课的教学工作呢?笔者体会如下:
一、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教师这种过于对政治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状态中,也就出现了传统意义下的“灌输式”教学的方式。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此类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学生思维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且影响到了政治课堂结构的改革,成为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改革和优化的制约瓶颈。
政治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比如,我们提到的“公民的义务和权力”一课,再讲这一课前,学生肯定要知道,公民的含义,权力和义务的含义,如果单纯的靠教师用抽象的文字去论述两者的定义,那么学生对两者的定义的理解变在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成分。但是,作为政治教师要意识到,政治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不妨,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说”对政治知识和观点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回归生活,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生活是政治课的源头之水,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所以政治课教学只有根植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里,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让学生通过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围绕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落实初中《思想政治》课提倡的 “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这一理念。
在日常教学时,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在每节课前让两名学生来讲评生活事例,时间一般不超过3分钟,内容要真、准、新,并作简要的评论,发布者由全班同学轮流担任,然后再经过点评、讨论,以达到共识。例如,有学生从“是节约用水,还是破坏保护环境?”的角度去评析个别人将衣服用绳子吊到月湖里去洗的事时,我借机向学生宣传《环境保护法》的有关内容,并让学生列举出社会上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种种现象,并指出哪些现象是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哪些是不符合,哪些有待改进的。通过讨论和分析,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有关内容,提高了环保意识。开展课前生活事例评析活动目的是将课本外、课堂外鲜活的生活内容引入课堂,让学生用课本上的知识去分析这些事例材料,或用自己了解到的新闻事例来解释课本中的相关道理,利用学生对事件产生的情感触动,去体验、分析、反思社会生活,让他们感悟出做人道理,以达到教育目的。这种做法贴近学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政治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众所周知,政治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政治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教学法,是以政治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络。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从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例如,在讲“正常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发出这样的提问:“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当人产生情绪时,人的身体各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通过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四、发扬民主,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动起来
传统的教育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发扬。因此,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要求教师要唤起学生的自信。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才会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起来,尽最大可能的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及动表情,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建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应该体现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与积极性的高低,常常依赖于对教师的情感。由此可见,高尚纯洁的爱是师生心灵的通道,是启发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引导学生前进的路标。教师除了要有人格魅力外,在教学中,要以一颗火热的心爱护学生,真诚的对待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心里爱。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注重多表扬少批评,经常走到他们中间,找他们谈心,参加他们的活动,为他们服务,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关爱,多找出其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对政治课产生兴趣。
五、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投影、电视、录相、电子网络等引进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的能力。例如:在教初二法律常识时,我建议学生多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节目,有时我会把一些精彩节目录制下来,拿到课堂上与他们一天分析、探讨,还鼓励学生在网上与网友谈论有关法律问题。
一、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教师这种过于对政治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状态中,也就出现了传统意义下的“灌输式”教学的方式。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此类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学生思维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且影响到了政治课堂结构的改革,成为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改革和优化的制约瓶颈。
政治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比如,我们提到的“公民的义务和权力”一课,再讲这一课前,学生肯定要知道,公民的含义,权力和义务的含义,如果单纯的靠教师用抽象的文字去论述两者的定义,那么学生对两者的定义的理解变在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成分。但是,作为政治教师要意识到,政治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不妨,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说”对政治知识和观点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回归生活,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生活是政治课的源头之水,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所以政治课教学只有根植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里,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让学生通过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围绕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落实初中《思想政治》课提倡的 “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这一理念。
在日常教学时,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在每节课前让两名学生来讲评生活事例,时间一般不超过3分钟,内容要真、准、新,并作简要的评论,发布者由全班同学轮流担任,然后再经过点评、讨论,以达到共识。例如,有学生从“是节约用水,还是破坏保护环境?”的角度去评析个别人将衣服用绳子吊到月湖里去洗的事时,我借机向学生宣传《环境保护法》的有关内容,并让学生列举出社会上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种种现象,并指出哪些现象是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哪些是不符合,哪些有待改进的。通过讨论和分析,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有关内容,提高了环保意识。开展课前生活事例评析活动目的是将课本外、课堂外鲜活的生活内容引入课堂,让学生用课本上的知识去分析这些事例材料,或用自己了解到的新闻事例来解释课本中的相关道理,利用学生对事件产生的情感触动,去体验、分析、反思社会生活,让他们感悟出做人道理,以达到教育目的。这种做法贴近学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政治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众所周知,政治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政治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教学法,是以政治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络。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从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例如,在讲“正常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发出这样的提问:“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当人产生情绪时,人的身体各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通过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四、发扬民主,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动起来
传统的教育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发扬。因此,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要求教师要唤起学生的自信。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才会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起来,尽最大可能的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及动表情,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建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应该体现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与积极性的高低,常常依赖于对教师的情感。由此可见,高尚纯洁的爱是师生心灵的通道,是启发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引导学生前进的路标。教师除了要有人格魅力外,在教学中,要以一颗火热的心爱护学生,真诚的对待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心里爱。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注重多表扬少批评,经常走到他们中间,找他们谈心,参加他们的活动,为他们服务,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关爱,多找出其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对政治课产生兴趣。
五、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投影、电视、录相、电子网络等引进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的能力。例如:在教初二法律常识时,我建议学生多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节目,有时我会把一些精彩节目录制下来,拿到课堂上与他们一天分析、探讨,还鼓励学生在网上与网友谈论有关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