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文素质培养

来源 :中国素质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l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文素质既是国民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又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不仅要学习好专业知识,同时应同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笔者通过调查分析,认识到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人文素质培养重视度相对不高、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中职学校人文素质培养,提高人文修养,为社会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人文素质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业出现了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虽具“一技之长”,但由于人文素质的缺失,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关注社会发展的使命感,严重影响了该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使以人为本的全面素质发展的教育思想受到很大局限,导致职校毕业生就业后对工作岗位适应性不强、创业的稳定性和发展的潜效性太差、团队意识薄弱等问题,这就需要通过高水平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去解决这个问题。所谓人文素质,是指做人的基本修养或涵养,它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与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中,具体体现在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趣味等方面。人文素质教育,是全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动中最基础部分,贯穿于人的教育的全过程。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中,人文素质教育应具有基础和优先的地位。
  一、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人文素质培养面临的问题
  1.学校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认识不足。
  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传承几千年,这种精神力量对于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发扬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是做人基本的道德规范。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当前社会忽视对人基本道德素养的培养,我们身边出现了一些违背做人道德和良心的行为,欺骗、讹诈、造假、冷漠时不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学校作为对人的灵魂和精神塑造的主要机构,承担着对学生培养的重任,对学生加强人文教育、综合道德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尽管国家对职业教育作出了明确的要求,也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但是,受传统观念、功利主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与普通高中相比,不少职校放松甚至放弃对学生进行文化基础知识和人文素养的熏陶。学生经过几年职教课程的学习和训练,除了在专业技术上有所长进以外,思想修养、道德涵养、文化底蕴等并没有发生多大改观,有的反而出现“衰落”的可悲局面。职业教育面对看好的就业市场,不是着力打造质量品牌去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需要,而是生发出许多功利主义的育人方式,缩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对学生匆匆培训一些职业应急技术便输出就业,从而节省办学成本,增加学校赢利,致使学生没有多少真功夫,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受到一定局限。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刚刚完成初中教育,知识积累和社会阅历少,学习能力都比较差,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如果不进行必要的人文素质教育,往往只能成为简单的技术工人,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报告中所说:“任何把对劳动者的教育计划局限在可能产生短期效益的劳动技能上的企图,都将导致大量长期的结构问题。其代价将是一个僵化的非学习性的劳动市场。这种市场面临快速的不可预测的变化会风险很大。”所以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持续性发展的长远要求来看,职业学校不可能排除或者忽视人文素质教育。
  2.缺少与人文素质培养相匹配的课程结构
  迫于当前就业形势和就业趋向压力,许多职校在课程的运转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放弃了它们的育人功能,降低了它们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上的资源价值。他们把思想品德、音乐、美术、体育、礼仪等文化课当作“副课”,看重的是那些专业技术方面的所谓“主课”。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些职业学校对文化课资源或进行无情地砍削,比如音乐课、美术课、礼仪课等常常不予开设,或任意降低教学要求。这就使职校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审美观,难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和能力水平,难以孕育出旺盛的人文精神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在这种课程形式下,学生缺少人文内涵,也难以建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导致学生对本学校、本专业的缺少认同感和归属感,学生对未来持悲观态度,妄自菲薄,不思进取,缺少自信,有的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面对社会,而市场优胜劣汰的自然机制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现代科学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还要具备适应社会变化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能力,如有效的沟通交流、承受挫折、理解感悟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在当前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阶段,正面临西方各种文化意识形态对我们的冲击和渗透,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一些新现象,一种新文化,一种新思想,如何筑造积极健康的思想根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都是中职学校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中职学校的学生更需要人文精神的陶冶,更强烈地呼唤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关怀。
  二、对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人文素质培养的对策
  1.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其人文素质。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人文教育概况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意识到高等教育中科技与人文教育的比例失衡问题。因此提出“人的教育”模式。在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综合化的同时,重视情感教育和个人心理品质教育。发达国家在知识分类上,普遍将人类知识体系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大门类;而我们当前基本砍掉了人文科学,弱化社会科学,只重视自然科学,导致教育失衡。按照发达国家做法是:增加人文学科的和社会学科,平衡其与自然学科之间的比重和关系。使培养出的人才不仅具有较强的技术技能,而且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和内涵。课程改革,是丰富和强化人文教育的重要一步,也是根本措施。
  通过课程改革,可逐步落实中央的有关决定。课程改革,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懂的礼仪孝道,明廉耻,辨善恶,使我国传承文化在现代人身上得到继承和发扬;可以设置东西方艺术课程及美学课程,以增加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评美的鉴赏水平,增加学生的内涵。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文素质的重要表现。它可以促使一个人学会全方位面对、思考和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学会对自己人生发展有一个健康认识,学会在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同时,服务于社会,奉献于社会。社会存在不同的劳动分工,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分,有城市工作与农村工作地域之分,有管理层面与操作层面之分……等等。受当前社会劳动分配不均衡、资源分配不均衡、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价值观趋向是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重城市轻农村,重管理轻操作,重党政机关轻企业现象。这在无形之中导致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解的歪曲,生命中出现了高低贵贱之分,以个人获取名利的多少衡量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是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的事情,首先,政府要做好不同行业劳动保障、劳动报酬的平衡问题,解决资源分配的合理化,缩小城乡在养老、医疗、教育、收入分配之间的差距,促使不同行业和地域对于从业人员具有等同的吸引力。其次,家庭、学校要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培养,在家、在学校养成良好踏实做事的习惯,避免眼高手低,不且实际,好高骛远,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操和服务大众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
  日本前邮政大臣野田圣子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酒店的卫生清洁员,负责打扫马桶这样“肮脏”的工作,但是由于她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培养了她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最终成就了她个人和社会;香港首富李嘉诚曾经是一名五金厂的小小推销员,由于踏踏实实、勤劳肯干,成就他今天的事业;前台湾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曾经是一个米店的伙计,由于真诚做人、用心做事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成就了他伟大的事业。
  另外,要引导和深化学生对成功的理解。成功不能单单以金钱和功名来衡量,在任何岗位上,只要能够为国家、为社会、为人类做出有意义的事情,都是成功者,都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培养学生对职业的正确理解和看待,培养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职业的自信心和对抗击世俗偏见强大的内心世界。一个公交车司机,几十年如一日把乘客安全送达目的地,就是一个成功者;一个汽车技师,为一辆辆车排除故障,使汽车能够安全行驶在马路上,也是成功;一个环卫工人,几十年如一日,保持一条街道、一个城市的洁净与美丽,同样是成功。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尊重,去学习。
  3.建立优秀的人文校园文化
  良好的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良好的校园人文文化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加强基础设施的人文建设,在硬件上加以保障,做好人文培育的基础工作。一是在办公楼、教学楼、教室的展示区增加人文内容,强化对学生的视觉冲击;二是通过电视、校园广播、校内网、校内杂志等媒体方式,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灌输;三是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校内活动,举办校内演出,校外参观,公益活动等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更深层次汲取人文精神带来的精神营养。
  4.加强教师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
  文化的深层意义,是人的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文化的最高境界;学校的文化首先是教师的行为文化,然后才是学生的行为文化;学校的人文文化,从本质是体现在教师个人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方面,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言行,而要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首先要加强老师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才能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成为学生效仿和学习的楷模。
  一是学校要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良好的师德,在教师队伍中培养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正气;二是教师要加强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不断学习和提高,水涨才能船高;三是要在将人文教育灌输到课堂和课下,旁征博引,用现实中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美化学生的灵魂。
  总之,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高,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也是学生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基础。高雅的人文素质可使学生自觉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关怀自然,逐步具备健全美好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是我们中等职业教育必须重视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戴林东 职业教育与人文素养http://www.doule.http://www.doule.net/teacher/zyjy/zjzj/200411/549.html
  [2]、徐长斌 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下的人文素质教育[DB] 北京:《职业圈》2007第17期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1999-06-01
  作者简介:
  陈爱新,女,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财会教学20余年。现工作单位:青岛华夏职业教育中心
其他文献
摘 要:师生沟通在中学教育管理体系中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应当引起教育管理者足够的重视,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本文从教学的实际经验出发,总结了教育管理中的师生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关键词:师生沟通 倾听学生 教育管理者  师生沟通中师生地位不平等。在现实中,老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这种现象的产生追根溯源在于
期刊
摘 要:艺术学门类的独立设置是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的一件极其重大的事件,而艺术院校的公共课教学如何在通识教育方面做好同步的发展,尤其是在艺术院校本科生英语教学方面进行适时的调整和革新,已经成为各大艺术院校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拟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角度出发,探讨在艺术院校英语教学中如何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增加跨文化知识的传播,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又了解了异国的风俗和文化,以扩大学生
期刊
摘 要:21世纪,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环境,迎来了艺术设计的新时代。应时代要求,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转变原有的人才模式,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我省设计艺术教育前进的方向,寻找具有云南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特色  1在知识经济时代,艺术设计将成为人类十分主动和相当自觉的一种行为。大至建筑、环境、公共艺术、城市规划,小至食品、服饰、生活用品、劳动工具等,总之,人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普通教育的概念辨析,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的关系分析,指出高职院校加强人文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就当前高职院校人文通识教育课程开发方面提出若干建议,以期为纠正我国高职教育“四过”、加深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献计献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文通识教育 课程开发  一、高职院校实施人文通识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
期刊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也是一样。第一课既关系到新老师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又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所以,一定要精心准备,一炮打响。  一般而言,第一节课不忙于讲新课,而主要是互相介绍,调动学习兴趣,讲明学习意义,介绍学习方法等。学校领导要提醒新老师,重视第一次亮相,即第一堂课的重要性,新教师们都懂得心理学上强调的“第一印象”的重要性,让他们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要具体指导新
期刊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引导下,经过广大幼教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规程》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原则,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要贯彻落实《规程》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转变教育观,二是解决方法的手段问题。2001年7月,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部又正式颁发了《幼儿园教育知道纲要(试行)》新《纲要》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在对教师的专业
期刊
摘 要 : 夲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对现行大学专科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进行了解读。指出“做人”是贯穿教材三个部分内容,即理想人生、道徳修养和法律知识的一条“红线”,并对在讲解时如何突出这一“红线”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愿就此与同仁们进行商榷。  关键词:做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红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思法》课),是教育部规定的我国各级各类大学生的一门必修
期刊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思维活动,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新世纪需要勇于开拓的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时代呼唤作文教学必须进行创新教学。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呢?  一、作文教学要给学生拓展想象空间  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作文教学也一样,必须重视想象力的培养,给学生营造想象的环境。语文课本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想象因素,尤其是文学作品提供的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文本细读“方法的定义与内涵的阐释,对“文本细读”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与见解。  关键词:文本细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用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文本细读”  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语义学将语义分析作为文学批评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其中,文本细读是语义学对文本进行解读的重要方法和显著特征。“文本细读”作为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术语,最早是
期刊
摘 要: 数学学习需要严谨、心细和坚持。刚从小学过渡上来的七年级学生仍老牛拉破车般机械模仿式的学习模式居多,学习成绩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是普遍现象,如何改变是迫在眉睫的教育教学任务之一!  关键词: 陋习;意志;转变;  教,然后知困,困则探究、寻因及改变之!在当今新素质教育观下,小学生六年级完成后直升上初中七年级;在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学校小环境下,特别是农村留守学生群体中,七年级学生仍存在以下学习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