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琼楼第几层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p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学时读书,不仅不求甚解,还常在书页间作歪批。当时,《论语·为政》篇的“子曰:‘君子不器。”’,就被当作笑话——器,就是物体、东西;君子不器,直译成白话文,“君子不是东西”!这可以和Cood good study,day day up的翻译媲美了。
  某日,又翻到这句,心头却骤然升起一股亲切之感。孔老先生好像在《论语》里安慰我这个没有职业规划、总是在走着瞧的后生:小子啊,你知道什么是君子吗?君子不像普通的器皿,一辈子只能按说明书上被规定的一利,用途,像个电饭煲一样活着,还自以为有理想。
  只要有人群的地方,人就自然会分出层次。“君子”在孔老先生眼里,无疑是人中上品。因此“器”虽然精致好用,孔子却认为,对君子来说,那还不够级。细读学生和老师的轮番对答,忍不住猜想,自己要是有幸位列三千门徒,究竟属于哪个层次的选手?
  子贡说,颜回“闻一知十”,自己仅能“闻一知二”。而子贡的“闻一知二”究竟是个什么水平?按照《论语》的记载,他可以在老师讲到做人道理的时候,直接引用诗经的句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作为回应,以比喻式的活学活用领会老师的意图。孔子就夸他,“告诸往而知来”。可见,触类旁通的机敏与灵活,子贡不缺;而能够总结过去预判未来,显然是历史学家最理想的人世之道。孔子还夸过他,语言才能突出。
  这个子贡不浪费任何与老师相处、借鉴老师眼力的机会,他曾经直接问孔子,“你看我是个什么样的人?”老师的鉴定结果是:“你就好比一件器物,就像庙堂上的瑚琏。”这个瑚琏,是一种蛮尊贵的摆设。
  说到这,就像电视《鉴宝》节目终于进入了专家意见的环节,孔子这才显露核心的价值判断:子贡这么聪颖可爱,优点罄竹难书,但也仅仅是一件尊贵的“器”,也就是说,尚且达不到“君子不器”。
  综上所述,我只好大胆猜测,在悟性上面,我似乎可与子贡相近吧,“闻一知二”、“告往知来”的理解与联想能力还是有的,有时候别人的事情能多猜到一星半点也不意外,但距离颜回的“闻一知十”可就差远了。当然,子贡认为自己只是“闻一知二”,很可能有自谦的成分。而子贡这个水平,在孔子眼中还只是一件瑚琏,可见,俗世为人,具有工具价值是基础,而是否只具有工具价值,则是境界了。即便遇到孔子这样的好老师,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教育出来的。
  孔子另有一句概括子贡性格特点的话:头脑通达。这就涉及做事的层面了,不仅理论上善于融会贯通,而且实务上运作通达、所以子贡的办事能力很强,事功能力在孔门七十二弟子里,可以说无出其右者,还被后世称为第一儒商,“家累千金”。反倒是“闻一知十”的颜回,时有断炊,早夭而亡,令老师伤心悲愤之极,发出感慨:“今后再也见不到好学之人了。”也不怕伤了其他同学的心。
  其实孔子并不排斥成功人士,尽管他老人家自己被讥讽为“博学而无所成名”。老师的意思只是说,所谓君子,并不能用个人职业规划是否成功来衡量,无论“家累千金”抑或每餐只是“一箪食,一瓢饮”,君子都能不受环境捆绑,自己决定自己的心情。千金固爽,陋巷何妨,“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蛮喜欢子贡的,尽管通达之人,难免好发议论——子贡某次忍不住在背后提及别人的短处,孔子就很有性格地回了他几句:“你以为自己就那么优秀吗?我可没这个闲工夫评论别人。”呵呵。
  也就是在这个通达上面,我不知自己可以得几分?“通达”再往前,就是“权变”,变来变去,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人生的变数大概也就在这里了。所以从读书开始的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因为你我已经站在了真实世界的门槛上,所有的书本,或整齐或散乱,一律无声地从背后注视着你,看着你跨入真实的世界,直望到未来的终点。
  这时候,劝自己忘掉“器与不器”的问题吧,其实,孔子并不是强求人一定要多才多艺,孔子对于自己的多才多艺,自述是因为少时贫贱,为谋生才不得不多学了几门手艺。他明确否定了弟子对他“多学而识之”的评价,“非也!予一以贯之。”可见,在他眼中,重要的不是多。
  等到人生临近终点,想必许多人都能看透所谓事业、所谓掌控,不过虚空,人之将死,其言也智。而在你行到人生的半程,觉得还有机会与时間向着世界抓取的时候,究竟什么才能引领你的目光穿透人生终点那团氤氲的虚无,无他,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对天命,心存敬畏。
其他文献
本刊讯在统购专营条件下,黄金矿山的产品无疑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的.
期刊
去年,探望住在迈阿密的舅舅时,我认识了舅舅的邻居杰西,他刚从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搬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