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讨论了课堂归属感的定义和意义,探讨了培养化学课堂归属感的积极作用。化学课堂归属感主要包括安全感、交流感和责任感。本文重点从这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培养化学课堂归属感。
关键词: 课堂归属感 化学课堂 安全感 交流感 责任感
归属感属文化心理的概念。它是指一个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物或现象的认同程度,并对这件事物或现象发生关联的密切程度,使个体找到了其个体性赖以稳固的核心。
学生课堂归属感,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科目的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入程度。研究表明,当一个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中是有意义、有价值、被接纳、被关爱的一员时,他就会对自己感到满意,对课堂表示认同,对教师与同学表示亲近,对学习表示兴趣和内驱动力,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培养出自信、自尊、自控的品质,形成对班级、对他人、对自己学习的负责感。在化学教学中,当课堂给学生带来强烈归属感时,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动力,并且逐渐变得自信、自强、自立。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化学课堂归属感呢?
一、从抽象到实体,让学生通过化学课堂获得“安全感”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平等亲和的姿态,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①用幽默易懂的语言奠定课堂的和谐氛围。现代教育中,推崇学科的交叉相连,诚然,知识也是相关联的。化学的知识介绍也可以通俗易懂。例如介绍单质,教师可以将之比作最熟悉的“人”。如果化学式的世界也是一个像人类社会这样的存在,H就好比是双胞胎一样,出场不自信,需要双胞胎同时出场,那我们知道,双胞胎是完全一样的,H-H就像双胞胎手拉手出场,这样就能增强自信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这样的物质还有O,N,等等。除此之外,就像人类社会一样,有不自信的也有自信的物质的化学式。比如说:Ne,Ar等单独就能完成任务了。这些化学式代表的物质既自信又能管好自己。②以朋友式的姿态营造轻松课堂氛围。例如,学生回答问题怯懦不自信时,教师愿意用最大的耐心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能勇敢地回答,而不是不耐烦地跳过这个学生,让其他学生回答问题。例如在让学生判断“铁生锈和铁会生锈”是“化学变化”或“化学性质”时,如果不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就让他们进行判断,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急于求成的催促会让他们产生对化学的厌恶感和畏惧感。
2.用化学知识落实安全感。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常常倡导这样一个理念,“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例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一课中,燃烧和灭火的条件、原理是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教师在传授引导知识时就可以注意将这些原理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燃烧或物质灭火紧密相连,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着火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二、化学的独特魅力——实验,让学生通过化学课堂获得“交流感”
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把自己有的提供给对方,带给人以一种信任与被信任的感觉。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交流呢?
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是实现师生有效交流的根本途径。中学化学中的许多实验都涉及演示实验。演示实验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然而在涉及一些探究性实验时,直接的演示实验就可能会使学生不能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遇到这样的演示实验时,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有效交流,让学生感觉到被老师的信任。例如在讲解《物质的检验和除杂》这一专题时,里面有一个问题“只能用一种试剂去鉴别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盐酸溶液”,当有学生提出可以用酚酞试剂鉴别时,教师就可以请同学在操作台上亲自操作鉴别,而不是由教师演示。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则可以扮演“助手”,在学生加试剂时可以让其他学生回答提醒下等。台上台下学生教师共同完成这个实验的鉴定。这样的合作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交流感。
化学实验必不可少,小到细节,大到探究,化学实验的魅力能够让学生在化学实验课堂中找到信任感与被信任感,找到“交流感”。
三、用事实说话,让学生通过化学课堂获得“责任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不管是作为学生还是走出学生时代的人,身处社会,总是被赋予一定的责任。在化学课堂上,化学所展现给学生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是物质本质的状态。在化学课堂上,许多实验也向学生展示着一些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化学,用事实说话。化学课堂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当前一些重要环境问题的紧迫性,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一些被我们忽略的现象的严重性。例如《环境污染的防治》一课中,重点涉及了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几个简单的小实验就将这类酸雨的危害“昭然若揭”了,学生较易深刻体会到开发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重要性。《几种重要的盐》中提到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的危害;《蛋白质》中提到了甲醛使蛋白质变性及其泡制食品的危害性等,这些都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学生身处课堂中时,如果化学课堂能够给他们“安全感”、“交流感”、“责任感”等,即课堂中所获得的“归属感”,相信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则能真正高效率地学习化学。化学课堂的“归属感”,这条路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年轻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李飞,杨坤.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及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06(10):46-48.
[2]彭泽平.“和谐课堂论”——基于“和谐社会”建构与素质教育实施的课堂观[J].中国教育学刊,2006(4):33-36.
[3]包克冰,徐琴.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发展的探索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6.2.
关键词: 课堂归属感 化学课堂 安全感 交流感 责任感
归属感属文化心理的概念。它是指一个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物或现象的认同程度,并对这件事物或现象发生关联的密切程度,使个体找到了其个体性赖以稳固的核心。
学生课堂归属感,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科目的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入程度。研究表明,当一个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中是有意义、有价值、被接纳、被关爱的一员时,他就会对自己感到满意,对课堂表示认同,对教师与同学表示亲近,对学习表示兴趣和内驱动力,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培养出自信、自尊、自控的品质,形成对班级、对他人、对自己学习的负责感。在化学教学中,当课堂给学生带来强烈归属感时,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动力,并且逐渐变得自信、自强、自立。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化学课堂归属感呢?
一、从抽象到实体,让学生通过化学课堂获得“安全感”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平等亲和的姿态,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①用幽默易懂的语言奠定课堂的和谐氛围。现代教育中,推崇学科的交叉相连,诚然,知识也是相关联的。化学的知识介绍也可以通俗易懂。例如介绍单质,教师可以将之比作最熟悉的“人”。如果化学式的世界也是一个像人类社会这样的存在,H就好比是双胞胎一样,出场不自信,需要双胞胎同时出场,那我们知道,双胞胎是完全一样的,H-H就像双胞胎手拉手出场,这样就能增强自信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这样的物质还有O,N,等等。除此之外,就像人类社会一样,有不自信的也有自信的物质的化学式。比如说:Ne,Ar等单独就能完成任务了。这些化学式代表的物质既自信又能管好自己。②以朋友式的姿态营造轻松课堂氛围。例如,学生回答问题怯懦不自信时,教师愿意用最大的耐心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能勇敢地回答,而不是不耐烦地跳过这个学生,让其他学生回答问题。例如在让学生判断“铁生锈和铁会生锈”是“化学变化”或“化学性质”时,如果不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就让他们进行判断,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急于求成的催促会让他们产生对化学的厌恶感和畏惧感。
2.用化学知识落实安全感。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常常倡导这样一个理念,“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例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一课中,燃烧和灭火的条件、原理是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教师在传授引导知识时就可以注意将这些原理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燃烧或物质灭火紧密相连,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着火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二、化学的独特魅力——实验,让学生通过化学课堂获得“交流感”
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把自己有的提供给对方,带给人以一种信任与被信任的感觉。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交流呢?
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是实现师生有效交流的根本途径。中学化学中的许多实验都涉及演示实验。演示实验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然而在涉及一些探究性实验时,直接的演示实验就可能会使学生不能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遇到这样的演示实验时,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有效交流,让学生感觉到被老师的信任。例如在讲解《物质的检验和除杂》这一专题时,里面有一个问题“只能用一种试剂去鉴别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盐酸溶液”,当有学生提出可以用酚酞试剂鉴别时,教师就可以请同学在操作台上亲自操作鉴别,而不是由教师演示。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则可以扮演“助手”,在学生加试剂时可以让其他学生回答提醒下等。台上台下学生教师共同完成这个实验的鉴定。这样的合作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交流感。
化学实验必不可少,小到细节,大到探究,化学实验的魅力能够让学生在化学实验课堂中找到信任感与被信任感,找到“交流感”。
三、用事实说话,让学生通过化学课堂获得“责任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不管是作为学生还是走出学生时代的人,身处社会,总是被赋予一定的责任。在化学课堂上,化学所展现给学生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是物质本质的状态。在化学课堂上,许多实验也向学生展示着一些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化学,用事实说话。化学课堂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当前一些重要环境问题的紧迫性,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一些被我们忽略的现象的严重性。例如《环境污染的防治》一课中,重点涉及了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几个简单的小实验就将这类酸雨的危害“昭然若揭”了,学生较易深刻体会到开发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重要性。《几种重要的盐》中提到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的危害;《蛋白质》中提到了甲醛使蛋白质变性及其泡制食品的危害性等,这些都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学生身处课堂中时,如果化学课堂能够给他们“安全感”、“交流感”、“责任感”等,即课堂中所获得的“归属感”,相信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则能真正高效率地学习化学。化学课堂的“归属感”,这条路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年轻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李飞,杨坤.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及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06(10):46-48.
[2]彭泽平.“和谐课堂论”——基于“和谐社会”建构与素质教育实施的课堂观[J].中国教育学刊,2006(4):33-36.
[3]包克冰,徐琴.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发展的探索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