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郎朗为人乐观,学习勤奋,日夜苦练,引起了一家经纪公司IMG的注意,这家公司决定做郎朗的经纪人,为郎朗在各地安排演出。
上海音乐学院青年管弦乐队来汉堡演出,郎朗的母亲周秀兰女士随团而来。我约她在著名的易北河畔的“楼外楼”酒家,找了一个清静舒适、风景宜人、居高临下,面向大河的角落,作了一次长时间访谈。郎母为人开朗,心地豁达,有问必答,笑口常开。我确信,郎朗开放性格的基因必定来自母亲。我们整整谈了三个小时,很后悔没有把摄像机带来,不然太生动了,也是个历史资料。现在我只能把我们的谈话录音综合归纳。
他的记忆力好得惊人
在7岁的时候,郎朗通过一首变奏曲获得沈阳市成人钢琴比赛第一名, 轰动了全沈阳市,让朱老师非常自豪。郎朗在钢琴道路中的不断受人们肯定,无形中让郎朗的学习激情更加高涨。
郎朗的记忆力和进展速度和别的学生不能比,当我们的朋友要他即兴表演时,他从不拒绝,并敢于对朋友说:“你们想听什么,随便你们点。”他之敢于说出如此自信的话,源于他在平时功课的扎实。郎朗总是利用平时的点滴时间,一边听着CD,一边背乐谱。有意思的是,郎朗在独奏演出前夕,并不一定练习马上要表演的曲目,而是练习几个月以后要表演的曲子。即使如此,他在表演中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
随着年龄的增长,郎朗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由于他上的是普通学校,练习钢琴时间很少。郎朗就抓紧时间,在平时课余时间加紧练习,而喜爱音乐的老师也特别照顾郎朗。练习一般从早上六点开始,练习四十到五十分钟左右,然后用五分钟时间吃早餐,赶着去上早自习,中午的时候郎朗的父亲将郎朗接回家,郎朗的母亲已经将午饭做好。午饭后,郎朗又可以练琴一个小时。
遗憾的是,在郎朗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朱老师要去美国长时间探亲,沈阳没有别的老师可以教他,郎朗父母希望郎朗将来可以读中央音乐学院,所以决定郎朗转到北京上学。郎朗的父亲辞掉了沈阳的工作,陪郎朗来到北京念书,郎母则一人在沈阳工作,支撑全家的生活费用。刚到北京入学,有的同学们爱欺负他,可是郎朗在各门功课上总是不输给大家,改变了同学们对他的态度。
郎朗一曲成名
13岁的郎朗在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初二之前,又获得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第一名。在场的九名评委都建议郎朗出国深造。郎朗父母也认为郎朗现在该是出国深造的时候了。郎朗在日本演奏的时候曾经录制过一张唱片,一个欣赏他的唱片公司将唱片送到了全球著名的美国科蒂斯音乐学院的院长盖瑞·格拉夫曼手中,科蒂斯音乐学院破格向郎朗寄去了通知书。
要正式进入科蒂斯音乐学院学习,报考生必须经过一个考试,即按照老师点的曲目演奏,当时学校已经发现郎朗是个天才,考试老师已经迫不及待希望听到郎朗的演奏,当郎朗演奏完一曲后,老师们掩饰不住对郎朗演奏的喜爱,再要求郎朗演奏一遍。在演奏完正式的考试题目后,老师们都情不自禁再出题考验郎朗,都被郎朗轻松地应对了。要不是因为下面还有学生等着考试,老师还会让郎朗弹个没完呢!
说到这里,郎母周秀兰抑制不住她那激动和带着骄傲的心情回忆着往事。有这样的孩子又有谁不激动呢!
人的性格决定自己的命运
郎朗没有辜负父母的希望,在科蒂斯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学校里的各种钢琴演出中都能看到郎朗的身影,他为人乐观,学习勤奋,日夜苦练,引起了一家经纪公司IMG的注意,这家公司决定做郎朗的经纪人,为郎朗在各地安排演出。
在郎朗17岁的时候,他被推荐给音乐大师阿霖巴克,阿霖巴克非常喜欢他。说也凑巧,芝加哥纳维尼亚夏季音乐节上,世界著名钢琴家安德烈·瓦兹身体欠佳,票已售出,必须找个替身, IMG立即想到了郎朗,让他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登场,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在开场前,著名艺术大师斯特恩对观众介绍郎朗说:“你们将从这位年轻的中国男孩身上听到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果然,当最后一个音符演奏完毕,听众全体起立欢呼,如雷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当晚的露天音乐会举行得非常成功,郎朗一曲成名。在音乐会结束后的庆祝晚宴上,大师阿霖巴克及各位来宾要求郎朗再演奏一曲最有难度的《哥德堡变奏曲》,郎朗当时已有两年时间没有弹这首曲子了,但郎朗沉思了片刻, 一口气把它演奏下来,震住了所有的来宾。从此以后,他青云直上。
知子莫若母
一个人的成就永远是和命运及他周围的人如父母、妻子、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分不开的。郎朗不但有善良和爱护他的父母,同时通过他的热情和执著,也赢得了不少的友谊。
当问到郎母身为一个名人母亲的感受时,周秀兰女士掩饰不住自己的自豪,说:“郎朗1982年出生,现在已经25岁了,但在父母眼中他还是一个孩子,作为父母还是希望能多在他身边陪伴。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平坦的,会有曲折,父母也许可以和他共同面对和分担今后生活中遇到的意想不到的困难。笔者则表示,孩子不小了,应该让他自由地飞翔,做父母的不可能一辈子留在他身旁。郎母完全同意我的看法。但是,郎朗吃不惯西餐,习惯了父母做的饭菜,很多时候是儿子希望父母留在身边。那就另作别论了。
周秀兰女士和我讨论到了郎朗的将来,郎朗才25岁,在事业上已经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今后这漫长的一生的道路将如何走,如何走上一个更高的事业台阶,已成为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也曾问过郎父和郎朗本人。他们说,他不久就会同时往指挥的方向发展。这的确是一个方向,世界上不少名指挥家都是从钢琴演奏发展起来的。
音乐是无止境的
我对周秀兰女士说,郎朗现在演奏前人优秀的钢琴曲目,不但面广,也已经弹出自己的风格。
某次,我听到他随便弹出自己编的曲子,使我耳目一新。有时候,即兴作品,发出内心的情感,最能够感动世人,扣人心弦,就像贝多芬的《月光曲》那样,毫不矫揉造作。你们如能随时随地将郎朗平时即兴的弹奏录下来,也许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听,也许会编成一个交响乐呢。这个任务,只有一直在郎朗身边默默关心他的父母才可以做到。自己演奏指挥自己的作品,那他可以享受一生,是一生无止境的事业。
笔者发现,郎朗有一种气质,善于捕捉外来的新鲜事物,如果他在东西文化上再多下点苦功,多读些书,多深入老百姓的生活当中去,可以挖出很多的题材,达到东西方音乐的融合。这一境界是无止境的。实际上音乐是不应该有国界和东西之分的。主要是应保持各民族的特色。当你从这拘泥中拔出来,将音乐升华,创作出独特的具有郎朗风格的音乐来,那你的作品将会像贝多芬、莫扎特的作品那样,永垂不朽。到目前为止,亚洲还没有出过这样的人物。我口若悬河讲出我的想法,郎母静静地、仔细地听着,不断点头,从她的表现来看,她好像并不反对。
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母爱,为了自己的儿子,她可以牺牲一切,我本人有深深的感受。郎母并不太为人所知,但却不能磨灭她在郎朗成长道路上所做的贡献。
上海音乐学院青年管弦乐队来汉堡演出,郎朗的母亲周秀兰女士随团而来。我约她在著名的易北河畔的“楼外楼”酒家,找了一个清静舒适、风景宜人、居高临下,面向大河的角落,作了一次长时间访谈。郎母为人开朗,心地豁达,有问必答,笑口常开。我确信,郎朗开放性格的基因必定来自母亲。我们整整谈了三个小时,很后悔没有把摄像机带来,不然太生动了,也是个历史资料。现在我只能把我们的谈话录音综合归纳。
他的记忆力好得惊人
在7岁的时候,郎朗通过一首变奏曲获得沈阳市成人钢琴比赛第一名, 轰动了全沈阳市,让朱老师非常自豪。郎朗在钢琴道路中的不断受人们肯定,无形中让郎朗的学习激情更加高涨。
郎朗的记忆力和进展速度和别的学生不能比,当我们的朋友要他即兴表演时,他从不拒绝,并敢于对朋友说:“你们想听什么,随便你们点。”他之敢于说出如此自信的话,源于他在平时功课的扎实。郎朗总是利用平时的点滴时间,一边听着CD,一边背乐谱。有意思的是,郎朗在独奏演出前夕,并不一定练习马上要表演的曲目,而是练习几个月以后要表演的曲子。即使如此,他在表演中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
随着年龄的增长,郎朗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由于他上的是普通学校,练习钢琴时间很少。郎朗就抓紧时间,在平时课余时间加紧练习,而喜爱音乐的老师也特别照顾郎朗。练习一般从早上六点开始,练习四十到五十分钟左右,然后用五分钟时间吃早餐,赶着去上早自习,中午的时候郎朗的父亲将郎朗接回家,郎朗的母亲已经将午饭做好。午饭后,郎朗又可以练琴一个小时。
遗憾的是,在郎朗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朱老师要去美国长时间探亲,沈阳没有别的老师可以教他,郎朗父母希望郎朗将来可以读中央音乐学院,所以决定郎朗转到北京上学。郎朗的父亲辞掉了沈阳的工作,陪郎朗来到北京念书,郎母则一人在沈阳工作,支撑全家的生活费用。刚到北京入学,有的同学们爱欺负他,可是郎朗在各门功课上总是不输给大家,改变了同学们对他的态度。
郎朗一曲成名
13岁的郎朗在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初二之前,又获得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第一名。在场的九名评委都建议郎朗出国深造。郎朗父母也认为郎朗现在该是出国深造的时候了。郎朗在日本演奏的时候曾经录制过一张唱片,一个欣赏他的唱片公司将唱片送到了全球著名的美国科蒂斯音乐学院的院长盖瑞·格拉夫曼手中,科蒂斯音乐学院破格向郎朗寄去了通知书。
要正式进入科蒂斯音乐学院学习,报考生必须经过一个考试,即按照老师点的曲目演奏,当时学校已经发现郎朗是个天才,考试老师已经迫不及待希望听到郎朗的演奏,当郎朗演奏完一曲后,老师们掩饰不住对郎朗演奏的喜爱,再要求郎朗演奏一遍。在演奏完正式的考试题目后,老师们都情不自禁再出题考验郎朗,都被郎朗轻松地应对了。要不是因为下面还有学生等着考试,老师还会让郎朗弹个没完呢!
说到这里,郎母周秀兰抑制不住她那激动和带着骄傲的心情回忆着往事。有这样的孩子又有谁不激动呢!
人的性格决定自己的命运
郎朗没有辜负父母的希望,在科蒂斯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学校里的各种钢琴演出中都能看到郎朗的身影,他为人乐观,学习勤奋,日夜苦练,引起了一家经纪公司IMG的注意,这家公司决定做郎朗的经纪人,为郎朗在各地安排演出。
在郎朗17岁的时候,他被推荐给音乐大师阿霖巴克,阿霖巴克非常喜欢他。说也凑巧,芝加哥纳维尼亚夏季音乐节上,世界著名钢琴家安德烈·瓦兹身体欠佳,票已售出,必须找个替身, IMG立即想到了郎朗,让他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登场,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在开场前,著名艺术大师斯特恩对观众介绍郎朗说:“你们将从这位年轻的中国男孩身上听到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果然,当最后一个音符演奏完毕,听众全体起立欢呼,如雷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当晚的露天音乐会举行得非常成功,郎朗一曲成名。在音乐会结束后的庆祝晚宴上,大师阿霖巴克及各位来宾要求郎朗再演奏一曲最有难度的《哥德堡变奏曲》,郎朗当时已有两年时间没有弹这首曲子了,但郎朗沉思了片刻, 一口气把它演奏下来,震住了所有的来宾。从此以后,他青云直上。
知子莫若母
一个人的成就永远是和命运及他周围的人如父母、妻子、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分不开的。郎朗不但有善良和爱护他的父母,同时通过他的热情和执著,也赢得了不少的友谊。
当问到郎母身为一个名人母亲的感受时,周秀兰女士掩饰不住自己的自豪,说:“郎朗1982年出生,现在已经25岁了,但在父母眼中他还是一个孩子,作为父母还是希望能多在他身边陪伴。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平坦的,会有曲折,父母也许可以和他共同面对和分担今后生活中遇到的意想不到的困难。笔者则表示,孩子不小了,应该让他自由地飞翔,做父母的不可能一辈子留在他身旁。郎母完全同意我的看法。但是,郎朗吃不惯西餐,习惯了父母做的饭菜,很多时候是儿子希望父母留在身边。那就另作别论了。
周秀兰女士和我讨论到了郎朗的将来,郎朗才25岁,在事业上已经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今后这漫长的一生的道路将如何走,如何走上一个更高的事业台阶,已成为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也曾问过郎父和郎朗本人。他们说,他不久就会同时往指挥的方向发展。这的确是一个方向,世界上不少名指挥家都是从钢琴演奏发展起来的。
音乐是无止境的
我对周秀兰女士说,郎朗现在演奏前人优秀的钢琴曲目,不但面广,也已经弹出自己的风格。
某次,我听到他随便弹出自己编的曲子,使我耳目一新。有时候,即兴作品,发出内心的情感,最能够感动世人,扣人心弦,就像贝多芬的《月光曲》那样,毫不矫揉造作。你们如能随时随地将郎朗平时即兴的弹奏录下来,也许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听,也许会编成一个交响乐呢。这个任务,只有一直在郎朗身边默默关心他的父母才可以做到。自己演奏指挥自己的作品,那他可以享受一生,是一生无止境的事业。
笔者发现,郎朗有一种气质,善于捕捉外来的新鲜事物,如果他在东西文化上再多下点苦功,多读些书,多深入老百姓的生活当中去,可以挖出很多的题材,达到东西方音乐的融合。这一境界是无止境的。实际上音乐是不应该有国界和东西之分的。主要是应保持各民族的特色。当你从这拘泥中拔出来,将音乐升华,创作出独特的具有郎朗风格的音乐来,那你的作品将会像贝多芬、莫扎特的作品那样,永垂不朽。到目前为止,亚洲还没有出过这样的人物。我口若悬河讲出我的想法,郎母静静地、仔细地听着,不断点头,从她的表现来看,她好像并不反对。
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母爱,为了自己的儿子,她可以牺牲一切,我本人有深深的感受。郎母并不太为人所知,但却不能磨灭她在郎朗成长道路上所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