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形成的最佳时期,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养成教育,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教育而言,培养习惯是头等重要的事。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应用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通过认知、情感、意志、言行等方面的熏陶、启迪、感染和教育,通过反复的训练,从而培养起一种符合社会和时代要求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各种活动的重要前提。
  一、熟诵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对照守则加强良好习惯的指导
  任何好的习惯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中培养出来的。因此,在开学之初就要组织学生们制定行为准则和约束机制,把习惯行为教育培养抓紧、抓好、抓细、抓实、抓小、抓早。利用低年级新生优势,严格要求,强化训练。养成教育是非常复杂的教育,不仅涉及到每个学生个人,还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由于社会情况非常复杂,客观环境千变万化,学生的心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家庭状况等也千差万别,所以,养成教育的方法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注意引导疏通、正面说明。不仅要让他们明理,而且要重在导行,引导学生从尊师爱幼、乐于助人、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勤俭节约等做起,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做人,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强化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将道德教育与现实教育结合起来。如要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可以开展“记住父母的生日”、“今天我当家”、“感恩教育”等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跟着父母做家务,既体验了生活,又体会到做父母的艰辛,培养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使他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达到道德品质上去追高尚,让父母放心;在生活上,学会自主,让父母少操心;在学习上刻苦努力,让父母称心。这样将孝敬父母也教育落实到具体活动之中,既加强了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又增强了道德的针对性,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树立典型,运用榜样示范
  小学生具有善于模仿、可塑性强、善于幻想、主动活泼、追求高尚道德的特点。我们应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让真、善、美在他们心中牢牢扎根。
  四、自强不息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上
  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教师要想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就必须在人格塑造上勇于履行“以身正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教师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教师要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这无声的语言,是最有说服力的,将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五、充分发挥家庭与社会的作用
  要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单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诸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对教育子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应尽量做到言行举止不“出格”。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并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还要与社会各个部门建立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同步性。
  六、认真修订三风一训,把学校精神贯彻到日常活动中
  学校要将学校校训、培养目标、中学生行为规范等内容写在宣传栏上,时时警示学生;组建校园广播站,开辟校园红领巾广播,学生生活,好人好事等播音,使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激和熏陶,使学生对自身行为进行自我监督和约束。利用团队活动、周会、主题班会等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专题演讲会、讨论会、辩论会,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加大自我教育力度,矫正其不良行为习惯。还可以利用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晨会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说理教育,使学生行为习惯始终不脱离学校要求。在早操、课间操上找到突破口,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
  我相信,只要我们多方努力,采取各种手段为学生行为习惯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让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多次重复的机会,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定可以养成。
  【作者单位:张掖市甘州区乌江镇大湾小学 甘肃】
其他文献
对高校办学规模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给高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的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并从高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作为依据、正
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下面,我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参与欲望  (一)设置悬念,诱发兴趣  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产生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以达到学好新知识的目的。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与老师的评价往往是看分数的高低,这就直接导致出现了学生反复做大量习题,老师疲于奔命的现状。课堂上,老师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课堂教学沉闷,形式单一,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主体性、主动性的发展,这
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虽然广为研究,但一直缺乏微观层面的数据支持。运用2005-2007年86.6万家企业数据进行分年度和面板数据回归,实证结果表明①研发投入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生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经说过:“每个人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着好奇和敬畏。”0—6岁是人生学习的初始阶段,社会、幼儿园、家庭有责任合力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天窗,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让孩子们的思想可以恣意碰撞出好奇、求知、探索、发现的智慧之光。  多年来,科学教育一直是我们幼儿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并逐渐成为我园的办园特色。我们在幼儿科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可能脱离语言,语言作为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主要手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尤其体现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如果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言富有一定的艺术性,就像一把钥匙一样开启了学生的心扉,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和学生的心灵达成共鸣,最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提高了教师的语文教学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