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体育新闻英语作为新闻英语的一种文体,必须符合新闻英语的准确(accurate) 、简练(brief) 和浅显(intelligible) 的基本特征。体育新闻英语是新闻中的一种特殊文体,除具有一般新闻所有的特点,如时间性、重要性、显著性、奇异性、趣味性等,自身还有许多特色,如信息面广、观众(读者) 多、竞争性强、专业性强等。因此,无论是对于读者还是对于翻译工作者,英语体育新闻的理解和翻译都有一定的困难。
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对体育新闻的翻译进行探讨。作者首先介绍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依据,总结出体育新闻翻译的难点的翻译方法。
一、目的论与英语体育新闻汉译
1.翻译目的论概述。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Skopos”是希腊语,意为“目的”,“theorie”是德语,意为“理论”。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应该根据翻译目的来制定翻译策略。
20世纪70年代末,凯瑟琳娜·赖斯首次把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批评,将语言功能,语篇类型和翻译策略相联系,发展了以源文与译文功能关系为基础的翻译批评模式,从而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赖斯认为理想的翻译应该是综合性交际翻译,即在概念性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方面都与原文对等,但在实践中应该优先考虑的是译本的功能特征。
后来汉斯·弗米尔(Vermeer)提出了目的论,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也就是说,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此外,翻译还须遵循“语内连贯法则”和“语际连贯法则”(即忠实原则)。这三条原则提出后,评判翻译的标准不再是“对等”,而是译本实现预期目标的充分性。
弗米尔认为,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应该是“目的法则”,“语内连贯法则”高于“语际连贯法则”。也就是说,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换言之,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2.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体育新闻汉译。体育新闻英语按体裁可分为消息、专栏评论、访谈、特写、现场解说等。不同的体裁,其文体特征不同,其翻译目的也就不同。消息着重于传递最客观和直观的赛事信息,翻译应以事实为依据,尽量终于原文。而评论与解说往往带有新闻报道者的主观色彩,翻译时应充分理解原文的立场和观点,尽量再现原文的风格。而访谈类新闻口语化特征明显,受访者在短时间内的语言表达往往具有停顿、省略甚至是缺乏逻辑等倾向,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到语内连贯的原则。
总而言之,翻译英语体育新闻时,应该以翻译的目的为最高指导原则,结合不同体裁的语言和文体特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翻译出最符合翻译目的的译文,实现交际功能的最大化。
二、英语体育新闻的汉译
1.新闻标题的翻译。张建在《报刊英语研究》中指出,英汉新闻标题的最大的不同在于:(1)英语新闻标题在形式上通常是单层形式,而汉语新闻标题多为复式结构,包含主标题和副标题。(2)英语新闻标题突出的是全文最重要,最夺人眼球的内容,而汉语新闻标题则是整则新闻核心内容的浓缩,相当于一个迷你故事。(3)英语新闻标题中短词、简写词的使用频率远高于汉语。(4)汉语中常用的“昨日”(yesterday),“昨晚”(last night), “最近”(recently)等表示过去概念的词汇,在英语新闻标题中很少使用。
鉴于以上区别,译者在将英语体育新闻翻译成汉语时,需要考虑形式、措辞、时态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做出适当地调整,以符合汉语的语言惯例。例如:
(1)Chinese archer puts a halt to South Korea.
译文:二十四年磨一“箭”。
張娟娟昨女子射箭个人夺冠 打破韩国队该项目长年垄断
该则新闻是关于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女子射箭运动员夺得女子个人射箭冠军的报道。英语标题是一句简单陈述句,描述了客观发生的事实。在翻译这则新闻时,译者充分考虑了汉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情感倾向,创造出了双层标题,编译后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整则新闻的内容,如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
2.专有名词的翻译。英语体育新闻中包含大量的专有名词,包括人名、运动队伍或俱乐部的名字、运动组织和团体,赛事名称等。在翻译各类专有名词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准确理解原文,遵循统一的标准。否则,会造成翻译的混乱,读者的误解。
翻译人名,如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等人的名字时,最常用的方法是音译法。如:Phelps (菲尔普斯)、Sharapova (莎拉波娃)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英汉语在使用姓、名或全名的习惯上有所不同。英语中,可以使用全名(full name)、姓(family name)、名(last name)来指称某位运动员。在汉语中,则经常用运动员的姓来称呼他或她。例如:
(2)Pieter Van den Hoogenband announced his retirement yesterday after Alain Benard took away his chance at an unprecedented third consecutive victory in the 100m freestyle.
译文:霍根班德于昨天宣布退役。他在早前的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输个贝纳德,在该项目历史性连夺三届奥运金牌的梦想也告破灭。
相反,英语新闻中常用人名中的姓来指称某位中国运动员,如姚明在英语新闻中一般被称为“Yao”。在翻译时,一定要弄清姓的所指,然后翻译出全名。
体育新闻英语作为新闻英语的一种文体,必须符合新闻英语的准确(accurate) 、简练(brief) 和浅显(intelligible) 的基本特征。体育新闻英语是新闻中的一种特殊文体,除具有一般新闻所有的特点,如时间性、重要性、显著性、奇异性、趣味性等,自身还有许多特色,如信息面广、观众(读者) 多、竞争性强、专业性强等。因此,无论是对于读者还是对于翻译工作者,英语体育新闻的理解和翻译都有一定的困难。
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对体育新闻的翻译进行探讨。作者首先介绍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依据,总结出体育新闻翻译的难点的翻译方法。
一、目的论与英语体育新闻汉译
1.翻译目的论概述。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Skopos”是希腊语,意为“目的”,“theorie”是德语,意为“理论”。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应该根据翻译目的来制定翻译策略。
20世纪70年代末,凯瑟琳娜·赖斯首次把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批评,将语言功能,语篇类型和翻译策略相联系,发展了以源文与译文功能关系为基础的翻译批评模式,从而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赖斯认为理想的翻译应该是综合性交际翻译,即在概念性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方面都与原文对等,但在实践中应该优先考虑的是译本的功能特征。
后来汉斯·弗米尔(Vermeer)提出了目的论,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也就是说,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此外,翻译还须遵循“语内连贯法则”和“语际连贯法则”(即忠实原则)。这三条原则提出后,评判翻译的标准不再是“对等”,而是译本实现预期目标的充分性。
弗米尔认为,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应该是“目的法则”,“语内连贯法则”高于“语际连贯法则”。也就是说,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换言之,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2.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体育新闻汉译。体育新闻英语按体裁可分为消息、专栏评论、访谈、特写、现场解说等。不同的体裁,其文体特征不同,其翻译目的也就不同。消息着重于传递最客观和直观的赛事信息,翻译应以事实为依据,尽量终于原文。而评论与解说往往带有新闻报道者的主观色彩,翻译时应充分理解原文的立场和观点,尽量再现原文的风格。而访谈类新闻口语化特征明显,受访者在短时间内的语言表达往往具有停顿、省略甚至是缺乏逻辑等倾向,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到语内连贯的原则。
总而言之,翻译英语体育新闻时,应该以翻译的目的为最高指导原则,结合不同体裁的语言和文体特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翻译出最符合翻译目的的译文,实现交际功能的最大化。
二、英语体育新闻的汉译
1.新闻标题的翻译。张建在《报刊英语研究》中指出,英汉新闻标题的最大的不同在于:(1)英语新闻标题在形式上通常是单层形式,而汉语新闻标题多为复式结构,包含主标题和副标题。(2)英语新闻标题突出的是全文最重要,最夺人眼球的内容,而汉语新闻标题则是整则新闻核心内容的浓缩,相当于一个迷你故事。(3)英语新闻标题中短词、简写词的使用频率远高于汉语。(4)汉语中常用的“昨日”(yesterday),“昨晚”(last night), “最近”(recently)等表示过去概念的词汇,在英语新闻标题中很少使用。
鉴于以上区别,译者在将英语体育新闻翻译成汉语时,需要考虑形式、措辞、时态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做出适当地调整,以符合汉语的语言惯例。例如:
(1)Chinese archer puts a halt to South Korea.
译文:二十四年磨一“箭”。
張娟娟昨女子射箭个人夺冠 打破韩国队该项目长年垄断
该则新闻是关于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女子射箭运动员夺得女子个人射箭冠军的报道。英语标题是一句简单陈述句,描述了客观发生的事实。在翻译这则新闻时,译者充分考虑了汉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情感倾向,创造出了双层标题,编译后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整则新闻的内容,如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
2.专有名词的翻译。英语体育新闻中包含大量的专有名词,包括人名、运动队伍或俱乐部的名字、运动组织和团体,赛事名称等。在翻译各类专有名词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准确理解原文,遵循统一的标准。否则,会造成翻译的混乱,读者的误解。
翻译人名,如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等人的名字时,最常用的方法是音译法。如:Phelps (菲尔普斯)、Sharapova (莎拉波娃)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英汉语在使用姓、名或全名的习惯上有所不同。英语中,可以使用全名(full name)、姓(family name)、名(last name)来指称某位运动员。在汉语中,则经常用运动员的姓来称呼他或她。例如:
(2)Pieter Van den Hoogenband announced his retirement yesterday after Alain Benard took away his chance at an unprecedented third consecutive victory in the 100m freestyle.
译文:霍根班德于昨天宣布退役。他在早前的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输个贝纳德,在该项目历史性连夺三届奥运金牌的梦想也告破灭。
相反,英语新闻中常用人名中的姓来指称某位中国运动员,如姚明在英语新闻中一般被称为“Yao”。在翻译时,一定要弄清姓的所指,然后翻译出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