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如何引导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是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课题。其实写作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产生创作的欲望;还要言之有物,这就离不开丰富的写作素材,积累丰富的写作资源,也是提高写作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当然教师的悉心指导与训练,同样非常重要,这为学生的进步和努力指明方向。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写作氛围,提升写作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语文课程标准》避开“作文”二字,强调学生“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泥于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即要求教师在习作教学上要少一些“刻意训练”,多一些“润物无声”。比如利用博客或微博技术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从儿童喜好美食的特点出发,用食品名称设立“习作烧烤”、“日记比萨”、“童话汉堡”、“诗歌冰棍”、“心灵鸡汤”、“思想果冻”、“句子薯条”等班级博客的欄目名称,以拉近习作与生活距离,吸引孩子的兴趣,激发其创作动力。同时,教师应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对博客写作凭的是一时的热情,以后的路肯定还很难坚持下去,需要一路扶持。教师应从自身做起,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到创作学习研究中,潜心阅读,奋笔疾书,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鼓舞学生,实现师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有了这样的动力,不但可使教师在专业成长道路上一路领航,还给学生们树立了榜样。
二、丰富素材积累,提升写作能力
小学生恐惧作文的重要原因是学生缺乏丰富的社会生活阅历,没有积累足够的人生体验,没有充实的课外生活等,导致学生面对题目,无情可发,无话可谈,无事可写。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作好生活记录,科学分析,从中发现真谛,提炼精神,从而积极丰富写作资源。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用一双慧眼去捕捉生活中可以利用的素材,为我所用。比如,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指导学生学会正确、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打开一道新的认识世界和观察社会的窗口,而网络资源的形式多样、精彩纷呈更是时时撞击着的学生创作灵感,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和想象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做个有心人,认真留意和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将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及时记录下来,以备后用;我还建议家委会利用假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开辟学生创作的源泉。此外,我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国际大事,从学生的视角对时事发表观点,抒发感情,做到“与时俱进”,培养学生了解社会、观察社会、思考社会的能力。学生的眼界开阔了,开始用敏锐的目光洞察生活,捕捉时代气息,写作的兴致更浓了。
三、强化写作训练指导,提升写作能力
课堂指导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习作教学的前沿。教师应在开学初,就将整本教材进行全面备课,从整体上把握和调整好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标,将每一写作单元的训练计划罗列成表格,制定学期习作教学计划,便于有效组织习作训练。教师应牢牢依靠课堂这一重要的教学阵地,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帮助学生品词析句,同时引导他们体悟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和写作技法,利用阅读教材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练笔训练。例如,阅读《小镇的早晨》一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文章结构、遣词造句等方面的知识,阅读后围绕一个中心句试着写一个片段进行练笔。再如,可以引导学生把看了一部电视剧后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写下来,学习写人的文章之后让学生写一写对文章中人物的看法或自己的感受,学了童话故事之后让学生续编故事等。同时,教师可借助于信息技术,将其多姿多彩、充满动感、色彩丰富、声光电集成的优势特点应用到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逼真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原本枯燥、静态的写作教学转变为动态的、丰富的形式,这样教学效果会得到明显有效的提高。
总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在一个网络的时代。学生同样也处于一个开放、自由、信息化的时代,他们的社会认知水平和速度已经超越了以往,所以,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这些个性特征,理解学生的深层次需求,要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潜力和主体性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不怕失败,在持续的实践学习中不断积极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增加习作训练的机会,强化创作的意识,让写作不再困难和恐惧,这样会有效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完成新课程的目标任务。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 江苏】
一、创设写作氛围,提升写作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语文课程标准》避开“作文”二字,强调学生“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泥于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即要求教师在习作教学上要少一些“刻意训练”,多一些“润物无声”。比如利用博客或微博技术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从儿童喜好美食的特点出发,用食品名称设立“习作烧烤”、“日记比萨”、“童话汉堡”、“诗歌冰棍”、“心灵鸡汤”、“思想果冻”、“句子薯条”等班级博客的欄目名称,以拉近习作与生活距离,吸引孩子的兴趣,激发其创作动力。同时,教师应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对博客写作凭的是一时的热情,以后的路肯定还很难坚持下去,需要一路扶持。教师应从自身做起,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到创作学习研究中,潜心阅读,奋笔疾书,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鼓舞学生,实现师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有了这样的动力,不但可使教师在专业成长道路上一路领航,还给学生们树立了榜样。
二、丰富素材积累,提升写作能力
小学生恐惧作文的重要原因是学生缺乏丰富的社会生活阅历,没有积累足够的人生体验,没有充实的课外生活等,导致学生面对题目,无情可发,无话可谈,无事可写。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作好生活记录,科学分析,从中发现真谛,提炼精神,从而积极丰富写作资源。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用一双慧眼去捕捉生活中可以利用的素材,为我所用。比如,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指导学生学会正确、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打开一道新的认识世界和观察社会的窗口,而网络资源的形式多样、精彩纷呈更是时时撞击着的学生创作灵感,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和想象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做个有心人,认真留意和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将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及时记录下来,以备后用;我还建议家委会利用假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开辟学生创作的源泉。此外,我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国际大事,从学生的视角对时事发表观点,抒发感情,做到“与时俱进”,培养学生了解社会、观察社会、思考社会的能力。学生的眼界开阔了,开始用敏锐的目光洞察生活,捕捉时代气息,写作的兴致更浓了。
三、强化写作训练指导,提升写作能力
课堂指导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习作教学的前沿。教师应在开学初,就将整本教材进行全面备课,从整体上把握和调整好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标,将每一写作单元的训练计划罗列成表格,制定学期习作教学计划,便于有效组织习作训练。教师应牢牢依靠课堂这一重要的教学阵地,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帮助学生品词析句,同时引导他们体悟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和写作技法,利用阅读教材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练笔训练。例如,阅读《小镇的早晨》一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文章结构、遣词造句等方面的知识,阅读后围绕一个中心句试着写一个片段进行练笔。再如,可以引导学生把看了一部电视剧后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写下来,学习写人的文章之后让学生写一写对文章中人物的看法或自己的感受,学了童话故事之后让学生续编故事等。同时,教师可借助于信息技术,将其多姿多彩、充满动感、色彩丰富、声光电集成的优势特点应用到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逼真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原本枯燥、静态的写作教学转变为动态的、丰富的形式,这样教学效果会得到明显有效的提高。
总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在一个网络的时代。学生同样也处于一个开放、自由、信息化的时代,他们的社会认知水平和速度已经超越了以往,所以,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这些个性特征,理解学生的深层次需求,要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潜力和主体性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不怕失败,在持续的实践学习中不断积极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增加习作训练的机会,强化创作的意识,让写作不再困难和恐惧,这样会有效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完成新课程的目标任务。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