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目标不动摇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07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2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已有601个宣布摘帽,179个正在进行退出检查,未摘帽县还有52个。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0.6%,累计减少贫困人口9348万人。
  过去的几年间,我国建立了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体制,实施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
  在此过程中,各地探索创新了很多扶贫方式,也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受访专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会带来新挑战,但目标能如期完成。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时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影响最大的是外出就业


  近年来,外出打工的工资性收入一直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有42.0%来源于工资性收入。在一些缺乏本地产业支撑的贫困地区,这一比例更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说。
  魏后凯分析认为,这次疫情对脱贫攻坚产生了一定的短期、局部性影响,加大了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难度。在疫情带来的影响中,影响最大的是贫困和低收入家庭人员外出就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吸纳农民工就业较多的服务行业首当其冲。城乡市场消费低迷,大批服务门店歇业,很多企业、工地暂缓开工复工,加上交通管制带来的出行不便,这次疫情对农民工返岗和外出就业产生了很大影响。
  “企业延期复工和各地采取的管控措施等会影响农民工返城务工,减少其工资性收入;疫情对乡村休闲旅游、观光采摘业和养殖业等影响大,会影响到农民的经营性收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秘书长唐丽霞分析说。
  在她看来,疫情可能会造成返贫和新增贫困人口。
  除直接影响群众收入外,疫情期间,各地工作重点都在疫情防控上,扶贫工作的安排也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农村自身卫生防疫能力薄弱,疫情防控措施更加严格,势必会影响到农民生计恢复。
  此外,武汉等地“封城”之后,各地都采取了封闭社区、封村、封路等管制措施,导致生产物流停滞,对农产品销售、养殖业饲料供应、种业等产生了较大影响。
广西马山县,扶贫干部在贫困户家中同劳动,交谈。图/李德胜

  前段时间,由于封路饲料运不进来,湖北存栏的4亿只家禽、1692万头生猪面临“断粮”的危险。一些贫困地区的农产品运不出来,缺乏销路。
  “在疫情发生之后,政府既要抓疫情防控,又要抓脱贫攻坚。”魏后凯说,在政府配置资源能力既定的情况下,投向脱贫攻坚的精力、人才、物力和财力必然会有所减弱。

不会改变脱贫攻坚整体态势


  近年来,我国每年减少的农村贫困人口都在1100万人以上。
  2016至2019年间,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了5.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1.28个百分点。在832个贫困县中,2016—2018年实现摘帽436个,2019年又实现摘帽340个左右。
  即便是脱贫难度最大的“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其脱贫攻坚也取得了重大进展。2019年,“三区三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上年的172万减少到43万,贫困发生率由8.2%下降到2%。

  即便目前因为疫情对乡村旅游发展有冲击,但这种影响是短暂的,村庄综合发展能力的提升对农民减贫增收的效果是长期的。

  “目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到最后的收官阶段,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全面打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战。”魏后凯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脱贫攻坚的难度,但不会影响脱贫攻坚目标的如期实现。
  从2016年开始,我国连续4年实现了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每年增加200亿元的力度,2019年我国中央财政安排扶贫资金1261亿元,2020年中央财政扶贫投入力度不减。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作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两大重点任务,所有举措都是围绕这两大任务展开。这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供了政策保障。
  “过去的几年间,我国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在唐丽霞看来,虽然疫情会对扶贫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基本不会改变脱贫攻坚的整体态势。
  通过基础设施改善、旅游扶贫开发等措施,我国有近万个贫困村从根本上改善了村庄的综合发展能力。即便目前因为疫情对乡村旅游发展有冲击,但这种影响是短暂的,村庄综合发展能力的提升对农民减贫增收的效果是长期的。
  据唐丽霞观察,我国贫困人口中有20%左右是老年人,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以及一些地方实施的资产收益性扶贫项目也为这些贫困人口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
  脱贫攻坚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的一大转变是:从过去政府主导变成了不同类型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从专业部门扶贫转变为多部门共同扶贫等,扶贫力量得以加强。
蘋果小镇,丰收的喜悦。图/古船
  此外,我国近年来发展成立了220多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半农民已经加入合作社,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户抵抗风险的能力。
  “目前,我国的扶贫方式多样,针对不同致贫原因有不同的扶持方式,并且采取了打组合拳的方式,每个贫困户获得的扶持是多樣化和系统性的,将贫困户的增收、改善生活质量和能力提升综合考虑。”唐丽霞说。

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通过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我国凝聚全党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支撑、共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是我国脱贫攻坚战能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当前对冲疫情不利影响的压舱石。”魏后凯说。
  拥有诸多明显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脱贫攻坚提供了保障。比如,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制度优势就得到了充分展现。
  在精准扶贫阶段,我国有了很多创新的并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以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为目标的设在乡、村的加工车间的扶贫车间,以解决贫困户农产品销售为目标的消费扶贫,以利用贫困村和贫困户闲置土地和其他设施增收的光伏扶贫……
  这些扶贫方式将继续发挥作用,确保农户收入持续增加。
  谈及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二者的统筹协调,魏后凯建议,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各地要全面搞好复工复产工作,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就业岗位,并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民工就业,尤其要支持贫困和低收入群体、贫困地区外出农民工返岗就业。
  一方面,要抓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产品运输和销售渠道畅通,保障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努力将疫情对农业农村的影响降到最低。
  另一方面,要防止已脱贫的人口返贫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加大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力度,大力发展农村富民产业,抓好扶贫搬迁移民的安稳致富工作。
  谈及当下的工作重点,唐丽霞提醒,除了加大农村公共卫生和防疫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以降低农村疫情传播的风险外,目前还要尽量减少疫情导致的直接损失。
  “例如,通过电商平台、农超对接等方式对农户的农产品进行采购,支持冷链保鲜基础设施建设延长农产品储存周期等。”她说。
  针对影响群众收入较大的就业问题,唐丽霞建议:
  一方面各地要积极了解因疫情影响不能及时返城就业农民的基本信息和当地复工企业劳动力需要信息,做好二者的对接服务。
  另一方面,要发挥村两委、扶贫工作队及第一书记等基层扶贫队伍的组织优势扩大本地就业,可将一些扶贫的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委托给村集体来实施,采取以工代赈和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来增加农户的收入。
其他文献
汤因比 ( Arnold Joseph Toynbee) 曾说:“人类文明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人性的历史。人性是构成文明的基础,这既表现在人所创造的物质文明进步,也表现在由人性所决定的精神文明进步。”[1]历史是人的历史,历史学探讨的也是人的历史演变,历史教育更应围绕着对人的教育展开。  课程标准有关明清君主专制的要求是,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
2020年全国Ⅰ卷文综第25题以民族交融为背景,以阎立本所作《步辇图》作为史料,旨在考查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步辇图》作为图像史料,其史料价值的一个重要视角,就是它表现了古代中国民族交融史上唐与吐蕃交融的“共有历史”意蕴,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交融的“共有历史”意识。作为民族交融史试题的一种命题视角,“共有历史”意识依托于历史叙述,又蕴含着史学方法,还彰显了家国情怀,这三者构成了“共有历史”意识的要
“立德树人”作为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目标是“具有创造力的问题解决者、健康全面的人。” [1]新课改背景下,深化史学育人领域的教育教学改革更具深远意义。“德不仅指道德、品行,还包含见解、器识之意”。 [2]古有刘知几论“史才、史学、史识”,亦可作为当今时代深化历史学科育人的三点原则。“史才”是“器识”,即问题意识,是对历史的大局性把握和认识;“史学”是“见解”,即思辨能力,是对历史的审辩思考与价
富蕴县,祖国边陲一个面积3.37万平方公里的“小”地方,却被“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最具特色文化生态旅游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国家卫生县城”等诸多光环笼罩着。在许多人眼里,它是一个旅游胜地、文化圣地,更是一个红色宝地。  “如果说富蕴美了新疆,那可可托海一定是这幅壮锦上最耀眼的一处。”可可托海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远的牧色人文、淳厚的红色基因享誉八方,如今已成为中国西北边境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雅斯贝尔斯进一步指出:“历史课的教学则是发展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虔诚爱戴之心,启发他们为了人类更高的目标而奋斗,并形成对现实批判的清醒历史观。”[1]  核心素养最终归结于“人格教育”。《普通
在许多人眼中,文字是记事记言、传情达意的载体,图像则是增加文字可读性的点缀。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图像与文字一样也具有表述的张力与冲击,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统编高中历史教材已然提供了以图片为载体的各类图像,它包括各种画像、雕塑、照片、地图、建筑等等。  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中的插图“芙蓉锦鸡图”为例,试图从“时空”与“社会”两个维度,探究此画所蕴含的多
李惠军老师在《灵魂的追问——历史教师的视界、心界与历史教学的境界》一文中讲到,历史课的灵魂是足以统摄这段历史的主轴和主线。[1]历史课的“课魂”是一节课的教学立意,更是蕴含在历史知识背后的历史规律、人文精神和历史智慧。笔者以荣获全国学术研讨会公开课特等奖的《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情思教学为例,探讨如何让“课魂”走进学生心灵,引领学生在历史体验中酝酿历史情感、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提升历史学科素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教育理论,其内容核心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1]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往往过分强调学生怎么“学”,却忽略了教师如何“教”。我认为,只有教师合理创设情景,与学生互相协作、充分对话,才能真正达到较好的效果。  具体到人物史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点是历史人物的具体史实,然而这些
11月1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江苏无锡“保级”失败,被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  “思想上自以为是、盲目乐观、麻痹大意”。两天后,无锡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上,市委书记黄钦直抒胸臆,痛批干部在创建文明城市中作风不实,敷衍塞责。  “结果完全出乎了我们的預料,非常不理想,虽然江阴、宜兴保留了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但无锡大市被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黄钦坦言,这让他感到非常意外和震惊,并
2019年10月,全国创新教育成果展示培育研讨会暨山东省第四届创新教育节在山东潍坊举行,笔者有幸执教了初中历史统编教材 《北伐战争》一课,下面结合此课,谈一谈如何基于“任务驱动、情境体验”,进行深度探究学习。  任务驱动就是根据本节课的课程标准,设置整体性的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探究学习,将知识包裹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认知、内化、实践、生成。情境体验是指创设符合本节课的情境,让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