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科技大学
【摘要】“把”字句是现代汉语语法项目中常见的基本句式,在汉语语法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留学生较难习得的一种句式。因为它是汉语的一种独特的句式,因此本文探讨针对初级阶段的留学生,以“形式焦点”理论指导为进行“把”字句教学的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形式焦点”理论 “把”字句 教学设计
“形式焦点”理论是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以意义为中心,并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形式的注意,试图达到形式与意义的平衡的新的教学理念。汉语是高语境的语言,语言项目的含义十分丰富,一个语言项目表达的是什么意义,只有出现在相应的语境中才能知道。“把”字句就是这样一个高语境的语言项目,只有让学生理解“把”字句功能意义,在语境中教授“把”字句,才能使学生理解什么时候该用“把”字句。
基于“形式焦點”理论的“把”字句教学实验
1.实验设计思路。以“教室大扫除”为主题,分为“打扫教室”和“布置教室”两个部分。引导学生在情景中说出不同类型的“把”字句。
第一部分:打扫教室。预设的“把”字句:把书放在桌子上,把废纸扔了/ 扔到垃圾桶里,把拖把洗一洗/ 洗干净,把地板拖一拖,把窗帘拉开,把灯打开……
第二部分:布置教室。预设的“把”字句:把桌子和椅子摆整齐,把桌子摆成三列,把气球挂到墙上,把花递给同学,把花插到花瓶里,把花瓶放在桌子上……
通过执行这两个部分的任务,不同句式的“把”字句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一起把这些“把”字句的共同点找出来以后就可以归纳这种句式的意义,使学生们更加深入的理解“把”字句的语义内容和使用“把”字句的范围。
2.实验过程描述。
(1)实验对象:10名一年级的留学生,他们在实验之前都做过第三章第一节的测试,且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都自觉没有使用“把”字句的意识。
(2)实验过程。
1)组织教学。首先与同学相互问候,然后简单介绍接下来要讲解的内容。
2)讲练“把”字句。
第一部分:打扫教室。(图片和文字说明)“教室里又乱又脏:地板上有书和废纸;椅子和桌子被随意地放着;桌子和椅子上都有灰,脏脏的;窗帘是拉起来的,灯是熄的,显得很昏暗。”这里涉及到两种语义类型的“把”字句:“表示某确定的事物因动作而发生位置的移动或关系的转移”和“表示某确定的事物因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产生某种结果”。在这里语境和提问都非常重要,图片和文字说明提供了一定的语境,同时可以根据图文里的说明把教室布置成类似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然后用适当的提问来引导学生回答,与预设的“把”字句顺序对应起来,能让学生意识到在这个语境下应该用“把”字句来表达。在第一步的打扫教室任务中,展示完相应的图片和文字以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地板上的书应该怎么整理?”这个问题涉及到的是第一种语义类型“表示某确定的事物因动作而发生位置的移动或关系的转移”,对应的句式是“S 把 O(把) 在/ 到”。学生们会回答出“桌子上”、“放在桌子上”、“把书放在桌子”、“把书放在桌子上”。等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也会渐渐清晰地认识到最后的正确答案应该是“把书放在/ 到桌子上”。然后教师展示出预设的“把”字句“把书放在/ 到桌子上”。
然后提出第二个问题“地板上的垃圾改怎么办?”因为这连个“把”字句是属于同一句式(“S 把 O(把) 在/ 到”),所以经过前面一个句子的练习,同学们基本可以回答出正确的句子:“把废纸扔到垃圾桶里”,但仍然会有个别同学回答出“把废纸扔垃圾桶”等这样的偏误句,然后教师用ppt把正确的“把”字句展示出来。
第三个问题“桌子和椅子很脏,怎么办?”在同学们不知道该怎么说的时候,教师可以用身体语言去引导学生回答,如做出擦桌子的动作等。这个句子涉及到第二种语义类型“表示某确定的事物因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产生某种结果”,对应的句式是“S 把 O(把) V 了”、“S 把 O(把) V V”和“S 把 O
(把) V 结果补语”。同学们给出的答案基本上是“把桌子和椅子擦”,少数同学能正确的回答出“把桌子和椅子擦干净”。教师可以接着问“桌子和椅子擦了之后会怎么样?”“干净”,然后展示出“把桌子和椅子擦干净/ 擦一擦/ 擦了”,这里要标注一下语法特征“干净”、“擦一擦”、“了”。
在问第四个问题之前,教师可以先把教室的灯关了,然后问“现在教室里很暗,应该怎么办?”然后同学们会说出“开灯”、“把灯开”等句子,接下来教师把灯打开,然后展示出“把灯打开”这个句子。
由此类推,引出“把”字句:“把拖把洗一洗/ 洗干净”、“把地板拖一拖”和“把窗户擦干净”。
第二部分:布置教室。这里涉及到第三种语义类型“把某确定的事物认同为另一事物,或通过动作使某事物变化为在性质上、特征上有等同关系的另一事物”。“把桌子和椅子摆整齐”这一句子学生应该比较容易得出来。而“把桌子摆成三列”先在PPT上展示出摆成三列的桌子和椅子,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桌子和椅子的整体形状是三列,然后问“图片上是怎样把桌子和椅子摆整齐?”有的同学会说“三列”、“摆三列”、“把桌子和椅子摆三列”,教师展示出正确句子“把桌子和椅子摆成三列”,特别标示出“成”。经过第一部分,同学们已经能很快回答出:“把气球挂到墙上”,“把花递给同学”、“把花插到花瓶里”,“把花瓶放在桌子上”等句子。
归纳“把”字句式:引导学生找出同种类型的“把”字句,然后把相同类型的把字句式的语义类型进行清楚地说明,让学生能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把”字句式,为什么要用这种“把”字句式。通过设置语境,学生提高了对把字句的形式的认识。并且进一步地认识到“把”字句与一般主谓宾句的区别,对运用“把”字句更加有信心了。
参考文献:
[1]余文青.留学生使用“把”字句的调查报告[J].汉语学习,2000(5).
【摘要】“把”字句是现代汉语语法项目中常见的基本句式,在汉语语法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留学生较难习得的一种句式。因为它是汉语的一种独特的句式,因此本文探讨针对初级阶段的留学生,以“形式焦点”理论指导为进行“把”字句教学的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形式焦点”理论 “把”字句 教学设计
“形式焦点”理论是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以意义为中心,并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形式的注意,试图达到形式与意义的平衡的新的教学理念。汉语是高语境的语言,语言项目的含义十分丰富,一个语言项目表达的是什么意义,只有出现在相应的语境中才能知道。“把”字句就是这样一个高语境的语言项目,只有让学生理解“把”字句功能意义,在语境中教授“把”字句,才能使学生理解什么时候该用“把”字句。
基于“形式焦點”理论的“把”字句教学实验
1.实验设计思路。以“教室大扫除”为主题,分为“打扫教室”和“布置教室”两个部分。引导学生在情景中说出不同类型的“把”字句。
第一部分:打扫教室。预设的“把”字句:把书放在桌子上,把废纸扔了/ 扔到垃圾桶里,把拖把洗一洗/ 洗干净,把地板拖一拖,把窗帘拉开,把灯打开……
第二部分:布置教室。预设的“把”字句:把桌子和椅子摆整齐,把桌子摆成三列,把气球挂到墙上,把花递给同学,把花插到花瓶里,把花瓶放在桌子上……
通过执行这两个部分的任务,不同句式的“把”字句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一起把这些“把”字句的共同点找出来以后就可以归纳这种句式的意义,使学生们更加深入的理解“把”字句的语义内容和使用“把”字句的范围。
2.实验过程描述。
(1)实验对象:10名一年级的留学生,他们在实验之前都做过第三章第一节的测试,且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都自觉没有使用“把”字句的意识。
(2)实验过程。
1)组织教学。首先与同学相互问候,然后简单介绍接下来要讲解的内容。
2)讲练“把”字句。
第一部分:打扫教室。(图片和文字说明)“教室里又乱又脏:地板上有书和废纸;椅子和桌子被随意地放着;桌子和椅子上都有灰,脏脏的;窗帘是拉起来的,灯是熄的,显得很昏暗。”这里涉及到两种语义类型的“把”字句:“表示某确定的事物因动作而发生位置的移动或关系的转移”和“表示某确定的事物因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产生某种结果”。在这里语境和提问都非常重要,图片和文字说明提供了一定的语境,同时可以根据图文里的说明把教室布置成类似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然后用适当的提问来引导学生回答,与预设的“把”字句顺序对应起来,能让学生意识到在这个语境下应该用“把”字句来表达。在第一步的打扫教室任务中,展示完相应的图片和文字以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地板上的书应该怎么整理?”这个问题涉及到的是第一种语义类型“表示某确定的事物因动作而发生位置的移动或关系的转移”,对应的句式是“S 把 O(把) 在/ 到”。学生们会回答出“桌子上”、“放在桌子上”、“把书放在桌子”、“把书放在桌子上”。等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也会渐渐清晰地认识到最后的正确答案应该是“把书放在/ 到桌子上”。然后教师展示出预设的“把”字句“把书放在/ 到桌子上”。
然后提出第二个问题“地板上的垃圾改怎么办?”因为这连个“把”字句是属于同一句式(“S 把 O(把) 在/ 到”),所以经过前面一个句子的练习,同学们基本可以回答出正确的句子:“把废纸扔到垃圾桶里”,但仍然会有个别同学回答出“把废纸扔垃圾桶”等这样的偏误句,然后教师用ppt把正确的“把”字句展示出来。
第三个问题“桌子和椅子很脏,怎么办?”在同学们不知道该怎么说的时候,教师可以用身体语言去引导学生回答,如做出擦桌子的动作等。这个句子涉及到第二种语义类型“表示某确定的事物因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产生某种结果”,对应的句式是“S 把 O(把) V 了”、“S 把 O(把) V V”和“S 把 O
(把) V 结果补语”。同学们给出的答案基本上是“把桌子和椅子擦”,少数同学能正确的回答出“把桌子和椅子擦干净”。教师可以接着问“桌子和椅子擦了之后会怎么样?”“干净”,然后展示出“把桌子和椅子擦干净/ 擦一擦/ 擦了”,这里要标注一下语法特征“干净”、“擦一擦”、“了”。
在问第四个问题之前,教师可以先把教室的灯关了,然后问“现在教室里很暗,应该怎么办?”然后同学们会说出“开灯”、“把灯开”等句子,接下来教师把灯打开,然后展示出“把灯打开”这个句子。
由此类推,引出“把”字句:“把拖把洗一洗/ 洗干净”、“把地板拖一拖”和“把窗户擦干净”。
第二部分:布置教室。这里涉及到第三种语义类型“把某确定的事物认同为另一事物,或通过动作使某事物变化为在性质上、特征上有等同关系的另一事物”。“把桌子和椅子摆整齐”这一句子学生应该比较容易得出来。而“把桌子摆成三列”先在PPT上展示出摆成三列的桌子和椅子,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桌子和椅子的整体形状是三列,然后问“图片上是怎样把桌子和椅子摆整齐?”有的同学会说“三列”、“摆三列”、“把桌子和椅子摆三列”,教师展示出正确句子“把桌子和椅子摆成三列”,特别标示出“成”。经过第一部分,同学们已经能很快回答出:“把气球挂到墙上”,“把花递给同学”、“把花插到花瓶里”,“把花瓶放在桌子上”等句子。
归纳“把”字句式:引导学生找出同种类型的“把”字句,然后把相同类型的把字句式的语义类型进行清楚地说明,让学生能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把”字句式,为什么要用这种“把”字句式。通过设置语境,学生提高了对把字句的形式的认识。并且进一步地认识到“把”字句与一般主谓宾句的区别,对运用“把”字句更加有信心了。
参考文献:
[1]余文青.留学生使用“把”字句的调查报告[J].汉语学习,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