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突出。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较大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如何进行自我平衡和调节,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是当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的问题。本文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了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对体育教学有重要影响,以案例来分析:
案例:在某班体育课上,教师带领全体女生做形体训练,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这个项目,但教师注意到其中一位学生在训练时马马虎虎。教师询问时,这问学生说道:我不想做这个练习,我身材不好,不想别人注意到我,我也不想变美丽。但在课后这位学生经常一个人练习。
通过案例可以看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体育教学有很大影响。目前,初中生由于学习压力较大,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主要原因如下:
(一)学习压力较大
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在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方面有很大不同,不少学生在进入中学后,由于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导致跟不上教学节奏,学习难度很大,厌学情绪比较严重,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同时,高考的压力也让学生喘不过气来。
(二)学习生活不满意
初中时期是学生心理、智力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个性得到彰显,但是在学习、生活中不能独立,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又普遍较高,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很大落差,导致其心理打击较大,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三)青春期的逆反情绪
中学时期,学生的心理、生理发育较快,成人感、自尊心也日渐增加,自我意识也不断增强,对父母也不再一味服从,不愿意遵从别人的意志,不少青少年由于过分强调自主意识,对于家长、教师善意的帮助、批评不愿意接受,甚至是背道而行,以反抗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四)新环境的影响
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由于学习环境发生变化,心理落差很大。在小学时可能是班上的前几名,但到了初中,与同学之间的学习成绩差不多,挫败感油然而生。加之学生抗压能力、抗打击能力较弱,导致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五)外部环境的影响
由于社会环境更加趋于复杂化、多元化,单亲家庭、隔代教育等情况也越来越多,学习压力导致学生不知所措。加之生活阅历较浅,在消费方面存在盲目攀比现象,歧视贫困家庭的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一)正确认识自我,敢于面对竞争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通过竞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学习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合作意识。如在800米测验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来进行,以每5人为一组,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能够在竞争的环境中帮助学生成长。对于某些心理承受能力较低的学生,不愿意以小组方式进行测试,教师可以先满足学生的要求,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劝导,帮助学生建立信心,选择能力和水平相当的学生为一个小组,树立信心,并能体验到竞争的快乐,感受到竞争的促进作用。
(二)减缓学生心理压力,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的生之间的接触是直接的,学生的态度、情绪、能力、思想会直接表现出来。如学生考试成绩不如意,被老师批评、与同学发生争吵和误会等,都可能导致学生心情沮丧,在体育课上情绪低落,郁郁寡欢,不愿意参加到集体活动中,如果体育教师只看到了学生的表面现象,对其进行训斥和责骂,学生在表面上会有所改观,但却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还可能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进一步恶化了,对学生的成长也更加不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观察学生体育课上的表现,如果学生的行为出现异常时,应分析行为产生原因,通过体育运动来治疗学生的心理创伤。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够治疗和减缓某些心理疾病和障碍,使沮丧、压抑、焦虑、忧愁、紧张情绪得以宣泄,让人心情舒畅。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多关心学生,减缓学生心理压力,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创设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重要作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自信心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因势利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优点进行教学,学生在体育运行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对学生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能力出发,提出与之相适应的目标和要求,为其创设成功的机会。在成功的激励作用下,学生对自我能力也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也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
三、结语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确处理各种问题,消除紧张、焦虑和自卑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对阵下药,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体育运动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袁泽瑞.探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体育時空,2011(12):138.
[2]唐丽娟.初中体育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0):11-11.
[3]黄璐.浅析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体育时空,2013(03):153.
[4]徐玉建.在农村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2012(85):125-125.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对体育教学有重要影响,以案例来分析:
案例:在某班体育课上,教师带领全体女生做形体训练,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这个项目,但教师注意到其中一位学生在训练时马马虎虎。教师询问时,这问学生说道:我不想做这个练习,我身材不好,不想别人注意到我,我也不想变美丽。但在课后这位学生经常一个人练习。
通过案例可以看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体育教学有很大影响。目前,初中生由于学习压力较大,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主要原因如下:
(一)学习压力较大
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在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方面有很大不同,不少学生在进入中学后,由于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导致跟不上教学节奏,学习难度很大,厌学情绪比较严重,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同时,高考的压力也让学生喘不过气来。
(二)学习生活不满意
初中时期是学生心理、智力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个性得到彰显,但是在学习、生活中不能独立,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又普遍较高,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很大落差,导致其心理打击较大,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三)青春期的逆反情绪
中学时期,学生的心理、生理发育较快,成人感、自尊心也日渐增加,自我意识也不断增强,对父母也不再一味服从,不愿意遵从别人的意志,不少青少年由于过分强调自主意识,对于家长、教师善意的帮助、批评不愿意接受,甚至是背道而行,以反抗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四)新环境的影响
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由于学习环境发生变化,心理落差很大。在小学时可能是班上的前几名,但到了初中,与同学之间的学习成绩差不多,挫败感油然而生。加之学生抗压能力、抗打击能力较弱,导致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五)外部环境的影响
由于社会环境更加趋于复杂化、多元化,单亲家庭、隔代教育等情况也越来越多,学习压力导致学生不知所措。加之生活阅历较浅,在消费方面存在盲目攀比现象,歧视贫困家庭的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一)正确认识自我,敢于面对竞争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通过竞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学习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合作意识。如在800米测验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来进行,以每5人为一组,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能够在竞争的环境中帮助学生成长。对于某些心理承受能力较低的学生,不愿意以小组方式进行测试,教师可以先满足学生的要求,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劝导,帮助学生建立信心,选择能力和水平相当的学生为一个小组,树立信心,并能体验到竞争的快乐,感受到竞争的促进作用。
(二)减缓学生心理压力,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的生之间的接触是直接的,学生的态度、情绪、能力、思想会直接表现出来。如学生考试成绩不如意,被老师批评、与同学发生争吵和误会等,都可能导致学生心情沮丧,在体育课上情绪低落,郁郁寡欢,不愿意参加到集体活动中,如果体育教师只看到了学生的表面现象,对其进行训斥和责骂,学生在表面上会有所改观,但却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还可能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进一步恶化了,对学生的成长也更加不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观察学生体育课上的表现,如果学生的行为出现异常时,应分析行为产生原因,通过体育运动来治疗学生的心理创伤。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够治疗和减缓某些心理疾病和障碍,使沮丧、压抑、焦虑、忧愁、紧张情绪得以宣泄,让人心情舒畅。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多关心学生,减缓学生心理压力,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创设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重要作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自信心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因势利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优点进行教学,学生在体育运行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对学生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能力出发,提出与之相适应的目标和要求,为其创设成功的机会。在成功的激励作用下,学生对自我能力也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也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
三、结语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确处理各种问题,消除紧张、焦虑和自卑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对阵下药,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体育运动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袁泽瑞.探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体育時空,2011(12):138.
[2]唐丽娟.初中体育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0):11-11.
[3]黄璐.浅析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体育时空,2013(03):153.
[4]徐玉建.在农村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2012(85):1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