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SFVF的性格
自2001年开始举办以来,ISFVF就以“提倡个性张扬、提倡探索思考、提倡技术创新、提倡自我表达”为宗旨,希望让北京电影学院及国内外广大影视院校师生有机会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地同专业学生的高水平习作,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创作水平;加强国际影视院校,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彼此的友谊;奖励、支持有才华的学生,向影视制作业介绍与输送新生后备力量;提倡个性张扬;提倡探索思考;提倡技术创新;提倡自我表达。每年影展都受到了来自不同国家影视院校、各国驻华使馆、新闻媒体等多方面关注和支持。也吸引了大批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作品参赛。
如今ISFVF已经发展成为颇具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学生电影节。该活动旨在为不同国家学习的学生提供分享与交流的机会和充分展示自己影视作品水平的舞台,同时为当代电影业培养优良的后备军。来自世界不同地域的学生也能在电影节期间深入交流彼此关于电影艺术的思考,分享并汲取他人有关电影制作的经验,同时在探讨中获得感悟并达到自身的提高,全方面接触到不同地域学生之间的学习与生活。
开幕
本届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于2011年11月6日晚在北京电影学院标准放映厅隆重开幕。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候光明,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影展主席张会军,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本届影展名誉主席、著名导演谢飞,本届影展执行主席、国际交流学院院长钟大丰共同出席了开幕式。特邀嘉宾伊朗著名导演麦斯欧德·贾法立·鸠扎尼先生,中国著名导演贾樟柯先生,贝宁电影局局长多罗太先生,菲律宾电影学院院长雷佳诺先生也亲临现场观摩。
据组委会介绍,各国驻华使馆代表共45名嘉宾出席,共同出席的还有还有本校和其他兄弟院校以及国外艺术院校师生代表。而本届影展共吸引了来自46个国家及地区影视院校的超过900部有效参展作品,共有88部学生影视作品被筛选入围(包括剧情片、纪录片、动画片、实验片等在内)。其中有来自中国内地与港台地区的23部佳作。影展将分设国际学生作品竞赛和中国学生作品竞赛两个单元,共设“观众最喜爱的影片”、“亚洲优秀影片”、“国际优秀影片”等六大奖项。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影展仅校内评委便将出席70余人次,充分体现校方对于第十届国际学生影展的高度重视。
影展举行的一周时间,恰是北京秋日渐深的时候,与寒冷的天气相反,可容纳1000名观众的北京电影学院标准放映厅内总是气氛高涨,热情洋溢在每个角落。
余音
精彩的旅途总有终点,但是美好的回忆却总是关于旅途的最佳纪念。而随着影展的落幕,那些曾经伴随过人们的影像故事也始终会温暖着曾经走进放映厅的每一位观众。
回顾这些天的展映,那些曾给观众带来惊喜和感动的作品,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域,例如说:
来自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影片《难搞家族》以幽默诙谐的手法,描述了一个看似怪诞而又充满爱和宽容的美国家庭,博得了观众的开怀一笑的同时也使人们为了家庭温馨而感动。
来自中国台湾的两部影片《铁马》、《背影》同属校园题材,都对青少年的成长、教育提出了各自的观点。《铁马》展现了家庭的支持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而《背影》则塑造了一位不同以往的“麻辣教师”的形象。在放映结束后进行的导演与观众的互动环节中,观众从影片创意、投资等不同侧面与导演们进行了深入、愉快的交流。有观众向台上所有导演提问:每一位导演对于梦想有怎样的定义?导演们从各自的角度给出了个性化的答案,而总结导演们的观点,套用影片《铁马》的一句台词就是:“做你认为对的事情。”
中国香港地区的剧情片短片《晖仔》通过晖仔和巴基斯坦裔的少年真挚的交往向我们展示了“外来者”在大都会的生活状况,导演的对生活在香港的移民这寄予的人文关怀触动了每一位观众。
古巴的纪录片《蜜蜂的梦想》则用诗意的镜头记录了养蜂人的工作,蜜蜂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所引发出对人类生活态度的思考引人注目,导演用“蜜蜂”的天性回答了“人为何生活”这样深刻的哲学命题。不仅为观众展现了古巴养蜂人的日常生活,也借由这部短小精悍的纪录片为人们打开了通往古巴的一扇窗。
而由中国美术学院欧阳烨导演的短片《Make The Change》尤其受到观众们的喜爱。短片以时空穿梭这样富有想象力和科幻色彩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浪漫的爱情小品。影片的结尾对品牌商标的重新解读是全篇的亮点,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而广告风格的叙事方式既有调侃意味也不失新意。
美国南加州大学选送的短片《太空宇航史》最终获得了本次电影节的最高奖项——国际学生影片奖金奖。
这些不同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不同的文化,也显示了不同作者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它们不仅使人鼓掌致敬或沉静思考,也带领观众进入一个电影的世界。这也正是电影艺术无与伦比的魅力。
小成本的力量
通过观看多届ISFVF的参展作品,尤其是今年的优秀作品,颇有 “港台赶超内地,海外赶超港台”。即中国学生作品在立意构思、拍摄技术、外部因素(如国外对学生作品赞助机制)等各个方面仍与海外学生作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总结起来,造成差距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国学生的自身成长因素造成的:中国的基础教育、中等教育一直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由此导致了学生对社会的观察、体验不够,即使到了高等教育的阶段也很难弥补,以至于影片的立意构思方面没有太多的新鲜之处,在创意和想象力上差了火候。
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影视业大环境本身的一些“隐性的问题”造成的。
国产影视业看似“欣欣向荣”,据国家广电总局在2008年末发布的数据称国产故事片超过400部。国内电影市场票房总收入(不含农村市场)预计为42.15亿元,比2007年增长8.88亿元,增幅为26.69%。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25.63亿元,比2007年增长7.62亿元,增幅达42.31%,占票房总收入61%,在国内市场所占份额连续6年超过进口影片。但观众心知肚明,国产电影票房的大部分总由那几个大导演撑起来,年年岁岁,旧貌始终换不了新颜。
为导演分代虽不是个严谨的学术问题,但总被人们津津乐道,从导演分代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国导演从第四代开始就渐渐脱离了“师徒制”,传统培养导演的阵地——电影制片厂(影业公司)退居二线,而高等教育院校成了培养导演(广义,非狭义的导演专业)的主要阵地。但由于电影制作所需要的“大投入”(相对于电影制片厂的专业运作),院校的经费毕竟有限,如何填补经费的短缺成了一个“迫在眉睫”而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自掏腰包是最普遍的解决方法,但显然不是最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必定在于社会的广泛参与,形成一条拍摄、发行、放映的产业链。
当然,通过影展我们也能看到,每一年都有特别优秀的中国学生作品,他们中有的是“大制作”(例如毕业联合作业),有的是巧在构思的小成本,这些涌现出来的年轻一代也给中国未来的影视业提供了新生力量。
精彩继续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在开幕式时就致词说道:影展是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平台。十年里,影展为我们展示了全球年轻电影散发的魅力,荟萃了世界学生作品的精华。从这次影展的热烈反响看起来,此言绝对不虚。
现在影展已经结束多时,但在很多论坛和贴吧还可以看到关于ISFVF的讨论,有遗憾不能来参加的,也有念念不忘的,有表示失望的,也有大加赞赏的。笔者始终认为任何绝对的价值判断总是片面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们对于同一事物的解读也千差万别。
但始终相信在面对大屏幕时,一切烦恼都会在影片开始的瞬间被搁置,全身心跟着影片中的人物感受幸福、感受无奈、感受孤独、感受失落是最美好的享受,也正是电影艺术无与伦比的魅力。作为观众的我们则希望有更多年轻的导演出现在ISFVF的舞台上,向我们阐述他们的电影梦想,也希望有更多优秀的作品展映在ISFVF的荧幕上,带给我们新一轮的感官盛宴。
闭幕式上,此次影展的荣誉主席,著名导演谢飞衷心地感谢了各界人士以及媒体的支持,也感谢了为影展的成功举办而忙碌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同时表达了影展可以长久地、成功地薪火相传的希望。
自2001年开始举办以来,ISFVF就以“提倡个性张扬、提倡探索思考、提倡技术创新、提倡自我表达”为宗旨,希望让北京电影学院及国内外广大影视院校师生有机会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地同专业学生的高水平习作,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创作水平;加强国际影视院校,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彼此的友谊;奖励、支持有才华的学生,向影视制作业介绍与输送新生后备力量;提倡个性张扬;提倡探索思考;提倡技术创新;提倡自我表达。每年影展都受到了来自不同国家影视院校、各国驻华使馆、新闻媒体等多方面关注和支持。也吸引了大批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作品参赛。
如今ISFVF已经发展成为颇具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学生电影节。该活动旨在为不同国家学习的学生提供分享与交流的机会和充分展示自己影视作品水平的舞台,同时为当代电影业培养优良的后备军。来自世界不同地域的学生也能在电影节期间深入交流彼此关于电影艺术的思考,分享并汲取他人有关电影制作的经验,同时在探讨中获得感悟并达到自身的提高,全方面接触到不同地域学生之间的学习与生活。
开幕
本届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于2011年11月6日晚在北京电影学院标准放映厅隆重开幕。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候光明,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影展主席张会军,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本届影展名誉主席、著名导演谢飞,本届影展执行主席、国际交流学院院长钟大丰共同出席了开幕式。特邀嘉宾伊朗著名导演麦斯欧德·贾法立·鸠扎尼先生,中国著名导演贾樟柯先生,贝宁电影局局长多罗太先生,菲律宾电影学院院长雷佳诺先生也亲临现场观摩。
据组委会介绍,各国驻华使馆代表共45名嘉宾出席,共同出席的还有还有本校和其他兄弟院校以及国外艺术院校师生代表。而本届影展共吸引了来自46个国家及地区影视院校的超过900部有效参展作品,共有88部学生影视作品被筛选入围(包括剧情片、纪录片、动画片、实验片等在内)。其中有来自中国内地与港台地区的23部佳作。影展将分设国际学生作品竞赛和中国学生作品竞赛两个单元,共设“观众最喜爱的影片”、“亚洲优秀影片”、“国际优秀影片”等六大奖项。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影展仅校内评委便将出席70余人次,充分体现校方对于第十届国际学生影展的高度重视。
影展举行的一周时间,恰是北京秋日渐深的时候,与寒冷的天气相反,可容纳1000名观众的北京电影学院标准放映厅内总是气氛高涨,热情洋溢在每个角落。
余音
精彩的旅途总有终点,但是美好的回忆却总是关于旅途的最佳纪念。而随着影展的落幕,那些曾经伴随过人们的影像故事也始终会温暖着曾经走进放映厅的每一位观众。
回顾这些天的展映,那些曾给观众带来惊喜和感动的作品,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域,例如说:
来自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影片《难搞家族》以幽默诙谐的手法,描述了一个看似怪诞而又充满爱和宽容的美国家庭,博得了观众的开怀一笑的同时也使人们为了家庭温馨而感动。
来自中国台湾的两部影片《铁马》、《背影》同属校园题材,都对青少年的成长、教育提出了各自的观点。《铁马》展现了家庭的支持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而《背影》则塑造了一位不同以往的“麻辣教师”的形象。在放映结束后进行的导演与观众的互动环节中,观众从影片创意、投资等不同侧面与导演们进行了深入、愉快的交流。有观众向台上所有导演提问:每一位导演对于梦想有怎样的定义?导演们从各自的角度给出了个性化的答案,而总结导演们的观点,套用影片《铁马》的一句台词就是:“做你认为对的事情。”
中国香港地区的剧情片短片《晖仔》通过晖仔和巴基斯坦裔的少年真挚的交往向我们展示了“外来者”在大都会的生活状况,导演的对生活在香港的移民这寄予的人文关怀触动了每一位观众。
古巴的纪录片《蜜蜂的梦想》则用诗意的镜头记录了养蜂人的工作,蜜蜂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所引发出对人类生活态度的思考引人注目,导演用“蜜蜂”的天性回答了“人为何生活”这样深刻的哲学命题。不仅为观众展现了古巴养蜂人的日常生活,也借由这部短小精悍的纪录片为人们打开了通往古巴的一扇窗。
而由中国美术学院欧阳烨导演的短片《Make The Change》尤其受到观众们的喜爱。短片以时空穿梭这样富有想象力和科幻色彩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浪漫的爱情小品。影片的结尾对品牌商标的重新解读是全篇的亮点,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而广告风格的叙事方式既有调侃意味也不失新意。
美国南加州大学选送的短片《太空宇航史》最终获得了本次电影节的最高奖项——国际学生影片奖金奖。
这些不同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不同的文化,也显示了不同作者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它们不仅使人鼓掌致敬或沉静思考,也带领观众进入一个电影的世界。这也正是电影艺术无与伦比的魅力。
小成本的力量
通过观看多届ISFVF的参展作品,尤其是今年的优秀作品,颇有 “港台赶超内地,海外赶超港台”。即中国学生作品在立意构思、拍摄技术、外部因素(如国外对学生作品赞助机制)等各个方面仍与海外学生作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总结起来,造成差距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国学生的自身成长因素造成的:中国的基础教育、中等教育一直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由此导致了学生对社会的观察、体验不够,即使到了高等教育的阶段也很难弥补,以至于影片的立意构思方面没有太多的新鲜之处,在创意和想象力上差了火候。
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影视业大环境本身的一些“隐性的问题”造成的。
国产影视业看似“欣欣向荣”,据国家广电总局在2008年末发布的数据称国产故事片超过400部。国内电影市场票房总收入(不含农村市场)预计为42.15亿元,比2007年增长8.88亿元,增幅为26.69%。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25.63亿元,比2007年增长7.62亿元,增幅达42.31%,占票房总收入61%,在国内市场所占份额连续6年超过进口影片。但观众心知肚明,国产电影票房的大部分总由那几个大导演撑起来,年年岁岁,旧貌始终换不了新颜。
为导演分代虽不是个严谨的学术问题,但总被人们津津乐道,从导演分代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国导演从第四代开始就渐渐脱离了“师徒制”,传统培养导演的阵地——电影制片厂(影业公司)退居二线,而高等教育院校成了培养导演(广义,非狭义的导演专业)的主要阵地。但由于电影制作所需要的“大投入”(相对于电影制片厂的专业运作),院校的经费毕竟有限,如何填补经费的短缺成了一个“迫在眉睫”而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自掏腰包是最普遍的解决方法,但显然不是最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必定在于社会的广泛参与,形成一条拍摄、发行、放映的产业链。
当然,通过影展我们也能看到,每一年都有特别优秀的中国学生作品,他们中有的是“大制作”(例如毕业联合作业),有的是巧在构思的小成本,这些涌现出来的年轻一代也给中国未来的影视业提供了新生力量。
精彩继续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在开幕式时就致词说道:影展是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平台。十年里,影展为我们展示了全球年轻电影散发的魅力,荟萃了世界学生作品的精华。从这次影展的热烈反响看起来,此言绝对不虚。
现在影展已经结束多时,但在很多论坛和贴吧还可以看到关于ISFVF的讨论,有遗憾不能来参加的,也有念念不忘的,有表示失望的,也有大加赞赏的。笔者始终认为任何绝对的价值判断总是片面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们对于同一事物的解读也千差万别。
但始终相信在面对大屏幕时,一切烦恼都会在影片开始的瞬间被搁置,全身心跟着影片中的人物感受幸福、感受无奈、感受孤独、感受失落是最美好的享受,也正是电影艺术无与伦比的魅力。作为观众的我们则希望有更多年轻的导演出现在ISFVF的舞台上,向我们阐述他们的电影梦想,也希望有更多优秀的作品展映在ISFVF的荧幕上,带给我们新一轮的感官盛宴。
闭幕式上,此次影展的荣誉主席,著名导演谢飞衷心地感谢了各界人士以及媒体的支持,也感谢了为影展的成功举办而忙碌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同时表达了影展可以长久地、成功地薪火相传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