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处理“算理”与“算法”切实提高计算教学实效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ayu0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透彻理解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在教学中,既要使学生知道怎么算(计算法则),又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算(算理)。
  【关键词】算理 计算法则 操作 思维能力
  透彻理解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许多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都能认识到理解算理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有不少教师对“算理”和“算法”认识模糊、把握不准,以致出现计算教学重技能训练,轻算理掌握的低效现象。
  算理是四则运算的理论依据,它是由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等构成的;计算法则(算法)是四则运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运算是基于法则进行的,而法则又要满足运算定律。所以,算理为法则提供理论依据,法则又使算理具体化,算理不能简单等同于计算法则。
  新课改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淡化了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和计算法则,重在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获得过程,展示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既要使学生知道怎么算(计算法则),又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算(算理)。学生明确了算理和具体的方法,才能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
  一、从具体到抽象,讲清算理,理解法则
  算理一般来讲是比较抽象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性材料,选择直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动手操作创造条件,为进一步进行思维加工奠定基础。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学具,是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要想发展学生的思维,就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
  如教学三年级《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们可选用直观的圖形涂色进行教学。比如计算[13]+[13]等于几?学生通过折纸,将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三份,先涂[13],再涂[13],两次一共涂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抽象的分数加法计算用直观形象的涂色过程清晰地表达出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这一计算方法背后的算理。
  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计算法则的教学时千万不能简单化,必须要在讲清算理的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概括。
  二、运用法则,简化运算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运算法则的掌握过程是从开放的、详尽的思维活动过渡到压缩的、省略的思维活动。开放是为了理解,以确保最初运算的准确,压缩是为了简化中间环节,提高计算速度。
  如在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计算234×105=?
  234
  × 105
  1170
  000
  234
  24570
  这是根据“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的末尾与十位对齐”这一法则进行计算的。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的运算法则之后,开始训练时,要严格要求学生用法则进行运算,口述计算过程,培养学生言而有理,行必有据,以确保运算的自觉性和正确性。口述运算过程,不是简单地背诵计算法则,而是按照法则结合具体题目,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并逐渐过渡到语言简练,这就是对计算法则的理解阶段。
  计算能力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这个阶段上,还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出规律,压缩运算的思维过程,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最本质的内容。当学生理解算理后,234×105的计算过程,就简化为:
  234
  × 105
  1170
  234
  24570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加强练习,当练习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形成技能,达到正确、快速的计算要求。
  三、注重操作,深化理解,发展思维能力
  在学生建立数学概念的初级阶段,应该遵循概念学习的基本规律,注重通过实际的图上操作行为,让学生充分感知相关信息,通过观察、分析、对比、演示,抽象出一般意义上的概念本质。计算教学正是通过这样的由形式化到抽象化的过程,来推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升的。
  如教学四年级《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时,教师呈现分书的情景问题: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教师利用小棒图引导学生圈一圈,看看可以分给几个班,分后有什么结果?这一操作感知的过程,正是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的过程。要分的图书是92本,那么被除数就是92,每30本圈一圈,那就是除以30,即除数是30,圈了三个圈,还剩2本,那就表示商是3,余数是2。有90本书已经被分掉了,除法竖式中被除数下面的90就表示被分掉的90本书,它是由“每班30本,分给3个班”乘出来的积(30×3=90)。学生有了亲自动手的操作体验,算理自然明白于心。但是每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题都通过圈小棒图来找到答案,显然是不可行的。为了提高计算的速度,使计算更方便、快捷,就必须寻找到计算的普遍规律,抽象、概括出计算法则。“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属于“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范畴,统一的计算法则为: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不够除就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被除数的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都比除数小。由此可见:计算法则是算理的外在表达形式,是避开了复杂思维过程的程式化的操作。
其他文献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语言凝练、蕴含情感、意境深远、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更是学生学习语文不可多得的好材料。小学古诗词教学更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古诗词 教学 不同课型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语言凝练,蕴含情感,意境深远,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更是学生学习语文不可多得的好材料。小学古诗词教学更是我们语文教
期刊
【摘 要】封面是绘本的精华所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读封面图片,预测绘本内容和感知绘本特色,能唤醒其已有经验,调动阅读积极性,并提升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英文绘本封面导读有助于学生把握绘本的核心价值。  【关键词】绘本封面 已有经验 思维品质 审美能力  近年来,英文绘本阅读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渐走进小学英语课堂。封面是绘本的精华,它包含许多重要信息,大部分的绘本封面取自正文里的一幅插画,这些图画往
期刊
王瑞瑞老师课如其人,她的课堂给人的感觉就像她本人一样年轻、灵动、有活力,但又不失沉稳。就通篇教学设计来看,王瑞瑞老师的习作课堂对标意识较强,教学预设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情。三年级习作处于孩子的“开笔”起始,重在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王老师在课堂中不断地创设有趣的情境,引领孩子走进人物对话中间,点燃了学生提笔创作的内在欲望。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节好的习作课所应然的追求。孩子在这样
期刊
最近开始重读冷玉斌老师所著《教书·读书》一书,还记得上次读是从头至尾一气读完,好比“顺流而下”,于是我想,这一次读,干脆就从后面读起,“逆流而上”吧。  倒着来读,读的第一篇就是《把世界带给孩子》,读来读去不禁让我又有了初见时的美好感受。于是,把这篇文章反复品读了好几遍,每一次品读,感悟和理解便又更深入一层。  仍然引用冷老师所引用的媒体人、专栏作家覃里雯的一篇談高中生活文章的片段:  我进入柳州
期刊
要说哪本书对我最有影响,想了很久,想不出来。因为我觉得每一本书对我影响都很大。如果要说有的话,那只是不同年龄看的对当时的我有不同的影响吧。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直比较爱看书,看得也比较杂。最近在阅读的有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于漪的《语文教学谈艺录》、杨林柯的《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读得比较仔细的是《我相信中国的未来》一书。  《我相信中国的未来》一听这名字就很有震撼力,很爱国。这书是被誉为“
期刊
【摘要】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依托课堂阅读展开,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丰富课内阅读。教师可以立足教材,通过补读、比读、延读等方式,进行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 立足教材 有效链接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由“语言的建构”“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四个维度构成的,课外阅读则是发展语
期刊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群体是个体的共同体,因而班主任常陷入关注群体却忽略个体的误区。其实,班级管理就是由这些一个“个”所构成的,班主任应在班级管理中精设一个“个”,看见一个“个”。  【关键词】班级管理 一个“个” 自主发展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相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从学校层面看,每个班级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班级的
期刊
身处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撲面而来。对于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来说,该如何选择才能秉持定力、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呢?我的看法是:不妨为用而读。虽然为用而读,会错过一些美丽的“风景”,甚至还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但是,我要说,它是教师专业阅读的一种策略,是教师专业进阶的不二法门。  为用而读,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解决的是教师自己近期遇到的教学疑难与困惑,只要找来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即可解决
期刊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课堂,容易让学生变得不愿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持久。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对学生学习意识、主动性的唤醒。近年来,我们着力打造“三学三疑”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坚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学疑结合”,唤醒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自学、生疑  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内容,提炼自学提纲,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组织者、參与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中年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问卷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以真实的人际交往为抓手探讨应对策略。从口语交际的情境性、交际性、趣味性三个方面探索解决的途径,为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中年段 口语交际 趣味性 情境性 交际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