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试着对中职《德育(三)》与《就业指导》教学内容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其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此来对这两门课进行了一个总的区分和定位;此外,通过其教学内容相似部分进行列举分析,可以为我们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安排提供依据。
【关键词】教学内容;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0
一、前言
许多上过中职《德育(三)》与《就业指导》这两门课的老师,都会不约而同地认为这两册书有很多内容相似,尤其在上同一个班的时候,如果前一个学期上过《德育(三)》,这个学期再上《就业指导》的话,就会有点黔驴技穷的感觉。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些老师甚至提出了这两门课只选一门来上的想法。其实,这种想法暂时是不能成为现实的,因为相关部门已经明文规定这两门课是必须要上的,且不能随意改动教材。既然如此,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思考:这两门课教学内容的相似部分是否跟我们想象的一样多,而不同的部分是否与我们想象的一样少呢?
二、两者的区别
(一)、课程目标不一样
《就业指导》旨在提供中职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择业、就业、创业做准备。其任务是教育、引导中职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指导中职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及法规,培养创业意识,掌握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正确选择择业,顺利就业,与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与《就业指导》不同的是,《德育(三)》是按照以育人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价值标准和是非观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业就业作好思想准备。
(二)、课程目标不一样导致教学内容有差异
当然课程目标不同,两门课涉及的教学内容自然会有所差别,《德育(三)》的内容为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其中职业道德五分之三的内容,而剩下的五分之二的内容为职业指导,倾向于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顾名思义,《就业指导》这门课的主要内容自然是倾向于就业指导方面,它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充分考虑了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的知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在理论上以实用够用为度,在内容编写上以实践为主。
从两册书的主要教学内容来看,《德育(三)》的“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中的“就业指导”,很容易让人产生“知识重复”的感觉,这就很有必要弄清楚“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的区别与联系。
不同国家对职业指导的称谓各不相同,所包含的工作范围也有一些差异,目前我国许多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者比较容易将职业指导概念与就业指导概念混淆,其实这两个概念并不等同。职业指导这一概念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合编的最新职业指导教材《创新就业指导—新理念》中的定义为:“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咨询与指导、信息采集与处理、职业素质测评、职业设计和帮助实施”。这一概念为我们明确了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的区别,就业指导是包含在职业指导工作范围中的一个部分,这两个概念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就业指导的对象是求职者一个主体,而职业指导的对象则是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两个主体。
由此可见,《德育(三)》的“职业指导”涵盖面要比《就业指导》中的“就业指导”广阔得多。
三、两者的相似
既然两书都有就业指导的内容,自然会出现相似的知识标题,主要有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劳动合同法、面试、创业等,这里就是教师们反应的问题所在。其实两册书并没有完全相同的教学内容,具体罗列分析如下:
(一)知识标题相同,但《就业指导》补充了一些《德育(三)》没有的教学内容。
1、劳动合同法补充了劳动权利的内容。
2、面试知识多了收集信息、面试设计与模拟、面试的仪容仪表、面试的礼仪、面试24小时倒计时、面试的艺术与技巧等信息。
3、创业知识增设了创业现状、创业环境等知识点。
(二)知识标题相同,但教学内容详略不同。
1、制作个人资料
《德育(三)》简述了求职信的五个要素,简历的内容,资料的包装等内容。《就业指导》讲述的内容则要详细得多,涉及到企业筛选简历的方法,好的个人简历必须具备的要素,简历的内容和格式,成功简历的制作要求,求职信的内容和结构,求职信的写作技巧等。
2、面试前的准备
《德育(三)》列举了面试的目的、内容、形式、准备等知识,并简单地提到了收集信息、面试模拟、仪容仪表等内容。
相比之下《就业指导》罗列的面试知识要丰富得多,只要有:面试的形式、目的、流程,面试前收集信息,面试设计与模拟演习,仪容仪表,面试礼仪,面试24小时倒计时,面试的技巧,面试的问与答,集体面试、电话面试等。
3、劳动合同、劳动争议与维权
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内容,与《德育(三)》相比,《就业指导》讲诉得比较详细,涉及的知识点也比较多。
(三)知识标题相同,但所讲述的教学内容大相径庭,德育三侧重理论,就业指导侧重实践。
1、职业生涯规划
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德育(三)》表达了这样的一种人生逻辑,先要确立“职业理想”,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规划后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理解“职业成功的内涵”,了解“职业成功的要素”。
而《就业指导》则展示了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几个操作步骤:首先是要明白“职业生涯规划”意义,其次要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三大因素,第三要懂得通过对自己的定位来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最后必须要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内容。
2、职业道德
同样是“职业道德”的知识标题,《德育(三)》主要讲述了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而《就业指导》则侧重告诉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如何培养职业道德。
3、职业成长
“正视现实,正确认识社会”、“调整心理,尽快实现角色转换”、“赢得信任,顺利渡过试用期”、“从容面对,保持心理健康”、“成功的关键在于人际关系”,以上就是《就业指导》关于职业成长的内容,它强调了职业成长过程中心理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为职业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现象提供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技巧指导。与此相反,《德育(三)》涉及到职业成长的知识点有:“职业成长危机对策”、“职业成长模式”、“职业成长评价”等,其理论性较强。就连其中“职业成长危机对策”,也只是重点列举了职业危机几种形态,关于“对策”讲述的内容较少,实用性、操作不如《就业指导》。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两册书教学内容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德育(三)》有与《就业指导》有完全不同的教学内容,如:大篇幅讲述了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在职业指导方面包含更多的主体,有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两个主体。另一方面,《就业指导》不仅补充了许多《德育(三)》没有的知识内容,而且有些就算是知识标题相同,但所涉及的内容也大相径庭,所以我们教师在上《就业指导》课时,绝对不是在“炒德育三的旧饭”。不可否认,正如前面所说的,两册书存在着知识点相同但详略不同的教学内容。尽管如此,我们教师在上就业指导课时也不要觉得为难,更不要觉得在重复做功,原因有二:一、就业指导内容较详,自然会有德育三所没有的知识内容或案例;二、就算出现极少数完全相同的教学内容也不要紧,时隔一个学期,很多同学可能会忘记《德育(三)》所讲的内容。我们只有解决了两册书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才能对两本教材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从而能为我们在进行两册书的教学组织时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教学内容;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0
一、前言
许多上过中职《德育(三)》与《就业指导》这两门课的老师,都会不约而同地认为这两册书有很多内容相似,尤其在上同一个班的时候,如果前一个学期上过《德育(三)》,这个学期再上《就业指导》的话,就会有点黔驴技穷的感觉。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些老师甚至提出了这两门课只选一门来上的想法。其实,这种想法暂时是不能成为现实的,因为相关部门已经明文规定这两门课是必须要上的,且不能随意改动教材。既然如此,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思考:这两门课教学内容的相似部分是否跟我们想象的一样多,而不同的部分是否与我们想象的一样少呢?
二、两者的区别
(一)、课程目标不一样
《就业指导》旨在提供中职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择业、就业、创业做准备。其任务是教育、引导中职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指导中职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及法规,培养创业意识,掌握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正确选择择业,顺利就业,与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与《就业指导》不同的是,《德育(三)》是按照以育人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价值标准和是非观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业就业作好思想准备。
(二)、课程目标不一样导致教学内容有差异
当然课程目标不同,两门课涉及的教学内容自然会有所差别,《德育(三)》的内容为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其中职业道德五分之三的内容,而剩下的五分之二的内容为职业指导,倾向于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顾名思义,《就业指导》这门课的主要内容自然是倾向于就业指导方面,它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充分考虑了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的知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在理论上以实用够用为度,在内容编写上以实践为主。
从两册书的主要教学内容来看,《德育(三)》的“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中的“就业指导”,很容易让人产生“知识重复”的感觉,这就很有必要弄清楚“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的区别与联系。
不同国家对职业指导的称谓各不相同,所包含的工作范围也有一些差异,目前我国许多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者比较容易将职业指导概念与就业指导概念混淆,其实这两个概念并不等同。职业指导这一概念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合编的最新职业指导教材《创新就业指导—新理念》中的定义为:“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咨询与指导、信息采集与处理、职业素质测评、职业设计和帮助实施”。这一概念为我们明确了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的区别,就业指导是包含在职业指导工作范围中的一个部分,这两个概念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就业指导的对象是求职者一个主体,而职业指导的对象则是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两个主体。
由此可见,《德育(三)》的“职业指导”涵盖面要比《就业指导》中的“就业指导”广阔得多。
三、两者的相似
既然两书都有就业指导的内容,自然会出现相似的知识标题,主要有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劳动合同法、面试、创业等,这里就是教师们反应的问题所在。其实两册书并没有完全相同的教学内容,具体罗列分析如下:
(一)知识标题相同,但《就业指导》补充了一些《德育(三)》没有的教学内容。
1、劳动合同法补充了劳动权利的内容。
2、面试知识多了收集信息、面试设计与模拟、面试的仪容仪表、面试的礼仪、面试24小时倒计时、面试的艺术与技巧等信息。
3、创业知识增设了创业现状、创业环境等知识点。
(二)知识标题相同,但教学内容详略不同。
1、制作个人资料
《德育(三)》简述了求职信的五个要素,简历的内容,资料的包装等内容。《就业指导》讲述的内容则要详细得多,涉及到企业筛选简历的方法,好的个人简历必须具备的要素,简历的内容和格式,成功简历的制作要求,求职信的内容和结构,求职信的写作技巧等。
2、面试前的准备
《德育(三)》列举了面试的目的、内容、形式、准备等知识,并简单地提到了收集信息、面试模拟、仪容仪表等内容。
相比之下《就业指导》罗列的面试知识要丰富得多,只要有:面试的形式、目的、流程,面试前收集信息,面试设计与模拟演习,仪容仪表,面试礼仪,面试24小时倒计时,面试的技巧,面试的问与答,集体面试、电话面试等。
3、劳动合同、劳动争议与维权
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内容,与《德育(三)》相比,《就业指导》讲诉得比较详细,涉及的知识点也比较多。
(三)知识标题相同,但所讲述的教学内容大相径庭,德育三侧重理论,就业指导侧重实践。
1、职业生涯规划
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德育(三)》表达了这样的一种人生逻辑,先要确立“职业理想”,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规划后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理解“职业成功的内涵”,了解“职业成功的要素”。
而《就业指导》则展示了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几个操作步骤:首先是要明白“职业生涯规划”意义,其次要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三大因素,第三要懂得通过对自己的定位来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最后必须要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内容。
2、职业道德
同样是“职业道德”的知识标题,《德育(三)》主要讲述了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而《就业指导》则侧重告诉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如何培养职业道德。
3、职业成长
“正视现实,正确认识社会”、“调整心理,尽快实现角色转换”、“赢得信任,顺利渡过试用期”、“从容面对,保持心理健康”、“成功的关键在于人际关系”,以上就是《就业指导》关于职业成长的内容,它强调了职业成长过程中心理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为职业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现象提供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技巧指导。与此相反,《德育(三)》涉及到职业成长的知识点有:“职业成长危机对策”、“职业成长模式”、“职业成长评价”等,其理论性较强。就连其中“职业成长危机对策”,也只是重点列举了职业危机几种形态,关于“对策”讲述的内容较少,实用性、操作不如《就业指导》。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两册书教学内容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德育(三)》有与《就业指导》有完全不同的教学内容,如:大篇幅讲述了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在职业指导方面包含更多的主体,有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两个主体。另一方面,《就业指导》不仅补充了许多《德育(三)》没有的知识内容,而且有些就算是知识标题相同,但所涉及的内容也大相径庭,所以我们教师在上《就业指导》课时,绝对不是在“炒德育三的旧饭”。不可否认,正如前面所说的,两册书存在着知识点相同但详略不同的教学内容。尽管如此,我们教师在上就业指导课时也不要觉得为难,更不要觉得在重复做功,原因有二:一、就业指导内容较详,自然会有德育三所没有的知识内容或案例;二、就算出现极少数完全相同的教学内容也不要紧,时隔一个学期,很多同学可能会忘记《德育(三)》所讲的内容。我们只有解决了两册书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才能对两本教材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从而能为我们在进行两册书的教学组织时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