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情意

来源 :创作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8102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 行
  流水围绕着山在转
  小狗围绕着野花在转
  风围绕着经幡在转
  藏族女子围绕着寺庙在转
  虔诚啊
  这些日夜痴迷的修行者
  我的心
  也一直围绕着诗神在转
  那些伟大的高峰
  博格达峰、乔戈里峰
  托木尔峰,汗腾格尔峰
  还有墓士塔格峰,友谊峰
  ……
  我和新疆的朋友们谈起这些伟大的高峰
  总是肃然起敬,无法抑制激动
  他们却只是淡淡地,仿佛
  是谈论他们的某位亲戚或朋友
  他们熟悉得可以随口说起,娓娓道来
  确实,在乌鲁木齐
  我推开窗户,就看到了
  在阳光下闪耀着的博格达峰
  草原上的醉汉
  草原上野花烂漫,酒瓶满地
  醉汉骑在马上,东摇西晃
  但就是掉不下来
  传说人醉后灵魂会出窍
  相比身体,灵魂走得有时快有时慢
  所以醉汉一会往东一会往西
  追寻着自己的灵魂,生怕丢了
  草原上的醉汉不会迷路
  忠诚的马会把他带回家
  听蒙古长调
  昨日,在和布克赛尔
  我听到一曲美妙绝伦的蒙古长调
  女歌手的声音云雀一般清越高远
  直抵云霄,擦亮流云
  又在云间缭绕盘旋
  最终不知栖落何处
  今天,在阿勒泰的湖滨旅馆
  我又听到了昨日的余音袅袅
  原来,那撩人心弦的长调
  翻越了阿尔泰山
  落向了喀纳斯湖
  京郊定制
  我们可以定制流水
  一泓小溪从门前缓缓流淌
  还可以定制树荫
  叶子必须相当茂密且绿影婆娑
  当然,还要定制几声蝉鸣
  太多有些嘈杂,太少又嫌单调
  自然,也需要定制一些清风
  散发缕缕花香也很必要
  尤其重要的,是得定制一间木屋
  宽敞、朴素、低调,立在大地上一动不动
  总之啊,这些都不难
  在北京附近郊外几十公里就可找到
  但问题是,在这个红尘滚滚的时代
  到哪里去定制一个愿意安静地隐居于此的君子呢?
  潇湘夜雨
  回到故乡,街道是新的
  开出租车的司机居然不会讲当地话
  大楼是新的,旋转门也是新家伙
  进进出出花枝招展的女孩一看就是新来的
  超市的油漆还未干,散发着呛人的气味
  二楼的星巴克也是新搬来的
  服务员装模作样的服装很新奇
  还好,到了夜晚,坐在家里
  我打开窗户,听了一夜雨声——
  只有这个是熟悉的
  这淅淅沥沥下了一整夜的雨啊
  就是著名的潇湘夜雨
  夏日的星沙小镇
  我在夏日到过星沙小镇
  对此地印象最深的有着两处
  一是台阶下蟋蟀整夜深情的鸣奏
  到凌晨就停止了
  我知道这不是偶然
  是此地的一片美意
  让我这寄寓小旅馆的外地人不感到寂寞
  二是淅沥的小雨总在我午睡时才来临
  这样就不耽误我上午去办事
  它还和着街边小溪的清响一道
  宛如轻盈的催眠曲,伴我入睡
  对于一个困于闷热之中的焦虑的城里人
  那午后清新的空气又是一帖清凉的安慰
  盛 夏
  经过一夜暴雨的刷新
  清晨,在雨淋淋的枝头上
  夏天盛大的一轮红日新鲜出炉
  随后,各种声音都响亮起来了
  浩荡的风,轰鸣的蝉
  但最嘹亮的——
  仍是晴朗蓝天之下的那一阵鸽哨
  良 人
  春天,燕子会准确地寻到一户好人家
  觅食筑巢,安居生子
  这户人家一定会有一个良家妇女
  擅长持家,会女红,知书达理
  她会叮嘱孩子们不要调皮捣乱
  不要去惊吓嗷嗷待哺的小燕子
  她还会照料屋前门后的花草和菜地
  每个周末,会有一个蓝袍先生从城里回来
  她会低眉顺眼地喊他:先生
  ——那是民国的一个初晴天
  阳光明媚,春光烂漫
  可以预料明天也准是一个好天气
  敬亭山记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抵不上
  一阵春风,它催发花香
  催促鸟啼,它使万物开怀
  让爱情发光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抵不上
  一只飞鸟,晴空一飞冲天
  黄昏必返树巢
  我们这些回不去的浪子,魂归何处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抵不上
  敬亭山上的一个亭子
  它是中心,万千风景汇聚到一点
  人们云一样从四面八方赶来朝拜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抵不上
  李白斗酒写成的诗篇
  它使我们在此相聚畅饮长啸
  忘却了古今之异,消泯于山水之间
  云 国
  多年来,这风花雪月的国度   在云的统治下,于乱世之中得以保全
  耽美的闲适家们悉数沦陷
  一边是苍山,一边是洱海
  左手是桃红,右手是柳绿
  最适合做白日梦,或携酒徐行
  深夜,店家坐在冷清的柜台前
  掂量着手中的银子和几钱月光
  当全球化的先遣队沿高速公路长驱直入
  虚度光阴的烟霞客也开始有焦虑感
  依靠三塔能否镇定生活和内心?
  至少,隐者保留了山顶和心头的几点雪
  泉城看泉
  这是一幅静物画
  湖边的垂柳
  洁净的女贞树和紫玉兰
  总是躲避喧闹安于一隅的晚樱
  还可以往上面增添一些内容
  翩翩起舞的蝴蝶
  荷叶深处游动的鸳鸯
  低低掠过水面的蜻蜓小分队
  但使整个画面活起来的
  是日夜喷涌的一泓清泉——
  它的汨汨不息
  保证了这小世界的完美自足
  郊外的湿地
  春天禁锢不住,破城而出
  寻向郊外的湿地,青和绿交替
  ——一路点染树梢
  于是春色弥漫,春水泛滥
  然后化为静水深流
  最后,永驻于这一片湿地
  若你无意到此,且足够细心
  就会发现:水中飘拂的草藻
  与岸上摇曳的青草相映
  ——但它们其实是不一样的
  一是为流水细分
  一是因春风吹拂
  多情的陵水姑娘
  “陵水就象一个多情的姑娘
  这个多情的陵水姑娘
  让人难忘怀……”
  在一个陵水当地文化的座谈会上
  一位老人满怀深情地如是说
  我一直记得他那满是回味的神情
  于是私下打听。这位老人
  来自北方,在此当兵,转业
  从此留在此地,结婚生子。
  儿女孝顺,妻子温柔
  家庭和美,一晃已安居五十八年
  也许常有黎颊生微涡之醉
  他说话时的沉醉不舍,令人印象深刻
  多情的陵水姑娘
  这是关于陵水的最美的形象写照
  文成的青山
  河边小酒楼里,我端起酒杯,将薄酒倾洒地上
  向四周的青山表示敬意。恍惚之中
  梦里无数次出现过的青山,浮现眼前
  我不能相信,睁大眼睛,看了又看
  确信这不是醉梦,就像我不是青山的倒影
  那些青山再一次浮现时,重重叠叠
  青山之上覆盖白云,青山之间小溪盘旋
  两岸野草疯长,松鼠机灵地跳上
  悬崖间的树木,亭子和庙宇长在岩石上
  一位僧人,正一级一级台阶往上爬
  即使喝了酒,我仍清醒地知道这里不是故乡
  但又为何如此熟悉,莫非我前世到过此地
  此刻,青山正凝视的那个人
  ——那个端坐在酒楼上的人是我吗?
  还是那个低头前行的僧人是我?
  抑或,是那个垂手站立桥上看风景的第三者
  是我?!
  大明湖的野鸭
  在杨柳树下,我有一个湖泊的心
  在绿阴丛中,我有一朵荷花的心
  我每日静坐,想把自己坐到枯寂
  我也看惯了红尘世事,看得多了
  也渐渐看出一些门路
  鸭子本来是飞不起来的
  但野鸭子一下就飞到了对岸的树上
  鸭子要野才能飞起来
  鸭子一野就能飞起来
其他文献
在当代中国的平面设计师中,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国际视野,在兼顾设计的社会服务属性和商业属性的同时,又能够潜心于设计专业的基础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能深入拓展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李少波是其中之一。  在中央美院三年读博期间,我与少波是同学。我是从西方美术史转入对现代设计史论的研究,而他则要经历从一个纯粹的平面设计师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博士的转变。在研究生宿舍,我们住楼上楼下,常在晚饭后,敲开他的门
期刊
白驹过隙,已去的岁月即变沧桑历史;拂去尘埃,时间在诗歌里温柔消逝。那些文字,留给我们的是略显模糊和变形的倒影;那些诗文,早已揉碎沉淀在诗人们漫长的行旅、酬答与轶事的心底。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高山流水遇知音便流传至今;唐代诗坛,诗仙李白翱翔于传奇梦中,诗圣杜甫徒步于梦醒时分,即便如此,二人依旧惺惺相惜,以真挚的友情共助唐诗之力,谱写了文学史上一段“文人相重”的千古佳话;时至当代,
期刊
作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李少波根植传统,又兼具世界眼光,呈现出新一代设计师的气质和风度。作为一名领导型学者,他沉稳从容,又开拓创新,不乏公共知识分子的情怀与修养。近日,在岳麓山下的“艺术高地”名师工作室里,分享了他对设计和教育的洞察和思考。  孙婵(以下简称“孙”):请您谈谈您的设计之道。  李少波(以下简称“李”):我比较偏向简洁的设计,在传达信息意象的同时留给观者足够的遐想空间;几年前我整理作品
期刊
从第一次接触莫华杰的小说我就发现,这位在东莞这个“世界工厂”打拼的80后写作者,显然不能笼统地归类于打工文学一族,也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入80后写作者,而按代际对写作者进行划分,我一直觉得那是被评论家一厢情愿地概括出来的。文学创作是很个人化的,以莫华杰及其小说为例,他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超越了代际同时也超然于打工身份的写作者,他很少关注打工一族的打拼与苦难,更多的是书写他远离的乡土。如果一定要将其归入某种
期刊
《师父》的观赏令人眼睛一亮,脱出常见的中国电影拖泥带水表现,干净利落的叙事,言简意赅却有意味,个性人物占据主体而事件描述为凸显个性服务,成就了这一部独特的中国式类型电影。所谓类型自然是指武侠电影,但显然,作为中国武侠电影的创造,在世界电影中也独具一格,但徐浩峰的武侠电影的创造性,来源于表现方式、观念创造和影像语言的不同以往,冷峻而收敛,刚劲而锋锐。故此,看电影的新派武侠不仅仅是动刀架子的稀罕,还在
期刊
尹亿民(以下简称“尹”):昕孺兄,你是一个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在平时的生活中,我感觉你是一个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的人,你是如何练就这种虚怀若谷的人生态度的?我也想了解,你对古今中外作家们兼容并蓄、吸取众家之长的成功经验。因为在我的学习经历中,我是对某些作家有偏爱,而对某些作家非常排斥的,你如何看待这两种不同的学习(甚至是生活)方式?  吴昕孺(以下简称“吴”):尹兄好。我非常喜欢“温润如玉”这个词,不
期刊
乡土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悠长的文脉与复杂的流变。对于来自贵州的80后作家曹永来说,也许可以用“原生态”一词来指认他出道以来的乡土写作。因为不但他营造的是一个远离现代文明、相对封闭落后的静态的乡村世界,还在于他作为一名亲历者所采用的质朴自然、毫无匠气的原生态写法。然而,这篇《捕蛇师》可以视为曹永小说创作的一个突破,死水微澜的乡村因为年轻人的离去又归来开始有了现代文明的冲击与反思,持守不同思想
期刊
书法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其发展离不开诗词歌赋与历史文化的滋养。刘熙载《艺概·书概》中有言:“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大凡在书史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有着深厚的学养。罗红胜亦是如此。他本着培根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之句,不仅研习书法名家名帖,熟读书法史论,而且对古典诗词、中国历史等亦有所涉猎。他的创作室里赫然放着全套《二十四史》和各类书籍。见其人,才明白腹
期刊
谈及毕亮,我们首先会想到他的短篇,这在长篇盛行的当下显得不合时宜,“不识时务”,既不利于成名,又于出版无益,进而影响收入,然而正是基于对文学的认识与自身的定位,这样的坚持显得难能可贵。他写他熟悉的、经历的、看到的和听说的,从生命经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叙述文体,并秉持一个作家的责任和理想揭示在耀眼辉煌的大都市深圳的暗角里,一群卑微生命的煎熬和挣扎,以及他们在此过程中所出现的精神困境。因此,在这一意义上
期刊
每当我们观察和留意一个生于一九八零年以后的作家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陷入言说的悖论。一方面我们深晓所有试图对一个作家归门别类的做法都是可疑的,我们一再重申一个作家他只可能代表他自己,但不得不承认作家有时候连代表自己都胜任不了,他不过是某种流行意识的显示器,所以说到底“自己”“自我”这样的词汇跟八零后的概念一样虚弱。另一方面,我们又找不到一个直接妥当的方式,去顺利地谈论作家这种以创意为生存法则的虚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