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人,一级作家。生于浙江湖州,大学毕业后进疆,现为新疆文联《西部》文学杂志总编,中国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著有诗集、散文集、评论集15部,编著和舞台艺术作品多部。曾获“鲁迅文学奖”、“十月文学奖”、“刘丽安诗歌奖”、“柔刚诗歌奖”、“《诗刊》年度诗歌奖”等。
塔里木河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泥沙俱下,一意孤行,鲁莽地冲向荒野,冲向沙漠,不断流向可能的远方……在下游的大西海子水库和恰拉水库,我们只看到两个底朝天的巨大库盆,像两只空洞的大眼睛,眼中不含一滴泪水,渔船和渔网堆在岸边静静腐烂……我见过许多“胡杨墓地”。胡杨死去,村庄消失,人烟断绝,记忆也被流沙一点点掩埋。
触摸一条河流的最好办法大概是漂流。
但现在正是水库蓄水的河流枯水期,我们选择了沿河而行,从上游的阿拉尔市出发,行程一千多公里到达下游尉犁县的大西海子水库。
同行的汤奇成先生已73岁,早在1958年,他就成为中国科学家中首批漂流塔河的几人之一。几年后,他出版了《新疆水文地理》一书。半个世纪以来,他一直在关注和研究塔里木河。汤老站在阿拉尔的塔河大桥上,凝望开阔的河道和平静的流水,一副感慨万千的样子,他的白发似乎闪烁着一条河流的历史。
哺育古代文明的母亲河
在阿拉尔附近的肖夹克,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三河相会,才真正开始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塔里木河。从叶尔羌河源算起,到台特马湖,塔里木河的长度是2179公里。它是中国第四大河流(仅次于长江、黄河和黑龙江),也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
新疆的河流,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如一江春水向西流的伊犁河,几乎是新疆文化向西开放的一个隐喻。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是一条高龄的河,缓慢,清澈,沉着。而塔里木河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泥沙俱下,一意孤行,鲁莽地冲向荒野,冲向沙漠,历史上经孔雀河注入罗布泊,不断流向可能的远方,这是一条沙漠河流能够到达的“自然极限”。
塔里木河,在古突厥语中有“无羁的野马”和“众水之汇”之意。从字面去看,就能获知这条河流的特点与性格。历史上,塔里木河几乎与汇集到塔里木盆地的较大河流都发生过联系,如喀什噶尔河、渭干河、克里雅河等。所以,历史上的塔里木河流域几乎包括了整个塔里木盆地,这也是盆地用河流来命名的原因。而今天,塔里木河流域面积萎缩为19.8万平方公里,大约是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然而,我们依然把塔里木河叫做“母亲河”。她养育了盆地的人民,哺育了塔里木文明——她把塔里木盆地造就为伟大的盆地,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和文化汇集的福地。这条河曾经注入罗布泊,在下游哺育了光辉灿烂的楼兰文明和鄯善文明,而上游的考古与发现一直是空白。我在西域文化研究所看到的情况表明:塔里木河流域有待认识的自然奥秘、有待发现的文化内涵,才刚刚开始。
塔里木河告急与保护
塔里木河告急是在上世纪70年代——河流向人类发出了“警报”:1973年,美国卫星照片发现,罗布泊已干涸,只留下一个耳轮般的裸露的湖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从大西海子到台特马湖基本断流,留下三百多公里的干河道,下游胡杨林大片枯死,直接威胁到沟通盆地南北的绿色走廊和第二条出疆通道。
在下游的大西海子水库和恰拉水库,我们只看到两个底朝天的巨大库盆,像两只空洞的大眼睛,眼中不含一滴泪水,渔船和渔网堆在岸边静静腐烂。河流的萎缩,下游的荒芜,向中上游的退却,事实上是河流自身的“自然极限”在萎缩、消亡,带来的生态后果不堪设想。
汤奇成先生和穆桂金先生都认为,大面积的垦荒、引灌是造成塔里木河水量锐减以及下游断流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当然,蒸发、渗漏的比例也不小,大约占流失水量的十分之一。
从2001年开始,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得到了逐步实施。有一年还把博斯腾湖的水引入了干涸数十年的台特马湖。在中游段修筑了数百公里的大坝,目的是减少水的损失,将塔里木河水输送到下游。为了保护两岸的原始胡杨林,还修建了六七十个生态闸。但实际情况喜忧参半,正如有关专家指出的那样,自然规律被人为地改变了,中游湿地已很难保全,将直接影响到动物通道和生物多样性。
汤奇成先生认为,塔河上游水土条件好、粮食产量高,要控制垦荒、种植是不现实的;上游的关键是节约用水,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同时采取控制中游、甚至放弃下游的办法,最大的目的是保护下游的绿色走廊和出疆通道。
穆桂金的观点则不同。他说,塔里木河是一条游荡性河流,我们要尊重它“游荡”的特点和规律。从英巴扎到恰拉近400公里的中游段,河流游荡最甚,最大摇摆幅度在上百公里。因此,在中游形成了辫状水系和大片湿地,是塔里木盆地最为湿润的地方,为“盆地之肾”,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胡杨林区,所以保护好中游至关重要,过多的人为干预都可能导致“肾衰竭”。
“胡杨墓地”的警示
从轮台肖塘经桑塔木、喀尔曲尕、米尔沙里到尉犁,我们行驶在两百多公里的塔河大坝巡堤路上。车子穿行在密集、连绵的胡杨林中,仿若进入了一座植物迷宫。这是塔里木河中游最重要的一段,也是沿河胡杨林的主要分布区。
塔里木河游荡而尽责,泥沙俱下但乳汁丰沛,养育了塔里木人和塔里木文明,也养育了自己有“沙漠英雄树”之称的孩子——胡杨。塔里木河流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胡杨林分布区,面积达3800平方公里。全世界有90%的胡杨分布在我国,我国90%以上的胡杨分布在新疆,而其中90%又集中在塔里木河的中下游。
胡杨是杨树的一种,为白垩纪、老第三纪孑遗的特有植物,已有6500万年历史。它是生活在沙漠中唯一的乔木树种。幼树叶似柳叶,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而长大后又变成枫叶状和银杏叶状叶子,故胡杨有“异叶杨”之称。维吾尔语称之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的树”。
我们离深秋胡杨林金碧辉煌的壮丽一刻还有一些时间差距,但胡杨林里不再是那种原始的恬静和安谧了,甚至显露出一些忙碌的景象:有人在放羊有人在采摘棉花,有人在收获甜瓜……唯独缺少了罗布人“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鱼为食的往昔情景。
幼小的胡杨,几百、上千年的胡杨,枝繁叶茂的胡杨,奄奄一息的胡杨……它们构成了庞大的胡杨家族,而枯死倒地的胡杨则成了“胡杨墓地”。在塔里木河中下游,我见过许多“胡杨墓地”。胡杨死去,村庄消失,人烟断绝,记忆也被流沙一点点掩埋。“胡杨墓地”的现实在提醒我们、警示我们:如果土地自身是一个共同体,那么人与土地、人与自然也是一个共同体;如果把树看作是我们的亲人,那么一棵树的死亡也是我们的一部分在死去。
——穿越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徘徊在塔里木河畔,我不禁要问:下一个胡杨墓地又会出现在哪里?
——河流死了,她一定是哭干了泪水;母亲河干涸了,她的孩子又在哪里栖身?
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它像“蛋壳”一样,轻轻一碰就会碎裂。美国地理学家埃尔斯沃斯·亨廷顿将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沙漠比作亚洲心脏,而塔里木河则是亚洲的脉搏。我的朋友、著名的西域学者杨镰先生也曾经指出:“如果脉搏不能正常输送血液,将逐渐导致亚洲心脏的梗阻和坏死。”这是一位学者的肺腑之言、警世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