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对劳技课的兴趣,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正确处理、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和对学生的细心呵护。文章从创设氛围、激发操作欲望,动手实践、培养劳动兴趣,家校结合、培养劳动习惯三方面,研究劳技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劳技教育;实践;兴趣;创作
中图分类号:G623.9;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3-0039-01
劳技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不是语数英,一些学生与家长对劳技课缺乏正确的认识,需要教师正确进行引导。作为一名劳技教师,在劳技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创设氛围,激发操作欲望
创设情境,就是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年龄特点及他们的喜好设计事件,使学生跟随事件的发展分析、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教師在上四年级上册“组合笔筒”这一课时,就创设了一个“小小魔术师”的情境,让学生观看魔术“笔筒”的表演:教师拿出一个普通的可乐瓶,手中快速剪、贴、扎,当完成得差不多时,学生们兴奋地倒数,当数完“1”时,笔筒娃娃已经呈现在他们面前。学生们的操作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他们都想学一学、试一试、做一做。于是教师趁热打铁,给学生们发放材料,他们就热火朝天地忙开了。接着教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们制作与老师不一样的笔筒,并试着做做“创意笔筒”。学生们有的沉思,有的即兴而做,有的相互交流谈论可行性……最后呈现在教师面前的是百花齐放、造型各异的创意笔筒。教师发现学生的潜力巨大,他们有满满的劳动欲望,只要教师给他们一个平台、时间与空间,他们回报的就是满满的惊喜。
二、动手实践,培养劳动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劳技课教学中,劳动实践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劳动课要以劳动实践为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劳技教育。 农村的学生从小就喜欢玩泥巴,泥工课是他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活动。泥工活动对培养学生技能技巧、开发学生智力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学生们在塑型过程中,能极大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泥碗”一课中,教师要求学生先在头脑中构思出碗的表象,然后通过塑型,一点一点地将手中的泥塑与头脑中的表象结合起来。当有优秀作品出现时,教师让学生及时展示,进而让其他学生模仿学习。当然,对于想象奇特、别具一格的作品,教师都大力表扬。在教学四年级“我喜爱的蔬果”中,教师将这一课设计成两个教学活动,即一节“蔬菜造型”,一节“水果拼盘”。农村学生家里的蔬菜非常多,大家带来了芋头、黄瓜、青蚕豆、西红柿、茄子、辣椒等。教师先播放蔬菜造型的视频给学生们欣赏,启发他们。接着教师介绍任务:“农场主需要将这些蔬菜变成可爱的动物或植物,以便拿去做产品宣传,你们愿意帮忙吗?”孩子们都有一份热心肠,个个投入到创作活动中去。最后当作品出来时,教师扮演农场主检验学生们的作品,“嗯,西红柿做刺猬的身子,尖尖的小辣椒做身上的刺,想象力真丰富”“这是茄子做的小猪身体,蚕豆做的眼睛,真可爱”“这是西红柿做的小山造型,辣椒做的一棵棵大树,布局合理”。这样,学生们积极创意,教师中肯评价,逐渐培养起了他们劳动的兴趣。有了蔬菜造型,学生们对于水果拼盘也满怀期待。终于等到了劳技课时间,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带的各种水果,教师一声令下:“现在开始做水果拼盘,大家要注意安全。”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活动中,个个大展身手:有花草造型,有山水造型,有动物造型,有蛋糕造型……最后教师让学生们采取相互交流评价的方法,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优秀作品。造型艺术,不仅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兴趣,而且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促进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三、家校结合,培养劳动习惯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劳技课包括家庭教育内容。比如,在家里做力所能及地收拾碗筷、洗茶具、洗手绢等。家政方面的劳技课,有的需要家长配合督促学生完成,有的教师可以作为任务布置给学生。不管怎样,目的就是把在课堂上学习的技能在家庭、在活动中去实践,享受成功的欢乐。当然,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责任有义务教育孩子爱劳动。比如,让孩子帮家里买菜、学习做一两种菜肴,既能满足孩子操作的欲望,又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有些孩子学会简单炒菜后,在作文中这样写道:“这菜虽然没有妈妈炒得美味,但吃起来却别有一番滋味,因为这是我自己亲手做的。”
四、结束语
总之,对于劳技课,教师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感到快乐,有成就感。劳技课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能让学生在劳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学生对劳技课兴趣的培养与激发,还要依赖教师对教材的正确处理、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和对学生的细心呵护。只要教师每堂课都能精心准备,挖掘出趣味因素,让学生快乐学习、轻松学习,就能达到“乐中学”的最佳境界,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娟.小学劳技学科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与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林亚辉.综合实践活动视域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研究[D].扬州大学,2009.
关键词:劳技教育;实践;兴趣;创作
中图分类号:G623.9;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3-0039-01
劳技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不是语数英,一些学生与家长对劳技课缺乏正确的认识,需要教师正确进行引导。作为一名劳技教师,在劳技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创设氛围,激发操作欲望
创设情境,就是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年龄特点及他们的喜好设计事件,使学生跟随事件的发展分析、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教師在上四年级上册“组合笔筒”这一课时,就创设了一个“小小魔术师”的情境,让学生观看魔术“笔筒”的表演:教师拿出一个普通的可乐瓶,手中快速剪、贴、扎,当完成得差不多时,学生们兴奋地倒数,当数完“1”时,笔筒娃娃已经呈现在他们面前。学生们的操作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他们都想学一学、试一试、做一做。于是教师趁热打铁,给学生们发放材料,他们就热火朝天地忙开了。接着教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们制作与老师不一样的笔筒,并试着做做“创意笔筒”。学生们有的沉思,有的即兴而做,有的相互交流谈论可行性……最后呈现在教师面前的是百花齐放、造型各异的创意笔筒。教师发现学生的潜力巨大,他们有满满的劳动欲望,只要教师给他们一个平台、时间与空间,他们回报的就是满满的惊喜。
二、动手实践,培养劳动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劳技课教学中,劳动实践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劳动课要以劳动实践为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劳技教育。 农村的学生从小就喜欢玩泥巴,泥工课是他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活动。泥工活动对培养学生技能技巧、开发学生智力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学生们在塑型过程中,能极大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泥碗”一课中,教师要求学生先在头脑中构思出碗的表象,然后通过塑型,一点一点地将手中的泥塑与头脑中的表象结合起来。当有优秀作品出现时,教师让学生及时展示,进而让其他学生模仿学习。当然,对于想象奇特、别具一格的作品,教师都大力表扬。在教学四年级“我喜爱的蔬果”中,教师将这一课设计成两个教学活动,即一节“蔬菜造型”,一节“水果拼盘”。农村学生家里的蔬菜非常多,大家带来了芋头、黄瓜、青蚕豆、西红柿、茄子、辣椒等。教师先播放蔬菜造型的视频给学生们欣赏,启发他们。接着教师介绍任务:“农场主需要将这些蔬菜变成可爱的动物或植物,以便拿去做产品宣传,你们愿意帮忙吗?”孩子们都有一份热心肠,个个投入到创作活动中去。最后当作品出来时,教师扮演农场主检验学生们的作品,“嗯,西红柿做刺猬的身子,尖尖的小辣椒做身上的刺,想象力真丰富”“这是茄子做的小猪身体,蚕豆做的眼睛,真可爱”“这是西红柿做的小山造型,辣椒做的一棵棵大树,布局合理”。这样,学生们积极创意,教师中肯评价,逐渐培养起了他们劳动的兴趣。有了蔬菜造型,学生们对于水果拼盘也满怀期待。终于等到了劳技课时间,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带的各种水果,教师一声令下:“现在开始做水果拼盘,大家要注意安全。”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活动中,个个大展身手:有花草造型,有山水造型,有动物造型,有蛋糕造型……最后教师让学生们采取相互交流评价的方法,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优秀作品。造型艺术,不仅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兴趣,而且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促进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三、家校结合,培养劳动习惯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劳技课包括家庭教育内容。比如,在家里做力所能及地收拾碗筷、洗茶具、洗手绢等。家政方面的劳技课,有的需要家长配合督促学生完成,有的教师可以作为任务布置给学生。不管怎样,目的就是把在课堂上学习的技能在家庭、在活动中去实践,享受成功的欢乐。当然,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责任有义务教育孩子爱劳动。比如,让孩子帮家里买菜、学习做一两种菜肴,既能满足孩子操作的欲望,又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有些孩子学会简单炒菜后,在作文中这样写道:“这菜虽然没有妈妈炒得美味,但吃起来却别有一番滋味,因为这是我自己亲手做的。”
四、结束语
总之,对于劳技课,教师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感到快乐,有成就感。劳技课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能让学生在劳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学生对劳技课兴趣的培养与激发,还要依赖教师对教材的正确处理、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和对学生的细心呵护。只要教师每堂课都能精心准备,挖掘出趣味因素,让学生快乐学习、轻松学习,就能达到“乐中学”的最佳境界,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娟.小学劳技学科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与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林亚辉.综合实践活动视域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研究[D].扬州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