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用一个作品形容高通与苹果的关系,那应该是琼瑶小说。
两个科技巨头之间有关“利益纠葛、爱恨情仇”的狗血剧,两年多的时间内在各个国家与地区轮番上演。今天是苹果起诉高通,明天高通起诉苹果,且争端都与专利相关。
开始时,各位看官看热闹不嫌事大,围观得津津有味。但随着相同的事件频繁发生,大家也就审美疲劳了。据统计,过去2年,高通和苹果一共在全球6个国家、16个司法管辖区进行了总计超过50项的司法诉讼。
在这场巨头的战争中,英特尔扮演的是“渔翁”的角色。高通曾是苹果的基带芯片供应商,但在争端期间,英特尔代替了高通供应了苹果两年的产品。背靠苹果这棵大树,英特尔赚得盆满钵满。
但英特尔在5G上的短板,还是让苹果吃了亏。安卓阵营凭借与高通的良好关系,各家厂商都在2019年度推出了自家的5G旗舰手机。而曾经引领智能终端潮流的苹果,则在5G初年不见踪影,究其原因就是英特尔做不出5G芯片。
两家因为争端都损失了不少钱。高通失去了苹果这一重要采购商,而苹果这两年因为“芯片不给力”屡屡背锅。兜兜转转,打够官司的两家公司又重新坐上了谈判席,发布联合声明表示双方已经达成协议,放弃在全球范围内的所有法律诉讼。
商业社会嘛,逃不出“和气生财”的理儿。
苹果“低头”
细看之下,两家的和解其实还是有一方要吃亏一点的,这一方就是苹果。
高通在5G芯片市场的一枝独秀,让苹果低下了“高昂的头颅”。为了了结矛盾,苹果向高通支付了一笔未透露具体金额的一次性款项。之后,双方达成了为期6年、至多可达8年的全球专利许可协议,以及一份持续多年的芯片组供应协议。
苹果选择息事宁人,和英特尔正在研发的5G基带芯片关系紧密。英特尔专门组建了一支数千人的团队,为新iPhone研发5G基带,但更大的数据量对基带芯片和RF天线造成了压力,导致5G的iPhone原型机无法很好地平衡发热和续航—英特尔没能达到苹果的要求。
苹果并非没有给英特尔机会。但一而再再而三的磨合失败,使得英特尔无法按时在2020年向苹果交付对应的产品,而苹果最终也对英特尔造基带的努力失去了信心。在苹果与高通和解后,英特尔也“如释重负”般地发表声明称,将放弃为智能手机开发5G芯片,因为“没有明确的盈利途径”。
2019年7月,苹果索性收购了英特尔的5G基带业务,包括1.7万份无线和射频专利,还有2200名英特尔5G基带部门员工从此变为了“苹家军”。
苹果与英特尔的基带业务其实颇有渊源。iPhone发明初期,英飞凌是iPhone基带的主要供应商,前三代iPhone采用的基带都是来自英飞凌,而英特尔的基带技术就是2010年收购英飞凌得来的。
自从采用英特尔基带后,关于iPhone“信号不太行”的声音不断。
但请注意,使用英飞凌的是前三代。而苹果真正腾飞的时候,是从iPhone 4s开始的,也就是这一代起,苹果全面采用高通的基带芯片。
高通的“货”是好,但是定价也很“黑”,这一点苹果深有体会。按照合约,苹果需要为每部iPhone向高通支付7.5美元专利授权费。这笔钱不包括芯片的材料成本,仅仅作为专利费。苹果一直在抗议收费过高的问题,高通作了一定让步,但仍然是一个很高的价格。苹果对此耿耿于怀。
2016年,蘋果为了制衡高通,在iPhone 7系列上开始采用双重供应策略,即新机一部分继续采用高通的基带,而另一部分则采购英特尔的基带。
然而不给力的是,自从采用英特尔基带后,关于iPhone“信号不太行”的声音不断。这个“信号不太行”谈不上很影响用户体验,但与使用高通芯片的iPhone系列对比,信号不满格、某些地区通讯不好的情况确实会更多。
英特尔错失良机
不熟悉芯片市场的读者可能会奇怪,英特尔不是电脑芯片之王么?为什么会败在5G芯片上?
的确,英特尔是PC时代的芯片王者,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芯片公司。但是,英特尔的基带芯片业务却并非自营的,基带技术都是收购其他公司而来。
芯片巨头没有在基带芯片上投入资源,如今看来的确是非常不应该的,这使得英特尔在移动端的业务被高通压制。但论起历史根源,主要是因为当时老对手AMD率先开发了64位处理器,英特尔为了在PC市场不落下风,不得不把全部资源投入到了处理器的研发上。
AMD64位处理器的横空出世,给了英特尔巨大的压力。压力不仅是体现在市占率上,还有英特尔的股票市场表现—经历了一连串的暴跌。为了对大股东和投资人负责,英特尔被迫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换了新的CEO、进行大规模裁员、变卖非核心业务。这其中就包括出售了当时准备押注移动芯片市场的XScale处理器业务。
随着资源的大力度投入,英特尔赢下了对AMD的战争,但与此同时,也错过了移动端处理器的黄金研发时期,最后只能通过收购英飞凌、威睿电通等其他公司的方式,补足基带芯片研发的短板。
苹果与高通签订了6年合作协议之后,4个月不到就收购了英特尔的业务。
走收购路而非自研路的英特尔,基带的技术指标相较竞争对手并不领先。
2013年,4G浪潮袭来,英特尔发布了收购英飞凌后的首款4G基带芯片XMM 7160,采用40nm制程。而竞争对手高通,在2012年就已经升级到了28nm制程工艺,各项指标都领先于英特尔。到2014年,英特尔终于升级到28nm时,高通已经进入20nm时代。
芯片不行,苹果只能妥协,交纳高昂专利费去买高通的产品。高通收其他公司的专利费一般是定价的3.5%,比如3000元价格的国产手机,高通一般能收个105元。苹果的手机定价昂贵,如果按照定价收,专利费会十分昂贵。高通也想留住苹果这个大客户,就和苹果签署了一份《营销激励协议》,每部手机只收7.5美元的专利费。大约给了苹果每部5美元的折扣,条件是不能使用高通竞争对手的芯片。
从2010年到2016年,苹果一共向高通支付了161亿美元芯片采购费,以及72.3亿美元专利许可费。这笔钱对苹果和高通来说都不少,大致相当于苹果营收的2%,也为高通贡献了总收入的16%左右。
不满意高通一家独大的苹果,在iPhone 7和iPhone 7 Plus中,首次混用了英特尔和高通的芯片,其中估计约有30%采用了英特尔提供的LTE基带芯片。而高通也拒不向苹果返还之前答应的、总计约10亿美元的折扣。
于是,苹果干脆不再向高通交专利费。二者的诉讼就这么开始了。
君子报仇,六年不晚
回顾这场旷日持久的专利大战,第一次对决是苹果在2017年1月以高通涉嫌“垄断”之名提起诉讼。起因是,苹果要求高通降低其专利费用的收取,想让后者退回近10亿美元。
高通并非好捏的软柿子,它认为苹果混用基带芯片的过程中,盗取了自身专利提供给英特尔,侵犯了自身的多项专利。
诉讼在多地上演,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胜利的天平逐渐向高通倾斜。中国、德国、美国多地法院裁定苹果侵犯了高通的专利,苹果为此付出了上千万美元的代价。
打赢较多官司的高通,也并未在这件事上受益太多。高通的芯片销售和专利授权收入,显而易见地受到波及,从2016年开始连跌三年。2018财年,高通的专利许可业务收入51.6亿美元,比之前與苹果合作的年份下降了35%。
最终的和解可以看作是双方的妥协,苹果要牺牲更大一些罢了。高通是手机基带芯片的最佳供应商,号称“最佳智能机”的苹果,还是倒向了高通的怀抱。
苹果是否真正“咽下了这口气”?答案还是很明显的。把核心设备的生产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是苹果近年来的趋势,目前至少有核心处理器、M系列协处理器、电源管理芯片和音频相关组件由自己生产。
苹果与高通签订了6年合作协议之后,4个月不到就收购了英特尔的业务,突破基带芯片技术瓶颈的“司马昭之心”可谓毫不掩饰。
至于英特尔呢,其实也并非外界传言的“最大输家”。根据协议,英特尔将能够继续开发诸如电脑、汽车和工业联网设备等众多领域的基带芯片。这部分的芯片市场对英特尔而言,属于自己的强势领域。反倒是手机的基带市场,失去苹果这个唯一客户后,已经变得“毫无利润”。与其搂着烫手山芋,还不如卖给苹果。
英特尔出售手机基带芯片业务给苹果,售价10亿美元,可以说很便宜了。要知道在过去几年,苹果给高通“上的税”,都不止10亿美元的5倍。为啥卖得这么便宜?因为协议规定,苹果在收购完成后研发的5G技术,很大一部分将会直接共享给出售这一业务的英特尔,令其变成英特尔自己商业储备中的一部分。
可以坐享其成的英特尔,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