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再导向细胞毒作用研究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271724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双抗)再导向效应细胞治疗肿瘤是目前很有前景的一种特异免疫疗法。体外研究表明,双抗再导向效应细胞杀伤各种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强、疗效显著的特点。动物实验证明,双抗具有明显的抑制或治疗肿瘤的作用。现有的Ⅰ期临床试用结果显示,晚期肿瘤病人普遍对双抗有很好的治疗反应。

其他文献
造血调控异常是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WT1基因与造血调控及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密切相关。WT1基因在白血病,尤其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高表达,可以作微小残留病检测的共同标记。
共刺激信号是抗肿瘤免疫反应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成员。对其生物特性的研究现已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且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强大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对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学、治疗学及预防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其分子特性、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免疫治疗及在瘤苗应用中的独特功用作一综述。
慢粒白血病(CML)最大的特点是存在特异性的Ph染色体即t(9;22)。该易位产生bcr-abl融合基因,其表达为一个具有高酪氨酸激酶活性的BCR/ABL融合蛋白,后者被认为是CML发病的分子基础。本文就ABL及BCR蛋白的正常结构和生物学活性以及CML细胞中ABL蛋白PTK的激活及其所介导的致癌信号的传导进行综述,以助进一步了解CML的发病机理。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存活率的重要因素。目前认为造成GVHD组织损伤的首要介质是一种失调分泌的细胞因子网络——这就是有关GVHD发病机制的新学说“细胞因子风暴”学说。本文综述了在急性GVHD、慢性GVHD和同基因GVHD发病机理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许多急性白血病中位于染色体11q23的MLL基因会发生断裂、易位或缺失,与其它癌基因有所不同的是MLL具有白血病类型和个体化的特征,往往与不同的染色体断裂点基因形成融合基因,引发特异的白血病,并有特殊的临床表现。本文综述了新近MLL的研究进展。
酪氨酸激酶受体是二级信号传导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最近研究发现其不仅在细胞的增殖、分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细胞程序化死亡及白血病的发生中都有一定的作用。本文评述其在白血病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推动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新疗法的深入研究。
本文综述了丁酸对血液肿瘤诱导分化作用,临床应用,药代动力学特点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概况。
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主要由NADH-细胞色素b5还原酶(Cytb5R)缺陷引起。膜结合型和胞浆可溶型Cytb5R由定位于22号染色体的同一基因编码。多种突变类型可导致该基因编码有缺陷的酶蛋白。本文就目前有关NADH-细胞色素b5还原酶蛋白特性与基因结构特点,基因突变与酶缺陷机制,以及可能建立的基因诊断方法等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干扰素是细胞因子中的一个家簇,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近年来,许多文献报道了干扰素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本文就干扰素诱导或抑制细胞凋亡,及其对凋亡的影响机制作一综述。
本文对位于染色体9p21的P16基因在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P16基因通过等位基因缺失、点突变、甲基化等方式失活,并且与细胞遗传学检查9P变化无相关性。P16基因缺失主要参与T-ALL及CML急性淋巴细胞变。在ALL特别是T-ALL的发病中,至少起病因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