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读活用,开发写作素材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yuwq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方法指导和技巧点拨所能奏效的,它是一种长期积累下语感的再现,是一种综合了各种生活体验的情感和思想的载体,它需要学生的主体努力和参与,需要大量的阅读与思考”。然而,作为一线教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们通常面临的问题是,学生往往素材太少,作文“言之无物”。因此,教师如何基于以上学情有效实施应对策略,帮助学生寻找写作的源头活水,成为了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事实上,所谓的“无素材”实际上是学生十几年学习的积累——语文教材被忽略了。学生不善于利用教材、开发教材。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好课文中的素材,便可以使学生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巧用课本素材,教师要有“翻转”的意识,关键要在“活”字上下功夫。
  活读教材,“翻”陈出新
  活读文本,“翻”陈出新,即引导学生对于一篇文章从“规定性”认识中“翻转”出来,进而产生自觉性思考和认识,从而更好地为写作提供支撑。
  例如,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从《种树郭橐驼传》中看到郭橐驼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可以从《赤壁赋》中看到苏轼对哲学规律的尊重;还可以从《小狗包弟》中读出先生对生命的尊重……不同时代、不同文体、不同作者的文章,在跳出规定性认识之后,都可以用来支撑“尊重”这一话题。这不免让早已对课本“审美疲劳”的学生产生兴奋感,让其尝试着去“翻新”课文更丰富的意义。
  当然,这种“翻转”的关键需要学生在对课文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联系作者身处的特定的历史、政治、文化背景,探究文中蕴含的哲理。学生需要读进去,更要跳出来,最难能可贵的是其自身的“顿悟”。
  活思教材,“转”能生慧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的多元性启发我们,教师激活学生思维,就可以让他们立足一篇课文,“变身”一千个读者,转换思考角度,从而对文章产生新的思考和认识,以此生成一文多用的价值。
  一次作文课上,教师首先展示了四个不同话题、不同角度、来自不同省市的高考作文题和当年考生的优秀作文片断。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提到了屈原这个人物。这样做的目的是告诉学生,同一个素材由于认识角度不同是可以“翻转”出不同的立意来的。然后,又以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尽量多地得出不同结论。由此,学生充分意识到一个素材可以理解的角度不是唯一的,变换角度就会有多元发现。
  多角度看问题,角度的选取十分重要:从人物的行为品质中提炼观点;从人物的行为细节中提炼观点;从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中提炼观点;从人物的复杂关系中提炼观点。通过发散思维寻找观点,学会逆向思考。“一材多用”说到底,关键是思考角度的转换,“转”能生慧。
  活用教材,熟能生巧
  学生考试中常常出现“失忆现象”,之前积累的素材一紧张便忘得一干二净,归根究底是因为对素材理解不透彻。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透彻掌握素材,使其“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
  由于考试的需要,大多数教师都是按照教材结构安排进行教学。学生无法从整体上感知一个人物、一个作家的整体风格。要强化学生的整体性认识,就要打破常规,大胆活用教材,重新组合,整体建构。
  李白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人物了。但是,深究起来,学生对李白的认识也不过是停留在“诗仙”“浪漫主义”等概念上,无法触及其精神实质。教学中,教师大胆尝试带领学生进行“盛唐风韵——李白专题”的学习。过程中,将高中阶段课本中涉及到的李白的诗文全部整理出来让学生自我解读,配以教师整理的材料帮助学生全面立体地解读李白。于是,李白在学生心中不再只是一个名字、一个概念,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
  每个教师手里都有那么几本教材,我们可以就教材教教材,也可以帮助学生活读、活用,翻转教材,使其有限的素材储备变为无限,化无效为有效,由一个点辐射为一个面,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拥有一座富丽堂皇的作文“材料库”。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可以下笔千言,如有神助。
  编辑 于萍
其他文献
【摘要】风景油画盛行于19世纪的西方,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得到大力发展。在回顾这百余年的风景油画发展历程中,民国时期的艺术家们开始尝试着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风景油画中,不管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风景油画这一外来画种渐渐有了一些中国化的痕迹,并且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自然风景作为常见的题材,便于画家们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所以受到画家的青睐。同一时期的西方艺术开始从古典转向现代,各种艺术流派表现手法如雨后春笋般
文章论述了高校“评估”工作对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并采取管中窥豹的方法,以绵阳师范学院图书馆经历了“评估”后的发展变化为实例,从思想意识领域、文献资源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识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激发识字兴趣  利用演绎法。汉字是人类最高智慧的杰作,是人类最为宝贵、最为灿烂的文化遗产。学生在刚刚入学时,学习的汉字都是比较简单的独体字,因此,在讲解汉字时可以从最初的文字——甲骨文引入,演绎汉字从西周金文、汉朝小篆、隶书直至楷书、现代简化字的演变过程。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
文化变迁、社会变迁改变了乡村依存的物质条件,生活变迁则决定了乡土聚落形态和功能的异化.乡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始终是作家所偏爱的创作题材.在艺术史上,乡土绘画与人
期刊
本文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摄影测量的三个发展阶段以及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相互关系,并从产业化生产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新世纪的摄影测量重点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主办的军旅画家、雕塑家赵军安美术创作研讨会暨画册首发式,9月18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美协、中国国家画院、解放军总参谋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相关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