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课堂势在必行,但是目前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又是不容乐观的。首先,语文学习和理科学习不一样,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难在短时间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家长和学生普遍不太重视。其次,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影视、网络充斥生活,很少有学生能静下心来好好地去读一读书,写一写文章,而语文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的课程,所以现在初中生的语文基础普遍较差。最后,时下很多语文教师为了追求他们所谓的“高校课堂”,向学生灌输以考试技巧为主的课屡见不鲜。讲解、练习、考试、评讲,这样枯燥乏味的课堂如何能让学生真正对语文感兴趣?
面对这样的学情,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做到高效呢?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以趣切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们其实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一堂课如果能有一个精彩有趣的导入,那么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也就提高了。
以《三峡》这篇古文为例,对于刚接触古文的初一学生来说是比较艰涩难懂的,很多学生一见到文言文就头疼。语言教学目标尚难完成,新课标中提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更是难以达成。为了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上课伊始我放映了关于“三峡山水”的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以激起学生对祖国山光的热爱之情。接着我介绍《水经注》是一部著名的地理著作,既然是地理著作为什么会选到语文课本上来,这个问题的抛出使学生对本文产生了学习兴趣。
高效课堂的一大特点就是乐学。这堂课一开始,学生就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为本课的高效进行开了好头。
二、以问促思,融入多样元素,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一个生动有趣的开头固然重要,但这仅是成功的一半,而另一半就在于教师如何恰当、巧妙地提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可以说,一个好的提问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能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将教学活动推向高潮。此外,在设计问题时,还可以有意识地融入绘画、音乐、摄影、舞蹈等多样元素,使学生不再谈语文色变。
还以《三峡》为例。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后。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三峡的哪些方面的情况呢?
生甲:写了三峡的山。
生乙:还写了三峡的水。
师:那你们能感受到三峡的山水有什么特点呢?
生丙:……
师:如果你是一位微电影导演,请你依据本文的相关内容为电影摄制画面,配上音乐,你将怎样构思安排呢?你将会选择哪些色彩、声音、光与影的元素来将他们体现出来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请大家献计献策,群策群力,看哪一组最能准确揣摩作者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于是乎,大家忙起来了,他们一个个咬文嚼字,苦思冥想,热烈讨论……这样,我的目的就已经达成了一大半了。
三、以境促情,在情感体验中获得深刻的感受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充满了人文关怀,丰富感情和智慧火花的学科。要区别于其他学科旨在向学生传递一些固有的标准答案,而应该让每一个学生带着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去感受文本。
如在执教《台阶》一文时,我让经历过家里砌房子或者买房子、装修房子的同学谈谈当时的经过,回忆一家人当时的心情,父母的辛劳,特别是父亲在此过程中的言行举止,体会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在买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学生们因为有了经历体会,所以很快就进入了情境,能体会父亲的辛苦中带着期盼、劳累中夹杂着希望、日渐苍老中又努力倔强自立的复杂心情。甚至有些学生情到深处,眼睛竟湿润起来。有了这样的情境体验的铺垫,学生们理解文中的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可以说是顺理成章了。
笔者认为语文课上让学生学到的不应该是冷冰冰的知识,而是要在学生内心播撒情感的种子,给它阳光和雨露,使它茁壮成长。课文中的语句再优美也比不上图画动人,文章中的人物再精彩也比不上真人生动。要让学生深入理解文中的情感,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变成文中的人物,带着自己的情感、生活经历,深入地理解文章,体验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我们只有用心去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奏响学生的心灵之音,使学生真正领悟文本,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责任编辑韦淑红)
面对这样的学情,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做到高效呢?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以趣切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们其实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一堂课如果能有一个精彩有趣的导入,那么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也就提高了。
以《三峡》这篇古文为例,对于刚接触古文的初一学生来说是比较艰涩难懂的,很多学生一见到文言文就头疼。语言教学目标尚难完成,新课标中提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更是难以达成。为了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上课伊始我放映了关于“三峡山水”的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以激起学生对祖国山光的热爱之情。接着我介绍《水经注》是一部著名的地理著作,既然是地理著作为什么会选到语文课本上来,这个问题的抛出使学生对本文产生了学习兴趣。
高效课堂的一大特点就是乐学。这堂课一开始,学生就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为本课的高效进行开了好头。
二、以问促思,融入多样元素,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一个生动有趣的开头固然重要,但这仅是成功的一半,而另一半就在于教师如何恰当、巧妙地提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可以说,一个好的提问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能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将教学活动推向高潮。此外,在设计问题时,还可以有意识地融入绘画、音乐、摄影、舞蹈等多样元素,使学生不再谈语文色变。
还以《三峡》为例。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后。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三峡的哪些方面的情况呢?
生甲:写了三峡的山。
生乙:还写了三峡的水。
师:那你们能感受到三峡的山水有什么特点呢?
生丙:……
师:如果你是一位微电影导演,请你依据本文的相关内容为电影摄制画面,配上音乐,你将怎样构思安排呢?你将会选择哪些色彩、声音、光与影的元素来将他们体现出来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请大家献计献策,群策群力,看哪一组最能准确揣摩作者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于是乎,大家忙起来了,他们一个个咬文嚼字,苦思冥想,热烈讨论……这样,我的目的就已经达成了一大半了。
三、以境促情,在情感体验中获得深刻的感受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充满了人文关怀,丰富感情和智慧火花的学科。要区别于其他学科旨在向学生传递一些固有的标准答案,而应该让每一个学生带着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去感受文本。
如在执教《台阶》一文时,我让经历过家里砌房子或者买房子、装修房子的同学谈谈当时的经过,回忆一家人当时的心情,父母的辛劳,特别是父亲在此过程中的言行举止,体会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在买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学生们因为有了经历体会,所以很快就进入了情境,能体会父亲的辛苦中带着期盼、劳累中夹杂着希望、日渐苍老中又努力倔强自立的复杂心情。甚至有些学生情到深处,眼睛竟湿润起来。有了这样的情境体验的铺垫,学生们理解文中的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可以说是顺理成章了。
笔者认为语文课上让学生学到的不应该是冷冰冰的知识,而是要在学生内心播撒情感的种子,给它阳光和雨露,使它茁壮成长。课文中的语句再优美也比不上图画动人,文章中的人物再精彩也比不上真人生动。要让学生深入理解文中的情感,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变成文中的人物,带着自己的情感、生活经历,深入地理解文章,体验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我们只有用心去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奏响学生的心灵之音,使学生真正领悟文本,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