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情,以巧促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ai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课堂势在必行,但是目前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又是不容乐观的。首先,语文学习和理科学习不一样,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难在短时间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家长和学生普遍不太重视。其次,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影视、网络充斥生活,很少有学生能静下心来好好地去读一读书,写一写文章,而语文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的课程,所以现在初中生的语文基础普遍较差。最后,时下很多语文教师为了追求他们所谓的“高校课堂”,向学生灌输以考试技巧为主的课屡见不鲜。讲解、练习、考试、评讲,这样枯燥乏味的课堂如何能让学生真正对语文感兴趣?
  面对这样的学情,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做到高效呢?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以趣切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们其实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一堂课如果能有一个精彩有趣的导入,那么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也就提高了。
  以《三峡》这篇古文为例,对于刚接触古文的初一学生来说是比较艰涩难懂的,很多学生一见到文言文就头疼。语言教学目标尚难完成,新课标中提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更是难以达成。为了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上课伊始我放映了关于“三峡山水”的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以激起学生对祖国山光的热爱之情。接着我介绍《水经注》是一部著名的地理著作,既然是地理著作为什么会选到语文课本上来,这个问题的抛出使学生对本文产生了学习兴趣。
  高效课堂的一大特点就是乐学。这堂课一开始,学生就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为本课的高效进行开了好头。
  二、以问促思,融入多样元素,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一个生动有趣的开头固然重要,但这仅是成功的一半,而另一半就在于教师如何恰当、巧妙地提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可以说,一个好的提问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能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将教学活动推向高潮。此外,在设计问题时,还可以有意识地融入绘画、音乐、摄影、舞蹈等多样元素,使学生不再谈语文色变。
  还以《三峡》为例。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后。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三峡的哪些方面的情况呢?
  生甲:写了三峡的山。
  生乙:还写了三峡的水。
  师:那你们能感受到三峡的山水有什么特点呢?
  生丙:……
  师:如果你是一位微电影导演,请你依据本文的相关内容为电影摄制画面,配上音乐,你将怎样构思安排呢?你将会选择哪些色彩、声音、光与影的元素来将他们体现出来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请大家献计献策,群策群力,看哪一组最能准确揣摩作者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于是乎,大家忙起来了,他们一个个咬文嚼字,苦思冥想,热烈讨论……这样,我的目的就已经达成了一大半了。
  三、以境促情,在情感体验中获得深刻的感受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充满了人文关怀,丰富感情和智慧火花的学科。要区别于其他学科旨在向学生传递一些固有的标准答案,而应该让每一个学生带着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去感受文本。
  如在执教《台阶》一文时,我让经历过家里砌房子或者买房子、装修房子的同学谈谈当时的经过,回忆一家人当时的心情,父母的辛劳,特别是父亲在此过程中的言行举止,体会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在买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学生们因为有了经历体会,所以很快就进入了情境,能体会父亲的辛苦中带着期盼、劳累中夹杂着希望、日渐苍老中又努力倔强自立的复杂心情。甚至有些学生情到深处,眼睛竟湿润起来。有了这样的情境体验的铺垫,学生们理解文中的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可以说是顺理成章了。
  笔者认为语文课上让学生学到的不应该是冷冰冰的知识,而是要在学生内心播撒情感的种子,给它阳光和雨露,使它茁壮成长。课文中的语句再优美也比不上图画动人,文章中的人物再精彩也比不上真人生动。要让学生深入理解文中的情感,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变成文中的人物,带着自己的情感、生活经历,深入地理解文章,体验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我们只有用心去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奏响学生的心灵之音,使学生真正领悟文本,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责任编辑韦淑红)
其他文献
导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导语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导语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一堂语文课效率的高低。常态的课堂就像是平静的湖面,而好的导语恰似湖面上投的那一颗石子,能激起层层涟漪,激发学生的思维,给予思想的启迪,引起情感共鸣,提高课堂上的创造性活动,从而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下面就我本人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几种导语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 对比导入法  在学习《泰坦尼克
中学历史课程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中国和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以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结合教学目标 ,寻求进行心理健康教
课堂中,我正在小结《孔乙己》这篇课文:“我们刚才通过分析,了解了细节描写在小说写作中的重要作用,从孔乙己这一面看,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从民众这一面看,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当然其中也有对主人公孔乙己的同情……”“同情什么呀,简直就是执迷不悟!”不知谁冒出这么一句,我停止了小结,大伙都把
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很多学生的“母语”是自己本民族的方言,方言因素导致外语学习方面有很大干扰和困难。而我任教的地区更是多个少数民族杂居的西部地区,多数学生到中学才接触到英语,而且本方言中有“盲点音”(难发送气音、卷舌音等),他们觉得学英语“难于上青天”,畏难情绪盛行。英语,成为他们学习上的拦路虎。但英语又是一门“国际性语言”,每一个学生都绕不开,逃不掉,他们在成长的任何一个阶段都要面对英语学
●嘉兴技师学院  邀请名企进校园讲授企业文化传承与创新  近日,嘉兴技师学院邀请嘉兴市五芳斋集团董事胡小彬来校作企业文化进校园的专题报告,财经管理系逾1200名同学到场聆听了讲演。作为嘉兴颇有影响的企业,五芳斋品牌在全国享有盛名。胡小彬董事长用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和生动的实例,对五芳斋棕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了具体的讲解,让同学们不出校园就领略到其独特的企业文化,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魅力。学校举办此类型的活
一、前言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道出了阅读与写作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  阅读和写作均属于书面交际活动, 二者相互依存,是同一交际活动中的两个不同侧面。阅读可以增强语感,扩充词汇量,扩大知识面,从而汇集大量的语言信息,为写作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是信息输入过程;写作是信息自内而外的输出过程。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激活灵感、激发兴趣、整理思路、组织素材
古人云:“文以载道。” 在教师、文本、学生三个阅读过程的主体经历体验、碰撞、对话后,让学生接受人类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的熏陶,引导他们求真、求善、求美,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健康的人格品质。教学应该是一种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文本(作者)与教师、学生自我心灵的沟通对话。如何更好地综合“人本”与“文本”,我觉得事关“一种意识、两个前提、七点做法”。  一、树立 “以文本促人本” 的意识  以课文
高中的新课改实验与以往的课程实验相比较,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新的英语课程更加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交际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英语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方面
如何使初中数学教学更好地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呢?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做了一些粗浅的反思,以就教于专家同行.  一、创设问题情境要恰当  现状1:新课程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因此有些教师不管需要还是不需要,每节数学课都创设问题情境;不管合适不合适,甚至把一些无效的情境也用在课堂
所谓交际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以交际活动为中心,渗透到听、说、读、写每个教学环节,目的是通过场景模拟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初中生大多活泼好动,善于模仿,热衷交际,因此交际教学法是值得我们深入借鉴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对初中英语交际教学法进行简要探讨。  一、交际法实际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教材,活化教学  教材是进行英语教学的基础,教师应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