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性强,而德育课程在内容上的选择则更应该突出实践体系的构建。实践课程因为具有较强的主观感受性和深刻的知觉反思性,在学生对个人知行系统的整合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职德育课程实践内容体系建构的分析,提出将基本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通过实践课程进行整合,有利于学生自身信念的树立与修养的形成、职业道德的修炼。
关键词:中职教育 德育课程 实践体系
一、德育实践课程建构的必要性
学校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德育课程又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最为直接的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道德要求有了更加丰富的含义,因此我国的德育教育内容也必须与时俱进。但是在学校具体的德育课程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德育教育的目标分散零落。每当社会上有了新的道德事迹或是提出新的口号时,德育课程就把其加入到教学中去,使得教学的目标失去了重点,在中职学生有限的课程时间内,变成了道德口号的不断累加,浮于表面,让学生无所适从。其次,德育课程在中职的课程体系中因为和就业没有直接的联系,在学校层面就没有系统的安排,德育课程常常是规划阶段齐抓共管、实施阶段无人问津。这些都会造成学校德育课程实效性差。
在这样的现状下,德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课程代表着一种规范,它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详细的计划,内容清晰,结果可控,需要教育对象与被教育对象在组织纪律的保障下加以实施。德育实践课程的构建具有深远意义。
二、德育实践课程建构的原则
1.以问题为导向
目前,中职教育的德育教材五花八门,内容也比较分散,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常会有无从下手或是走马观花之感。因此,笔者提倡学校开发属于自己的校本教材。针对笔者学校学生的特点,调研笔者学校学生在思想道德意识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开发出针对实效强的课程,提升课程的独特价值。
2.以操作为基点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内容后,学校要通过细致的操作来实践甚至是升华。这就要求学校自上而下对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建构的过程中强调操作的可行性。
3.以行为为标准
德育教育的本质在于落实到行动。因此德育课程的开发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选取学生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反观、有所得,使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用。
4.以创新为动力
德育课程虽然五花八門,但是不断创新仍然是动力之一。毕竟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环境在不断变化,故步自封与墨守成规只能导致课程被淘汰。
三、德育实践课程建构的具体过程
1.课程主题
如上文所说,德育课程的本质是实践。所以需要设计大量主题活动去践行。一般来说,选择中职教育的学生学习成绩都不是特别好,社会上也对这些学生存有一定的偏见,在就业的时候会遇到比较多的障碍。因此,在主题的确定上应该以自信和乐观为线索。这两种积极的心理品质需要在大量德育主题课程中培养,让学生对自己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才能将自信与乐观转化成为属于自己的个性品质。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纲领性的指导,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属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课程的导向,必须在设定时有一个全盘的计划,才能做到科学系统、层层深入,每一层都会有具体可实践的目标。例如以“自信”为主题的教学目标应该设定为:正确全面地认知自我,理性评价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理解自信的含义,理解自信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掌握增强自信的方法,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这个目标的设定将人放在了首位,将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了核心,因此是可操作的、可深入的目标。
3.组建团队
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一个主题活动的实践,需要有一个高品质的合作团队。在这里所说的高品质首先是成员之间要有共同的愿景,其次是对中职德育实践课程有共同的认识,既具备实践经验,又有研究能力。整个团队充满积极向上的活力。由此可见,这个团队的成员层次性要比较丰富,层次结构要合理。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的适当加入可以使活动在获取资金等各方面资源的支持上更加便利;骨干教师和课题负责人的加入可以保证主题实施的方向,推动主题活动的深入;实习教师也可以纳入进来,在主题设计和细化的过程中加入更多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
4.搭建框架
框架的搭建大致有三步:预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展示阶段。预备阶段准备的时间越长,实施阶段就会越顺利。一般来说,预备阶段以教师为主,但是现在来说,师生会共同加入到预备中来,这样比较方便教师搜集问题。实施过程主要采取案例研讨、撰写文本、记录行动、集体与个体的反思等方式。展示时主要以实施阶段搜集的资料和撰写的文本为主,因为涉及公开,要有比较正式的宣传材料。
5.设计内容
每一次的德育实践活动都要有具体的方案,方案的基础是教案,要将课题的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及作业与反思都详细写明。全部教案整理出来之后,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肯定会有临时生成的东西,所以要做临时的调整,不能照本宣科,一案到底。目前在商业领域比较流行的SWOT同样适用于方案的设计,对目标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师生共同讨论要点,选择努力的目标与进阶阶段,在讨论中互相补充完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分成几个小组执行,各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讲解,师生共同点评,建立电子档案计入到学校的互联网平台。
6.组织实施
课程的实施最终是要落实到班级,因此班主任、班干部、任教教师是第一线的实施者,教学部门要从总体上加以协调,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实时监控。每个学期初,组织课程的具体实施人员进行培训,明确课程设计的理念、清晰课程的框架、罗列课程的计划,明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责任与分工,学习执行方案。在期中要组织公开课和研讨课,各个教研组要就课程进行点评,对于提升教学的效果和手段积极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德育校长要组织相关部门对计划的执行情况做好质量监控工作。学期末和学年末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对下个学期德育课程的开展进行全面的规划。
7.综合评价
组织用工单位、专家和家长针对学生在德育课程实践中的表现进行测评,主要观察初始指标和实施后指标的变化,在测评的过程中还可以看到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和努力程度,教学部门从中可以找到实践课程构建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在未来的调整中做出有价值的尝试。这一阶段绝对不能流于表面,它关系到接下来的实施是否能在正常科学有序的轨道上进行,也关系德育实践课程进行的持续性。
四、小结
中职德育课程实践体系的构建是为了提升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同时提升德育工作者的效能感和专业研究能力。可以预见的是,成功的构建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德育工作者。当然,这种构建充满挑战性,有着不可预知的风险和困难,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但每一滴微小力量的汇聚最终会形成社会的正能量,使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
关键词:中职教育 德育课程 实践体系
一、德育实践课程建构的必要性
学校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德育课程又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最为直接的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道德要求有了更加丰富的含义,因此我国的德育教育内容也必须与时俱进。但是在学校具体的德育课程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德育教育的目标分散零落。每当社会上有了新的道德事迹或是提出新的口号时,德育课程就把其加入到教学中去,使得教学的目标失去了重点,在中职学生有限的课程时间内,变成了道德口号的不断累加,浮于表面,让学生无所适从。其次,德育课程在中职的课程体系中因为和就业没有直接的联系,在学校层面就没有系统的安排,德育课程常常是规划阶段齐抓共管、实施阶段无人问津。这些都会造成学校德育课程实效性差。
在这样的现状下,德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课程代表着一种规范,它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详细的计划,内容清晰,结果可控,需要教育对象与被教育对象在组织纪律的保障下加以实施。德育实践课程的构建具有深远意义。
二、德育实践课程建构的原则
1.以问题为导向
目前,中职教育的德育教材五花八门,内容也比较分散,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常会有无从下手或是走马观花之感。因此,笔者提倡学校开发属于自己的校本教材。针对笔者学校学生的特点,调研笔者学校学生在思想道德意识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开发出针对实效强的课程,提升课程的独特价值。
2.以操作为基点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内容后,学校要通过细致的操作来实践甚至是升华。这就要求学校自上而下对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建构的过程中强调操作的可行性。
3.以行为为标准
德育教育的本质在于落实到行动。因此德育课程的开发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选取学生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反观、有所得,使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用。
4.以创新为动力
德育课程虽然五花八門,但是不断创新仍然是动力之一。毕竟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环境在不断变化,故步自封与墨守成规只能导致课程被淘汰。
三、德育实践课程建构的具体过程
1.课程主题
如上文所说,德育课程的本质是实践。所以需要设计大量主题活动去践行。一般来说,选择中职教育的学生学习成绩都不是特别好,社会上也对这些学生存有一定的偏见,在就业的时候会遇到比较多的障碍。因此,在主题的确定上应该以自信和乐观为线索。这两种积极的心理品质需要在大量德育主题课程中培养,让学生对自己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才能将自信与乐观转化成为属于自己的个性品质。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纲领性的指导,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属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课程的导向,必须在设定时有一个全盘的计划,才能做到科学系统、层层深入,每一层都会有具体可实践的目标。例如以“自信”为主题的教学目标应该设定为:正确全面地认知自我,理性评价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理解自信的含义,理解自信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掌握增强自信的方法,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这个目标的设定将人放在了首位,将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了核心,因此是可操作的、可深入的目标。
3.组建团队
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一个主题活动的实践,需要有一个高品质的合作团队。在这里所说的高品质首先是成员之间要有共同的愿景,其次是对中职德育实践课程有共同的认识,既具备实践经验,又有研究能力。整个团队充满积极向上的活力。由此可见,这个团队的成员层次性要比较丰富,层次结构要合理。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的适当加入可以使活动在获取资金等各方面资源的支持上更加便利;骨干教师和课题负责人的加入可以保证主题实施的方向,推动主题活动的深入;实习教师也可以纳入进来,在主题设计和细化的过程中加入更多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
4.搭建框架
框架的搭建大致有三步:预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展示阶段。预备阶段准备的时间越长,实施阶段就会越顺利。一般来说,预备阶段以教师为主,但是现在来说,师生会共同加入到预备中来,这样比较方便教师搜集问题。实施过程主要采取案例研讨、撰写文本、记录行动、集体与个体的反思等方式。展示时主要以实施阶段搜集的资料和撰写的文本为主,因为涉及公开,要有比较正式的宣传材料。
5.设计内容
每一次的德育实践活动都要有具体的方案,方案的基础是教案,要将课题的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及作业与反思都详细写明。全部教案整理出来之后,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肯定会有临时生成的东西,所以要做临时的调整,不能照本宣科,一案到底。目前在商业领域比较流行的SWOT同样适用于方案的设计,对目标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师生共同讨论要点,选择努力的目标与进阶阶段,在讨论中互相补充完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分成几个小组执行,各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讲解,师生共同点评,建立电子档案计入到学校的互联网平台。
6.组织实施
课程的实施最终是要落实到班级,因此班主任、班干部、任教教师是第一线的实施者,教学部门要从总体上加以协调,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实时监控。每个学期初,组织课程的具体实施人员进行培训,明确课程设计的理念、清晰课程的框架、罗列课程的计划,明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责任与分工,学习执行方案。在期中要组织公开课和研讨课,各个教研组要就课程进行点评,对于提升教学的效果和手段积极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德育校长要组织相关部门对计划的执行情况做好质量监控工作。学期末和学年末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对下个学期德育课程的开展进行全面的规划。
7.综合评价
组织用工单位、专家和家长针对学生在德育课程实践中的表现进行测评,主要观察初始指标和实施后指标的变化,在测评的过程中还可以看到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和努力程度,教学部门从中可以找到实践课程构建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在未来的调整中做出有价值的尝试。这一阶段绝对不能流于表面,它关系到接下来的实施是否能在正常科学有序的轨道上进行,也关系德育实践课程进行的持续性。
四、小结
中职德育课程实践体系的构建是为了提升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同时提升德育工作者的效能感和专业研究能力。可以预见的是,成功的构建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德育工作者。当然,这种构建充满挑战性,有着不可预知的风险和困难,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但每一滴微小力量的汇聚最终会形成社会的正能量,使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