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本文就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
中国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3-017-01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 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诸语境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这要求我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交际教育,使学生逐步具有文化比较能力,以提高文化素质并得体地进行语言交际。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意义。
(一)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进对外国文化的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热情,以便更快更好地学习英语。因为传统的英语教学只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学生所学到的只是为适应考试的空洞的死知识,而且只是被动、机械的啃书本,所以感觉枯燥,毫无兴趣可言。而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注重对目的语国家鲜活的知识、信息的宣传和学习,更能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望,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学好语言的关键。
作为文化的一部分的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学习一门外语,不仅要掌握其语音、词汇、语法,还要了解所在国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发展交际能力,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技巧问题,还涉及到许多文化因素。文化知识是组成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达到语言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所以,在语言教学中,应多方位体现该语言范畴的文化现象、文化特征,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推动和促进语言知识的学习。
(三)有助于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过程是一定情景(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资源,通过意义构建获取知识的过程。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为意义构建提供了条件,使学生成了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辅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用目的语交流看法。这必然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即由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探索式、合作式和体验式的自主学习。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策略。
(一)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西方文化。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除了要精通英语的语言形式外,还应熟悉西方国家的文化,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水平,在教学实践中重视语言交际教学和非语言交际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接触和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文化背景知识创造机会,使他们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标准等。
(二)通过教材中的词汇、语法等教学,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
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增加了许多文化常识介绍的文章及大量以交际功能为主的对话,如问候(Greetings), 告别(Farewells),介绍(introductions),询问(Asking)以及请求(Requests)等。而且在很多语篇中隐含着相关内容,这为学生了解英美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1.在词汇教学中。词汇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各种文化信息,词汇本身的产生、消亡和新陈代谢,就提供了有关文化发展的信息。同时,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文化意识会影响词汇的意义。在人们给予各种事物不同名称时,选取符号是任意的,但因人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心理特征等综合起来的文化意识却使这些符号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内涵。比如,为了避讳、掩盖或美化人们不愿或忌讳提及的话题,人们使用euphemism。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euphemism充分地反映了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心理状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传统。对于die,最为认可的euphemism有pass away, go to Heavy, rest in peace等。
2.在语法教学中。语法主要描述词的曲折变化,词在句子中的相互关系及词法和句法规则。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规则,如“我想王教授明天不回北京。”英语表达:“I dont think Professor Wang will go back to Beijing而不是:“I think Professor Wang wont go back to Beijing tomorrow.”再如别人问你:“You didnt win the football game yesterday, did you ?”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要回答“Yes , we did.” 而不是“No , we did .” 英语这种否定的表达方式与汉语的截然不同。这就充分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思维方法不同,语言表达不同,句法结构也随之不同。
(三)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手段。
目前,英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专门介绍英美文化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日益繁多,如《中学生周报》、《英语通》等学习书刊都专门设有“中西文化差异讲座”栏目。因此,读书、看报、收看电视节目都是了解英美文化的有效补充手段。教师应有效地介绍、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媒介,以此来补充课堂所学的不足,进一步促进英美文化知识与语言教学的结合。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
中国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3-017-01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 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诸语境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这要求我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交际教育,使学生逐步具有文化比较能力,以提高文化素质并得体地进行语言交际。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意义。
(一)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进对外国文化的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热情,以便更快更好地学习英语。因为传统的英语教学只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学生所学到的只是为适应考试的空洞的死知识,而且只是被动、机械的啃书本,所以感觉枯燥,毫无兴趣可言。而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注重对目的语国家鲜活的知识、信息的宣传和学习,更能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望,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学好语言的关键。
作为文化的一部分的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学习一门外语,不仅要掌握其语音、词汇、语法,还要了解所在国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发展交际能力,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技巧问题,还涉及到许多文化因素。文化知识是组成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达到语言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所以,在语言教学中,应多方位体现该语言范畴的文化现象、文化特征,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推动和促进语言知识的学习。
(三)有助于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过程是一定情景(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资源,通过意义构建获取知识的过程。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为意义构建提供了条件,使学生成了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辅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用目的语交流看法。这必然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即由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探索式、合作式和体验式的自主学习。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策略。
(一)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西方文化。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除了要精通英语的语言形式外,还应熟悉西方国家的文化,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水平,在教学实践中重视语言交际教学和非语言交际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接触和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文化背景知识创造机会,使他们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标准等。
(二)通过教材中的词汇、语法等教学,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
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增加了许多文化常识介绍的文章及大量以交际功能为主的对话,如问候(Greetings), 告别(Farewells),介绍(introductions),询问(Asking)以及请求(Requests)等。而且在很多语篇中隐含着相关内容,这为学生了解英美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1.在词汇教学中。词汇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各种文化信息,词汇本身的产生、消亡和新陈代谢,就提供了有关文化发展的信息。同时,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文化意识会影响词汇的意义。在人们给予各种事物不同名称时,选取符号是任意的,但因人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心理特征等综合起来的文化意识却使这些符号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内涵。比如,为了避讳、掩盖或美化人们不愿或忌讳提及的话题,人们使用euphemism。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euphemism充分地反映了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心理状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传统。对于die,最为认可的euphemism有pass away, go to Heavy, rest in peace等。
2.在语法教学中。语法主要描述词的曲折变化,词在句子中的相互关系及词法和句法规则。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规则,如“我想王教授明天不回北京。”英语表达:“I dont think Professor Wang will go back to Beijing而不是:“I think Professor Wang wont go back to Beijing tomorrow.”再如别人问你:“You didnt win the football game yesterday, did you ?”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要回答“Yes , we did.” 而不是“No , we did .” 英语这种否定的表达方式与汉语的截然不同。这就充分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思维方法不同,语言表达不同,句法结构也随之不同。
(三)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手段。
目前,英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专门介绍英美文化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日益繁多,如《中学生周报》、《英语通》等学习书刊都专门设有“中西文化差异讲座”栏目。因此,读书、看报、收看电视节目都是了解英美文化的有效补充手段。教师应有效地介绍、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媒介,以此来补充课堂所学的不足,进一步促进英美文化知识与语言教学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