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的力量源泉,诗歌的地位不容小觑,诗歌翻译更是翻译史上的创举。本文以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理论为支撑,以英译《过分水岭》为个案,分别从意境美、音韵美和形式美三个方面来进一步分析古诗词英译的美感,让读者能够更好的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为以后的学者提供一些研究方向和思路,进而把我国古诗词英译的事业发扬光大。
【关键词】“三美”理论;《过分水岭》;诗歌翻译
【Abstract】As the main source of strength for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position of poetry in Chinese culture could not be underestimated. Basing on Xu Yuanchong’s “Three Beauties” theory, this thesis mainly regards the English version of At the Watershed as a case to analyze the beauty of poetry transl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beauty in sense, beauty in sound and beauty in form. It can make the readers appreciate the charm of the ancient Chinese poetry.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vides som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ideas for the scholars in the future and develops our English transl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oems prosperously.
【Key words】“Three Beauties” Theory; At the Watershed;Poetry Translation
【作者简介】谢茹冰(1995.09.05-),女,汉族,河南新乡人,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读,翻译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一、许渊冲及其“三美”理论
许渊冲先生是翻译界首屈一指的人物,同时,他也是北大的教授。他在诗歌翻译领域造诣颇高,被称为“译界泰斗”。他主要从事文学和诗歌的翻译,在国内外出版的著作多达一百二十多部,光古诗词的翻译就几乎占据了他翻译作品的一半。他获得过很多荣誉,其中最突出的奖项就是“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他翻译的很多作品在国内甚至国外都广为流传。
诗歌翻译可以说是许渊冲先生的一生挚爱,在他多年的诗歌翻译基础上,他总结出了一套广受学者欢迎的翻译理论—“三美论”。该理论在诗歌翻译中应用最为广泛。许先生所提出的“三美论”, 即“诗歌翻译不仅应忠于原文, 还应做到‘意美’‘音美’和‘形美’。” (许渊冲, 2007:18) 该理论不仅满足于翻译最基本的忠实对等原则,而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从而展现出诗歌翻译在意境、韵律以及形式上的美感。首先,意美就是译者要尽自己最大努力传达出原文的思想感情与情感基调,要能够把读者带入到相关场景中,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其次,音美就是指译者给出的译文要押韵,要有一定的旋律和节奏感,听起来要悦耳。最后是形美,它要求译文的排列要像原诗一样具有美感,要尽可能做到长短相差无几,同时还有对仗工整,要让读者看起来有一种美感。同样作为诗歌翻译的标准,但这“三美”在译者心中的地位却稍有不同,“意美”在翻译中占据核心位置,“音美”稍次之,“形美”紧随其后。然而,许渊冲认为,诗歌翻译中这“三美”要同时兼备,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好的译文。“三美”理论被认为是诗歌翻译至高无上的标准,要想译者完全传达出这三种美感并不容易,因此,译者只要尽可能的还原原诗的美感即可。
二、简析温庭筠的《过分水岭》
1.原诗。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2.原诗简介及赏析。唐代是诗歌的鼎盛时期,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是在这一时期被创作出来的。唐诗充分汲取了传统文化的养分,并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因此,唐诗也被称作诗歌史上的瑰宝。唐代更是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温庭筠就是其中的一位,精通音律的温庭筠写出一大批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好诗词,深受后来学者的喜爱。他不仅会作诗还会写词,在作诗方面,他比较喜欢工体诗风格,我们常说的“温李”就是指他和李商隐,他在写词方面成就也颇高,是“花间派”的首要词人。
《过分水岭》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赋予无生命的溪水生命,让它具有了灵性,从而使整首诗都变得生动起来。该诗前两句意思是溪水本来是无情的,但经过这三天的一路相伴,似乎便有了感情。从修辞上来讲,诗人把溪水拟人化了,把它看作一个有着情感的人来陪伴诗人一路前行,抒发了诗人独自出行的孤独感。后两句主要写诗人到了分水岭就要和溪水分别了,一种不舍和感傷油然而生。这两句诗,诗人没有直接表达自己对一路陪伴前行的溪水的不舍之情,而是写溪水的不舍从而侧面烘托自己的那份依依惜别之感。这一句诗人的想象十分丰富,感情也十分真挚,让人一读就可以体会到诗人当时那种不舍的心情。
三、许渊冲《过分水岭》英译本中的“三美”赏析
At The Watershed
Wen Tingyun
The heartless stream appears to have a heart; Three days among the hills we go along.
At watershed on mountain crest we part;
All the night long it sings a farewell song. (许渊冲译)
1.意美。意美就是在保证与原文内容对等的情况下,选择能够突显原文意境的绝妙好词来最大程度上传达出原文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人想要传达出的意境。
许渊冲先生为《过分水岭》所翻译的译文无论是在修辞上还是在意境的描写上都十分生动传神地把原诗所要表达的内容传递了出来。通过描写诗人过分水岭时,一路与溪水的感情在不断地升温,直到最后要分别时竟然产生了跟人一样不舍的感情,诗人赋予了溪水灵魂,让整首诗变得鲜活起来。在译文中,许渊冲先生把第一句中的“无情”翻译为“heartless”,把“有情”翻译为“have a heart”可以说是一种很生动的表达了。该译文直接把原诗中诗人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自然而然的表现了出来,同时也传达出了诗人赋予溪水以人的形象,非常的贴切,这是从修辞上许渊冲先生向我们传递的美感。第四句中的“惜别潺湲”,许渊冲先生把它译为“a farewell song”,再一次把溪水写活了,同时,溪水承载了诗人自身的情感,通过写溪水自身的惜别之情来烘托自己这三天来对溪水所产生的感情,表达了诗人长期漂泊的经历所造就的重情重义的品格,连“无情”的溪水三天的陪伴都让诗人感到如此的珍惜和不舍,临别前还为诗人唱起告别之歌,更加从侧面烘托出诗人这一生命运的坎坷才让他有如此细腻的情感,诗人借溪水这个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的重情重义,进而形象地译出了整首诗的意境之美。
2.音美。诗歌是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它还是一种关于文字的艺术。诗的美感不仅体现在意境上,还表现在诗的韵律和韵脚上。好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够让读者身心愉悦。因此,许渊冲先生在翻译诗歌时尽可能还原原诗的节奏感,从而使译文读起来也具有韵律和节奏感,让人有一种舒服的感受。
《过分水岭》这首诗的译文,从音韵上看, 这首诗的第一句中的“heart”和第三句中的“part”都押尾韵[t],第二句中的“along”和第四句中的“song”也都押尾韵[??],这种押韵的翻译可以让全诗充满美感,让人读起来很有节奏感,进而彰显出诗句的音韵之美,让人读起来身心愉悦。
3.形美。诗歌都讲究对仗工整,长短一致,这便是诗歌的形式之美。《过分水岭》这首七言绝句是中国诗歌比较独特的一种题材,它的格式和韵律都非常的与众不同。形美就是看译文的行数与原诗能否维持一致,其次它的停顿是否妥当合理,看起来能否让人赏心悦目。
许渊冲先生的译文每行音节都在八个以内,短小精悍又对仗工整,满足了形式美的要求。同时,为了减少音节的长度,许渊冲先生尽量用小词,比如第三句中的“part”,这让整行诗的长度与其他行保持一致,让读者看起来整齐对称,进一步突显了形美的特点。同时,第一、三句两句末尾翻译的“heart”和“part”,以及第二、四句末尾的“along”和“song”也是从韵脚上相对应,另外,该诗译文前两句都是以字母“t”为首字母的单词开头,而后两句又都是以字母“a”为首字母的单词开头,这同样让人在视觉上有了一种整齐划一,前后呼应的美的感受。因此,许渊冲先生的译文把原诗形式上的美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四、结语
诗歌意境优美,形式讲究,内容丰富。这一特点使得译诗变得格外困难。英译诗不仅要完整的传达出原诗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还要注意韵律和节奏以及形式的对仗工整,使读者通过译文也能够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同时,最好能让读者欣赏到同等的美感。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理论较为全面地总结了诗歌翻译的标准和方法,为很多学者所借鉴。“意美”、“音美”和“形美”这三者相辅相成,只有译者在翻译时巧妙的把三者结合才能译出优秀的译文。唐诗《过分水岭》便是许渊冲先生“三美”理论运用成功的案例,它巧妙的还原了诗歌的意境之美,音韵之美以及形式之美。该理论对我国诗歌翻译事业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是无可厚非的,同时,也对我国学者以后的研究方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
参考文献:
[1]陈小翠.浅谈许渊冲“三美”论在唐诗翻译中的体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05):155-157.
[2]许渊冲.中诗英译探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周方衡,许渊冲.“三美”论在唐诗英译中的再现[J].钦州学院学报,2015(04)31-34.
[4]左欣雅.“三美”论观照下的古典诗歌翻译解读[J].海外英语, 2018(18):66-67.
[5]张自华.温庭筠的人格与诗格[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82-87.
【关键词】“三美”理论;《过分水岭》;诗歌翻译
【Abstract】As the main source of strength for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position of poetry in Chinese culture could not be underestimated. Basing on Xu Yuanchong’s “Three Beauties” theory, this thesis mainly regards the English version of At the Watershed as a case to analyze the beauty of poetry transl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beauty in sense, beauty in sound and beauty in form. It can make the readers appreciate the charm of the ancient Chinese poetry.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vides som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ideas for the scholars in the future and develops our English transl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oems prosperously.
【Key words】“Three Beauties” Theory; At the Watershed;Poetry Translation
【作者简介】谢茹冰(1995.09.05-),女,汉族,河南新乡人,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读,翻译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一、许渊冲及其“三美”理论
许渊冲先生是翻译界首屈一指的人物,同时,他也是北大的教授。他在诗歌翻译领域造诣颇高,被称为“译界泰斗”。他主要从事文学和诗歌的翻译,在国内外出版的著作多达一百二十多部,光古诗词的翻译就几乎占据了他翻译作品的一半。他获得过很多荣誉,其中最突出的奖项就是“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他翻译的很多作品在国内甚至国外都广为流传。
诗歌翻译可以说是许渊冲先生的一生挚爱,在他多年的诗歌翻译基础上,他总结出了一套广受学者欢迎的翻译理论—“三美论”。该理论在诗歌翻译中应用最为广泛。许先生所提出的“三美论”, 即“诗歌翻译不仅应忠于原文, 还应做到‘意美’‘音美’和‘形美’。” (许渊冲, 2007:18) 该理论不仅满足于翻译最基本的忠实对等原则,而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从而展现出诗歌翻译在意境、韵律以及形式上的美感。首先,意美就是译者要尽自己最大努力传达出原文的思想感情与情感基调,要能够把读者带入到相关场景中,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其次,音美就是指译者给出的译文要押韵,要有一定的旋律和节奏感,听起来要悦耳。最后是形美,它要求译文的排列要像原诗一样具有美感,要尽可能做到长短相差无几,同时还有对仗工整,要让读者看起来有一种美感。同样作为诗歌翻译的标准,但这“三美”在译者心中的地位却稍有不同,“意美”在翻译中占据核心位置,“音美”稍次之,“形美”紧随其后。然而,许渊冲认为,诗歌翻译中这“三美”要同时兼备,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好的译文。“三美”理论被认为是诗歌翻译至高无上的标准,要想译者完全传达出这三种美感并不容易,因此,译者只要尽可能的还原原诗的美感即可。
二、简析温庭筠的《过分水岭》
1.原诗。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2.原诗简介及赏析。唐代是诗歌的鼎盛时期,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是在这一时期被创作出来的。唐诗充分汲取了传统文化的养分,并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因此,唐诗也被称作诗歌史上的瑰宝。唐代更是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温庭筠就是其中的一位,精通音律的温庭筠写出一大批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好诗词,深受后来学者的喜爱。他不仅会作诗还会写词,在作诗方面,他比较喜欢工体诗风格,我们常说的“温李”就是指他和李商隐,他在写词方面成就也颇高,是“花间派”的首要词人。
《过分水岭》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赋予无生命的溪水生命,让它具有了灵性,从而使整首诗都变得生动起来。该诗前两句意思是溪水本来是无情的,但经过这三天的一路相伴,似乎便有了感情。从修辞上来讲,诗人把溪水拟人化了,把它看作一个有着情感的人来陪伴诗人一路前行,抒发了诗人独自出行的孤独感。后两句主要写诗人到了分水岭就要和溪水分别了,一种不舍和感傷油然而生。这两句诗,诗人没有直接表达自己对一路陪伴前行的溪水的不舍之情,而是写溪水的不舍从而侧面烘托自己的那份依依惜别之感。这一句诗人的想象十分丰富,感情也十分真挚,让人一读就可以体会到诗人当时那种不舍的心情。
三、许渊冲《过分水岭》英译本中的“三美”赏析
At The Watershed
Wen Tingyun
The heartless stream appears to have a heart; Three days among the hills we go along.
At watershed on mountain crest we part;
All the night long it sings a farewell song. (许渊冲译)
1.意美。意美就是在保证与原文内容对等的情况下,选择能够突显原文意境的绝妙好词来最大程度上传达出原文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人想要传达出的意境。
许渊冲先生为《过分水岭》所翻译的译文无论是在修辞上还是在意境的描写上都十分生动传神地把原诗所要表达的内容传递了出来。通过描写诗人过分水岭时,一路与溪水的感情在不断地升温,直到最后要分别时竟然产生了跟人一样不舍的感情,诗人赋予了溪水灵魂,让整首诗变得鲜活起来。在译文中,许渊冲先生把第一句中的“无情”翻译为“heartless”,把“有情”翻译为“have a heart”可以说是一种很生动的表达了。该译文直接把原诗中诗人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自然而然的表现了出来,同时也传达出了诗人赋予溪水以人的形象,非常的贴切,这是从修辞上许渊冲先生向我们传递的美感。第四句中的“惜别潺湲”,许渊冲先生把它译为“a farewell song”,再一次把溪水写活了,同时,溪水承载了诗人自身的情感,通过写溪水自身的惜别之情来烘托自己这三天来对溪水所产生的感情,表达了诗人长期漂泊的经历所造就的重情重义的品格,连“无情”的溪水三天的陪伴都让诗人感到如此的珍惜和不舍,临别前还为诗人唱起告别之歌,更加从侧面烘托出诗人这一生命运的坎坷才让他有如此细腻的情感,诗人借溪水这个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的重情重义,进而形象地译出了整首诗的意境之美。
2.音美。诗歌是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它还是一种关于文字的艺术。诗的美感不仅体现在意境上,还表现在诗的韵律和韵脚上。好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够让读者身心愉悦。因此,许渊冲先生在翻译诗歌时尽可能还原原诗的节奏感,从而使译文读起来也具有韵律和节奏感,让人有一种舒服的感受。
《过分水岭》这首诗的译文,从音韵上看, 这首诗的第一句中的“heart”和第三句中的“part”都押尾韵[t],第二句中的“along”和第四句中的“song”也都押尾韵[??],这种押韵的翻译可以让全诗充满美感,让人读起来很有节奏感,进而彰显出诗句的音韵之美,让人读起来身心愉悦。
3.形美。诗歌都讲究对仗工整,长短一致,这便是诗歌的形式之美。《过分水岭》这首七言绝句是中国诗歌比较独特的一种题材,它的格式和韵律都非常的与众不同。形美就是看译文的行数与原诗能否维持一致,其次它的停顿是否妥当合理,看起来能否让人赏心悦目。
许渊冲先生的译文每行音节都在八个以内,短小精悍又对仗工整,满足了形式美的要求。同时,为了减少音节的长度,许渊冲先生尽量用小词,比如第三句中的“part”,这让整行诗的长度与其他行保持一致,让读者看起来整齐对称,进一步突显了形美的特点。同时,第一、三句两句末尾翻译的“heart”和“part”,以及第二、四句末尾的“along”和“song”也是从韵脚上相对应,另外,该诗译文前两句都是以字母“t”为首字母的单词开头,而后两句又都是以字母“a”为首字母的单词开头,这同样让人在视觉上有了一种整齐划一,前后呼应的美的感受。因此,许渊冲先生的译文把原诗形式上的美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四、结语
诗歌意境优美,形式讲究,内容丰富。这一特点使得译诗变得格外困难。英译诗不仅要完整的传达出原诗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还要注意韵律和节奏以及形式的对仗工整,使读者通过译文也能够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同时,最好能让读者欣赏到同等的美感。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理论较为全面地总结了诗歌翻译的标准和方法,为很多学者所借鉴。“意美”、“音美”和“形美”这三者相辅相成,只有译者在翻译时巧妙的把三者结合才能译出优秀的译文。唐诗《过分水岭》便是许渊冲先生“三美”理论运用成功的案例,它巧妙的还原了诗歌的意境之美,音韵之美以及形式之美。该理论对我国诗歌翻译事业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是无可厚非的,同时,也对我国学者以后的研究方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
参考文献:
[1]陈小翠.浅谈许渊冲“三美”论在唐诗翻译中的体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05):155-157.
[2]许渊冲.中诗英译探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周方衡,许渊冲.“三美”论在唐诗英译中的再现[J].钦州学院学报,2015(04)31-34.
[4]左欣雅.“三美”论观照下的古典诗歌翻译解读[J].海外英语, 2018(18):66-67.
[5]张自华.温庭筠的人格与诗格[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