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照40年艺坛还有如此知音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uo12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次相识便一见如故,这样的桥段发生在两位艺术家身上似乎并不稀见。而在长达40年的交往中,他们共同办展、艺术互鉴,甚至共渡春节,这样的交情就显得颇为难得。唐云与赖少其,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对知音的交游往事。
  唐云与赖少其自上世纪50年代初便交往密切,伴随着长达40年友情的是他们在艺术上的共同进步、事业上的相互鼓励,以及生活上的彼此扶持。他们年龄相仿、兴趣相投,诸多藏品、艺事反映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这些不仅是历史长河中的吉光片羽,同时对于当代艺坛来说仍有一定借鉴意义。
  泸上初识
  唐云结识赖少其是在1953年。恰赖少其从南京调任上海负责华东文艺界工作,唐云也从香港办展之后回到上海。经漫画家米古引荐,赖少其专程拜访唐云,邀请他出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展览部主任,相谈之下二人十分投契,遂成好友。1954年,赖少其专门邀请陈毅市长出席唐云负责筹办的展览。之后唐云又受赖少其之邀,同傅抱石、潘天寿、王个移、吴湖帆、谢稚柳、刘海粟、贺天健、沈尹默等共同参与筹建上海中国画院,并成为首批画师。唐云还与潘天寿、王个移等诸多画家一起提名赖少其为画院第一任院长。在画院期间,赖少其、唐云带头进厂下乡进行劳动锻炼、收集创作素材,又分别创作作品准备布置人民大会堂。二人在不断交往中加深友情,共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上海美术事业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在国民革命和抗战时期,赖少其以版画创作为主。其对中国画的创作发端于上海,而唐云正是他最初的欣赏者、倾听者,也是他收藏鉴赏眼光的早期培养者。1957年,唐云为赖少其著作《为了把艺术介绍给人民》题写书名。1958年和1962年,唐云在赖少其的藏品《陈老莲花鸟册》上两次题跋,为之鉴定“是老莲真迹无疑”。1964年,唐云将一枚齐白石篆刻作品“兴之所至”赠与赖少其,同时镌边款:“麟庐赠余此印,过合肥转贻老赖,老赖想能赏其妙也。甲辰年五月,唐云记。”这枚印章被赖少其经常钤于自己得意之作和重要藏品上,可见对它的喜爱和重视程度。1973年,赖少其在一件竹制臂搁上题刻“梅花欢喜漫天雪”,唐云为之补画梅花。1980年,唐云在赖少其收藏的一只紫檀笔筒底部题“少其长物”四字,颇具魏晋人王恭“作人无长物”之寓意。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获得五个重要信息:一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赖少其所负责的华东文艺界工作得到了以唐云为代表的一批海上画家的支持;二是赖少其善于团结文艺界人士,而非以领导自居;三是诸多题签反映了唐云与赖少其在人品和艺品上的相互认可;四是收藏大家唐云对赖少其鉴赏眼光十分肯定;五是赖少其虽已不在上海任职,但唐云仍十分看重与其的友情,互动频繁,可见二者“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的君子之交。
  鸡黍之约
  上世纪80年代初,围绕着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共同目标,新中国美术事业的路子越走越宽,唐云和赖少其也迎来艺术创作上的高峰。唐云“以简练的笔致、渗化的水墨,思接干载,视通万里。晚年他的画风更为浑厚,笔墨由清灵走向老辣”(陆权《壶中放真笔,重友亦逍遥——与唐逸览谈唐云的艺术生涯》)。赖少其通过对传统笔墨的极致探索、对自然造化的大彻大悟,使其艺术日臻盛境。其时,二人互动频繁。
  1980年4月,赖少其途经上海,唐云画鹰相赠。这幅苍鹰图是唐云晚年花鸟画的代表作品,“风格趋向大写意,用笔豪放,造型夸张,注重以形写神,如鹰眼的造型概括、夸张,突出神态的表现。书画创作中笔墨、色彩表现呈现由热烈转向灵秀、由灵秀转向浑厚的特点”(朱红亮《唐云书画鉴定方法探析》)。该作绘一只苍鹰站立在高石之上,作回首状,鹰喙如钩、屏气凝神、羽翼苍劲,角落几株墨竹点缀,精心杰构、意趣盎然。显而易见,這是一件比较精到的佳作。同时,赖少其在画面上作诗《题唐云画鹰》,其中有“功成不上凌烟阁,只缘妖雾起尘埃。人生曲折如流水,鸡黍有约倾玉杯”四句,既表达了家国情怀,又感慨了人生际遇,更抒发了与唐云“鸡黍之约”的畅饮快感。这是在托物言志,增加了这幅画的寄情性和寓意性,是唐云画意与赖少其诗情的交响。
  除了题画唱诗外,二人在艺术互鉴上也不断往还。1980年夏秋之际,“六十五翁”赖少其五上黄山,创作了描绘黄山神韵的中堂立轴70余幅、大画数十幅,从各个空间角度描绘了黄山的雄与奇,从夏秋两季的时间维度刻画了黄山的灵与秀。12月12日,即赖少其以这批作品在上海举办展览的前夕,唐云在《大公报》撰文《勇攀黄山天梯的人——谈赖少其及其艺术成就》,认为“赖少其是一位勇于追求理想的人,从不满足于眼前既得成果,对具有优良传统的国画艺术,同样有着炽热的感情”。无疑,这给予了粕少其极大的赞誉和支持。其后,赖少其在杭州、广州陆续举办画展,唐云悉数出席。
  众所周知,唐云是收藏大家,“所藏的书画作品洋洋大观,有董其昌、恽寿平、邓石如、陈鸿寿,有四王四僧、有八怪,还有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从元至近代的大家名家精品几乎应有尽有,而其中尤以八大、石涛、金农三家的精品最多”(潘祥余《海派唐云:学藏一体、情趣一味》)。赖少其也“颇富收藏,精鉴别,金冬心的书画、陈老莲的花卉,垢道人的册页等等,都是他的家藏之珍”(唐云《勇攀黄山天梯的人——谈赖少其及其艺术或就》)。当然,赖少其的收藏远不止这些,其收藏涉猎广泛,书画类有文徵明、新安诸家、黄宾虹、傅抱石、潘天寿、王个移等,印章类有文彭、何震、邓石如、程荃、吴熙载、陈鸿寿、钱松、吴钧、黄士陵以及齐白石、方介堪、陈巨来、钱君匋、叶潞渊等,杂件有明清砚台、印泥、古籍善本、顽石等。
  值得一提的是,唐云与赖少其还就自身的收藏与创作联合举办过展览。1984年12月,二人在深圳博雅画廊举办“赖少其、唐云书画作品暨藏品展览”。在办展前夕,赖少其在给深圳博雅画廊经理雷子源的信中写道:“就我准备情况来看,清代以后已经逝世的现代名家作品(主要是上海已故画家赠我的精品)可以超过+幅。我自己的作品,都是新作(一部分是年前所作,但从未展览过)也超过二十幅。但未知展场的大小,我和唐云同志联展,二人合起来将近一百幅左右;为了使展览会感到内容多样,最好是二人作品混合展出,收藏与创作也不分开,还有部分书法也不分开,还有部分书法穿插其间,使人会产生内容丰富之感。”   从这些文献中不难看出唐云与赖少其不仅是工作上能相互配合的同事,还是在收藏上能相互促进的藏友,更是在创作上能相互砥砺的道友。二人之间的交集之多、来往之密、友谊之笃、信任之坚,可见一斑。1990年之后,唐云和赖少其又分别在广州和深圳举办联展。
  珠联璧合
  自1969年开始,唐云每年冬天就会去广州过冬,对南国是十分熟悉和留恋的。赖少其自幼生活在广州,1986年退休后回广州定居。同在一城,二人交往自然更加密切。1987年春节,两家人甚至同在顺德过年,赖少其创作《玉树珊瑚图》为之纪念。
  1985年2月,广东藏家谢志峰邀赖少其创作《清代羊城八景》,请唐云为每幅作品题跋,并为册页作序。唐云在序中先说明了作画的由头:“谢志峰携《明代高望公羊城八景》请赖少其题‘引首’,又多绘《清代羊城八景》,使羊城美景古今相映。”而后介绍了赖少其的经历,继而阐释作画动机:“又有句云:大鹏知何去,流水有情,相思无绪,此亦情之至也,故为之图,《清代羊城八景》所由作也。”最后,唐云还盛赞赖少其“至于老年,纵横不亚高望公之作,有目共见”。这里,唐云对赖少其的思乡之情感同身受,二人的友情之深跃然纸上,字里行间充满了老友之间的心照神交。
  有趣的是在三天后,谢志峰又邀唐云作《清代羊城八景》,请赖少其为每幅作品题跋。唐云在自序中写明缘由“谢志峰藏明代人画《羊城八景》,又请赖少其画《清代羊城八景》,画成其夫人要去,覆嘱余图之。”至此,诞生了两本《清代羊城八景》册页,交相辉映,饶有情趣。他们用图绘和文字互为照应,形成了图像与文字的呼应和转化,二人利用绘画的途径完成了彼此的积极互动。
  “羊城八景”画面描绘了广州地区的风景名胜,有粤秀连峰、五仙霞洞、镇海层楼等。除了画面,大量的文字题跋介绍了八景的历史典故,使这些山水画更加强调依附于自然山水之上的文化。唐云、赖少其在山水画方面的精湛造诣,使得他们合作的这两本册页在诸多《羊城八景图》中最为著名。唐云的“山水画和书体多半脱胎于石涛,力图画得洒脱,画得灵秀”(邵洛羊《气摩霄汉、神摄乾坤——评唐云的中国画艺术》)。赖少其的山水画取新安画派之枯笔焦墨、铁笔苍茫,满纸润含春雨、干裂秋风。画面与题跋相得益彰、妙趣横生,收藏家欧初看后题“笔飞墨舞”。
  唐、赖二人自1953年相识于沪上,直至唐云于1993年去世,在40年的交往中相互砥礪、携手并进、惺惺相惜,成就了中国现当代书画名家交游史上的一段佳话。
其他文献
身在皇家,所受的教育到底是怎样的?从乾隆帝的教育经历或许能看出端倪。  清朝帝王一直重视皇子教育,甚至可追溯至入关之前。努尔哈赤就广立学校教习子弟,并重金聘请龚正陆为其子之师。皇太极则下令“凡子弟十五岁以下者,俱令读书”。但由于当时时局还不稳定,皇子教育并不十分规范,特别是清朝入关后早期的两位皇帝一一顺治帝六岁登基、康熙帝八岁登基,他们还来不及受到完整教育便成为皇帝。  到康熙、雍正时期,皇子教育
期刊
师可使你明理,却不能替你得道。  明理者,指明月之方向。  得道者,明月现于自心。  在老师背后只当个跟屁虫,只能使自己迷失。  如果一辈子从师学道,而没有静心自修,那才是罪过。  走出师门的张大千,逐渐成为当时画坛的热点人物。而他对恩师的族亲也关怀有加,不仅说尽所见所闻,还关心起了婚姻大事。  1944年的春天,风和景明,重庆中心图书馆里人头攒动,“张大干摹仿敦煌壁画展览”正在这里举行。  人群
期刊
一生之中,往往会遇师无数。  但遇得明师,唯在机缘。  明师难遇,贵在心眼。非明眼人,遇却不如不遇。  如何识得明师?  明师未必是名师,但定是懂你之人。  拜入名門,细致入微的师徒之情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张大千的一生。  1930年农历七月四日,这天如吴牛喘月,炎热的天气原本就容易让人失了精神,雪上加霜的是大儒曾熙病逝于上海。噩耗传来,无疑让弟子张大千悲痛欲绝。他强打起精神,一边为料理恩师的后事而忙
期刊
传道与学艺相似,必有一番经验积累。  初为人师,兴奋而忐忑。  弟子渐众,名扬而勿忘初心。  一生传道之人,定时时精进技艺,完善自我。  师者,德之大也,人之模范也。  希望徒弟心中对艺术有把标尺,度人度己,去度量天下的艺术家。  1963年,远在巴西的张大干委托好友台静农和张目寒,替他在台湾物色一位徒弟兼绘画助手,孙传芳将军儿子孙家勤成为最佳人选。从1921年夏天,张善孖与张大干在上海为大风堂招
期刊
正当大家都在翘首以盼秋拍大幕拉开序幕时,一份针对2019年春拍的评述报告引起广泛关注。该评述显示,2019年春拍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规模再次收缩,但拍卖成交率却再创新高,达76.23%,比市场规模最高峰的2011年尚高出5个百分点。  近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发布《2019年春拍全国10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评述》。该评述由赵榆指导,余锦生、张政中主笔,以中国嘉德、北京保利、西泠拍卖、北京荣宝、北
期刊
从敦煌星象古图到NA sA摄影下的迷幻星空,古今中外的人们无不为头顶仰望的星空而深深着迷,并用各自的方式表现着宇宙的奥秘。知名法籍华裔艺术大师赵无极的罕见早期油画作品《银河-09.11.19 56》(以下简称《银河》),便是以一位东方人的视角,为星河流转作出诗意的诠释。9月21日,此作将现身于半岛酒店启槌的佳士得2019上海秋季拍卖,并领衔本季“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  在赵无极一生创作当
期刊
当精灵古怪的潮玩藝术走进时尚潮流地标建筑,会碰撞出怎样奇妙的火花?夏末秋初,到北京三里屯太古里逛一逛,你或许就能从中找到答案。  8月15日,“2019三里屯太古里潮玩艺术季”在被潮人们称为“时尚圣地之一”的三里屯太古里火热开启,一场独特的京城潮人艺术盛宴就此拉开帷幕。三里屯太古里总负责人马泽丹、艺术北京创始人董梦阳以及知名灯光艺术家刘洋和杨璐等嘉宾出席了开幕仪式。《中国收藏》杂志记者在现场看到,
期刊
前段时间,几位工艺美术界的朋友来京小聚。寒暄之中,自然免不了询问彼此近况,却不想闲谈至尽兴,竟然还产生了观点交锋,这让笔者觉得很有意思,遂记录下来与诸位分享。  这几位手艺人中,友人Z君来自陶瓷创作领域,“60”后,是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以往我们印象中的他,“不闻窗外事,只爱手中活”,平日里不要说玩儿“票圈”,就连发个微信,几天后才得他回复都是很平常的事。用他自己的形容就是“手残”,玩不转年轻人喜
期刊
自上世纪初以来,持有相同艺术主张或创作旨趣的艺术家及艺术爱好者,在中国各地自发组织与成立了不少艺术团体,其中如北京地区的“中国画学研究会”“湖社画会”,上海地区的“上海书画研究会”“东方画会”“天马会”等。而天津作为近代工商大埠,在组建艺术团体方面同样有着不俗的业绩,其中最为突出者即为上世纪20年代末组建的绿蕖画会。  天津绿蕖画会创建于1928年(后多以“绿蕖美术会”之名见诸媒体),由苏吉亨等七
期刊
微风掠过,蝉鸣依旧。这夏季,有人心神不宁,也有人享之乐之。  温庭筠肯定属于后者。不得不赞叹他的想像力,把莲比成“洛神波上袜”,极赞其姿态轻盈。而“摇滟”一词,也十分精准地写出了怒放莲花的风姿。  其实,只要对任何事情都拿出个咂摸劲儿,人的想像力可以是無穷无尽的。  在苏州,有一道甜点叫作“莲花酥”。听它的名字,只感觉与“桂花糖”“枣花酥”类同,并不是很吊人胃口。但观其形,则不得不赞叹其创造者的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