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二氧化铈催化制备亚胺

来源 :催化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金属氧化物的晶面效应及其独特的催化性能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中,二氧化铈(CeO2)因具有储放氧性质、易于形成氧空位等特点,在诸多领域得到应用,尤其是作为催化剂,可用作活性相、载体、复合催化材料等. CeO2的晶面效应主要由于晶面上氧空位的性质引起的.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温条件下氧空位的动态转化过程,如水汽变换反应、有机物脱除等.但是高温下CeO2中氧空位的活泼性,增加了晶面效应的复杂性.因此,利用低温液相有机反应作为探针,研究晶面效应是一种可靠的解决方案.我们近些年的工作研究了CeO2不同晶面上的酸性及催化水解性能,在本研究中,我们提出在温和条件下, ;采用有机探针反应,研究不同晶面的氧化还原性质.亚胺类化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含氮有机中间体,在生物、农药、医药等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传统的亚胺合成方法是将醛类化合物或酮类化合物与胺类在酸催化剂的作用下直接缩合.近年来出现了新的亚胺合成方法,例如通过胺类氧化脱氢、炔烃的氢胺化、醇胺脱氢/氧化偶联等,其中醇胺脱氢/氧化偶联的方法因具有原料廉价易得、过程清洁等优点,而成为研究热点.最近, Masazumi Tamura等研究发现CeO2能够在温和条件下高效催化醇胺氧化偶联制亚胺,通过一系列表征发现CeO2的高活性主要由于其氧空位中存在丰富的活性氧物种.然而, CeO2的晶面效应及其在此反应中的催化性能,以及不同晶面上的氧化还原性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研究了CeO2的晶面效应及其在醇胺氧化偶联制亚胺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60 oC), CeO2能够高效催化苯甲醇与苯胺反应制备亚胺,并且对底物具有很好的普适性,在催化一系列醇与胺氧化偶联制亚胺的反应中,对于大部分底物,醇类化合物的转化率可达89%以上,亚胺类化合物的选择性可达90%以上.通过水热合成法分别制备了棒状CeO2、立方体CeO2和八面体CeO2,并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确证了其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三种形貌的CeO2均为纯相的CeO2,其中棒状CeO2暴露(110)和(100)晶面,立方体CeO2暴露(100)晶面,八面体CeO2暴露(111)晶面.并以苯甲醇氧化反应和苯甲醇与苯胺反应为探针研究了其催化性能.结果发现:不同形貌的CeO2具有显著不同的催化活性,其中棒状CeO2表现出最优异的催化性能,立方体CeO2和八面体CeO2次之.通过Raman光谱表征了不同形貌CeO2的氧空位性质并比较了它们的氧空位浓度.结果发现:棒状CeO2的氧空位浓度相对值(A595/A462)为0.077,高于立方体CeO2和八面体CeO2.通过比较分析计算可知,在CeO2(110),(100)和(111)三种晶面中,(110)晶面因其具有最多的氧空位而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和优异的氧化还原性质,(110)晶面上亚胺的生成速率为4.618 mmol/(g·h),分别为(100)晶面和(111)晶面上的32倍和49倍.该研究有助于提高认识CeO2基催化材料的低温氧化还原性质.
其他文献
对安钢、昆钢的系列焦炭进行喷洒焦炭改性剂(ZBS)溶液实验,用扫描电镜、HY-4型全自动显微光度计对喷洒ZBS前后昆钢焦的微观结构进行检测分析.根据GB/T4000-1996测定焦炭反应
音乐具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以及启迪智慧的功效.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中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音乐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当前,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由
当下,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不只是教育的外部表象,其中还有深层次的问题,即教育的培养目标任务、教育行为的规范管理、师德师风的塑造提升、教学的改革创新、家庭和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复习是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上不能松弛,要找到相应的策略,确实有效地把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质量提高上去,有以必要将有关知识进行
课程现代化的含义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以现代化的观念或思想来武装自己的知识,进而制定与新时代理念相吻合的课程.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求解决好“社会需求”“、知识体系”、“学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老师以学生为本,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使小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要求老师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式,从原来的老师教学转化为引导学
在新课改下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是所有从教者在考虑的问题.要使我们的教学有效,班级的管理和建设不可忽视.笔者在本文里探讨了如何管理和建设班级,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有更大
随着新课程教育的推进,不少人认为,我们的教育应该尽量地缩短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知识,学生与知识,教育与管理等之间的“距离”,做到“零距离”教育:制度要对学生零距离开放;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