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是以互联网络为基础平台,以博客、微博、微信、手机短信、手机报等传播形式,以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为传播工具,传播速度极快,灵活性非常高,覆盖面很广,而且针对性、互动性强。这一切都对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中,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以及可靠接班人。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总目标,着眼于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着力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通过优化教育环境、拓展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完善教育机制等措施,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力、说服力、吸引力和公信力。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尽管国家和高校逐渐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但是教育的推进和知识的普及并没有带来大学生行为的较大改善与自觉追求,甚至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知不闻,知而不信、知而不行,出现了严重的知行分离。因此,应该正视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明确教育的目标,并注重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从而引领大学生理性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媒体环境下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挑战
(一)对教育者来讲,对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信息社会里,教师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被看作是某种知识的唯一拥有者,他只需传授知识即可。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成了集体知识的合作伙伴,他应果断地站在变革的前列,对这种知识加以重组。”传统价值观教育正变得难以适应迅速发展的新环境,其对大学生思想的引领作用受到了传播方式的限制,影响了高校的培育作用发挥。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媒体平台灵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对其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对大学生来讲,极易造成价值观认知偏差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时期,在这个特殊阶段中,他们正在经历由青少年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缺乏完善的判断力,但是对新鲜事物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其道德标准、行为习惯、价值观念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下,对于多种来源渠道的信息难以进行全面把关,一些与主流价值观不符的落后观点与煽动性思想得以趁虚而入,大学生若缺乏完善的媒介道德素养,极易造成价值观的认知偏差,从而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
三、新媒体技术为培养社会主义价值观带来的机遇
(一)强化了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时代性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丰富了有关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终端媒介搜索各类资料,阅读书籍,及时了解社会时事。与此同时,高校可以借助新媒体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需求与最新理论成果,并以此作为依据创新核心价值观内容与培育方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科学性,提高教学水平。
(二)突出了核心价值观培育对象的主体地位
新媒体所具有的自由性与平等性,使任何学生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与传播者,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主动参与网上学习交流,自主权得到充分体现,加强了人们之间的沟通联系,创建了平等、开放的交流模式。
(三)提高了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高人气,丰富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渠道和内容,各种新媒体载体对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发展具有极大影响力,增强了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为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提供新的技术平台。
四、培养核心价值观新方法探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彻底颠覆了传统以教师作为单一主体的教育模式,学生在互联网交互性影响下,开始提出交流与表达的需求,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实效性大大降低,如果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沿用以往的教育方式,那么学生最终也会选择消极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反,若是教师可以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和学生进行情感与思想沟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知识,教育的效果将远优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二)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媒体平台
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不再是传播过程的“被参与者”,他们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成为传播过程的“参与者”。“每个人都是发言者,新媒体事件的开放性传播环境为持有相同意见的人们聚集和相互影响创造了条件”,合理利用新媒体手段,对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校园网站建设。目前,绝大部分的高校都已建成相对成熟的校园网站系统,高校可以依托于校园网站,开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栏,提高网站利用广度与深度。在价值观教育专栏,选取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进行宣传;与校园 BBS 以及百度贴吧等进行合作,为同学提供发表言论、互通信息、建言献策的交流平台;配备专门的宣传人员进行适当的舆论引导,确保专栏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在专栏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合理利用图文结合、微电影、微语录等方式进行全方位的价值观宣扬,增强专栏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达到良好的宣传目的。 2.开通校园官方微博。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交流平台。开通校园官方微博,与学生进一步亲密沟通,应坚持三个统一的原则。一是教育与沟通相统一。以平等关系对待校园官微与学生微博,与学生进行互粉或者互相点名,在友好融洽的关系中共同学习,践行核心价值观。二是线上与线下相统一。官微不仅是网络上交流平台,更可以促进现实中校园的良好风气,定期举办线上组织、线下开展的校园活动,引领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三是原创与转发相统一。在适量转发经典微博的基础上,根据每一阶段宣传主题的不同,定期撰写有价值、有意义的原创长微博,以达到预期培育效果。
3.开通微信交流平台。近几年来,多数年轻人已经习惯了使用微信进行免费的即时信息推送与语音对讲等功能,这为高校在大学生中进行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提供了快捷高效、交流平等且又具备潮流感的培育路径。在微信上组建以学院或者班级为单位的交流群,只要有手机在身边,师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实时互动,针对热门话题展开多向讨论,充分交流和探讨;此外,以学校为单位创建微信公共账号,定期制作校园文化相关文章向关注者进行推送,图、文、声并茂,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抢占网络主阵地。
(三)强化大学生多媒体平台的监管,提升法律意识
众多新媒体平台中存在着大量不适合当代大学生阅览的不良信息,只要对大学生的新媒体平台管理稍微松懈,大学生就会在猎奇心态的驱使下阅览这些不良信息,进而很可能会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作出不道德行为。因此,必须加强监管大学生在平台学习和传播中的行为。该项工作可以从两点入手:首先,要构建具有实效性、常设性的管理机构,对校园互联网
工作进行不间断的监管工作,并在发现大学生存在互联网不端行为时,及时阻止大学生错误行为,并按照学生犯错的严重程度,或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或按照校规校纪对其进行处罚。其次,要加强同相关部门的合作,及时清除一些容易被大学生访问阅览的不良信息,打造干净无污染、健康向上的校园互联网氛围。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不仅需要高校重视与努力,更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大力抵制互联网中的黄、赌、毒以及分裂信息,并在发现此类信息后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对有不良互联网行为的大学生甚至是老师进行批评教育,自行做到不观看、不轻信、不肆意传播虚假信息,减少互联网犯罪行为。
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物质财富大大增加但精神需求却匮乏甚至扭曲,如没有正能量的引领,必将对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适应人们价值趋向的高度概括,是规范人们尤其是青年大学生行为举止的规范。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新媒体发展是否能够因势利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入脑入心,成为值得思考的重要话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创新方法载体、优化新媒体环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新媒体发展始终。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全覆盖性与灵活性,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思想上认同,在行动上自觉践行。
一、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中,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以及可靠接班人。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总目标,着眼于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着力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通过优化教育环境、拓展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完善教育机制等措施,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力、说服力、吸引力和公信力。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尽管国家和高校逐渐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但是教育的推进和知识的普及并没有带来大学生行为的较大改善与自觉追求,甚至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知不闻,知而不信、知而不行,出现了严重的知行分离。因此,应该正视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明确教育的目标,并注重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从而引领大学生理性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媒体环境下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挑战
(一)对教育者来讲,对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信息社会里,教师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被看作是某种知识的唯一拥有者,他只需传授知识即可。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成了集体知识的合作伙伴,他应果断地站在变革的前列,对这种知识加以重组。”传统价值观教育正变得难以适应迅速发展的新环境,其对大学生思想的引领作用受到了传播方式的限制,影响了高校的培育作用发挥。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媒体平台灵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对其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对大学生来讲,极易造成价值观认知偏差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时期,在这个特殊阶段中,他们正在经历由青少年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缺乏完善的判断力,但是对新鲜事物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其道德标准、行为习惯、价值观念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下,对于多种来源渠道的信息难以进行全面把关,一些与主流价值观不符的落后观点与煽动性思想得以趁虚而入,大学生若缺乏完善的媒介道德素养,极易造成价值观的认知偏差,从而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
三、新媒体技术为培养社会主义价值观带来的机遇
(一)强化了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时代性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丰富了有关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终端媒介搜索各类资料,阅读书籍,及时了解社会时事。与此同时,高校可以借助新媒体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需求与最新理论成果,并以此作为依据创新核心价值观内容与培育方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科学性,提高教学水平。
(二)突出了核心价值观培育对象的主体地位
新媒体所具有的自由性与平等性,使任何学生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与传播者,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主动参与网上学习交流,自主权得到充分体现,加强了人们之间的沟通联系,创建了平等、开放的交流模式。
(三)提高了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高人气,丰富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渠道和内容,各种新媒体载体对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发展具有极大影响力,增强了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为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提供新的技术平台。
四、培养核心价值观新方法探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彻底颠覆了传统以教师作为单一主体的教育模式,学生在互联网交互性影响下,开始提出交流与表达的需求,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实效性大大降低,如果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沿用以往的教育方式,那么学生最终也会选择消极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反,若是教师可以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和学生进行情感与思想沟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知识,教育的效果将远优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二)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媒体平台
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不再是传播过程的“被参与者”,他们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成为传播过程的“参与者”。“每个人都是发言者,新媒体事件的开放性传播环境为持有相同意见的人们聚集和相互影响创造了条件”,合理利用新媒体手段,对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校园网站建设。目前,绝大部分的高校都已建成相对成熟的校园网站系统,高校可以依托于校园网站,开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栏,提高网站利用广度与深度。在价值观教育专栏,选取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进行宣传;与校园 BBS 以及百度贴吧等进行合作,为同学提供发表言论、互通信息、建言献策的交流平台;配备专门的宣传人员进行适当的舆论引导,确保专栏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在专栏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合理利用图文结合、微电影、微语录等方式进行全方位的价值观宣扬,增强专栏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达到良好的宣传目的。 2.开通校园官方微博。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交流平台。开通校园官方微博,与学生进一步亲密沟通,应坚持三个统一的原则。一是教育与沟通相统一。以平等关系对待校园官微与学生微博,与学生进行互粉或者互相点名,在友好融洽的关系中共同学习,践行核心价值观。二是线上与线下相统一。官微不仅是网络上交流平台,更可以促进现实中校园的良好风气,定期举办线上组织、线下开展的校园活动,引领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三是原创与转发相统一。在适量转发经典微博的基础上,根据每一阶段宣传主题的不同,定期撰写有价值、有意义的原创长微博,以达到预期培育效果。
3.开通微信交流平台。近几年来,多数年轻人已经习惯了使用微信进行免费的即时信息推送与语音对讲等功能,这为高校在大学生中进行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提供了快捷高效、交流平等且又具备潮流感的培育路径。在微信上组建以学院或者班级为单位的交流群,只要有手机在身边,师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实时互动,针对热门话题展开多向讨论,充分交流和探讨;此外,以学校为单位创建微信公共账号,定期制作校园文化相关文章向关注者进行推送,图、文、声并茂,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抢占网络主阵地。
(三)强化大学生多媒体平台的监管,提升法律意识
众多新媒体平台中存在着大量不适合当代大学生阅览的不良信息,只要对大学生的新媒体平台管理稍微松懈,大学生就会在猎奇心态的驱使下阅览这些不良信息,进而很可能会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作出不道德行为。因此,必须加强监管大学生在平台学习和传播中的行为。该项工作可以从两点入手:首先,要构建具有实效性、常设性的管理机构,对校园互联网
工作进行不间断的监管工作,并在发现大学生存在互联网不端行为时,及时阻止大学生错误行为,并按照学生犯错的严重程度,或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或按照校规校纪对其进行处罚。其次,要加强同相关部门的合作,及时清除一些容易被大学生访问阅览的不良信息,打造干净无污染、健康向上的校园互联网氛围。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不仅需要高校重视与努力,更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大力抵制互联网中的黄、赌、毒以及分裂信息,并在发现此类信息后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对有不良互联网行为的大学生甚至是老师进行批评教育,自行做到不观看、不轻信、不肆意传播虚假信息,减少互联网犯罪行为。
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物质财富大大增加但精神需求却匮乏甚至扭曲,如没有正能量的引领,必将对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适应人们价值趋向的高度概括,是规范人们尤其是青年大学生行为举止的规范。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新媒体发展是否能够因势利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入脑入心,成为值得思考的重要话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创新方法载体、优化新媒体环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新媒体发展始终。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全覆盖性与灵活性,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思想上认同,在行动上自觉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