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民标准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互联网治理思想的一条主线。在基本内涵上体现为互联网治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共享互联网治理发展成果的有机统一;在其依据上,是科学技术人文本性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根本政治立场的彰显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应用。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互联网治理的人民标准对于中国网信事业发展、中国社会治理以及全球问题的解决都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 新时代 互联网治理 人民标准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网信事业发展,提出了许多互联网治理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断。他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互联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与利益诉求,主张让互联网造福人民。可见,互联网治理的人民标准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互联网治理思想的始终,并成为互联网发展与治理实践的重要准则。
一、习近平新时代互联网治理的人民标准的基本内涵
人民标准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互联网治理思想的一条主线,揭示了我国网信事业发展为了谁、依靠谁、谁享有的逻辑思路,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一)为了人民,造福人民是互联网治理与发展的根本目标
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为了人民、造福人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互联网治理与发展的价值归依和根本目标,这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发展互联网经济,提升物质文明发展水平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互联网作为先进生产力对社会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要通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释放数字对经济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
二是通过净化网络空间,提升精神文明发展水平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网络空间是人們的精神家园,是人民利益的现实体现。面对网络文化混乱多样、网络犯罪日益猖獗、主流意识形态备受挑战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要秉持法律和道德共建共治的原则治理互联网乱象,培育健康的网络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二)汇聚民智,依靠民力,人民群众是互联网治理和发展的依靠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要依靠人民创造伟业。他主张在互联网治理与发展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人民智慧,发展网信事业。
一是依靠网民自律提高网络空间治理能力。作为互联网技术与网络产品应用的主体,网民具有参与互联网治理的能力和责任。当前我国网民个体自律主要包括道德约束和网络监督与举报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互联网从业者、广大网民按照以遵纪守法、维护公共秩序等为内容的“七条底线”、《文明上网自律公约》的相关规定对自我行为进行规约。另一方面,依靠网民对网络空间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行监督举报。事实证明,网民参与互联网治理的有效性在不断提升,也成为政府决策的参考依据。
二是依靠互联网人才实现创新发展。当前核心技术是影响我国网信事业的最大“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而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网络安全的维护、信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都离不开具有丰富学识、经验和能力的技术人才、专家、学者和管理人才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要聚英才而用之,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简言之,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活力源泉,技术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大力培养网信人才是迈向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
(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共享互联网治理与发展成果
习近平强调:“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这就意味着要把使全体人民共享社会经济财富和共享发展机会与权利作为互联网治理与发展的根本遵循,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一是互联网在创造更多物质财富的同时,应当注重分配的公平正义,尤其需要向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追求和人民的向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互联网+”战略,扩大现代技术、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的覆盖范围和服务人群,使贫困地区的人民能享受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利好。
二是互联网的治理与发展在实现社会全体共同发展的同时,应当注意为每个人自身的发展创造条件、机会与可能。马克思认为人实现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是人摆脱物质约束与异化而实现自由自在的发展,也是科学社会主义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机遇期,互联网可以抓住契机,为每个人的发展创造条件和机会。例如,人民群众可以在互联网领域创新创业、献智献计,将互联网作为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社会财富、承担社会责任的新平台。
二、习近平新时代互联网治理的人民标准的依据
习近平新时代互联网治理的人民标准并非空穴来风,有着深刻的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是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统一。
(一)科学技术的人文本质的体现
马克思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是通过不断创造科学技术而实现的,技术活动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体现着价值主体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赋予,因此技术的本质就是人的现实本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人文性。正如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技术的本质作出了准确的论述,“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3]127。
同时,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会影响技术活动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并且这种影响深深地内化在技术发展的每一环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科技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更说明科学技术具有人文本质。
(二)中国共产党根本政治立场的彰显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人民标准是我国的根本价值标准,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社会主义的一切事业都应当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将人民满意作为检验党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中国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继承者始终将对人民群众和国家的历史使命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毛泽东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工作出发点。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提出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和检验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标准。新旧世纪之交,江泽民提出了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强调:党员干部一定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增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意味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最鲜亮的底色,网信事业的发展应该以人民为中心,真正造福人民。
(三)唯物史观的具体体现和应用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通过劳动实践创造了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通过革命推翻旧制度,创造新制度,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从中国社会发展历程来看,中国人民战争的胜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都证明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者和建设者。毛泽东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031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将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三、习近平新时代互联网治理的人民标准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互联网治理的人民标准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网信事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提炼,对我国网信事业的发展、中国社会治理甚至是世界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习近平新时代互联网治理的人民标准对我国网信事业发展提出根本要求
互联网治理与发展要坚持人民标准,要求把以人民中心理念贯穿在互联网治理的方方面面,牢牢树立人民标准的治理观。
一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加强网信人才队伍建设,为网信事业的发展培养有才干、有理想、有创造力的人才。首先,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要树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服务于民的责任意识,做到敬业和乐业,将自己的职业抱负和职业理想与国家民族富强、人民幸福紧密结合,为促进网信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其次,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推进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培养能力强、干劲足的年轻网信人才;健全网信人才选拔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善用身怀“绝技”的“怪才”“偏才”,优化人才配置,实现人尽其才。
二是要坚持文化润网、法制治网,清朗网络空间。文化部门、新闻机构要加强网络文化和网络内容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滋养社会,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要坚持依法治网,对造谣生事、利用网络进行危害国家主权、侵犯人民利益的行为坚决查处,绝不姑息。同时要完善法律体系,弥补法律空缺,使互联网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二)习近平新时代互联网治理的人民标准是中国社会治理在网信领域的缩影,要求新时代社会治理要坚持人民标准这一价值尺度
一是要把实现人民幸福和利益最大化作为社会治理的根本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是对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本质与治理目标的最好诠释。因此要将科学理念贯彻到社会治理中,不断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使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具体而言,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以实现人民政治权益为目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为目的;社会主义生态建设以为人民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为目的,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是要尊重人民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治理的主体力量。因此应当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鼓励人民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事务的治理,发挥“民间智库”的作用。在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传统民意表达制度的同时,要鼓励“朝阳群众”“西城大妈”等群防群治力量队伍参与社区服务、社会治安、便民服务等社会公共事务的监督和管理,尊重人民的基本权利。
(三)习近平新时代互联网治理的人民标准的世界意义
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互联网治理的人民标准蕴含着“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科技伦理思想,是确保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准则。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表明互联网治理的人民标准所显现出来的“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科技伦理思想具有非意识形态性和普遍适用性,是解决21世纪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核伦理问题、信息技术伦理问题等问题的重要价值准则。这意味着,一切科学技术实践都应当承担着服务人类、造福人类、满足人类追求平等与安全的责任,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科技进步与伦理道德的平衡发展。同时,一切科学技术实践也应当尊重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寻求人类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是习近平新时代互联网治理的人民标准强调人民群众作为互联网治理的重要主体,所体现的人民性有利于争取世界人民支持,打造坚实的国际网络空间治理主体基础。网络空间属于世界范围内的公共领域,需要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民间机构、公民等各个主体的多方参与。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国际网络空间治理是为世界人民谋福利的事业,人民应当是最终受益者。这既满足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成为反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嚣张气焰的鲜明旗帜,有利于争取世界人民的支持,坚实国际网络空间治理主体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网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发表[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25/c_1118731175.htm.
【2】 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習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作者简介:赵淋(1993—),女,四川广元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关键词】:习近平 新时代 互联网治理 人民标准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网信事业发展,提出了许多互联网治理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断。他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互联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与利益诉求,主张让互联网造福人民。可见,互联网治理的人民标准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互联网治理思想的始终,并成为互联网发展与治理实践的重要准则。
一、习近平新时代互联网治理的人民标准的基本内涵
人民标准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互联网治理思想的一条主线,揭示了我国网信事业发展为了谁、依靠谁、谁享有的逻辑思路,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一)为了人民,造福人民是互联网治理与发展的根本目标
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为了人民、造福人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互联网治理与发展的价值归依和根本目标,这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发展互联网经济,提升物质文明发展水平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互联网作为先进生产力对社会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要通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释放数字对经济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
二是通过净化网络空间,提升精神文明发展水平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网络空间是人們的精神家园,是人民利益的现实体现。面对网络文化混乱多样、网络犯罪日益猖獗、主流意识形态备受挑战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要秉持法律和道德共建共治的原则治理互联网乱象,培育健康的网络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二)汇聚民智,依靠民力,人民群众是互联网治理和发展的依靠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要依靠人民创造伟业。他主张在互联网治理与发展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人民智慧,发展网信事业。
一是依靠网民自律提高网络空间治理能力。作为互联网技术与网络产品应用的主体,网民具有参与互联网治理的能力和责任。当前我国网民个体自律主要包括道德约束和网络监督与举报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互联网从业者、广大网民按照以遵纪守法、维护公共秩序等为内容的“七条底线”、《文明上网自律公约》的相关规定对自我行为进行规约。另一方面,依靠网民对网络空间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行监督举报。事实证明,网民参与互联网治理的有效性在不断提升,也成为政府决策的参考依据。
二是依靠互联网人才实现创新发展。当前核心技术是影响我国网信事业的最大“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而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网络安全的维护、信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都离不开具有丰富学识、经验和能力的技术人才、专家、学者和管理人才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要聚英才而用之,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简言之,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活力源泉,技术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大力培养网信人才是迈向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
(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共享互联网治理与发展成果
习近平强调:“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这就意味着要把使全体人民共享社会经济财富和共享发展机会与权利作为互联网治理与发展的根本遵循,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一是互联网在创造更多物质财富的同时,应当注重分配的公平正义,尤其需要向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追求和人民的向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互联网+”战略,扩大现代技术、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的覆盖范围和服务人群,使贫困地区的人民能享受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利好。
二是互联网的治理与发展在实现社会全体共同发展的同时,应当注意为每个人自身的发展创造条件、机会与可能。马克思认为人实现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是人摆脱物质约束与异化而实现自由自在的发展,也是科学社会主义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机遇期,互联网可以抓住契机,为每个人的发展创造条件和机会。例如,人民群众可以在互联网领域创新创业、献智献计,将互联网作为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社会财富、承担社会责任的新平台。
二、习近平新时代互联网治理的人民标准的依据
习近平新时代互联网治理的人民标准并非空穴来风,有着深刻的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是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统一。
(一)科学技术的人文本质的体现
马克思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是通过不断创造科学技术而实现的,技术活动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体现着价值主体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赋予,因此技术的本质就是人的现实本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人文性。正如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技术的本质作出了准确的论述,“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3]127。
同时,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会影响技术活动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并且这种影响深深地内化在技术发展的每一环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科技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更说明科学技术具有人文本质。
(二)中国共产党根本政治立场的彰显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人民标准是我国的根本价值标准,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社会主义的一切事业都应当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将人民满意作为检验党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中国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继承者始终将对人民群众和国家的历史使命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毛泽东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工作出发点。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提出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和检验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标准。新旧世纪之交,江泽民提出了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强调:党员干部一定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增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意味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最鲜亮的底色,网信事业的发展应该以人民为中心,真正造福人民。
(三)唯物史观的具体体现和应用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通过劳动实践创造了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通过革命推翻旧制度,创造新制度,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从中国社会发展历程来看,中国人民战争的胜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都证明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者和建设者。毛泽东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031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将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三、习近平新时代互联网治理的人民标准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互联网治理的人民标准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网信事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提炼,对我国网信事业的发展、中国社会治理甚至是世界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习近平新时代互联网治理的人民标准对我国网信事业发展提出根本要求
互联网治理与发展要坚持人民标准,要求把以人民中心理念贯穿在互联网治理的方方面面,牢牢树立人民标准的治理观。
一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加强网信人才队伍建设,为网信事业的发展培养有才干、有理想、有创造力的人才。首先,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要树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服务于民的责任意识,做到敬业和乐业,将自己的职业抱负和职业理想与国家民族富强、人民幸福紧密结合,为促进网信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其次,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推进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培养能力强、干劲足的年轻网信人才;健全网信人才选拔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善用身怀“绝技”的“怪才”“偏才”,优化人才配置,实现人尽其才。
二是要坚持文化润网、法制治网,清朗网络空间。文化部门、新闻机构要加强网络文化和网络内容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滋养社会,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要坚持依法治网,对造谣生事、利用网络进行危害国家主权、侵犯人民利益的行为坚决查处,绝不姑息。同时要完善法律体系,弥补法律空缺,使互联网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二)习近平新时代互联网治理的人民标准是中国社会治理在网信领域的缩影,要求新时代社会治理要坚持人民标准这一价值尺度
一是要把实现人民幸福和利益最大化作为社会治理的根本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是对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本质与治理目标的最好诠释。因此要将科学理念贯彻到社会治理中,不断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使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具体而言,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以实现人民政治权益为目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为目的;社会主义生态建设以为人民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为目的,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是要尊重人民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治理的主体力量。因此应当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鼓励人民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事务的治理,发挥“民间智库”的作用。在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传统民意表达制度的同时,要鼓励“朝阳群众”“西城大妈”等群防群治力量队伍参与社区服务、社会治安、便民服务等社会公共事务的监督和管理,尊重人民的基本权利。
(三)习近平新时代互联网治理的人民标准的世界意义
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互联网治理的人民标准蕴含着“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科技伦理思想,是确保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准则。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表明互联网治理的人民标准所显现出来的“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科技伦理思想具有非意识形态性和普遍适用性,是解决21世纪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核伦理问题、信息技术伦理问题等问题的重要价值准则。这意味着,一切科学技术实践都应当承担着服务人类、造福人类、满足人类追求平等与安全的责任,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科技进步与伦理道德的平衡发展。同时,一切科学技术实践也应当尊重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寻求人类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是习近平新时代互联网治理的人民标准强调人民群众作为互联网治理的重要主体,所体现的人民性有利于争取世界人民支持,打造坚实的国际网络空间治理主体基础。网络空间属于世界范围内的公共领域,需要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民间机构、公民等各个主体的多方参与。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国际网络空间治理是为世界人民谋福利的事业,人民应当是最终受益者。这既满足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成为反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嚣张气焰的鲜明旗帜,有利于争取世界人民的支持,坚实国际网络空间治理主体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网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发表[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25/c_1118731175.htm.
【2】 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習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作者简介:赵淋(1993—),女,四川广元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