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思维导图被大众熟知,并被广泛运用到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我校近几年来动员全体师生进行思维导图学习,并尝试着把思维导图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作为一名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我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实践中,充分借助于思维导图,达成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根据小学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课标要求,就识字写字与阅读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探索和实践。在加深对课文基础生字词的理解与掌握,理清课文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加强迁移运用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中段 语文教学 运用
引言
布卢姆,作为美国著名教育家与心理学家,他曾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实用性思维工具。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并加以绘制,这就有别于语文教材多以文字为主的特点。这种绘制的导图更多的是图文并重,甚至可以是以图为主。根据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的引导,进一步学习也就轻松多了。此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中段学生识字写字与阅读提出了要求——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对学习汉字有极大的兴趣;要有独立识字能力;能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积累文中好词佳句,在课外生活与阅读中获得语言材料,此外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使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教学可轻松有效地达成课标要求。
一、利用思维导图有利于达成课标中的识字要求
(一)利用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课文基础生字词的理解与掌握
课标中要求小学中段学生要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培养学习汉字的兴趣。在预习课文时,将传统的预习要求变为找出你认为难认、难写、易错的生字,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每个字的音形义等。这样一来,变传统的“一刀切”生字预习作业模式为富有个性化的预习作业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做到了因材施教,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要求。
(二)利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对重点词汇的归纳与分析
利用思维导图使作业呈现方式更加灵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同时,学生在绘制词汇思维导图时,也加强了对课文中重点词汇的归纳。此外,单元课文词汇复习中还可以对同一类型的词语生字进行归纳总结,对不同类型的字词进行比较分析。在学生进行归纳、比较中加深学生对字词的音形义的理解与运用,同时在绘制导图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进行独立分析,提高了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图1为本班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字词进行归纳总结绘制的便于比较的气泡图,便于拎出易错字的分支导图,便于归纳重点字词的完整字词导图。
二、利用思维导图有利于达成课标中的阅读要求
(一)思维导图有利于课文预习
课前预习时,我会在学习新课文之前给学生布置课文主要内容的导图预习作业。当然本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已经学习练习思维导图相关的绘制技巧,因此到了三年级,班上大部分孩子能熟练绘制思维导图。在完成此项作业时,学生可根据对文章的理解进行自由创作,当然这种“自由”并不是完全的自由放任,要求孩子在导图上呈现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力求清楚、形象、简单。这就考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了,如果学生进行了深入学习,认真思考,主动探究,那么导图这种直观可视化的呈现形式就会使教师一眼看出学生的理解程度是深是浅,对文章大意的归纳总结能力是否提高。同时也达成了课标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利于教师对学生预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能力较弱的孩子进行个别指导。图2为本班学生绘制的预习导图:
图2
(二)利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上,学生对自己绘制的导图进行介绍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其他学生在仔细聆听时与自己的导图进行比较,可扬长避短,也可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相机进行引导,将会使预习更加高效、有趣、有针对性。慢慢地,我发现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这种用导图预习的模式。多彩的线条、形象的中心图、生动的小图标无一不是学生思考的结果。
在课中梳理文章框架时,可根据不同文章内容、重难点有所侧重地对文章框架进行呈现。可以是课堂生成,根据学生课堂表述、讨论结果等进行随堂板书。如,在学习《搭船的鸟》时,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总结出文中的重点字词以及翠鸟的特点,再进一步学习重点段落。课上根据学生的回答立即生成文章框架板书。如图3。
(三)思维导图助力“复盘”课文
在回忆课文重点内容时,学生就本堂课内容进行“复盘”,虽然难度不小,但在布置任务时以自愿为主,对自愿“复盘”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激发未参加“复盘”的学生的学习动力。渐渐地,班级里的绝大多数学生课后都能主动地像围棋选手一样进行“复盘”。实践结果证明,长期坚持此类思维训练,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此外,在回忆课堂内容时常常会产生新的想法见解,真正做到了“温故而知新”
三、利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拓展语文学习范围
在学生熟练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语文学习时,我欣喜地发现他们会创新了。有不少学生,在写作文前的资料查询、主要内容构思、作文提纲呈现等方面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写作前绘制的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了写作材料,同时可激发学生围绕习作主题广泛收集素材,大胆想象,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其写作自信心。此外,在写作前把主要内容用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在绘制过程中对作文的脉络的把握会越来越清晰,并且可及时发现自己在构思中出现的问题并改正。
单元复习时,学生根据单元主题梳理各单元重点词句段篇,可对单元内容有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在梳理过程中进一步积累了好词佳句,为写作积累语言材料。撇开内容不说,在归纳知识点、比较分析的过程中,已经是对思维的一种训练刺激,在这种训练刺激中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语文知识网络,将对语文学科学习大有裨益。
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仅仅
凭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在完成课内学习任务之余,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对于一些经典课外读物,需要慢慢品味,仔细研究,思维导图就是不错的选择。在学生主动向我展示的课外阅读思维导图作品中,可以看出学生是真的读懂、读深了,有自己的思考了。在阅读中,对关键字的提取,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无一不体现学生们思维的火花。
总结
思维导图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我来说也是新的挑战与突破。在教学中,我在不断学习,强化在此方面的专业技能,使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更加科学高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东尼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3]劉艳.你一学就会的思维导图[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7.
[4]陈资壁.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操作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5]张学鹏.小学识字写字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中段 语文教学 运用
引言
布卢姆,作为美国著名教育家与心理学家,他曾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实用性思维工具。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并加以绘制,这就有别于语文教材多以文字为主的特点。这种绘制的导图更多的是图文并重,甚至可以是以图为主。根据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的引导,进一步学习也就轻松多了。此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中段学生识字写字与阅读提出了要求——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对学习汉字有极大的兴趣;要有独立识字能力;能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积累文中好词佳句,在课外生活与阅读中获得语言材料,此外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使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教学可轻松有效地达成课标要求。
一、利用思维导图有利于达成课标中的识字要求
(一)利用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课文基础生字词的理解与掌握
课标中要求小学中段学生要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培养学习汉字的兴趣。在预习课文时,将传统的预习要求变为找出你认为难认、难写、易错的生字,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每个字的音形义等。这样一来,变传统的“一刀切”生字预习作业模式为富有个性化的预习作业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做到了因材施教,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要求。
(二)利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对重点词汇的归纳与分析
利用思维导图使作业呈现方式更加灵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同时,学生在绘制词汇思维导图时,也加强了对课文中重点词汇的归纳。此外,单元课文词汇复习中还可以对同一类型的词语生字进行归纳总结,对不同类型的字词进行比较分析。在学生进行归纳、比较中加深学生对字词的音形义的理解与运用,同时在绘制导图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进行独立分析,提高了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图1为本班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字词进行归纳总结绘制的便于比较的气泡图,便于拎出易错字的分支导图,便于归纳重点字词的完整字词导图。
二、利用思维导图有利于达成课标中的阅读要求
(一)思维导图有利于课文预习
课前预习时,我会在学习新课文之前给学生布置课文主要内容的导图预习作业。当然本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已经学习练习思维导图相关的绘制技巧,因此到了三年级,班上大部分孩子能熟练绘制思维导图。在完成此项作业时,学生可根据对文章的理解进行自由创作,当然这种“自由”并不是完全的自由放任,要求孩子在导图上呈现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力求清楚、形象、简单。这就考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了,如果学生进行了深入学习,认真思考,主动探究,那么导图这种直观可视化的呈现形式就会使教师一眼看出学生的理解程度是深是浅,对文章大意的归纳总结能力是否提高。同时也达成了课标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利于教师对学生预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能力较弱的孩子进行个别指导。图2为本班学生绘制的预习导图:
图2
(二)利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上,学生对自己绘制的导图进行介绍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其他学生在仔细聆听时与自己的导图进行比较,可扬长避短,也可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相机进行引导,将会使预习更加高效、有趣、有针对性。慢慢地,我发现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这种用导图预习的模式。多彩的线条、形象的中心图、生动的小图标无一不是学生思考的结果。
在课中梳理文章框架时,可根据不同文章内容、重难点有所侧重地对文章框架进行呈现。可以是课堂生成,根据学生课堂表述、讨论结果等进行随堂板书。如,在学习《搭船的鸟》时,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总结出文中的重点字词以及翠鸟的特点,再进一步学习重点段落。课上根据学生的回答立即生成文章框架板书。如图3。
(三)思维导图助力“复盘”课文
在回忆课文重点内容时,学生就本堂课内容进行“复盘”,虽然难度不小,但在布置任务时以自愿为主,对自愿“复盘”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激发未参加“复盘”的学生的学习动力。渐渐地,班级里的绝大多数学生课后都能主动地像围棋选手一样进行“复盘”。实践结果证明,长期坚持此类思维训练,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此外,在回忆课堂内容时常常会产生新的想法见解,真正做到了“温故而知新”
三、利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拓展语文学习范围
在学生熟练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语文学习时,我欣喜地发现他们会创新了。有不少学生,在写作文前的资料查询、主要内容构思、作文提纲呈现等方面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写作前绘制的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了写作材料,同时可激发学生围绕习作主题广泛收集素材,大胆想象,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其写作自信心。此外,在写作前把主要内容用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在绘制过程中对作文的脉络的把握会越来越清晰,并且可及时发现自己在构思中出现的问题并改正。
单元复习时,学生根据单元主题梳理各单元重点词句段篇,可对单元内容有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在梳理过程中进一步积累了好词佳句,为写作积累语言材料。撇开内容不说,在归纳知识点、比较分析的过程中,已经是对思维的一种训练刺激,在这种训练刺激中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语文知识网络,将对语文学科学习大有裨益。
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仅仅
凭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在完成课内学习任务之余,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对于一些经典课外读物,需要慢慢品味,仔细研究,思维导图就是不错的选择。在学生主动向我展示的课外阅读思维导图作品中,可以看出学生是真的读懂、读深了,有自己的思考了。在阅读中,对关键字的提取,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无一不体现学生们思维的火花。
总结
思维导图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我来说也是新的挑战与突破。在教学中,我在不断学习,强化在此方面的专业技能,使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更加科学高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东尼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3]劉艳.你一学就会的思维导图[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7.
[4]陈资壁.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操作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5]张学鹏.小学识字写字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