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轰轰烈烈固然令人艳羡,但毕竟我们中的大多数都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千军万马虽众,能挤过独木桥的却屈指可数。无限风光在险峰,能欣赏到的也只是寥寥。如此,我们就注定平凡吗?
不是的。
《南村辍耕录》里头讲:南宋有位官员,想在杭州找个侍婢,找来找去没有可心的,后来有人给他带来一位叫奚奴的姑娘,人漂亮,问会干什么,回答是会温酒。周围的人都笑,这位官员倒是没笑,就请她温酒试试。头一次,酒太烫,第二次又有点凉,第三次合适了,喝了。从此以后,温酒从来都没失手过。既而每日如初之第三次。公喜,遂纳焉。这位官员终身都带着奚奴,处处适意,死后把家产也给了她。为什么呢?因为“一事精致,便能动人,亦其专心致志而然”。
当年上海有个沈京似,是个大吃家。把祖辈留下的家业吃得个精光,卖房子卖地吃。一般南北名厨到上海打天下,别人都可以不见,但沈先生却是要会一会的。沈先生当然不是有吃就到场的人,一般他要看请的什么人,谁烧的菜,嘴刁得怕人。他是潜心研究“吃”的一代沪上美食家,成为餐饮界的“无冕之王”, 在社会上颇具声望。
后来沈先生穷下来了。什么也不会,就会个吃。出去登记要工作,人家问他,你会干什么?他说我会吃。呸!谁不会吃!后来有人把他这个本事反映给陈毅市长,说有个人光会吃,看给安排一个什么工作合适?陈市长说:“哦,那算得好汉子。吃了一辈子,散尽家财去吃,不容易!”让他到国际饭店工作吧,专门做菜的品尝工作。后来上海国际饭店的菜一直质量很高,与他这张刁嘴的贡献是分不开的。给他开出的月工资二百元左右,在当时也算很高的工资了。专家教授也不过如此。他的烹饪研究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水平,六十年代,他主持编辑了《菜谱集锦》一书,曾多次再版,广泛应用于上海和全国各地大宾馆,但他却不同意把自己的名字印入书中。他是烹调界公认的权威,为许多人赞赏。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易茗摘自《羊城晚报》)
不是的。
《南村辍耕录》里头讲:南宋有位官员,想在杭州找个侍婢,找来找去没有可心的,后来有人给他带来一位叫奚奴的姑娘,人漂亮,问会干什么,回答是会温酒。周围的人都笑,这位官员倒是没笑,就请她温酒试试。头一次,酒太烫,第二次又有点凉,第三次合适了,喝了。从此以后,温酒从来都没失手过。既而每日如初之第三次。公喜,遂纳焉。这位官员终身都带着奚奴,处处适意,死后把家产也给了她。为什么呢?因为“一事精致,便能动人,亦其专心致志而然”。
当年上海有个沈京似,是个大吃家。把祖辈留下的家业吃得个精光,卖房子卖地吃。一般南北名厨到上海打天下,别人都可以不见,但沈先生却是要会一会的。沈先生当然不是有吃就到场的人,一般他要看请的什么人,谁烧的菜,嘴刁得怕人。他是潜心研究“吃”的一代沪上美食家,成为餐饮界的“无冕之王”, 在社会上颇具声望。
后来沈先生穷下来了。什么也不会,就会个吃。出去登记要工作,人家问他,你会干什么?他说我会吃。呸!谁不会吃!后来有人把他这个本事反映给陈毅市长,说有个人光会吃,看给安排一个什么工作合适?陈市长说:“哦,那算得好汉子。吃了一辈子,散尽家财去吃,不容易!”让他到国际饭店工作吧,专门做菜的品尝工作。后来上海国际饭店的菜一直质量很高,与他这张刁嘴的贡献是分不开的。给他开出的月工资二百元左右,在当时也算很高的工资了。专家教授也不过如此。他的烹饪研究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水平,六十年代,他主持编辑了《菜谱集锦》一书,曾多次再版,广泛应用于上海和全国各地大宾馆,但他却不同意把自己的名字印入书中。他是烹调界公认的权威,为许多人赞赏。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易茗摘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