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的农事补充历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歌和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将二十四节气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去,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增加地理教学的文化品质和趣味性。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掘二十四节气蕴含的教育价值,将其巧妙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提高地理教学的层次。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 中学地理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155-02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成果,也是古人安排农事的重要参考依据。从二十四节气以及时间顺序排列的与每个节气相对应的物候景观上,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因素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如今,二十四节气虽然仍在使用,但是它已经呈现出淡化的趋势。中学地理教研历来对二十四节气都非常关注,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地理教学中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将二十四节气渗透其中呢?本文对此作出了研究和回答。
一、将二十四节气与地理知识教学融合起来
高中地理知识点众多,知识体系复杂,许多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过,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与人类同是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许多高中地理知识如太阳高度角、季风等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也为地理生活化教学、开放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二十四节气及其所包含的自然现象,是劳动人民对生活观察和总结的产物。许多自然现象都是可听、可视、可感的。在地理教学尤其是地理知识和现象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二十四节气渗透其中,使学生理解地理与生活、节气的关系。如在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交替》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太阳直射点的动画视频,让大家通过视频了解从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是如何变化的。然后,让学生用描点法绘制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曲线,同时用多媒体播放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让大家根据歌词推算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在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的同时,找出二十四节气所对应的时间点,并且将二十四节气时间绘制到图中。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1】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的结晶。读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數大约为15天),回答: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称为“冬至一阳生”。从地球运动的规律来看,这是因为冬至日( )
A.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阴阳平衡
B.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白昼逐渐增长,阳气回升
C.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阳气最盛
D.太阳高度角最大,得到太阳辐射最多,阳气最盛
二、运用二十四节气进行地理审美教育
美育与德育、智育一样,都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学科教学中注入美的情感,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形成理性情感的同时,接受美的熏陶,感受学科的内在美,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地理学科虽然比一般学科更加理性,但是地理与美育的关系同样是非常密切。那种一味追求理性、以说理为主的教学模式,只能使地理教学变得枯燥无趣。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审美教育,将美的情感注入到教学中去,将那些能反映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内在美、形式美的素材都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二十四节气的命名生动传神,具有汉语的语言美,二十四节气歌朗朗上口,反映了古人独特思维方式的结构美,将之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去,可以增加课堂的内涵。教师在发掘地理教材中的自然美,创设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美的同时,可以将二十四节气融入进去,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和教育学生。
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2《山地的形成》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举例时会说到艳压五岳的黄山,可能还会围绕黄山讲述一些与此有关的考题,如:黄山著名风景有“猴子观海”、云雾,观赏者若要想看到“猴子观海”的奇石造型,对观赏者的要求是:_____。地貌的酷似造型构成了_____美,风声悦耳、鸟语虫鸣构成了_____美。谈到地理之美,教师可以进一步丰富美育教学内容,将二十四节气歌当做一个完整的理论,从描述和图示这两方面讲述其美感,讲述先人对自然现象进行规律性总结时所持的美学态度,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妙之处。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审美体验。
三、在学生兴趣发掘中将二十四节气渗透进去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高中地理在知识深度与广度方面有一定的标准,学生的知识深度与高中地理教学知识深度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本着地理新课改“以人为本”的理念,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法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对自然运动和变化规律的概括,由其衍生出来的风俗民情、传统文化至今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兴趣发掘和培养中,将其融入其中,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小雪时节,学校的绿化工人经常会给乔木刷上石灰水以防止树木冻死,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现象,将其用到课堂教学中:
【例2】五十年前,指导东北农业生产的谚语是“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现在却是“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作物品种改良 B.当地气候变暖
C.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D.当地降水增加
从以上例题可以看出教师将二十四节气谚语与生活现象、抽象规律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联系二十四节气去解决现实问题,以营造趣味教学情境,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综上所述,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代表,将其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去,对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重新认识二十四节气的教学价值,并将之巧妙融入到教学中去,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时效性,强化地理的育人效能。
参考文献:
[1]王艳杰. 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以“地球运动与二十四节气融合”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22):50-51.
[2]丁继昭,夏婵婵. 重新发现二十四节气,关注地理审美情趣培养[J].地理教学,2017(06):16-19+15.
[3]铁鸿福.趣谈“二十四节气”谚语中的地理知识[J].考试周刊,2018(06):137.
[4]尹其超.二十四节气与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实践[J].地理教学,2011(14):51-53.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 中学地理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155-02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成果,也是古人安排农事的重要参考依据。从二十四节气以及时间顺序排列的与每个节气相对应的物候景观上,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因素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如今,二十四节气虽然仍在使用,但是它已经呈现出淡化的趋势。中学地理教研历来对二十四节气都非常关注,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地理教学中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将二十四节气渗透其中呢?本文对此作出了研究和回答。
一、将二十四节气与地理知识教学融合起来
高中地理知识点众多,知识体系复杂,许多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过,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与人类同是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许多高中地理知识如太阳高度角、季风等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也为地理生活化教学、开放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二十四节气及其所包含的自然现象,是劳动人民对生活观察和总结的产物。许多自然现象都是可听、可视、可感的。在地理教学尤其是地理知识和现象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二十四节气渗透其中,使学生理解地理与生活、节气的关系。如在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交替》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太阳直射点的动画视频,让大家通过视频了解从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是如何变化的。然后,让学生用描点法绘制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曲线,同时用多媒体播放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让大家根据歌词推算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在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的同时,找出二十四节气所对应的时间点,并且将二十四节气时间绘制到图中。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1】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的结晶。读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數大约为15天),回答: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称为“冬至一阳生”。从地球运动的规律来看,这是因为冬至日( )
A.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阴阳平衡
B.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白昼逐渐增长,阳气回升
C.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阳气最盛
D.太阳高度角最大,得到太阳辐射最多,阳气最盛
二、运用二十四节气进行地理审美教育
美育与德育、智育一样,都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学科教学中注入美的情感,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形成理性情感的同时,接受美的熏陶,感受学科的内在美,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地理学科虽然比一般学科更加理性,但是地理与美育的关系同样是非常密切。那种一味追求理性、以说理为主的教学模式,只能使地理教学变得枯燥无趣。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审美教育,将美的情感注入到教学中去,将那些能反映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内在美、形式美的素材都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二十四节气的命名生动传神,具有汉语的语言美,二十四节气歌朗朗上口,反映了古人独特思维方式的结构美,将之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去,可以增加课堂的内涵。教师在发掘地理教材中的自然美,创设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美的同时,可以将二十四节气融入进去,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和教育学生。
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2《山地的形成》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举例时会说到艳压五岳的黄山,可能还会围绕黄山讲述一些与此有关的考题,如:黄山著名风景有“猴子观海”、云雾,观赏者若要想看到“猴子观海”的奇石造型,对观赏者的要求是:_____。地貌的酷似造型构成了_____美,风声悦耳、鸟语虫鸣构成了_____美。谈到地理之美,教师可以进一步丰富美育教学内容,将二十四节气歌当做一个完整的理论,从描述和图示这两方面讲述其美感,讲述先人对自然现象进行规律性总结时所持的美学态度,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妙之处。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审美体验。
三、在学生兴趣发掘中将二十四节气渗透进去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高中地理在知识深度与广度方面有一定的标准,学生的知识深度与高中地理教学知识深度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本着地理新课改“以人为本”的理念,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法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对自然运动和变化规律的概括,由其衍生出来的风俗民情、传统文化至今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兴趣发掘和培养中,将其融入其中,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小雪时节,学校的绿化工人经常会给乔木刷上石灰水以防止树木冻死,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现象,将其用到课堂教学中:
【例2】五十年前,指导东北农业生产的谚语是“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现在却是“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作物品种改良 B.当地气候变暖
C.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D.当地降水增加
从以上例题可以看出教师将二十四节气谚语与生活现象、抽象规律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联系二十四节气去解决现实问题,以营造趣味教学情境,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综上所述,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代表,将其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去,对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重新认识二十四节气的教学价值,并将之巧妙融入到教学中去,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时效性,强化地理的育人效能。
参考文献:
[1]王艳杰. 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以“地球运动与二十四节气融合”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22):50-51.
[2]丁继昭,夏婵婵. 重新发现二十四节气,关注地理审美情趣培养[J].地理教学,2017(06):16-19+15.
[3]铁鸿福.趣谈“二十四节气”谚语中的地理知识[J].考试周刊,2018(06):137.
[4]尹其超.二十四节气与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实践[J].地理教学,2011(14):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