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的积累,质的飞跃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31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可见一点一滴的积累是多重要。随着语文教学理念的逐渐明朗,思路的逐渐清晰,“积累”一词在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出现的频率与日俱增。做为教师,能认识“积累”的重要性,掌握“积累”的方法,激活学生“积累”的知识,发挥积累的功效,那将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本学期,我们课题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学会积累,并由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好积累呢?
  第一,要做好摘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读了好词,好句,觉察了妙处,赏析之余,还要做好摘抄。摘抄的内容可以是好词、成语、名言、俗语、谚语、句子、甚至于语段。比如收集写“星”“狼”的成语,写“春”“秋”的词语,写“人的眼睛”的句子,“比喻句”“排比句”等等。可以让学生制成卡片,可以做好摘抄笔记。只要能够持之以恒,长久下来这是一笔何等丰富的财富啊。
  第二,要指导学生背诵
  郭沫若在回顾幼年学诗时说:“儿时囫囵的背了很多的唐诗,当时并不解其意,然而入脑了。年长事更,逐渐明之,解之,融于心,调度于笔。”巴金在谈及少年学文时也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了它的好处,也就能慢慢的摸到文章的调子。”背诵,不光有利于积累,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而大凡一个有突出成就人的,他的记忆力都是惊人的。而小学一至三年级是记忆速度最快的时候,这时我们不注重它记忆力的培养,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背诵的内容可以是古诗词。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典诗词主要是语言凝炼,名句,佳句颇多,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教改后,也提倡要给学生多吃些母乳--即古典诗词的精华。因此指导学生背诵积累一些古典诗词是有利而无害的。?教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指导学生多背一些名篇,也可让学生就某一主题积累,背诵。如写“月”的诗句,写“山”“水”“花”“鸟”的诗句,写“友情”的诗句。亦可以人物分类,如收集“李白”的名句,“杜甫”的名句等。除此之外,还可以指导学生背诵现代文中的一些精美的语句。
  第三,指导学生阅读,积累写作技巧与素材
  我想没有哪个大文豪是老师教出来的,他们成功的原因来自于他们自小就与文学有着亲密的接触,不仅会像上文我谈到的那样背诵一些精典的篇目,还有就是阅读的功劳,经过阅读好书,不仅积累了词汇,也积累了写作的技巧,更积累下针对每篇佳作产生的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因而思想升华,情感得到净华,世界观,人生观得以树立,进而使自己完善起来,为之成为大家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因而看美文,读名著是最好的途径。可以在班级开办图书角。可以利用一些课余时间指导学生读一些文章。可以读与课文有关的文章,也可以读名著。因为名著是经过岁月洗礼留下的时代珍宝,对社会、对人生都有深刻的认识,它是品读不完,挖掘不尽的知识源泉,如四大文学名著等。读同时代的美文,能使我们了解同龄人的心理,产生情感的共鸣,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若能做好摘抄,写好读后感,将更有益于我们对其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第四,还在观察生活,联系实际,积累情感
  语文课程资源是相当广泛的,语文老师在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生活实践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最大舞台,让学生体会、感受、理解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从实践是积累生活经验,写作素材,情感认知。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从日常生活的人、事、物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第五,还应多做一些仿写练习
  仿写就是选择一些好的句式,让学生练笔。不仅可以把学生已有的积累运用起来,还会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语文积累的目的不在于积累知识,而是要把积累的知识转化成能力,然后用于我们日常的写作之中,写作没有捷径,材料源于积累。只有坚持让学生把积累当作先锋,并通过教师的启发,美文的激励,才会让作文成为学生喜爱的课,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别有一番天地。
其他文献
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十几年了,无论是常规教学还是带训练队,自己都是驾轻就熟,可是突然有一天学校领导找到我说,要让我担任高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自己还是不免大吃一惊,以前只是偶尔听到同事们说起,邻县的兄弟学校有体育老师当班主任的,可是当这件事情真正降临到自己身上时,还真是有点不知所措。  学生在家里父母是他们的监护人,在学校班主任就是学生的监护人,新高一的学生来自各个乡镇、各个学校,新生报到后的第一周要进
期刊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如作家赵树理先生所说,这些名师就都是善于开矿的“沙里淘金”者。他们享受阅读,阅读也成就了他们。品读着,感叹着,感叹着他们在读书之路上的执着前行,感叹着他们确有成为名师的不一般之处。但作为名师,他们又有其共同点,特别在读书、教学、写作、专业成长方面卓有特色,各显风采。  一、潜心读书  “读书能真正改变一个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学生。”这是于永正老师的名言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巴尔扎克也说过类似的话:“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足以见得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对于语文教学是何等的重要。  我们知道传统语文教学的基本做法是以“师讲生听”的方式进行的,在课堂上教师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也就是教学参考书的理解)成了唯一的答案,并使之概念化,学生的任务就是做笔记和死记硬背。举一个例子,张晓风的散文《行道树》,教师
期刊
近年来,高效课堂创建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与推崇,异彩纷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理论荡涤着我们的教学思想。我认为,高效的语文课堂离不开激情,激情成就高效课堂。  首先,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必须是饱含激情的。再者,语文课堂尤其是低效课堂的实践呼唤课堂激情。“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激情洋溢、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能够把学生的人调动起来,更能把学生的心留在课堂。  一、激情导入引领学生进入情境  俗话
期刊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表演中学习语文”是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的一条有效途径 。  一、表演的意义  (1)激发语文兴趣  有趣的小说能使人废寝忘食,优秀的电视能使人乐而忘返, 这就是兴趣的作用。学好语文的关键,是对语文感兴趣。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证明,学生对教学中的表演形式非常感兴趣。  首先,由于学生很少接触这种全身心投入式的学习方式,所以很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为了表演好情节,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的需求,改变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显得十分的必要和迫切。在实施中学新课标的背景下,自主学习是时代的要求,因此,彻底改革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让教育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便成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所必须采取的一项具有  战略意义的教育改革措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几年了,广大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
期刊
2004年,我们这儿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要求新课改下的教学内容要与生活相联系。《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因此,在教学中,除了教材外,教师应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把学生生活中的图片、电影、电视、网络、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重大时事、亲身经历等引
期刊
一、聋校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1、优先性原则。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和在充分考虑课程成本的前提下突出重点,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课程资源,使之优先得到运用。  2、适应性原则。课程的设计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要考虑一般学生对象的共性,也要考虑特定学生对象的个性。  3、科学性原则。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态度。  二、聋校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
期刊
叶圣陶曾说:“我当过语文老师,改过学生们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既知劳而无功,却还要继续这样干下去,这一循环往复的怪圈,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教师呕心沥血的批改,苦则苦矣,却未必能换来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认为:  一、解放思想——走出作文批改的困境  教师的作文批改充其量只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手段,而学生能够自主作文并具备自我修改、完善作文的能力,才是作文教学(包括
期刊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思维的动因,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动力。  一、创艺术导入情境,造和谐愉悦氛围  课堂气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心情,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语文是一门知识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课程。一个具有艺术性的开端往往能先入为主,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