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草原兴发到ST平能(000780.SZ),重组并没有到达终点,此次出手重组的是能源大佬国电集团。
12月12日,交易所披露了平煤实际控制人变更的公告,国电集团出资20亿从赤峰市经委手中收购平煤集团51%的股权,如果交易顺利进行,ST平能的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中国国电集团。
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桩20亿的买卖意味着什么呢?随着实际控制人的变化,原大股东的资产注入承诺是否得到继承?除此之外,国电集团的入主还将给上市公司ST平能带来什么呢?
ST平能12日语焉不详的公告并未对影响作交待。仅在第五项“本次股权转让对本公司的影响中”说明:国电集团将成为平庄能源的实际控制人。
记者初步调查发现:国电集团的入主并非仅仅是实际控制人变更那么简单,一个庞大的投资计划已经在实施中、而依托上市公司的资产注入计划也在酝酿中。
20亿收购平能集团
此次收购事项早在4月的时候就已经初露端倪,国电集团可谓谋划久矣。
2007年4月3日,赤峰市政府与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于签署《关于投资建设煤电化运项目的合作协议》,ST平能的控股股东平煤集团也参与该协议。根据上述协议,国电集团将在保证其控股地位的前提下联合蒙能公司、平煤集团及其他战略合作伙伴共同组建新的煤电化运一体化有限公司。
上述协议的签订,意味着平煤集团已经作为主要合作方,参与国电集团在赤峰煤电运项目的投资。
十余天后,2007年4月17日,平煤集团作出了“在白音华矿符合上市条件并且市场时机适当尽快完成煤炭资产整体上市”的承诺。
初看之下,平煤集团和国电集团的合作与上市公司并不相干。
但双方重组的最终方案却无法绕开上市公司。根据ST平能披露的国电集团后续计划,国电集团、赤峰市经委、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将联合成立新的公司,而国电集团、赤峰市经委所持有的平煤集团股权正是出资中的一部分。新成立的公司暂定名为国电内蒙古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国电蒙能”。
根据上述方案,在新公司国电蒙能的规划中,吸收了全部平煤集团股权,换句话说,平煤集团实际将会被国电蒙能所取代。
记者了解到,根据赤峰市经委与国电集团的约定,原打算注入上市公司的白音华露天煤矿也由新公司国电蒙能负责开发。
白音华煤炭一期设计能力为700万吨,二期设计能力为1500万吨。
ST平能目前的资产主要是:风水沟煤矿、西露天煤矿、六家矿、古山矿、老公营子矿,五座煤矿共同的特点是设计生产能力都相对较低,单一产能均不足200万吨,其中,西露天煤矿更是60年代投产的老井,古山矿也是70年代投产的。上述五座煤矿合计产能也不过700万吨左右。
因此,白音华煤矿的注入成为投资者最为期待的利好。
“新的实际控制人,还是遵守原来大股东的承诺。”近日,ST平能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说。
尽管原来的承诺得到有效继承,但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变更还是增添了很多变数。
对于国电蒙能的定位,公告披露说:开发、建设、运营电源、铁路、煤化工、煤脱水等项目。
“直到12月初,这个重组方案才最后确定,4号开了一会,固定下来,10号签的协议。”平能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一系列投资项目
能够吸引国电集团20亿控股平煤集团的此地丰富的煤炭资源,而控股平煤集团仅仅是投资开发的开始。
平煤集团拥有的煤田有80平方公里,主要由平庄煤田和元宝山煤田构成,可采储量为7.8亿吨,加上已经注入上市公司的煤矿产能其煤炭生产能力为1300万吨左右。
记者了解到,国电集团一个庞大的煤电运基地投资计划已经形成,并已经开始实施。
12月10日,平煤集团和国电集团在赤峰平安大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国电集团副总经理朱永芃在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上说,(国电集团和赤峰市)“通过共同努力,实现平煤集团煤电运化一体化,集团公司将立足赤峰打造蒙东的重要能源基地,并以此辐射东北,辐射全国。”
当日,煤化工项目一期工程也正式启动。
根据国电集团与赤峰市的约定,国电蒙能将陆续启动煤化工项目、林白铁路项目、煤脱水项目、元宝山2×30万千瓦热电项目和林东2×100万千瓦电源项目等。
接近中国国电的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国电的想法是将上述项目全部注入上市公司。
10日启动的煤化工项目,设计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预计总投资21亿元,预计于2010年投产,产值将达到8.3亿元。
预计中的林白(巴林左旗林东站——西乌旗白音华煤田)铁路总投资14亿元,建成后将承担白音华煤田的每年外运3000万吨的任务。另外两个电源项目也投资巨大,根据每千瓦时造价3700元——4000元的造价计算,两个电源项目,总投资至少在96亿元。
简单计算,国电集团打造赤峰煤电运基地的总投资将在130亿元。
而此前,赤峰市政府苦恼的是,“受限于地方经济条件,很难撬动那么大的项目。”赤峰某官员向记者感慨说。
之前,国元证券分析师周海鸥预计ST平能在完成白音华和元宝山煤矿的资产注入后,上市公司煤产能将从600万吨增至3000万吨,成为一个中等规模的煤炭上市公司。而现在,这种预期或不复存在。
“我们对ST平能的远景预期是一个煤电运的综合公司。”某能源分析师告诉记者。
12月12日,交易所披露了平煤实际控制人变更的公告,国电集团出资20亿从赤峰市经委手中收购平煤集团51%的股权,如果交易顺利进行,ST平能的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中国国电集团。
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桩20亿的买卖意味着什么呢?随着实际控制人的变化,原大股东的资产注入承诺是否得到继承?除此之外,国电集团的入主还将给上市公司ST平能带来什么呢?
ST平能12日语焉不详的公告并未对影响作交待。仅在第五项“本次股权转让对本公司的影响中”说明:国电集团将成为平庄能源的实际控制人。
记者初步调查发现:国电集团的入主并非仅仅是实际控制人变更那么简单,一个庞大的投资计划已经在实施中、而依托上市公司的资产注入计划也在酝酿中。
20亿收购平能集团
此次收购事项早在4月的时候就已经初露端倪,国电集团可谓谋划久矣。
2007年4月3日,赤峰市政府与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于签署《关于投资建设煤电化运项目的合作协议》,ST平能的控股股东平煤集团也参与该协议。根据上述协议,国电集团将在保证其控股地位的前提下联合蒙能公司、平煤集团及其他战略合作伙伴共同组建新的煤电化运一体化有限公司。
上述协议的签订,意味着平煤集团已经作为主要合作方,参与国电集团在赤峰煤电运项目的投资。
十余天后,2007年4月17日,平煤集团作出了“在白音华矿符合上市条件并且市场时机适当尽快完成煤炭资产整体上市”的承诺。
初看之下,平煤集团和国电集团的合作与上市公司并不相干。
但双方重组的最终方案却无法绕开上市公司。根据ST平能披露的国电集团后续计划,国电集团、赤峰市经委、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将联合成立新的公司,而国电集团、赤峰市经委所持有的平煤集团股权正是出资中的一部分。新成立的公司暂定名为国电内蒙古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国电蒙能”。
根据上述方案,在新公司国电蒙能的规划中,吸收了全部平煤集团股权,换句话说,平煤集团实际将会被国电蒙能所取代。
记者了解到,根据赤峰市经委与国电集团的约定,原打算注入上市公司的白音华露天煤矿也由新公司国电蒙能负责开发。
白音华煤炭一期设计能力为700万吨,二期设计能力为1500万吨。
ST平能目前的资产主要是:风水沟煤矿、西露天煤矿、六家矿、古山矿、老公营子矿,五座煤矿共同的特点是设计生产能力都相对较低,单一产能均不足200万吨,其中,西露天煤矿更是60年代投产的老井,古山矿也是70年代投产的。上述五座煤矿合计产能也不过700万吨左右。
因此,白音华煤矿的注入成为投资者最为期待的利好。
“新的实际控制人,还是遵守原来大股东的承诺。”近日,ST平能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说。
尽管原来的承诺得到有效继承,但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变更还是增添了很多变数。
对于国电蒙能的定位,公告披露说:开发、建设、运营电源、铁路、煤化工、煤脱水等项目。
“直到12月初,这个重组方案才最后确定,4号开了一会,固定下来,10号签的协议。”平能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一系列投资项目
能够吸引国电集团20亿控股平煤集团的此地丰富的煤炭资源,而控股平煤集团仅仅是投资开发的开始。
平煤集团拥有的煤田有80平方公里,主要由平庄煤田和元宝山煤田构成,可采储量为7.8亿吨,加上已经注入上市公司的煤矿产能其煤炭生产能力为1300万吨左右。
记者了解到,国电集团一个庞大的煤电运基地投资计划已经形成,并已经开始实施。
12月10日,平煤集团和国电集团在赤峰平安大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国电集团副总经理朱永芃在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上说,(国电集团和赤峰市)“通过共同努力,实现平煤集团煤电运化一体化,集团公司将立足赤峰打造蒙东的重要能源基地,并以此辐射东北,辐射全国。”
当日,煤化工项目一期工程也正式启动。
根据国电集团与赤峰市的约定,国电蒙能将陆续启动煤化工项目、林白铁路项目、煤脱水项目、元宝山2×30万千瓦热电项目和林东2×100万千瓦电源项目等。
接近中国国电的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国电的想法是将上述项目全部注入上市公司。
10日启动的煤化工项目,设计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预计总投资21亿元,预计于2010年投产,产值将达到8.3亿元。
预计中的林白(巴林左旗林东站——西乌旗白音华煤田)铁路总投资14亿元,建成后将承担白音华煤田的每年外运3000万吨的任务。另外两个电源项目也投资巨大,根据每千瓦时造价3700元——4000元的造价计算,两个电源项目,总投资至少在96亿元。
简单计算,国电集团打造赤峰煤电运基地的总投资将在130亿元。
而此前,赤峰市政府苦恼的是,“受限于地方经济条件,很难撬动那么大的项目。”赤峰某官员向记者感慨说。
之前,国元证券分析师周海鸥预计ST平能在完成白音华和元宝山煤矿的资产注入后,上市公司煤产能将从600万吨增至3000万吨,成为一个中等规模的煤炭上市公司。而现在,这种预期或不复存在。
“我们对ST平能的远景预期是一个煤电运的综合公司。”某能源分析师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