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凉初透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o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这场冷不防的雨像一个巨大的冰块,在阴沉的上空一边融化,一边散发着冷气,侵袭着这本来还沉浸在夏末温热的小城。
  像是迷失了秋天一样,十堰的夏天往往都是直奔冬季的,这种骤然的变化不知让多少人怨声载道,也不知使多少人红了鼻子、流了鼻涕,至少我是一个。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冷”,成了大家见面问候之辞,为了增加热量,加快新陈代谢而引发的饥饿感,教室里不断有撕开塑料包装袋的声音,还有各种食物散发在空中的香味,蛊惑着每个人的食欲。
  正好老师今儿讲古诗鉴赏,总结出中外文人对秋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悲。秋,这一特定的季节时令所反映出的特征,决定着它带给人们怎样的感受:从浓烈到冷寂,这是一个从躁动到清醒的过程;从热情到平静,这是一个从高潮到接近尾声的过渡;从明快到沉郁,这是一个由薄到厚的转变和适应……
  人在面对寒冷时,有时第一需要的不是厚实保暖的棉衣,而是身边有一个人可以让你依靠,让你取暖。哪怕你们彼此单薄,但内心却如滚烫的开水,沸腾着驱散寒冷。这种温暖让你放心,让你宽心,让你可以抵挡无法抵挡的哆嗦与颤抖。握着对方温热的手,或者,一个密不透风的拥抱,就可以瞬间忽视掉所有的冷感,感受无形中源源不断的热源输送,这是再厚的棉衣、再热的暖手袋所不能及的。
  那独在异乡的人,也是因了这突如其来的凉,添了自己心中那份羁旅之愁吧。一个人面对凉秋,当然会想起家乡,念起故人。幸福是个比较级,要有东西垫底才感觉得到。想起昔日与家人在一起的欢乐,记起自己曾经是多么“仕途显达”,前程似锦,在这场秋雨之后,恍然有一种时过境迁、时不我待的伤感。
  秋风吹落叶,站在一片树林前,有感情的人怎能抗拒感情,有回忆的人怎能抗拒回忆。秋,让情感的世界外延开来,即使是低沉的伤感,那也是灵魂的一次唤醒,精神的一次溯源。
  名师点评:
  郁达夫在他的散文《故都的秋》里曾说:“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秋天让人产生秋思,对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来说,再正常不过了,作者由秋天给人带来的冷寂,想到身体的温暖,想到心理的温暖,由季节的变化想到人世的变化,字里行间涌动着一种淡淡的、无法言说的情愫。
其他文献
纵观2013年的全国高考10几套文综试题,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哲学试题都考查了“分析说明类”试题。其常见设问方式有: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解读材料、说明理解问题等等。  例1 (2013 北京卷 39)中国梦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某班同学围绕“中国梦”畅谈学习体会。  同学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根植于中国的社会现实。这一伟大梦想,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奋斗
期刊
光躺在地上  伤痕累累  她在呻吟  从破裂处  血在缓缓流淌  一块光  开始腐烂  却没有血腥味  也许  她在痛苦中  维持的太久  ——野人《一块光》  知道诗人野人的名字,是源自于几个月前随意浏览网页。当我点击某文学网站的时候,无意中发现有人发表的野人诗作的简评。因为诗评没有勾起我阅读的欲望,所以诗歌也就没有放在心上。直到在前几天,我打开博客的访问记录,发现了野人的"踪迹",心里感觉很好
期刊
传统的高考试卷在“诗歌鉴赏”的题量与赋分上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一般地,给整个“诗歌鉴赏”考点赋8~11分,按题量多少逐题分解,题量多,每一小题赋分就略少,相应地,设题少,则每一小题赋分就稍多,但每一小题最少赋2分,最多赋4分。超过4分即5分以上的题目,其答案就相当于一篇小论文了。下面我们试就审题标志和解题范式谈一些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如下。  审清命题标志  ①受高考考点和总分构成等因素限制,诗歌
期刊
虚实结合是我国古诗词中惯用的表达技巧。诗歌中的“虚”,是指仅凭直觉看不见,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来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它包括幻境、梦境、已逝之景和想象之境。“实”是指客观世界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实结合是指虚和实二者之间相互联系、互相渗透、相互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是高考长久不衰的考点。如何破解这一难点,解
期刊
近几年的高考地理综合题更加注重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命题也趋向于开放性和综合性,重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根据近几年高考题的设问,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题目类型。  1. 特征描述类  描述地理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等。  例1 下图为2013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
期刊
作为历史图表类试题的一部分,历史地图型试题出现许久,大家已不陌生,但是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出题者几乎从未放弃对历史地图试题的青睐,可见历史地图对于我们教学之重要,对大家备考之重要。非但如此,随着高考命题的自主化、试题多样化,许多历史地图试题还利用“熟面孔”,创设出许多新情景,2013年全国卷Ⅰ在主观题和客观题均有涉猎,对于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要求都较高。本文以“地图与历史变迁”为核心,选取近些年历史
期刊
解答区域地理综合题,一般要求同学们能熟练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并能综合运用这些内容。  例题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1月4日,三峡工程坝前水位达到海拔高程172.3米,2008年试验性蓄水任务完成。  材料二 湖北省地质专家组根据现场勘测,确认湖北省秭归县滑坡属特大型深层顺层岩质滑坡。地质结构条件不利山体的稳定,岩体结构破碎,切层裂隙发育,岩层与斜坡组成顺向坡,且斜坡大于岩层倾
期刊
课标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深刻认识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进一步以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注意渗透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例1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产生的废气影响气候、危及人体健康的问题日益严峻。因而,太阳能
期刊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作为时代的产物,既是一种政治主张,更是一种文化理念。他在提出三民主义时,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西方先进文化的理念相结合,并借鉴了部分近代社会主义学说,在中西文明相碰撞的过程中全面阐发了三民主义的文化宗旨,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时代特色。本文精选例题,从孙中山三民主义对中西方文化的继承、吸收与借鉴的角度入手,重新解读三民主义思想。  一、三民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例1
期刊
绵绵秋雨初停,被阴雨折磨的人们倍感精神,园中那棵银杏树却在凉风里凝望着它散落一地的叶。那些叶片,有些还泛着青涩,现在却跌落尘埃,夏日曾同自己一起歌唱的风从头顶轻快地掠过。  身上还沾着黏湿的泥土,一片银杏叶却极力起身张望想要逃离,它的叶柄尚是鲜绿,叶尖却已显出褐色的失去活力的征兆。地上其它的叶片嫉妒它娇弱的绿,冷眼相待这“天涯论落人”,树上仍挺直的银杏叶则对它过早的飘零露出鄙夷和不满。近旁的它们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