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前农村初级中学德育教育活动面临了新的情况,文章以所在学校的德育活动进行了个案研究。在“以人为本”和“渗透教育”的德育理念指引下,开展多样的“生活化”德育、“互动”“体验”式的生态课堂和“系统”“实用”的激励机制的行动研究,在唤醒、激励和鼓舞中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成长。
【关键词】 以生为本 行动研究 德育活动 农村初中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9-006-02
近年来,在信息化网络浪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意识的渗透,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尤其对农村初级中学影响更为严峻。长期以来,农村留守儿童相对较多,加上所在地区民办中学的掐尖录取,导致留在本区域的就近入学的生源参差不齐。相对来说,生源是一届不如一届。这就使得学校传统的德育工作出现了瓶颈——学校德育教育效果不明显,学校教学质量逐年下降。面对“一届不如一届、越来越难管、越管越差”的现状,一线教师更是苦不堪言。
以上状况,应该是我国农村初级中学普遍面临的局面。作为建校三十几年的老牌农村初级中学,我校在新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顺应时代的要求,在教育教学方面展开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在“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指引下,把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作为改革的首发举措。而加强德育工作,首要从转变观念入手,从而树立了“为了一切学生”和“全员德育”的观念。这两种观念,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和“渗透教育”的德育理念。在正确理念的指引下,我校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管理模式。在德育实施过程中,不断展现了德育的活力与实效。我校“以人为本”的德育实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变单一的“说教式”德育为多样的“生活化”德育
“生活化”德育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就是把德育贯穿于学生的生活过程之中,体现在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甚至是每一个细节中。把德育视为一种实践活动,让孩子真正去体验。“生活教育”也就是“养成教育”。对于刚升上中学的孩子,意味着他们要告别童年期的依赖心理,逐步迈入自理独立的青少年时期,也有一部分同学要住校过寄宿生活,这个时期开展养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对七年级学生,我校以“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为核心来开展“养成教育”。于是。开学伊始,就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把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为规范,通过具体的德育实践贯彻执行下去,目的是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作为我校的一名学生,就要做到常规的“五个好”。一是德育规范好:规范着装,见面问好;上下楼靠右,严禁三乱(扔、吐、放);在校禁用手机。这是对学生仪容仪表及举止行为的总规范要求。做到了这个,作为学生,才有资格走进校门,走进教室。二是早读三好:身体坐正好;书本端立好;大声朗读好。这是对每天的早读要求。自从这个要求实施以来,我校行政领导和老师得出了一个结论:一个班早读的风貌就决定了这个班的班风学风状况。“一天之计在于晨”,早读的好习惯一旦养成,就带动了其它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三是课间跑操五好:快速集队好;步伐整齐好;声音洪亮好;反思成长好;保持安静好。大课间体育活动,我校以跑操为主,跑完操后,各班在操场指定位置进行课间小结反思。这是我校德育的最大亮点之一,收到了很好的德育效果,也受到了来校视导的上级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全校性的日常行为活动,可以看出一个学校的整体风貌。课间反思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完全放手给学生,在班干部组织下,由各小组长或轮值学生对班级各方面的情况进行总结反思,是学生开展自主管理的平台。在一天天的坚持下,一批批小老师、小管理者脱颖而出,并辐射到其他同学身上,从而实现了每个学生的自主自我管理。四是餐厅四好:排队打饭好;桌面整洁好;文明就餐好;珍惜粮食好。五是宿舍四好:按时关灯好;及时就寝好;节约用水好;服从管理好。
还有学校“午唱午测”的自主管理、体育器材的开放式管理及各班级自行制定的日常管理制度等等。这一系列的生活德育一一落实到了每天的学习生活之中,一条条规章制度化作一幅幅和谐动态的校园场景,彰显了德育的活力。逐步实现了由班级到个人的自主管理,唤醒了學生的自主自觉意识。
以上的“养成教育”,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学生每天必须身体力行的习惯,它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会吃饭、会睡觉、会交流、会学习、会珍惜、顾大局、爱集体等等的“生活德育”就深深地根植在学生的心中,并将成为他们一生的行为习惯。
二、变“灌输”“被动”式的传统课堂为“互动”“体验”式的生态课堂
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学生在校接受教育,80%的时间在课堂,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育人的契机。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育人,抓住课堂,就抓住了“全员德育”的精髓,就抓准了学校德育的命脉。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为主,教师一板一眼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以耳听以手抄来接受知识——这种“填鸭式”课堂难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当今开放式、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对学生视听的冲击,网络时代各种手机游戏、泛滥的短视频等对青少年的诱惑,青少年很容易被这些光怪陆离形形色色的“快餐文化”所吸引甚至沉迷其中,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心理。暗流涌动中一批批“不想学”“不会学”“学不会”的后进学生不断出现。试想,这样一批在课堂上无所事事、只盼着课余玩手机的学生,课堂之外的其它各种活动对教育和改变他们会有多大作用?课堂,作为德育的主阵地,如果还不做相应变革的话,德育就只是空洞无用的条条框框了。
社会在变,学生在变,我们的课堂必须变。在“变”的推动下,在学校领导层的英明决策和布局下,我校“135”生态课堂改革顺利展开。生态课堂是以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为切入点,体现生命的真状态,焕发生命活力,让学生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的课堂形式,它以“人本、合作、互动、体验、和谐”为主要特征。“135”生态课堂“一”是“一个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三”是“三个要素”,充盈情感、自主自由、合作互帮;“五”是“五个环节”,预习、交流、展示、点拨、反馈。“135”生态课堂模式,以“互动”和“体验”为核心特征,体现“以人为本”“个性成长”的教育理念,展现形式多样的活力课堂。如“互动”形式可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学本资料)互动、课堂预设和生成的互动等等;“体验”的形式就更多了,五个课堂环节都需要思、看、听、说、读、写、画、演、唱、评等相结合的具体体验活动来达成。 我校的“135”生态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四人到六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一个班级通常分成6—10个小组,小组成员就近入座。在小组长的引领下,制定小组公约,开展互帮互学、自主共管的学习生活。“135”生态课堂中,最为精彩最能展示学生个性和带给学生成就感的就是展示环节。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爬板展示,通常是用来展示小组的预习成果的。每个小组都有一块专属于本组展示的地盘(学校充分利用教室内外的墙壁,粉饰成几个小黑板以做板书展示),小组根据科任老师的要求在课前用粉笔展示出自己小组的预习成果。要求小组内成员轮流上去书写展示,老师当堂会从版面、内容两个主要方面做出评价。课堂之初,小组竞争模式就已开启了!课堂之中,就有口头展示(朗读、演讲、质疑、辩论等)、演示展示、作业笔记展示等。从展示的主体来分,可以是个人展示、组内多人展示、组外合作展示等等。光一个展示环节,就把学生的思维、活力、能力充分的调动了起来!
这样的学习模式,每个学生不只是在课堂上发展个性,享受体验的成功感,还把“合作”“体验”的行为模式辐射到其它的活动之中,从而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行动力,激发了他们的内在表现欲和求知欲,满足了他们被尊重被赏识的情感需求。
这种以“互动”“体验”为主要特征的生态课堂,既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和提高,又关注学生情感態度和价值观的需求和养成,通俗地讲,就是既正视成绩,又重视学生成长,这就是德育阵地——课堂,最该有的本真!
三、变“随意”“空洞”的激发方式为“系统”“实用”的激励机制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对学生肯定、表扬、奖励,能极大地唤醒、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但要建立一个持续有效,全面系统的激励机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不是一个科任老师或班主任能做到的,个人的激发形式往往带有随意性甚至只能在学生面前立“口头支票”,很难收到持久广泛的激励效果。我校在实施课堂改革的同时,就建立起了“135”生态课堂星光大道的激励机制。
“135”生态课堂星光大道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每一堂课老师会对学习小组的课堂各环节的表现进行同步的分数评价(这是即时激励),每周统计每天的得分评出周冠军并及时榜上公布。每月统计每周得分,评选出每班一个月冠军小组,一个优秀小组长,两名优秀学员,下个月的第一周在年级集会公布并及时颁发他们自己钦定的心仪奖品(大多数是他们喜欢的健康零食和网红小礼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每个学期各班在月冠军的基础上评选出一个小组为班级总冠军,最后班级之间通过全校性的才艺竞赛,决定各年级各一名年级总冠军。获得年级总冠军的班级,除了学校给予班级每个人的一份小奖励之外,年级总冠军小组成员有外出研学的机会,经费全部由学校承担,这是个大大的激励礼包,是学生们最渴慕和期待的。每一次的颁奖仪式,就是学生们的一次狂欢节日。在领奖时他们脸上洋溢的灿烂笑容,有欣喜和自豪的情感,会影响感染到在场的每一位师生。这样,一个时间跨度长(从每节课——每天——每周——每月—— 一个学期),受益面广(每个学生——每个小组——每个班级—最荣耀的星光小组),激励形式多样(从分数评价——物质奖励——物质——精神和文化的奖励),激励意义重大(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素质培养和展示的平台)的完整化、系统化、操作性强、现实意义巨大的激励机制就形成了。这是我校改革小组的集体智慧。这套星光大道的激励机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达成了在唤醒、激励和鼓舞中实现自主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德育目标。
当代教育家郭思乐在所著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学校的德育就是要为践行这个宗旨而不懈努力。作为一名有近三十年教龄的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育人工作的任重和道远。
[ 参 考 文 献 ]
[1]付方军编著.《让课堂焕发生命力——生态课堂之探索》之P8《对“135”生态课堂的诠释及实施计划》,作者:付方军.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10.
[2]付方军编著.《让课堂焕发生命力——生态课堂之探索》之P8《对“135”生态课堂的诠释及实施计划》,作者:付方军.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10.
【关键词】 以生为本 行动研究 德育活动 农村初中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9-006-02
近年来,在信息化网络浪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意识的渗透,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尤其对农村初级中学影响更为严峻。长期以来,农村留守儿童相对较多,加上所在地区民办中学的掐尖录取,导致留在本区域的就近入学的生源参差不齐。相对来说,生源是一届不如一届。这就使得学校传统的德育工作出现了瓶颈——学校德育教育效果不明显,学校教学质量逐年下降。面对“一届不如一届、越来越难管、越管越差”的现状,一线教师更是苦不堪言。
以上状况,应该是我国农村初级中学普遍面临的局面。作为建校三十几年的老牌农村初级中学,我校在新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顺应时代的要求,在教育教学方面展开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在“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指引下,把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作为改革的首发举措。而加强德育工作,首要从转变观念入手,从而树立了“为了一切学生”和“全员德育”的观念。这两种观念,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和“渗透教育”的德育理念。在正确理念的指引下,我校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管理模式。在德育实施过程中,不断展现了德育的活力与实效。我校“以人为本”的德育实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变单一的“说教式”德育为多样的“生活化”德育
“生活化”德育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就是把德育贯穿于学生的生活过程之中,体现在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甚至是每一个细节中。把德育视为一种实践活动,让孩子真正去体验。“生活教育”也就是“养成教育”。对于刚升上中学的孩子,意味着他们要告别童年期的依赖心理,逐步迈入自理独立的青少年时期,也有一部分同学要住校过寄宿生活,这个时期开展养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对七年级学生,我校以“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为核心来开展“养成教育”。于是。开学伊始,就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把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为规范,通过具体的德育实践贯彻执行下去,目的是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作为我校的一名学生,就要做到常规的“五个好”。一是德育规范好:规范着装,见面问好;上下楼靠右,严禁三乱(扔、吐、放);在校禁用手机。这是对学生仪容仪表及举止行为的总规范要求。做到了这个,作为学生,才有资格走进校门,走进教室。二是早读三好:身体坐正好;书本端立好;大声朗读好。这是对每天的早读要求。自从这个要求实施以来,我校行政领导和老师得出了一个结论:一个班早读的风貌就决定了这个班的班风学风状况。“一天之计在于晨”,早读的好习惯一旦养成,就带动了其它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三是课间跑操五好:快速集队好;步伐整齐好;声音洪亮好;反思成长好;保持安静好。大课间体育活动,我校以跑操为主,跑完操后,各班在操场指定位置进行课间小结反思。这是我校德育的最大亮点之一,收到了很好的德育效果,也受到了来校视导的上级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全校性的日常行为活动,可以看出一个学校的整体风貌。课间反思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完全放手给学生,在班干部组织下,由各小组长或轮值学生对班级各方面的情况进行总结反思,是学生开展自主管理的平台。在一天天的坚持下,一批批小老师、小管理者脱颖而出,并辐射到其他同学身上,从而实现了每个学生的自主自我管理。四是餐厅四好:排队打饭好;桌面整洁好;文明就餐好;珍惜粮食好。五是宿舍四好:按时关灯好;及时就寝好;节约用水好;服从管理好。
还有学校“午唱午测”的自主管理、体育器材的开放式管理及各班级自行制定的日常管理制度等等。这一系列的生活德育一一落实到了每天的学习生活之中,一条条规章制度化作一幅幅和谐动态的校园场景,彰显了德育的活力。逐步实现了由班级到个人的自主管理,唤醒了學生的自主自觉意识。
以上的“养成教育”,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学生每天必须身体力行的习惯,它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会吃饭、会睡觉、会交流、会学习、会珍惜、顾大局、爱集体等等的“生活德育”就深深地根植在学生的心中,并将成为他们一生的行为习惯。
二、变“灌输”“被动”式的传统课堂为“互动”“体验”式的生态课堂
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学生在校接受教育,80%的时间在课堂,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育人的契机。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育人,抓住课堂,就抓住了“全员德育”的精髓,就抓准了学校德育的命脉。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为主,教师一板一眼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以耳听以手抄来接受知识——这种“填鸭式”课堂难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当今开放式、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对学生视听的冲击,网络时代各种手机游戏、泛滥的短视频等对青少年的诱惑,青少年很容易被这些光怪陆离形形色色的“快餐文化”所吸引甚至沉迷其中,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心理。暗流涌动中一批批“不想学”“不会学”“学不会”的后进学生不断出现。试想,这样一批在课堂上无所事事、只盼着课余玩手机的学生,课堂之外的其它各种活动对教育和改变他们会有多大作用?课堂,作为德育的主阵地,如果还不做相应变革的话,德育就只是空洞无用的条条框框了。
社会在变,学生在变,我们的课堂必须变。在“变”的推动下,在学校领导层的英明决策和布局下,我校“135”生态课堂改革顺利展开。生态课堂是以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为切入点,体现生命的真状态,焕发生命活力,让学生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的课堂形式,它以“人本、合作、互动、体验、和谐”为主要特征。“135”生态课堂“一”是“一个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三”是“三个要素”,充盈情感、自主自由、合作互帮;“五”是“五个环节”,预习、交流、展示、点拨、反馈。“135”生态课堂模式,以“互动”和“体验”为核心特征,体现“以人为本”“个性成长”的教育理念,展现形式多样的活力课堂。如“互动”形式可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学本资料)互动、课堂预设和生成的互动等等;“体验”的形式就更多了,五个课堂环节都需要思、看、听、说、读、写、画、演、唱、评等相结合的具体体验活动来达成。 我校的“135”生态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四人到六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一个班级通常分成6—10个小组,小组成员就近入座。在小组长的引领下,制定小组公约,开展互帮互学、自主共管的学习生活。“135”生态课堂中,最为精彩最能展示学生个性和带给学生成就感的就是展示环节。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爬板展示,通常是用来展示小组的预习成果的。每个小组都有一块专属于本组展示的地盘(学校充分利用教室内外的墙壁,粉饰成几个小黑板以做板书展示),小组根据科任老师的要求在课前用粉笔展示出自己小组的预习成果。要求小组内成员轮流上去书写展示,老师当堂会从版面、内容两个主要方面做出评价。课堂之初,小组竞争模式就已开启了!课堂之中,就有口头展示(朗读、演讲、质疑、辩论等)、演示展示、作业笔记展示等。从展示的主体来分,可以是个人展示、组内多人展示、组外合作展示等等。光一个展示环节,就把学生的思维、活力、能力充分的调动了起来!
这样的学习模式,每个学生不只是在课堂上发展个性,享受体验的成功感,还把“合作”“体验”的行为模式辐射到其它的活动之中,从而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行动力,激发了他们的内在表现欲和求知欲,满足了他们被尊重被赏识的情感需求。
这种以“互动”“体验”为主要特征的生态课堂,既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和提高,又关注学生情感態度和价值观的需求和养成,通俗地讲,就是既正视成绩,又重视学生成长,这就是德育阵地——课堂,最该有的本真!
三、变“随意”“空洞”的激发方式为“系统”“实用”的激励机制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对学生肯定、表扬、奖励,能极大地唤醒、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但要建立一个持续有效,全面系统的激励机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不是一个科任老师或班主任能做到的,个人的激发形式往往带有随意性甚至只能在学生面前立“口头支票”,很难收到持久广泛的激励效果。我校在实施课堂改革的同时,就建立起了“135”生态课堂星光大道的激励机制。
“135”生态课堂星光大道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每一堂课老师会对学习小组的课堂各环节的表现进行同步的分数评价(这是即时激励),每周统计每天的得分评出周冠军并及时榜上公布。每月统计每周得分,评选出每班一个月冠军小组,一个优秀小组长,两名优秀学员,下个月的第一周在年级集会公布并及时颁发他们自己钦定的心仪奖品(大多数是他们喜欢的健康零食和网红小礼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每个学期各班在月冠军的基础上评选出一个小组为班级总冠军,最后班级之间通过全校性的才艺竞赛,决定各年级各一名年级总冠军。获得年级总冠军的班级,除了学校给予班级每个人的一份小奖励之外,年级总冠军小组成员有外出研学的机会,经费全部由学校承担,这是个大大的激励礼包,是学生们最渴慕和期待的。每一次的颁奖仪式,就是学生们的一次狂欢节日。在领奖时他们脸上洋溢的灿烂笑容,有欣喜和自豪的情感,会影响感染到在场的每一位师生。这样,一个时间跨度长(从每节课——每天——每周——每月—— 一个学期),受益面广(每个学生——每个小组——每个班级—最荣耀的星光小组),激励形式多样(从分数评价——物质奖励——物质——精神和文化的奖励),激励意义重大(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素质培养和展示的平台)的完整化、系统化、操作性强、现实意义巨大的激励机制就形成了。这是我校改革小组的集体智慧。这套星光大道的激励机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达成了在唤醒、激励和鼓舞中实现自主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德育目标。
当代教育家郭思乐在所著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学校的德育就是要为践行这个宗旨而不懈努力。作为一名有近三十年教龄的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育人工作的任重和道远。
[ 参 考 文 献 ]
[1]付方军编著.《让课堂焕发生命力——生态课堂之探索》之P8《对“135”生态课堂的诠释及实施计划》,作者:付方军.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10.
[2]付方军编著.《让课堂焕发生命力——生态课堂之探索》之P8《对“135”生态课堂的诠释及实施计划》,作者:付方军.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