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CSCL的理论基础及协作原则

来源 :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09b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学习的社会属性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协作学习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计算机技术的介入促成了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诞生和迅速发展。本文分析了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内涵,提出把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活动理论和群体动力学作为CSCL的核心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CSCL的协作原则。
  [关键词]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维果茨基,协作原则。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09)02-0009-04
  
  随着学习的社会属性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协作学习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计算机技术的介入促成了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简称CSCL)的诞生和迅速发展。本文分析了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内涵,提出把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活动理论和群体动力学作为CSCL的核心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CSCL的协作原则。
  
  1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简单地讲就是把协作学习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辅助、支持和优化协作学习。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人们对于CSCL含义的理解各不相同,其中美国著名学者考希曼(Koschmann)的观点代表了CSCL研究的主流。
  考希曼认为,CSCL是教育技术领域的一种新兴范式,同其前身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智能导师系统(ITS)等相比,在学习、教育、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差异。CSCL解决如何通过技术支持协作学习,以增强伙伴之间的交互和小组协调工作;协作和技术如何促进共同体成员间的共享、分布知识和专家意见。考希曼还对CSCL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认为对于CSCL的研究趋向于过程而不是结果,其研究方法注重描述性而不是实验性。此外,对CSCL的研究应关注参与者的交谈、学习团队的作品和学习者本人对其工作的解释等。
  2002年,考希曼在CSCL2002大会主题报告中提出了CSCL的定义[1],“CSCL这门学科着重研究在共同活动环境中的意义和意义缔造实践(The Practices of Meaning-Making),以及设计的人工制品被这些实践活动应用为中介的方式”。
  “意义缔造实践”意味着公共的、可观察的和社会共同具有的现象,它明确了CSCL研究的基本含义。CSCL是一门人类科学,探讨的是对主体所具有的观点和行为的解释。因此,更需要针对学习实践的质化研究[2]。但是,这在CSCL的研究活动中并不突出,甚至在对互动过程(而非个人的学习结果)详细分析中,通常把观察到的特征划入既定的类别,然后统计它们的数目。这些类别编码实际上用既定的类别代替了需观察的活动现象,并非致力于在这些现象独特的境脉中去发现揭示其特征。
  “在共同活动环境中的意义缔造实践”也称作“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或团体认知,就是说学习不仅仅是通过互动而得以实现,而且也是由参与的学习者之间的互动组成。除了了解参与者的认知过程是怎样被社会性的互动影响外,还需要了解学习本身是如何在参与者的互动中产生的。
  “设计的人工制品被共享的意义缔造实践活动应用为中介的方式” 其含义是指:CSCL将技术看作是意义形成的中介,软件工具设计的目标是为了支持协作学习。在CSCL环境中,个人中团体的互动以计算机环境为中介。用计算机支持来达成主体互动的意义赋予正是这个领域的独特之处。CSCL着重于设计和研究本质上社会性的技术。本质上社会性也就是说,技术是特意设计用来作为社会活动的中介并鼓励社会活动,这些社会活动构成了团体学习并引导了个体学习。设计应该充分利用技术提供的独特机会而不是复制通过其他方式也可以达成的学习支持,甚至是试图强制技术变成自身并不合适的东西。
  考希曼2002年的新定义指出CSCL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在共同活动中意义缔造的实践”和“实现意义缔造实践的途径”,具有非常深刻的见解,代表了CSCL领域的研究主流,获得了广泛认同。
  
  2CSCL的理论基础
  
  人们对于CSCL含义的理解各不相同,其根源就在于每位研究者的背景和理论基础不同。很多理论都可以作为CSCL研究的理论基础,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黄荣怀教授提出学习理论、群体动力学和活动理论作为CSCL的理论基础[3];华南师范大学的赵建华博士认为CSCL的理论基础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抛锚式教学,分布式认知理论、认知灵活性理论、认知学徒理论、情景认知理论和自我调节学习/元认知理论[2]。实际上,CSCL的理论基础远不止上述这些,但是过多的理论罗列往往会使人感到迷茫,无所适从。根据考希曼2002年对CSCL研究和实践的总结,从指导CSCL应用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CSCL的核心理论基础包括: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活动理论和群体动力学。
  2.1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告诉人们为什么要进行协作学习。维果茨基认为:“在儿童的文化发展中,每种机能都是在两个方面两次登台,首先是社会的作为一种心理间范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其次是心理的儿童内部的心理内范畴——所有高级心理机能都是社会关系的内化。”[4]他的社会文化理论揭示了人类心理发展的两个基本规律:人所特有的被中介的心理机能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人所特有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能转化至内部,成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结构,也即内化的过程。高级心理活动则依赖于心理工具(如语言、符号、记号等)的中介行为。成人在与儿童的共同活动中将这些心理工具教给儿童,儿童再将之内化并作为中介因素在其高级心理活动中发挥调节作用。
  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的概念来描述儿童现有问题解决水平和他在成人帮助下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成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发展区”就是学习者个体在能力更高的同伴、成人或工具的帮助下可以达到的行为区域。按照维果茨基的观点,同伴之间的交互和脚手架对于学生个体的认知发展和知识获得是非常重要的,协作活动能够使学习者可能在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从而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最进发展区是一个动态的区间,随着学习者理解和技能的发展而随之移动,以保持刚好超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既能够提供足够的挑战,但又不能太难而无法达到。维果茨基对协作活动的影响作了描述:“功能首先是在集体中以儿童间的关系为形式形成的,然后才成为个体的心理功能……研究表明,反省源自于争辩”。
  2.2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为如何开展协作学习提供了大致的框架。恩格斯托姆(Engestrm)提出,活动理论中分析的基本单元是活动。活动是由活动系统组成的,包括三个核心成份(主体、团体和客体/对象)和三个次要成份(工具、规则和分工),见图1。
  
  其中主体指的是活动中的个体或小组,活动系统是从他们的观点感知的。客体指的是“原材料”和“问题空间”。所有活动都是以客体为导向的,并且,在物理的和符号的、外部的和内部的中介工具(包括工具和符号)支持下,客体被塑造并转换成结果。把客体转换成结果的过程表现了活动的目的和意图。共同体由若干个体和小组组成,他们共享客体并且自我建构以区别于其他的共同体。不同的共同体协商出不同的规则与惯例。分工指的是共同体内的横向的任务分配及活动系统内纵向的权力和地位的分配。大多数组织在横向与纵向上都不断变化。规则指的是制约行动和在活动系统内交互作用的显性及隐性的规则、标准和习俗。工具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手段。它们可以是转换过程中使用的任何东西,如榔头、计算机,符号、程序语言、模式或启发等抽象的、精神上的东西。对特定文化工具的使用形成了人们的活动和思维的方式[5]。
  活动是具有一定的层次的[6]:第一层是目的性层次:活动(Activity)是客体导向的,要实现一定的目标,驱动活动的动力是主体的动机(Motive);第二是功能性层次:行动(Action)是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要实现活动并最后满足动机,行为往往是目标(Goal)导向的;第三是常规性层次:操作(Operation)是指一定条件(Condition)下的操作,行为是靠一系列的操作完成的,这些操作是无意识的、自动化的,且依赖于一定的条件。所有的操作最初都是行为,需要有意识的努力,随着实践和内化的进行,越来越自动化。活动分解成行为,并最终分解成操作,见图2。
  
  2.3群体动力学
  学习的社会属性已经成为共识,谈及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便离不开社会心理学。特别是CSCL的发展正朝向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非实时-远程”学习模式,如何为CSCL系统安装一个强劲的发动机,以保证CSCL系统持续、高效地运作,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0世纪4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勒温在其心理动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的概念。他从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研究群体条件下个体行为的特点和规律,并重点研究影响群体发展动向的各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勒温认为:个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能量系统,群体内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交互作用,而所谓“群体动力”是指来自集体内部的一种“能源”。群体为满足共同的需要在寻求与确定各种准社会的目标,于是便会出现各种能量的汇聚、冲突、平衡与失衡以及群体行为的趋向和拒斥等现象。
  黄荣怀教授认为[3]:群体是个体的共同体。个体按某种特征结合在一起,进行共同的活动,相互交流,就形成了群体。群体的规范对群体成员所产生的压力,在一定限度内使整个群体为实现群体目标而明确责任分工和统一行动步调,指导个体的行为。群体的凝聚力则是群体发展水平的标志,它是成员发生作用的所有力量的汇合,表现在成员的心理感受方面,即为认同感、归属感和力量感。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主要有社会的助长和致弱作用、活动人数对个人活动效率的影响以及集体讨论和决议对个体的影响。
  群体既然是一个具有内在动力的整体,因此,一般来说,要改变个体首先要设法改变群体,群体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改变,会直接对其中的个体产生压力,促使个体的行为向着与群体一致的方向转变。通过改变群体而改变个体,比直接改变个体要省力得多。从理论上讲,这一思想体现了动力整体论的原则,从实践研究上讲,勒温也得到了这样的结论[7]。
  从群体动力的角度来看,协作学习理论的核心可以用简单的话来表述:当所有的人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互勉(愿意做任何促使小组成功的事)、互助(力使小组成功)、和互爱(因为人都喜欢别人帮助自己达到目的,而协作最能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3]。
  
  3CSCL的协作原则
  
  戴维乔纳森认为有关学习的研究受到了建构主义和社会理论(社会文化和社会认知理论)的影响;对学习本质的假设在认识论和本体论上发生了改变;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实质也发生了改变,从关注教学传递系统(Instructi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s)逐步转向关注基于实践的、协作性的学习系统(Practice-based、Collaborative Learning Systems)。乔纳森研究了大量关于CSCL的实验研究和案例研究,针对每个试验和案例都指出了其研究发现和研究局限。在此基础之上,乔纳森从7个方面提出了基于研究的协作原则[8]:
  1)技术的性质。要首先确认学习者的哪些特点会和使用技术发生相互作用,然后选择适合教学法的技术,并且在设计教学实践时充分利用技术的这些特性;
  2)小组的构成。要从小组规模、性别差异和学习者特征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小组的构成。活动理论和分布式认知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框架,以认识活动(包括在线小组活动)是如何以工具、符号系统、分工和文化习俗为中介的。选择具有适合的给养(Affordances)、任务约束、小组构成和角色的CSCL系统以支持协作和促进学习;
  3)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般分为三种类型:案例研究、辩论和问题解决。在CSCL中,有意义的协作需要有意义的任务,而且任务越是复杂和困难,学生越能够有意义地协作。乔纳森指出,越是结构不良的问题,越接近于真实的复杂世界,也就越需要协作才能完成。因此,他推荐使用复杂、真实、有意义的任务。另外作为在线协调者,要为任务提供评价量规以引导协作;
  4)导师的角色。CSCL的一个假设是教学交流和合作活动需要导师(例如:教师、专家)的支持。移情(Empathy)、热情(Enthusiasm)和友善(Friendliness)等品质是在线导师最为需要的。乔纳森提示导师,在“在线环境”下,学生对意义含混、教学要求不一致等情况容忍度较低;导师必须给予及时反馈,学生对延迟的容忍度也很低;导师应提供干预或引导以支持学习任务。教练(Coaching)是一种重要的角色,比传播信息更加重要;
  5)共同体的形成。温格(Wenger)提出了一个学习的社会理论,强调应用情境性实践和社会情境来设计学习的体验。他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社会性参与;社会组织中的“参与”为现实世界中的活动赋予了意义,提供了共享的视角和资源以保持在活动中的持续投入。在线共同体如何支持社会性交互?交互是如何影响学习和共同体建立的结果的?针对这两个问题,乔纳森提出需要使用社会性内容;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建立小组并让学生担任主持的角色;以及采用利用分享的教学模式等;
  6)评价的性质。没有单一的评价形式能用来评价有意义的学习;学习的结果越是复杂,就越需要各种评价方式。研究者需要在研究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以便验证复杂的社会性和认知结果。在众多协作性交流的分析技术中,乔纳森认为以计算机为中介的话语分析(Computer-Mediated Discourse Analysis)是最有前景的;
  7)对协作和知识建构的支撑。富有意义的会话是CSCL的核心。支撑不同种类的会话,对于促进不同形式的生产性推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潜在作用。设计CSCL系统时,首先要确定那些最能够支持学生讨论活动的推理的特性,然后根据这个模型为会话添加约束。例如,望景楼(Belvedere)系统通过节点和连接来限定讨论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论辩活动增加了。
  乔纳森在大量实验和案例的基础上所总结的协作原则,对于从事CSCL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原则并不是金科玉律,因为它们的提出都是有其具体情景和条件的。乔纳森本人也在提醒研究者要“把这些研究看作是探索性的而非证实性的”。所以需要灵活地加以运用。
  
  4结束语
  
  随着学习的社会属性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以及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笔者从CSCL的概念、理论基础以及协作原则等较深层次对CSCL进行了探讨,旨在深刻把握CSCL的内涵,正确指导CSCL实践应用。笔者分析了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概念,提出把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活动理论和群体动力学作为CSCL的核心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笔者探讨了戴维乔纳森所提出的CSCL的协作原则。
  
  参考文献
  1CSCL Conference 2007.Mice,Minds and Sociaty[DB/OL].(2007-07-01)[2008-09-15].http://www.isls.org/cscl2007.
  2赵建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4.
  3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敎育出版社,2003:1.
  4 麻彦坤.维果茨基社会建构论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外国教育研究,2004,(12):6-9.
  5项国雄.活动理论及其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00,(6):9-14.
  6 吕巾娇,等.活动理论的发展脉络与应用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7,(1):8-14.
  7 杨鑫辉.心理学通史(第5卷)外国心理学流派(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74.
  8David H J,etal.The Collaboration Principle in Multimedia Learning In Richard E. Mayer[C]//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Multimedia Learning.U 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247.
其他文献
[摘要]介绍了OBE教学理念下培养方案的制定方法,同时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OBE核心教育理念,提出了“构建式”教学方法和项目驱动式教学设计。以《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为例,依据当前社会及企业对机械类学生能力的需求,制定了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及能力矩阵,阐述了该门课的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以项目为主线,将项目与课堂、作业、实验和考试相融合,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
【摘 要】分析了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教学理论不足、运用知识内化规律不到位、专注创新能力培养不够、学科特色不突出、闭环反馈缺失等问题,提出基于MOOC和开放式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取得深化翻转课堂教学理论应用并弥补其理论不足、充分尊重知识内化规律、各教学环节形成闭环反馈、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教学模式体现管理学学科特色等教学效果。最后得出基于MOOC和开放式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切
在命运的转角遇到你  然后  看到命运的脸孔    恩慈拥抱了他,这个让他不敢碰触的女子,此刻就在自己怀中,再不是清冷,而是散发着温暖的气息。恩慈笑眯眯地问他,“想住得好一点还是和我一样住在小旅馆里?”从辉笑眯眯地望着她,不讲话,恩慈便也笑。他们一同到了恩慈住的小旅店,是一个中间有天井的小院落,二层小楼的小旅店,身边是或匆匆或悠闲的旅人,见到彼此或高声或微笑着打招呼。很多人见到恩慈上来拥抱她,和她
[摘 要] 无论对于教育、管理还是社会问题,“创新”都成为时代的关键词,特别是在高等学校,创新及创业教育正在成为教师和学生追逐的热点。可是创新究竟是怎样发生的,传统社会为什么不能创新,信息化时代为什么成了创新的时代,人才和组织以及社会如何才能持续创新以推动个人、组织以及社会的持续发展,是该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势科学;创新;教育学理论研究;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0 [文
摘 要 为了解教育领域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UE/UX)的国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1983~2018年35年间Web of Science上发表的763篇与教育教学领域“用户体验”相关的文献为分析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这些论文的发表时间、作者、国家/地区及机构分布、期刊来源、学科、关键词、高影响力文献等内容信息进行梳理,研究发现:(1)教育领域用户体验国际研究自198
这是一对让人羡慕的孪生姐妹,长得同样的漂亮。当她们渐渐地成长,所有不相同的地方便开始显露出来。上学以后,姐姐聪明伶俐,能言善辩,妹妹却性格内向,沉默寡言。  按理说,内向的孩子一般都学习好,可是在这对姐妹身上,表现得却恰恰相反。虽然妹妹一直很努力,可学习却总是上不来,在班上处于下游。而姐姐每天也不见得怎么学习,却一直是班上的尖子。对此,姐姐不骄傲,妹妹也不自卑,两人还是好得跟一个人似的。每次姐姐在
[摘 要]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的作文题引发社会关注,许多媒体都向公众解释了它背后的“幸存者偏差”原理。人们对于这种统计原理所表现出的热情源自于整个社会,特别是知识界的一种思想风尚的转变。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人文学科各门类越来越趋于独立和专业化,同时在传统人文学科领域中也开始有更多的数理方法的介入。这些变化使得人们在认识领域中更加强调缜密的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这对语文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
新单位离本市人气最高的商业街很近,这使经常因为晕车不能闲逛的我如获特赦。午饭后没事就去转一圈。起初,去服装商城,一天下来便发现在这个素有诚信、平民之称的商城内,一套普通内衣也要二三百块,毛衫、外套之类更不用说,千八百属平常,不由一声叹息。然后去情侣在吧、心语星愿一类的店,那里面都是些很精致的小东西,比如卡通手套之类,倒是一般女人都喜欢的,而且也承受得起,但是久了也腻。后来去逛皮草,在这种地方,就彻
这个家,爸爸是带冒号的领导。他知名度大,三教九流交往也多,每年总是他占据的条目最多。去年那份档案上这10条他一人占了4条,除了第一条说10月19日小外甥来到我们这个家,我们每人称谓升了一档以外,接下来2、3、4、5条记录的都是爸爸的风采:到北京出席《公关世界》百期总结表彰大会,加入江苏省作家协会,登泰山去曲阜……再下边是我们几个的。  总体上看,一家4代,包括老祖母,每个人都有一条二条。惟独记述妈
[摘要]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正从资源驱动、劳动力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培养方法和模式也要做相应调整和转型。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30余年的历史,虽然有一些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校转变高分子材料专业方向,从过去注重高分子材料制备和成型加工转向功能高分子材料方向;走内涵发展道路,着重于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3D打印高分子材料、新能源用高分子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