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的,其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时主要是将某个或几个信息技术知识点融入若干个具体的任务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与技能。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浅显易懂的实例人手,通过完成任务掌握信息技术的理论,提高学生应用软件操作能力和独立探索、思考的自学能力。对于教师而言,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主体性不足的问题,实现了传授式教学向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利于创新的学习空间。由此可见,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常见的任务类型
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因此适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任务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动手型任务。小学生活泼好动,而信息技术教学中包含了较多认识计算机零部件的内容,这类内容比较直观,但相对枯燥,因此教师可以将其融人动手型任务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比如,《认识计算机》一课中,认识硬件与软件时,就可以让学生尝试分组清理电脑,提供一台电脑专门用于拆装及清理,再按照多媒体课件的步骤指导将电脑组装好,整个过程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拆除内存条、硬盘等,因此大大提高了任務的趣味性。
(2)设计型任务。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有很多内容都体现出设计性的特点,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设计型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制作课程表》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课程表的内容是一成不变的,但其形式却有多种,你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一种自己喜欢的课程表。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就能积极应用课堂所学知识设计出自己喜欢的课程表。
(3)综合型任务。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编排以一个单元为单位,教师可以在讲完整个内容模块后设计一些综合性任务。比如,在学习《管理个人博客》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布置一项综合性任务:在网络上创建一个博客,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风格,根据自己的喜好装饰自己的博客内容,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换博客地址,并互相访问对方的博客。这个任务的综合性很强,学生必须熟练了解所学的博客制作的相关内容才能完成,因此整个过程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任务设计要与其他学科互相整合。在设计任务时要将相关学科知识及技能作为一个整体,强调信息技术的服务作用,体现出学科整合的思想,充分关注其他学科的学习进度及学习情况,实现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注意任务设计的开放性。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挖掘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在设计信息技术的相关任务时,要尤其注意任务的开放性,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思维能力,深化其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其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比如,在应用FmntPage 2003制作网页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出制作主题网页的任务,主题可以是学校生活,也可以是家庭生活,可以在网页上融合文字、图片、背景、声音、动画等各种元素,以丰富、美化自己的网页。制作完成后还要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注重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评价。课堂上完成任务并不意味着任务的结束,教师要注重任务评价对学生、对教师的反馈作用。评价任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达成共识。也可以由教师列出评价表上的各项要求,让学生对照评价表展开自我评价,最后由教师给出综合评价,不仅要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问题,也要指出学生存在的思想意识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以后顺利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奠定基础。
总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在小学阶段教师要紧跟时代变化,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优化任务设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合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及创新探索能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的,其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时主要是将某个或几个信息技术知识点融入若干个具体的任务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与技能。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浅显易懂的实例人手,通过完成任务掌握信息技术的理论,提高学生应用软件操作能力和独立探索、思考的自学能力。对于教师而言,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主体性不足的问题,实现了传授式教学向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利于创新的学习空间。由此可见,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常见的任务类型
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因此适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任务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动手型任务。小学生活泼好动,而信息技术教学中包含了较多认识计算机零部件的内容,这类内容比较直观,但相对枯燥,因此教师可以将其融人动手型任务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比如,《认识计算机》一课中,认识硬件与软件时,就可以让学生尝试分组清理电脑,提供一台电脑专门用于拆装及清理,再按照多媒体课件的步骤指导将电脑组装好,整个过程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拆除内存条、硬盘等,因此大大提高了任務的趣味性。
(2)设计型任务。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有很多内容都体现出设计性的特点,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设计型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制作课程表》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课程表的内容是一成不变的,但其形式却有多种,你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一种自己喜欢的课程表。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就能积极应用课堂所学知识设计出自己喜欢的课程表。
(3)综合型任务。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编排以一个单元为单位,教师可以在讲完整个内容模块后设计一些综合性任务。比如,在学习《管理个人博客》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布置一项综合性任务:在网络上创建一个博客,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风格,根据自己的喜好装饰自己的博客内容,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换博客地址,并互相访问对方的博客。这个任务的综合性很强,学生必须熟练了解所学的博客制作的相关内容才能完成,因此整个过程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任务设计要与其他学科互相整合。在设计任务时要将相关学科知识及技能作为一个整体,强调信息技术的服务作用,体现出学科整合的思想,充分关注其他学科的学习进度及学习情况,实现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注意任务设计的开放性。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挖掘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在设计信息技术的相关任务时,要尤其注意任务的开放性,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思维能力,深化其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其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比如,在应用FmntPage 2003制作网页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出制作主题网页的任务,主题可以是学校生活,也可以是家庭生活,可以在网页上融合文字、图片、背景、声音、动画等各种元素,以丰富、美化自己的网页。制作完成后还要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注重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评价。课堂上完成任务并不意味着任务的结束,教师要注重任务评价对学生、对教师的反馈作用。评价任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达成共识。也可以由教师列出评价表上的各项要求,让学生对照评价表展开自我评价,最后由教师给出综合评价,不仅要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问题,也要指出学生存在的思想意识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以后顺利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奠定基础。
总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在小学阶段教师要紧跟时代变化,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优化任务设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合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及创新探索能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