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在桥头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y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明到了,我曾试着在某一朵花上找到自己的灵魂,有时觉得它来自于精神世界的另一个层面。任何经历过这一场神圣洗礼的灵魂,会对生和死有新的理解,那是对生命真正的诠释。
  ——题记
  老人真的老了,背一背篼蔬菜到乡场上去卖,十几里路要歇上好几回。
  听院子里最年迈的王老汉说,老人年轻时身板可壮实呢,两手像《少林寺》里练功的和尚那样平举着一挑水走上一公里,气也不会喘一口。
  王老汉还说,他还看见过老人的一枚二等功的军功章呢。
  村支书常对后生们说,老人是老党员,党龄比你们的年龄还长呢,他吃的盐比你们吃的米多,过的桥比你们走的路多。
  但是,自我记事起,老人却从不提起那些“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事迹。
  在春天如蜜糖一样的阳光里,老人静静地坐在自家的院坝边,嘴里喃喃自语,看着远处那座断桥出神,苍老之态毕现。
  村里人远远地看着老人,就知道老人又想自己的儿子了。
  有人说,老人在心里念叨那句话:“儿子,我在桥头等你回来!”
  老人的儿子并非亲生,原本是村东头朱长子(长子:川语中的高个子)的儿子朱树林。
  树林两岁那年,爹妈双双病逝,老人就毫不犹豫地收养了他。
  老人像园丁,精心浇灌树林,儿子在老人的守望中拔节成长。
  五年前儿子多争气啊,那时刚刚十八岁的树林正读高三,长得又高又壮,成绩是镇中学的第一名。
  每每周末回家,老人的屋子里就会传来儿子琅琅的读书声和父子俩的欢声笑语。
  人们都知道,这些年来,老人起早贪黑地种菜卖,说是要为村子里培养出第一个大学生。
  高考前一个月,儿子最后一次回家复习。
  那天,雨下得真大啊,是老人记忆中最大的一回。
  一个8岁的孩子放学回家过河,刚到桥头,桥就被猛兽般的洪水冲断了。
  孩子拼命地喊“救命”,声嘶力竭,手忙脚乱。
  当孩子父母闻声赶去时,见自己的儿子已平安地躺在岸边,孩子却指着水中喊了一声“树林哥哥”就哭开了。
  桥断了,断桥边的小山坡上,多了一座新坟。
  人们知道,那坟里长眠着一个曾经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和一堆他爱看的书。
  五年来,老人的屋子里就再也没有过笑声。
  那以后,人们就常看见老人大半天大半天地坐在院坝边,望着断桥出神。
  细心的人看得出来,老人眼里总是包着一汪浑浊的泪。
  也有人听见了老人还在念叨着:“儿子,在桥头,我等你回来啊!”
  乡里穷啊,村民更穷。
  桥断了五年,一直没钱再修。
  村里人就踏着几个像练武术的“梅花桩”一般的石头桩子过河,颤颤惊惊,危机四伏。孩子们上学放学,全靠家长接送过河。
  老人还是种他的地,只是比以前更辛苦。
  为了多卖几角钱、几块钱,老人常常赶几十里山路到另一个乡场。
  村里人见了,都会同情地说:瞧瞧,老人在给自个儿攒养老钱了。
  还有人慨叹:没传递香火孩子的人,苦哇!
  当然还有人一直劝说老人,再过继一个儿子吧。
  老人总是一言不发地摇摇头,佝偻着身腰继续忙自己的活儿,眼神里镌刻着一缕深深的沧桑。
  又一个春天如期而临,鲜艳的映山红开满山坡。
  黄昏,老人常常慢慢地踱到小河边,与长眠的儿子树林遥遥相望,看夕阳一点一点从山上落下。
  村里人知道,老人又想儿子了。
  是啊,五年了,树林要是还在,也该大学毕业了。
  老人在一个夜里去世了,坐在桌子边的凉椅上,旁边还放着没理完的蔬菜。
  老人的箱子里,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摞摞的钱,大多是角票和一元钞票,有些破烂的纸币角,都被他细细地粘贴好了。
  钱的旁边是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写着:用这钱修桥,就算是我的党费。
  纸条下方还有一行小字:万一我死了,请把我与儿子树林安葬到一块儿,娃娃还小,我要陪陪他。
  纸条下面写下的日期,竟是五年前的9月1日。
  压着这张纸条的,是那枚被村里人传为神物的军功章和一个五十年前的党员证。
  …………
  夏天的第一场暴雨倾盆而至。
  此时,桥已经修好了。
  这座桥是水泥的,造型别致,很牢固,很显眼。
  据说,这桥是城里一个小伙子来设计的,由于他知道了老人捐资建桥的诺言,便没有要一分钱的设计费。
  这以后,河边的小山坡上,并排着两座坟,一新一旧,远远地望着上学放学的孩子们。
  这一天,是清明节。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这座新桥的桥头,望着那两座坟异口同声地说到:“爷爷,您在天国还好吧,我们等你,永远在桥头!”
  (编辑 思智)
其他文献
公元1057年,苏东坡到达北宋京师,拜访了欧阳修,成为欧阳修的学生。其实,欧阳修不曾教过苏轼课程,古代称这是著录弟子,就像今天的高官博导名下的学生一样。苏东坡八岁时,从自己的启蒙老师那里知道了庆历四君子,就私下远程拜他们为老师。范仲淹由于没有见过苏轼而成为他的老师,古称私淑艾者,今天的说法叫远程教育。  与苏东坡一样,孟子也没有见过他的老师孔子,孟子的授业老师是孔子的孙子。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孟子发
水边风很大,被风掀起的水波不停地撞击着堤岸。澎湃款塞之声不绝于耳,近岸水浑远处水清,带着腥味的泡沫像一条漂浮的雪线,轻盈地颤动着,缓缓地舞着。一根枯枝斜插在浅水中,枯枝的顶端叮着一只蜻蜓,一任风浪起伏却纹丝不动。  我有点惊诧了,如此轻盈的小东西竟能在风口浪尖上岿然不定,那薄如蝉翼的翅膀竟然没有任何颤动。风的确很大,我的衣襟也在起戏劲地拌动,需要一定的阻抗才能维持身体的稳定,一只小小的蜻蜓又是如何
早晨起来,我习惯性地去开电脑,却发现它没反应,连试3次,依然如此,电脑“罢工”了!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脑了,它是我最亲密的“战友”,最忠实的“爱人”,每天我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电脑,进邮箱,上QQ,看看摄影图片、时装、美食或阅读一篇小说,有时也写写稿子。  因为有了电脑相伴,我的生活变得无限充实,老公多晚回来我都不在意,女儿在干什么,我也视而不见,可现在它竟然“罢工”了。
在朋友家里,我才知道什么是“蜗居”——一家三口,挤在不足30平方米的空间里。房子虽小,但主人会打理,因了匠心独具的布置,小屋看起来并不是那么拥挤不堪。  最让我惊讶的是,他家的后“窗”很特别。犯一眼看去,窗户打开着,外面是辽阔的草原,绿草茵茵,鲜花盛开。凑近了看,原来是一幅画。不过,这画立体感很强,远看去,还真像一扇实实在在的窗。因了这窗,小房子的空间仿佛大了许多。不得不佩服朋友的天才创意了。  
他出生在意大利威尼斯近郊的一户贫苦农家。两岁那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火燃及了他的家园,一家人被迫逃往法国。为了养家糊口,无一技之长的父亲不得不冒险上雪山采集冻冰,卖给城里的大户,以赚取微薄的收入。  14岁那年,母亲病重,家境举步维艰。辍学后,他被迫去裁缝店当学徒。两年不到,他的手艺便声名远播。为了追求更高的发展,他决定去巴黎寻找机会。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正在巴黎上空弥漫,命运之神又一次
大山里来了一只强健的硕鼠,它到来的第一天就野心勃勃地宣称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王国,可是其他老鼠只是嗤之以鼻,硕鼠也不恼火,它通过挑战,击败了附近所有的鼠类,成了名副其实的鼠王。  当然它并不甘心只做一族之王。它带着它的徒子徒孙,先后偷袭鸡窝、羊圈,获得了大量战利品,这使得它威名远播。其他不服气的动物,纷纷组织擒鼠团,但每次都让它从容逃脱,而后还要遭到它近乎疯狂的报复——粮食被偷,房屋被损……于是,没有
台湾漫画家几米从小就喜欢画画,可是考上大学后,他竟发现“我是画得最烂的”,深感自卑,画笔失去方向。  毕业,服兵役,然后到一家广告公司上班,几米突然极想画插图,没有人教,就自己随手涂鸦。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先给《皇冠》杂志画插图,后给报纸和更多的杂志画插图。虽然当时几米画得并不是最好的,但他非常勤奋,效率又高,一步步坚持下来,渐成个人小气候。他说:“画图就像弹钢琴一样,每天弹,终究可以弹出个样子来。
上小这时除了学习,母亲不让他参与任何事儿。夏夜父亲在院子里修自行车,他跃跃欲试。母亲说:“小孩子看这个有啥用?还不如把你的数学题弄明白。”  上初中时他迷上了象棋。周末都想和同学们淋漓尽致地“杀”上几盘。父母说,你现在的任务是好好学习,考上重点高中,等你上了大学,你就有一大把一大把的时间来玩象棋了。他听从了母亲的建议,主动放弃了自己心爱的象棋。  高中时他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女生。女生的单纯和善良曾
美好的人生,其中有一种是书味人生。而所谓书味人生,即书香人生,而且书香即心香,心香即幽香,幽香即远香。  在书香中,谁不曾醉;在书境中,谁没有梦;在书海里,各有各的彼岸。  在爱书人的心灵境界中,书籍不仅是一种物质财富,更是一种精神富有——精神家园、精神世界和精神支柱。  阅读经典,既是心灵的愉悦,也是思想的充实,更是精神的富有;欣赏美文,既是播种,也是耕耘,更是收获。  由于求知,所以读书;由于
“功力不唐捐”这句话,我是偶尔从胡适写于1932年的《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文中看到的。一碰到它,就满心欢喜。  胡适的原文是“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功力不唐捐”,就是说一个人培养的良好的道德操守、深厚的专业功底不会白白浪费,它总会在某些关键的时候显示出来。它与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有异曲同工之妙。  是的,人的功力永远不会唐捐。你为人热情、善良、真诚,在一个环境或一段时间里遭人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