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高考政治会怎么考?哪些方面会有变化?近期,备受关注的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在各地陆续正式出台。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唯一依据,也是高三师生复习备考的重要依据,因此认真研读今年高考考试说明,对明确高考复习方向,增强复习备考针对性,提高复习备考实效性,确保取得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2011年高考政治考试说明的解读
综观今年各地的高考政治考试说明,都十分注重体现高中新课程理念,坚持能力立意,突出主干知识,体现学科能力和素质要求;强调适当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合理控制试题难度;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总体来看,今年各地的政治高考考试说明都根据教育部2011年考试大纲及各地的教学实际,在命题要求、考试形式、试卷结构、考试范围以及试题难度值等方面与2010年高考考试说明总体保持一致,没有太大的变化,仅在考试范围或考试内容的个别考点做了小调整。下面以2011年江苏高考政治考试说明为例加以阐述。
1.考试范围出现细微变化。2010年江苏高考政治的必考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内容,《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模块内容和时事政治。2011年的必考内容和往年一样,只是选考内容多出《经济学常识》模块,要求考生根据本人的选修情况,选考其中一个模块。
2.考试形式、试卷结构与试题难度未有太大改动。考试为笔试闭卷,试题总分为100分,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48分和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难度值一般在0.6~0.65。
3.与去年相比,考试内容中个别考点有微调。具体来说,《经济生活》由57个考点改为56个,《政治生活》由42个考点改为44个,《文化生活》仍为40个考点,将“理解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改为“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生活与哲学》51个考点改为48个。选修内容《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删去二级标题,考点也有所减少,均为29个。其中时事政治还规定,今年将考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相关内容。
二、2011年高考政治复习备考建议
依据近几年各地新课程高考政治试题的命题特点,结合2011年各地高考政治考试说明的要求,对2011年政治学科高考复习备考提出以下建议:
1.基础知识要夯实。
基础知识薄弱是成绩不理想的根源,是制约考生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因此夯实知识基础是高考复习的关键。如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卷第30题、34题、35题、39题、42题,江苏政治卷第25、26题,安徽文综卷第2题等都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为此考生在复习备考中,要“宏观把握,中观呈面,微观落实”,以扎牢知识基础。夯实知识基础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熟课本。对课本上的要点,要反反复复地看。第一遍要详细看,把书上的例子、谚语、格言“一网打尽”,要分析其体现的道理并与课本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第二遍要有选择地看,有分类地去理解,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第二,抓主干。教材内容庞杂,并不需要在每一个知识点上下工夫。要抓住高频考点、课本重点和自己的薄弱点进行复习,把备考的重点放在对学科主干知识的梳理上,做到以干带枝、融会贯通。第三,构体系。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不要仅仅停留在对单个知识点的理解上,要学会把零散的知识点网络化,打破单元、课的局限,以点引线、以线成面、以面筑体,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自己运用宏观知识体系驾驭微观材料、审视题目的能力。“宏观把握”就是要抓住各单元的主题和核心知识,构建单元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整个模块的知识体系。“中观呈面”对于高考答题更为直接而有效,考生要格外重视。“中观呈面”可以以主题的形式,将分散在各单元、各框目中的最重要的主干知识综合起来,形成本主题的知识集成块。如《经济生活》可以以“价格”为主题集成这样的知识块:价格的含义,价格的变动,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决定价格变动的因素,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与价值尺度的关系,价格与市场调节的关系,价格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等。“微观落实”就是要按《考试说明》规定的内容落实每一个知识点,重点要落实高频考点、热门考点、新增考点、调整考点。
2.解题训练要高效。
高考试题是对考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检验。为此在复习备考中,我们要养成自己选题、命题和答题的习惯,培养自己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选择高考真题进行变式训练,在解题训练时要注意解题的科学性、答题的有效性,这是我们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只是训练也不能“喜新厌旧”,要认真用好手头已经做过的各种政治试题,放大其功能,提高复习的效果。可采用的训练方法有:第一,建错题集。错题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对做错的题目认真加以总结,并详细记录心得体会,逐渐形成错题集,在每一次考试前的复习过程中系统地看一看,有利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第二,对题再做。做对的题目,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殊不知上一次考试中做过的题目,在下一次考试中也可能会做错,这种情况是屡见不鲜的。因此,把做对的题目再做几次,既有利于夯实基础,也有利于稳定正确率。第三,旧题新做。在做高考试题以及各地模拟试题的时候,如果细心的话,就会发现高考试题和各地的模拟试题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这就是高考命题专家对各地试题精心研究以后进行创新的结果。因此要从多角度研究已有试题,进行变式训练,如将选择题改编为非选择题、改编非选择题的设问等。这既有利于增强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应试技能。第四,专项突破。在各种题型中,有的同学选择题做得好,非选择题做得不好;有的同学非选择题做得好,选择题做得不好。在做选择题时,有的同学因果类选择题做得不好,有的同学组合式选择题做得不好。在做非选择题时,有的同学简答题做得不好,有的同学辨析题做得不好,有的同学材料分析题做得不好,有的同学综合探究题做得不好,等等。应该说,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强项,也有自己的弱项,因此在备考中要做好专项突破的练习。如综合探究题(即研究性学习试题)是一种新题型,好多同学因不太熟悉其答题技巧而倍感困惑,但这一题型正在成为新课程高考中的“新宠”,如不加以研究,就很难适应,从而使自己格外被动。同学们若能将做过的综合探究试题及其参考答案汇集起来,揣摩并总结其取材、设问、答案设计的规律,那么将有利于专项突破,提高解题能力。
高三的学习时间是极其有限又宝贵的,在复习的时间安排中,自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高质量的训练是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的关键。而高质量的训练离不开高质量的试题,尤其是高质量的新题,因为政治试题的时代性强。
3.与时政热点相关联要关注。
认真分析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不难发现绝大部分试题的背景材料都与时政热点相关联,甚至是原文引用。那么怎样才能掌握好时政热点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一广泛阅读。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广泛阅读一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及社会热点。然后,根据自己学习需要或个人兴趣,可将时政热点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分类归纳,以加强记忆。结合课堂知识,对重点时政细致推敲,以便理论联系实际。二积极思考。对同一则时政热点,可从不同学科(如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等)分析其可能考查的角度。如某些报刊中“热点追踪”栏目每一篇文章后的“课堂链接”,限于篇幅,仅从政治课某一学科角度进行提示。同学们还可以从其他学科角度,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逐步实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三深入讨论。要经常开展“与同学议”,即围绕共同关注的时政热点,大家一起议论、探讨,从而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开阔思路;还要定期进行“与教师议”,即将一些疑难问题进行归类集中,向任课教师请教,从而准确把握时政热点的内容主旨,拓展视野,深化认识,提高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四动笔演练。①可采用资料卡片形式,及时对热点问题进行分类专题总结,随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②点评重大事件。可再选择一两个重大事件,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点评,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联系实际要到位。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高考政治命题的基本原则之一。近年来高考政治试题绝大部分取材于贴近生活的重点、热点问题,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十七届四中全会、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哥本哈根气候大会、金融危机、就业问题(如“用工荒”问题)、宏观调控(如房价、物价问题)、民主政治建设(如同票同权)、公民政治参与、网络发展(如物联网、三网融合)、投资理财、民族关系等在高考政治试题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较好地体现了“关注生活”这一新课程理念。今年时事政治规定将考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一要关注国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精心选择热点专题。如“三农”、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观等问题。二要关注长效热点,即党和政府长期关注、高度重视的问题。要学会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思维层面展开理性思考,以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联系理论的能力训练,这是提高备考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5.开放探究要体验。
贴近学生生活的研究性、探究性试题是新课程高考试题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如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卷第39题、江苏政治卷第37题、安徽文综卷第38题等,这些试题都较好地体现了探究性与开放性,使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较好的展现,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突出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性、探究性试题,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头戏,在今后的新课程高考中一定还会有所体现,并有不断创新的趋势。重视教材的单元探究,熟悉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步骤或流程,加强探究性典型课题的针对性训练,培养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是破解研究性、探究性试题的必由之路。
6.地方特色要挖掘。
复习备考时要充分挖掘本省的经济、政治、文化特色,结合课本知识,设置问题情境,创新答案。如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卷第25题、26题、31题,江苏政治卷第34题,广东文综卷第36题,浙江文综卷第41题等,这些试题都突出了地域特点,选用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素材作为试题的情境,使试题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因此,在复习备考中要充分挖掘、利用本省的经济、政治、文化特色资源,结合课本知识,设置问题情境,从不同的角度加强针对性训练,以提高活学活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投身家乡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Q]
一、2011年高考政治考试说明的解读
综观今年各地的高考政治考试说明,都十分注重体现高中新课程理念,坚持能力立意,突出主干知识,体现学科能力和素质要求;强调适当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合理控制试题难度;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总体来看,今年各地的政治高考考试说明都根据教育部2011年考试大纲及各地的教学实际,在命题要求、考试形式、试卷结构、考试范围以及试题难度值等方面与2010年高考考试说明总体保持一致,没有太大的变化,仅在考试范围或考试内容的个别考点做了小调整。下面以2011年江苏高考政治考试说明为例加以阐述。
1.考试范围出现细微变化。2010年江苏高考政治的必考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内容,《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模块内容和时事政治。2011年的必考内容和往年一样,只是选考内容多出《经济学常识》模块,要求考生根据本人的选修情况,选考其中一个模块。
2.考试形式、试卷结构与试题难度未有太大改动。考试为笔试闭卷,试题总分为100分,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48分和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难度值一般在0.6~0.65。
3.与去年相比,考试内容中个别考点有微调。具体来说,《经济生活》由57个考点改为56个,《政治生活》由42个考点改为44个,《文化生活》仍为40个考点,将“理解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改为“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生活与哲学》51个考点改为48个。选修内容《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删去二级标题,考点也有所减少,均为29个。其中时事政治还规定,今年将考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相关内容。
二、2011年高考政治复习备考建议
依据近几年各地新课程高考政治试题的命题特点,结合2011年各地高考政治考试说明的要求,对2011年政治学科高考复习备考提出以下建议:
1.基础知识要夯实。
基础知识薄弱是成绩不理想的根源,是制约考生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因此夯实知识基础是高考复习的关键。如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卷第30题、34题、35题、39题、42题,江苏政治卷第25、26题,安徽文综卷第2题等都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为此考生在复习备考中,要“宏观把握,中观呈面,微观落实”,以扎牢知识基础。夯实知识基础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熟课本。对课本上的要点,要反反复复地看。第一遍要详细看,把书上的例子、谚语、格言“一网打尽”,要分析其体现的道理并与课本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第二遍要有选择地看,有分类地去理解,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第二,抓主干。教材内容庞杂,并不需要在每一个知识点上下工夫。要抓住高频考点、课本重点和自己的薄弱点进行复习,把备考的重点放在对学科主干知识的梳理上,做到以干带枝、融会贯通。第三,构体系。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不要仅仅停留在对单个知识点的理解上,要学会把零散的知识点网络化,打破单元、课的局限,以点引线、以线成面、以面筑体,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自己运用宏观知识体系驾驭微观材料、审视题目的能力。“宏观把握”就是要抓住各单元的主题和核心知识,构建单元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整个模块的知识体系。“中观呈面”对于高考答题更为直接而有效,考生要格外重视。“中观呈面”可以以主题的形式,将分散在各单元、各框目中的最重要的主干知识综合起来,形成本主题的知识集成块。如《经济生活》可以以“价格”为主题集成这样的知识块:价格的含义,价格的变动,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决定价格变动的因素,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与价值尺度的关系,价格与市场调节的关系,价格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等。“微观落实”就是要按《考试说明》规定的内容落实每一个知识点,重点要落实高频考点、热门考点、新增考点、调整考点。
2.解题训练要高效。
高考试题是对考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检验。为此在复习备考中,我们要养成自己选题、命题和答题的习惯,培养自己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选择高考真题进行变式训练,在解题训练时要注意解题的科学性、答题的有效性,这是我们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只是训练也不能“喜新厌旧”,要认真用好手头已经做过的各种政治试题,放大其功能,提高复习的效果。可采用的训练方法有:第一,建错题集。错题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对做错的题目认真加以总结,并详细记录心得体会,逐渐形成错题集,在每一次考试前的复习过程中系统地看一看,有利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第二,对题再做。做对的题目,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殊不知上一次考试中做过的题目,在下一次考试中也可能会做错,这种情况是屡见不鲜的。因此,把做对的题目再做几次,既有利于夯实基础,也有利于稳定正确率。第三,旧题新做。在做高考试题以及各地模拟试题的时候,如果细心的话,就会发现高考试题和各地的模拟试题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这就是高考命题专家对各地试题精心研究以后进行创新的结果。因此要从多角度研究已有试题,进行变式训练,如将选择题改编为非选择题、改编非选择题的设问等。这既有利于增强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应试技能。第四,专项突破。在各种题型中,有的同学选择题做得好,非选择题做得不好;有的同学非选择题做得好,选择题做得不好。在做选择题时,有的同学因果类选择题做得不好,有的同学组合式选择题做得不好。在做非选择题时,有的同学简答题做得不好,有的同学辨析题做得不好,有的同学材料分析题做得不好,有的同学综合探究题做得不好,等等。应该说,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强项,也有自己的弱项,因此在备考中要做好专项突破的练习。如综合探究题(即研究性学习试题)是一种新题型,好多同学因不太熟悉其答题技巧而倍感困惑,但这一题型正在成为新课程高考中的“新宠”,如不加以研究,就很难适应,从而使自己格外被动。同学们若能将做过的综合探究试题及其参考答案汇集起来,揣摩并总结其取材、设问、答案设计的规律,那么将有利于专项突破,提高解题能力。
高三的学习时间是极其有限又宝贵的,在复习的时间安排中,自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高质量的训练是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的关键。而高质量的训练离不开高质量的试题,尤其是高质量的新题,因为政治试题的时代性强。
3.与时政热点相关联要关注。
认真分析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不难发现绝大部分试题的背景材料都与时政热点相关联,甚至是原文引用。那么怎样才能掌握好时政热点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一广泛阅读。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广泛阅读一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及社会热点。然后,根据自己学习需要或个人兴趣,可将时政热点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分类归纳,以加强记忆。结合课堂知识,对重点时政细致推敲,以便理论联系实际。二积极思考。对同一则时政热点,可从不同学科(如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等)分析其可能考查的角度。如某些报刊中“热点追踪”栏目每一篇文章后的“课堂链接”,限于篇幅,仅从政治课某一学科角度进行提示。同学们还可以从其他学科角度,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逐步实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三深入讨论。要经常开展“与同学议”,即围绕共同关注的时政热点,大家一起议论、探讨,从而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开阔思路;还要定期进行“与教师议”,即将一些疑难问题进行归类集中,向任课教师请教,从而准确把握时政热点的内容主旨,拓展视野,深化认识,提高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四动笔演练。①可采用资料卡片形式,及时对热点问题进行分类专题总结,随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②点评重大事件。可再选择一两个重大事件,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点评,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联系实际要到位。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高考政治命题的基本原则之一。近年来高考政治试题绝大部分取材于贴近生活的重点、热点问题,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十七届四中全会、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哥本哈根气候大会、金融危机、就业问题(如“用工荒”问题)、宏观调控(如房价、物价问题)、民主政治建设(如同票同权)、公民政治参与、网络发展(如物联网、三网融合)、投资理财、民族关系等在高考政治试题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较好地体现了“关注生活”这一新课程理念。今年时事政治规定将考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一要关注国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精心选择热点专题。如“三农”、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观等问题。二要关注长效热点,即党和政府长期关注、高度重视的问题。要学会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思维层面展开理性思考,以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联系理论的能力训练,这是提高备考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5.开放探究要体验。
贴近学生生活的研究性、探究性试题是新课程高考试题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如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卷第39题、江苏政治卷第37题、安徽文综卷第38题等,这些试题都较好地体现了探究性与开放性,使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较好的展现,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突出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性、探究性试题,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头戏,在今后的新课程高考中一定还会有所体现,并有不断创新的趋势。重视教材的单元探究,熟悉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步骤或流程,加强探究性典型课题的针对性训练,培养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是破解研究性、探究性试题的必由之路。
6.地方特色要挖掘。
复习备考时要充分挖掘本省的经济、政治、文化特色,结合课本知识,设置问题情境,创新答案。如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卷第25题、26题、31题,江苏政治卷第34题,广东文综卷第36题,浙江文综卷第41题等,这些试题都突出了地域特点,选用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素材作为试题的情境,使试题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因此,在复习备考中要充分挖掘、利用本省的经济、政治、文化特色资源,结合课本知识,设置问题情境,从不同的角度加强针对性训练,以提高活学活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投身家乡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