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在校际的教学开放周中,本人执教的音乐课《静夜思》终于在听课老师们的肯定声中拉下了帷幕。有的老师说:“这堂课意境很好”。有的说,“这堂课把我们带入了美的境界之中”。还有的说:“学生的歌唱,使我们听课的老师身临其境”……可见,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正受到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也是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在音乐课中实施“意境教学”,也成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歌曲《静夜思》是小学二年级的教材,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感受歌曲的意境,学唱优美动听的歌曲,充分投入到歌曲的韵律中,感受美,表现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那如何营造、渲染、深化《静夜思》那美丽的、情意深长的意境,引导孩子们把握歌曲演唱风格,有“韵味”地演唱,体会歌曲表现的情感呢?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二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把本节音乐课的意境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运用课本教材,理解音乐意境
在现行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针对音乐作品配上了许多精美、生动、形象的插图,用它来引导学生从视觉入手,理解音乐意境,给学生广阔的想象余地,对音乐作品进行审美体验是既简单又有效的。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音乐课本上的插图:一轮明月、亭子、芳草、柳条……再轻声播放歌曲的音乐旋律,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委婉动听韵律美,展开想的翅膀,体会歌曲表现的意境,然后问学生刚才听到的这首歌主要唱的是什么?(月亮)看看这几幅图你会想到哪些词语?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别圆,景色也特别地迷人,古代文人都喜欢借月亮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月亮总是会和“浪漫、温馨、迷人、团圆”等词语联系在一起。你们还知道哪些是以月亮为题材的优秀诗词和儿童歌曲呢?你能哼唱一下吗?在学生踊跃的回答声中,歌曲的意境教学就这样的拉开了帷幕……
二、运用电教多媒体,展示音乐意境
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了形象、色彩、声音,就能够为儿童的多种感官所接受,我们就能使自己进入儿童思维的世界。”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情景,学生置身其中,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歌曲《静夜思》是由古诗词改编的,歌曲的韵味委婉、柔美,根据歌曲的主题风格,我充分运用电教多媒体,展示音乐意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新课导入这环节中,在对学生进行了启发性谈话之后,引出“月亮”这个在本首歌曲中有代表性的字眼后,课件就展示有关“月亮”的几幅美图和相关的画面:一个安静的夜晚,明月当空,星星满天,几根柳棱轻轻地拂动,李白站在窗前难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课件把歌曲中的那份意境充分地展现了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我又提出了问题:“这个画面的意境像哪一首诗?”在这样的意境渲染中,孩子们开始把自己真正地浸入情境中,都能不假思索地回答出:“静夜思”。就这样,学生在这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图画,艳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声、色并茂”中再次走进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的意境之中,此时已达到了“课伊始,情已生”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三、运用文字语言,描述音乐意境
语言是课堂上用得最多的,也是最容易交流感情的工具,引导学生运用简明、精确、形象,生动的文学语言来描述音乐意境,表达对音乐的艺术感受,这将有助于意境教学的深化。针对我校农村留守儿童比较多的现象,我就因势利导,让同学们想象身边的和远方的亲人来找思念的感觉,并让学生说说父母不在身边,想念亲人的那种感受,最后再引导学生在演唱时就要把这种思念之情寄托在歌声之中。经过我的循循善诱,同学们的歌声中都充满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有的同学,甚至还唱红了眼圈,此时的情景,已是润物细无声,这样的音乐课堂岂不是更精彩?
四、运用学科整合,表现音乐意境
1.音乐与语文的整合
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一定的意境,而音乐与语文的有机整合,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歌词、课文的理解,也有助于意境教学的深化。《静夜思》这一节课主要就是通过歌曲意境的烘托,表现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伴随着轻缓、深情的主题音乐中我把《静夜思》有感情地范读了一遍,然后提了一个问题:“老师刚才是用什么样的速度,什么样的感情朗读《静夜思》呢?”回答:“稍慢、深情地。”紧接着,我再让同学们学着李白时而举头,时而低头沉思的样子,有感情地朗读了一遍,最后,我再引导同学们模仿古人吟诗的神情动作,双手反插,仰望苍穹,略作摇头晃脑,满怀深情地吟诵古诗《静夜思》,充分感受诗歌与音乐结合的美,在这过程中,忧伤轻柔的主题音乐始终不断地播放着。这种典型的氛围不断地深化着学生的体验,在这个意境氛围中,学生们在思考、在吟唱、在感受……在一遍一遍的主题音乐反复播放中,歌曲的旋律已深深地烙入了学生的心底。通过这样巧妙地把语文融合到音乐教学的课堂中,把学生带到歌曲意境中,此时文学和音乐早已水乳交融、彼此难分,这样不仅使课堂显得自然而又艺术,而且为孩子们吟唱歌曲要表达思念之情作好了良好的铺垫。
2.音乐与美术的整合
音乐和美术学科是艺术教育的主线条,美术是流动的音乐,而音乐是流动的画面,两者紧密相连。在音乐教学中加入美术的创作,让学生把音乐美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将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像空间,有助于学生对歌曲意境的理解。因此这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同学们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静夜思》,根据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自由地选择题材,搭配色彩,组织结构,为歌曲配画。同学们在音乐声中尽情发挥想像,小组通力合作,有的是再现诗中的景物,有的则是把李白从窗前请到桥头、草地上、山坡上。孩子们天真无邪的想法,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这个画面上,使其一下子成为这个教学环节的亮点。此时的课堂,无声胜有声,意境,已让音乐的情感深深走进了每个同学的心灵之中。
总之,音乐课程是一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的艺术课程。在音乐课堂上引导学生倾听音乐、教师范唱、理解歌词内容、感悟乐曲内涵、情感升华等都离不开丰富的音乐教学意境,良好的音乐意境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构建。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美妙的音乐中,欣赏音乐、理解音乐、感受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和美好的音乐意境,音乐课堂在学生眼中才会更加充满魅力,音乐课堂才会更加丰富多彩。创设意境,让学生亲近音乐,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歌曲《静夜思》是小学二年级的教材,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感受歌曲的意境,学唱优美动听的歌曲,充分投入到歌曲的韵律中,感受美,表现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那如何营造、渲染、深化《静夜思》那美丽的、情意深长的意境,引导孩子们把握歌曲演唱风格,有“韵味”地演唱,体会歌曲表现的情感呢?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二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把本节音乐课的意境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运用课本教材,理解音乐意境
在现行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针对音乐作品配上了许多精美、生动、形象的插图,用它来引导学生从视觉入手,理解音乐意境,给学生广阔的想象余地,对音乐作品进行审美体验是既简单又有效的。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音乐课本上的插图:一轮明月、亭子、芳草、柳条……再轻声播放歌曲的音乐旋律,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委婉动听韵律美,展开想的翅膀,体会歌曲表现的意境,然后问学生刚才听到的这首歌主要唱的是什么?(月亮)看看这几幅图你会想到哪些词语?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别圆,景色也特别地迷人,古代文人都喜欢借月亮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月亮总是会和“浪漫、温馨、迷人、团圆”等词语联系在一起。你们还知道哪些是以月亮为题材的优秀诗词和儿童歌曲呢?你能哼唱一下吗?在学生踊跃的回答声中,歌曲的意境教学就这样的拉开了帷幕……
二、运用电教多媒体,展示音乐意境
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了形象、色彩、声音,就能够为儿童的多种感官所接受,我们就能使自己进入儿童思维的世界。”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情景,学生置身其中,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歌曲《静夜思》是由古诗词改编的,歌曲的韵味委婉、柔美,根据歌曲的主题风格,我充分运用电教多媒体,展示音乐意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新课导入这环节中,在对学生进行了启发性谈话之后,引出“月亮”这个在本首歌曲中有代表性的字眼后,课件就展示有关“月亮”的几幅美图和相关的画面:一个安静的夜晚,明月当空,星星满天,几根柳棱轻轻地拂动,李白站在窗前难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课件把歌曲中的那份意境充分地展现了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我又提出了问题:“这个画面的意境像哪一首诗?”在这样的意境渲染中,孩子们开始把自己真正地浸入情境中,都能不假思索地回答出:“静夜思”。就这样,学生在这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图画,艳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声、色并茂”中再次走进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的意境之中,此时已达到了“课伊始,情已生”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三、运用文字语言,描述音乐意境
语言是课堂上用得最多的,也是最容易交流感情的工具,引导学生运用简明、精确、形象,生动的文学语言来描述音乐意境,表达对音乐的艺术感受,这将有助于意境教学的深化。针对我校农村留守儿童比较多的现象,我就因势利导,让同学们想象身边的和远方的亲人来找思念的感觉,并让学生说说父母不在身边,想念亲人的那种感受,最后再引导学生在演唱时就要把这种思念之情寄托在歌声之中。经过我的循循善诱,同学们的歌声中都充满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有的同学,甚至还唱红了眼圈,此时的情景,已是润物细无声,这样的音乐课堂岂不是更精彩?
四、运用学科整合,表现音乐意境
1.音乐与语文的整合
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一定的意境,而音乐与语文的有机整合,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歌词、课文的理解,也有助于意境教学的深化。《静夜思》这一节课主要就是通过歌曲意境的烘托,表现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伴随着轻缓、深情的主题音乐中我把《静夜思》有感情地范读了一遍,然后提了一个问题:“老师刚才是用什么样的速度,什么样的感情朗读《静夜思》呢?”回答:“稍慢、深情地。”紧接着,我再让同学们学着李白时而举头,时而低头沉思的样子,有感情地朗读了一遍,最后,我再引导同学们模仿古人吟诗的神情动作,双手反插,仰望苍穹,略作摇头晃脑,满怀深情地吟诵古诗《静夜思》,充分感受诗歌与音乐结合的美,在这过程中,忧伤轻柔的主题音乐始终不断地播放着。这种典型的氛围不断地深化着学生的体验,在这个意境氛围中,学生们在思考、在吟唱、在感受……在一遍一遍的主题音乐反复播放中,歌曲的旋律已深深地烙入了学生的心底。通过这样巧妙地把语文融合到音乐教学的课堂中,把学生带到歌曲意境中,此时文学和音乐早已水乳交融、彼此难分,这样不仅使课堂显得自然而又艺术,而且为孩子们吟唱歌曲要表达思念之情作好了良好的铺垫。
2.音乐与美术的整合
音乐和美术学科是艺术教育的主线条,美术是流动的音乐,而音乐是流动的画面,两者紧密相连。在音乐教学中加入美术的创作,让学生把音乐美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将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像空间,有助于学生对歌曲意境的理解。因此这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同学们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静夜思》,根据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自由地选择题材,搭配色彩,组织结构,为歌曲配画。同学们在音乐声中尽情发挥想像,小组通力合作,有的是再现诗中的景物,有的则是把李白从窗前请到桥头、草地上、山坡上。孩子们天真无邪的想法,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这个画面上,使其一下子成为这个教学环节的亮点。此时的课堂,无声胜有声,意境,已让音乐的情感深深走进了每个同学的心灵之中。
总之,音乐课程是一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的艺术课程。在音乐课堂上引导学生倾听音乐、教师范唱、理解歌词内容、感悟乐曲内涵、情感升华等都离不开丰富的音乐教学意境,良好的音乐意境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构建。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美妙的音乐中,欣赏音乐、理解音乐、感受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和美好的音乐意境,音乐课堂在学生眼中才会更加充满魅力,音乐课堂才会更加丰富多彩。创设意境,让学生亲近音乐,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