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而培养这样的新农民,则需要农村职业教育发挥关键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着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怎样才能为农村培养出实用人才,怎样才能搞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这其中农村职业院校可谓重任在肩,但就目前情况看,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还有很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曾在全国25省市的24个大中城市和46个县,对2655家企业和5134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开展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从对企业调查的结果来看,87.7%的企业岗位要求应征者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23.6%的岗位要求应征者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37.9%的岗位要求应征者具有初级以上相关技能资格,9.2%的岗位要求应征者具有中级以上相关技能资格。
然而,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调查显示,虽然65.5%的被调查者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但其中多达45.5%的人没有接受过任何岗位的职业技能培训,另外25%接受过岗位培训的人其培训时间也都不超过15天,仅有13%的被访者接受过正规职业技能培训。
另有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农业科技人员1人,从事农业生产的每百名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农业教育的就有65人。然而在我国,每百亩耕地仅有0.0491名科技人员,每百名农村劳动力中仅有0.023名科技人员,差距非常大。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农民接受职业技能教育的普及程度过低,这与中央提出的培养新型农民的目标相去甚远。
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已颇具规模,为什么还是没能走进农家子弟的视线呢?恐怕首先还要归结于长久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许多人仍然认为入读职业院校是一种被迫选择,重学轻工思想普遍存在。在农村,更是将上大学当作改善生存环境的不二途径,依靠技能培训和技术致富的观念很难被认可。
而农村職业院校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农村职业院校特别是中等职业院校是以前计划经济体制打下的基础,定位交叉,又各自条块分割,办学模式比较封闭。与陶行知提出的“要办活的学校”“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的学校”相比,目前的农村职业院校与劳动力培训市场之间仍缺乏合理有效的沟通机制,农村职业教育尚未跟上农民培训需求的改变。农民需要职业院校提供的是实用有效的技术服务,而非职业院校主导下的课堂传授。
笔者认为,农村职业院校应从以往的集中授课式培训转变为根据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实行开放、自主、灵活的培训和跟踪服务方式,整合现有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重新打造市县两级农村职业教育网络,有计划地培养一大批技术过硬的新生代农村人才。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借鉴韩国的“后继农渔民培养计划”的成功经验,对扎根农村、立志发展新农村者,政府给予教育和创业资金上的支持和税收政策上的优惠,在为“去”的农民提供技能培训的同时,也为“留”的农民提供各项后续支持,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原动力。
怎样才能为农村培养出实用人才,怎样才能搞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这其中农村职业院校可谓重任在肩,但就目前情况看,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还有很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曾在全国25省市的24个大中城市和46个县,对2655家企业和5134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开展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从对企业调查的结果来看,87.7%的企业岗位要求应征者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23.6%的岗位要求应征者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37.9%的岗位要求应征者具有初级以上相关技能资格,9.2%的岗位要求应征者具有中级以上相关技能资格。
然而,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调查显示,虽然65.5%的被调查者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但其中多达45.5%的人没有接受过任何岗位的职业技能培训,另外25%接受过岗位培训的人其培训时间也都不超过15天,仅有13%的被访者接受过正规职业技能培训。
另有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农业科技人员1人,从事农业生产的每百名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农业教育的就有65人。然而在我国,每百亩耕地仅有0.0491名科技人员,每百名农村劳动力中仅有0.023名科技人员,差距非常大。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农民接受职业技能教育的普及程度过低,这与中央提出的培养新型农民的目标相去甚远。
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已颇具规模,为什么还是没能走进农家子弟的视线呢?恐怕首先还要归结于长久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许多人仍然认为入读职业院校是一种被迫选择,重学轻工思想普遍存在。在农村,更是将上大学当作改善生存环境的不二途径,依靠技能培训和技术致富的观念很难被认可。
而农村職业院校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农村职业院校特别是中等职业院校是以前计划经济体制打下的基础,定位交叉,又各自条块分割,办学模式比较封闭。与陶行知提出的“要办活的学校”“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的学校”相比,目前的农村职业院校与劳动力培训市场之间仍缺乏合理有效的沟通机制,农村职业教育尚未跟上农民培训需求的改变。农民需要职业院校提供的是实用有效的技术服务,而非职业院校主导下的课堂传授。
笔者认为,农村职业院校应从以往的集中授课式培训转变为根据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实行开放、自主、灵活的培训和跟踪服务方式,整合现有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重新打造市县两级农村职业教育网络,有计划地培养一大批技术过硬的新生代农村人才。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借鉴韩国的“后继农渔民培养计划”的成功经验,对扎根农村、立志发展新农村者,政府给予教育和创业资金上的支持和税收政策上的优惠,在为“去”的农民提供技能培训的同时,也为“留”的农民提供各项后续支持,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