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足以满足当下的教育需求了。因为数学一般都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强化教学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受传统的影视教育影响,人们对于数学的认知一直走入了一个误区,潜意识的以为只要数学成绩好,就算学好了数学。基于此,本文就以学生为本强化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进行简单的阐述,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 初中数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120-02
前言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应该学有用的数学”是我们教者的共识;我们还清醒地意识到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升学率、不要教育质量,而是要通过课堂教学的革新,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以学生兴趣培养为出发点,让学生乐学
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一直不高,很多学生小学阶段基础就较差,进入初中后因学科和学习内容增多,学习更是一落千丈。有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犹如听“催眠曲”一样,因上课没有认真听或没有听懂,课后完成作业情况也是参差不齐。而大多教师会将这种现象归结为学生不认真[1]。其实不然,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一些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中也努力地想去听,可就是兴趣不高。原因何在?这和教师的教学有着必然的练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多是“照本宣科”式的讲授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坐着听、然后完成大量練习。这种课堂枯燥而没有活力,学生自然兴趣不高。课堂本身应该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那么,如何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呢?首先,要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所谓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以往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不敢问,否则就可能遭到批评。而新课改下的数学则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质疑、提问,从问题出发来引导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而不是教师的课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其次,要注重以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兴趣[2]。
如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中,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剪一个任意三角形,然后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平角,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又如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教学中,同样可以让学生用木条自制三角形。提问:“三根木条符合什么长度或满足什么关系才构成三角形,何时不构成三角形?让学生猜想,动手操作等等。
二、创设质疑情境,提高问题的呈现力
因为初中的数学知识结构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可以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初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该创设质疑情境,提高问题的呈现力[3]。也就是说,在学生遇到没有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角色互换的方法,以此鼓励学生对问题发出质疑。
例如:在一堂一元二次方程的复习课上,有这样一道题目:一元二次方程(k-1)×2+2x+1=0有实数解,则k应满足什么条件?某学生回答:因为方程有实数解,所以判别式大于等于0,于是4-4(k-1)≥0,解得k≤2。另一学生产生疑问:k≠1,否则这个方程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正确答案是k≤2且k≠1。此时,笔者将题目改为:方程(k-1)×2+2x+1=0有实数解,则k应满足什么条件?一学生回答:一样!此时教室里讨论开了,在学生的质疑讨论中,让学生主动探索发展,完善了本题的解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动机,唤起求知欲,为学生提供积极思维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引导和鼓励学生善于指出问题。
三、以学生个体差异为落脚点,让学生想学
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小学毕业中数学还没有及格,进入初中后要学习多个科目,作业多但这些学生又完成不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有了厌学情绪。提倡生本化课堂教学,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不是从教师角度出发来强迫学生进行学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布置练习、进行辅导,让学生在感受教师的呵护下喜欢数学,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请得进来,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学效果[4]。首先,在练习方式上要以学生差异为出发点,提倡个性化的作业练习。在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根据学生层次情况而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同时,为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教师可采用必做题加选做题的方式进行,即相应层次的学生在完成必做题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些拓展性练习。其次,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教师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个别点拨辅导。
如在“相似三角形”的教学中,通过课堂谈论大多数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而发现几个学生对观念认知还较为模糊,此时教师将这几天同学汇聚在一起,然后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来类比,引导学生再次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四、总结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中数学教材的新颖及其与现实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的特点,灵活应用现代教学艺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适时创设问题情境将问题贯串数学教育过程,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确保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实现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周明星.教师工作创新[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9(08).
[3]郑君文,张恩华.数学学习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12).
[4]皮连生,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01).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 初中数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120-02
前言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应该学有用的数学”是我们教者的共识;我们还清醒地意识到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升学率、不要教育质量,而是要通过课堂教学的革新,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以学生兴趣培养为出发点,让学生乐学
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一直不高,很多学生小学阶段基础就较差,进入初中后因学科和学习内容增多,学习更是一落千丈。有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犹如听“催眠曲”一样,因上课没有认真听或没有听懂,课后完成作业情况也是参差不齐。而大多教师会将这种现象归结为学生不认真[1]。其实不然,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一些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中也努力地想去听,可就是兴趣不高。原因何在?这和教师的教学有着必然的练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多是“照本宣科”式的讲授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坐着听、然后完成大量練习。这种课堂枯燥而没有活力,学生自然兴趣不高。课堂本身应该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那么,如何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呢?首先,要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所谓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以往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不敢问,否则就可能遭到批评。而新课改下的数学则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质疑、提问,从问题出发来引导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而不是教师的课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其次,要注重以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兴趣[2]。
如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中,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剪一个任意三角形,然后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平角,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又如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教学中,同样可以让学生用木条自制三角形。提问:“三根木条符合什么长度或满足什么关系才构成三角形,何时不构成三角形?让学生猜想,动手操作等等。
二、创设质疑情境,提高问题的呈现力
因为初中的数学知识结构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可以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初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该创设质疑情境,提高问题的呈现力[3]。也就是说,在学生遇到没有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角色互换的方法,以此鼓励学生对问题发出质疑。
例如:在一堂一元二次方程的复习课上,有这样一道题目:一元二次方程(k-1)×2+2x+1=0有实数解,则k应满足什么条件?某学生回答:因为方程有实数解,所以判别式大于等于0,于是4-4(k-1)≥0,解得k≤2。另一学生产生疑问:k≠1,否则这个方程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正确答案是k≤2且k≠1。此时,笔者将题目改为:方程(k-1)×2+2x+1=0有实数解,则k应满足什么条件?一学生回答:一样!此时教室里讨论开了,在学生的质疑讨论中,让学生主动探索发展,完善了本题的解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动机,唤起求知欲,为学生提供积极思维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引导和鼓励学生善于指出问题。
三、以学生个体差异为落脚点,让学生想学
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小学毕业中数学还没有及格,进入初中后要学习多个科目,作业多但这些学生又完成不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有了厌学情绪。提倡生本化课堂教学,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不是从教师角度出发来强迫学生进行学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布置练习、进行辅导,让学生在感受教师的呵护下喜欢数学,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请得进来,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学效果[4]。首先,在练习方式上要以学生差异为出发点,提倡个性化的作业练习。在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根据学生层次情况而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同时,为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教师可采用必做题加选做题的方式进行,即相应层次的学生在完成必做题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些拓展性练习。其次,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教师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个别点拨辅导。
如在“相似三角形”的教学中,通过课堂谈论大多数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而发现几个学生对观念认知还较为模糊,此时教师将这几天同学汇聚在一起,然后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来类比,引导学生再次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四、总结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中数学教材的新颖及其与现实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的特点,灵活应用现代教学艺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适时创设问题情境将问题贯串数学教育过程,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确保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实现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周明星.教师工作创新[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9(08).
[3]郑君文,张恩华.数学学习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12).
[4]皮连生,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