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力量素质是武术运动项目的基础素质,是武术训练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与逻辑推理法等分析少儿武术力量训练的特点,并针对训练常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少儿武术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少儿武术 力量训练 特点
1.引言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竞技武术隶属于表现难美性项群,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身体素质是武术运动员掌握和发展技术的基础。当前武术套路运动技术难度大,用力突然,连贯性强,武术套路主要由各部分肌肉驱动身体各关节及全身整体配合的运动,在运动时各关节肌肉会同时作用于它所跨过的若干关节,如果没有强壮有力的肌肉做保证,动作就容易变形,甚者导致各种运动损伤。这就要求运动员进行科学的力量练习,获得矫健的身姿和充足的力量。这对青少年武术运动员的力量与速度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竞技武术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少儿武术处在成长发育期,要结合身心发育特点,把握住力量训练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与训练强度,为青少年武术训练打下良好的力量基础,为今后的武术训练发挥积极的作用。
2.少儿武术力量训练的特点
2.1从生理学角度看少儿武术力量训练
一般来说,武术训练开始年龄都比较小,基本上都是从6—8岁开始练习,此阶段少儿心肺系统、神经系统、骨骼等都处在积极发育时期,远未达到成人机能水平。少儿生长发育过程表现为非匀速阶梯式的斜线上升,时快时慢的波浪式特征,表现在机体器官和各系统发育的时间和速度的不同,特别是青春发育期大多数人在身高、体重及内脏器官上所出现的突增现象。研究资料表明,力量素质的发展敏感期基本是男子在14—20岁,女子在12—18岁,因此在刚开始进行武术练习的时候不宜进行过大负荷的练习,主要是以武术基本功的练习来达到武术技能和全面身体素质的提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发育程度的加快,以及武术技能、身体素质的提高,教练员适当提高武术练习的强度,进行专门的身体素质练习。因此该阶段主要以克服自身体重为主的本体力量练习,速度力量均衡互补式训练,同时还应该注意到在每次力量练习之后要做整理运动,使肌肉和韧带得以牵拉放松。而在长拳类项目中,最需要的就是快速力量,即所谓的“爆发力”,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先进行快速力量训练,后进行耐力训练。当运动员16周岁以后基本上就可以比较放心地进行大强度大负荷的力量练习,此时可增强专门器械发展力量。
2.2从心理学角度看少儿武术力量训练
武术训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科学性很强的工作。除了教练员自身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之外,更要通过日常训练实践不断总结和发现新规律改进训练方法和手段。少儿生长发育不仅表现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的分化和完善,更表现为心理、智力持续发展和运动技能不断获得和提高的过程。[1]特别是青少年时期,心理很不成熟,往往在训练过程会出现厌倦训练、情绪低落与懒惰心理现象。如何把握少儿心理是一个关键性问题。力量训练是一个枯燥艰苦、持之以恒的过程,青少儿因为害怕力量训练而错失提高力量素质的关键时机,为了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教练员在安排力量练习的时候应该注意安排新鲜有趣、娱乐游戏训练内容。例如上肢力量练习,可以采用“推小车”比赛的方法锻炼上肢肩肘腕关节的力量。下肢力量练习,不能一味进行站桩练习或者马步练习,适当改变练习环境与方法,训练形式上可以游戏化,譬如腿部力量游戏训练法:蛙跳接力、跌子骑瞎马、“跳马”接力、搬运接力五、追捕游戏等,这样既能提高练习的兴趣又能增强全身各部位肌群的力量,促进其协调能力与平衡能力的综合发展。同时,教练员还应及时对取得进步的少儿给予表扬,对失败的少儿给予鼓励,培养他们从事艰苦训练的内在动力,激发他们的练习兴趣。
3.少儿武术力量训练的注意事项
3.1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训练相结合
武术套路运动以技击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相济等矛盾运动变化而编制而成的整套演练形式。不仅要求运动员一般身体力量要强,而且要求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训练相结合。长远规划,合理搭配,科学控制训练过程。少儿训练要以儿童少年为本位,即一切动作的选用,动作组合的编排,套路的设计,各阶段各层次的练习负荷、练习密度,难度的设计与要求,都应该有利于少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解剖结构及身体素质的发展与提高。[2]在早期教学与训练阶段,以全面身体素质练习为主,辅以专项力量训练。着重提高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技术的能力,并注意专门提高柔韧、协调、灵活性等素质。随着少儿武术运动员的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年龄的增长,应依据专项力量训练的系统性原则,使专项力量水平逐年提高,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3.2动力性力量与静立性力量相结合
武术套路训练时,不仅需要动力性力量,特别是一些跳跃动作、抡臂动作,要求快速有力,节奏分明,而且需要静力性力量,在展示静力性动作时,要求具备控制身体平衡、保持一定时间效果的能力展示自己的风采,如虚步亮掌、马步架打等。武术的桩功包括弓步、马步等,是武术基本功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桩功就是静力性力量的体现,[3]这就要求武术力量训练要动力性力量与静立性力量训练相结合。力量训练时要采取不同重复的负荷练习顺序。根据强少年儿童身心发育特点与武术自身动作要求,可采取由小到大、由大到小、大小交替或重复不变等负重练习,着重强调基本功和武术自身技能力量训练。力量训练要在运动员较好的状态下进行,合理安排间歇时间。少儿武术力量训练应根据技术特点,着重上肢和躯干部位和发展弹跳力、速度力量方面的训练。青少年运动员的力量练习要严格控制负荷的重量与持续时间,以免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4]
3.3注重武德、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武术在长期的发展中,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中礼仪、讲道德的优秀传统。因此,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培养高尚的武德、优良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少儿身心全面发展。在武术训练中尤其少年儿童素质训练时,容易使他们感到单调、枯燥,注意力不集中,达不到训练效果,甚至造成伤害。武术练习,特别是在追求技艺提高的过程中,需要树立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不仅能培养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而且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
3.4处理好力量训练负荷和恢复体力的关系
少儿武术力量训练一般以相对力量为主,辅以负荷行力量,兼顾动力性与静立性训练相结合原则。而针对青少年在选择力量训练的方法时,应同时考虑到进行力量练习持续的时间与间歇时间,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因此,应按照循序渐进、负荷从小到大的原则进行,并注意上下肢及躯干间的相互搭配。在两次练习中间的休息时,应当进行积极的休息。同时应该注意到在每次力量练习之后要做整理运动,使肌肉和韧带得以牵拉放松。青少年儿童正处于快速生长期,训练结束后,适当增加营养补给,使身心有良好的训练恢复环境,实现力量素质质的飞跃。
4.结语
少儿武术训练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工作,力量素质是武术运动员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是进行各种难度武术动作的生理基础。良好的力量素质不仅能使套路演练顺畅,而且是动作难度的保障。所以,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要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切合少儿实际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力量训练方法,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将一般性力量与专项力量训练相结合,动力性力量与静立性力量相结合。要处理好力量训练负荷和练后恢复,并紧密结合武术自身技术特点进行力量训练,为技术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要提高少儿武德修养,培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366.
[2]马小龙,孙向豪.从生长发育的角度试析儿少武术的多元重构[J].搏击·武术科学,2011,6.
[3]李曙光.对武术套路青少年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方法的研讨[J].文理导航,2010,6:14-18.
[4]熊亚兵.新规则实施下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力量与速度训练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11:5-46.
关键词: 少儿武术 力量训练 特点
1.引言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竞技武术隶属于表现难美性项群,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身体素质是武术运动员掌握和发展技术的基础。当前武术套路运动技术难度大,用力突然,连贯性强,武术套路主要由各部分肌肉驱动身体各关节及全身整体配合的运动,在运动时各关节肌肉会同时作用于它所跨过的若干关节,如果没有强壮有力的肌肉做保证,动作就容易变形,甚者导致各种运动损伤。这就要求运动员进行科学的力量练习,获得矫健的身姿和充足的力量。这对青少年武术运动员的力量与速度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竞技武术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少儿武术处在成长发育期,要结合身心发育特点,把握住力量训练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与训练强度,为青少年武术训练打下良好的力量基础,为今后的武术训练发挥积极的作用。
2.少儿武术力量训练的特点
2.1从生理学角度看少儿武术力量训练
一般来说,武术训练开始年龄都比较小,基本上都是从6—8岁开始练习,此阶段少儿心肺系统、神经系统、骨骼等都处在积极发育时期,远未达到成人机能水平。少儿生长发育过程表现为非匀速阶梯式的斜线上升,时快时慢的波浪式特征,表现在机体器官和各系统发育的时间和速度的不同,特别是青春发育期大多数人在身高、体重及内脏器官上所出现的突增现象。研究资料表明,力量素质的发展敏感期基本是男子在14—20岁,女子在12—18岁,因此在刚开始进行武术练习的时候不宜进行过大负荷的练习,主要是以武术基本功的练习来达到武术技能和全面身体素质的提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发育程度的加快,以及武术技能、身体素质的提高,教练员适当提高武术练习的强度,进行专门的身体素质练习。因此该阶段主要以克服自身体重为主的本体力量练习,速度力量均衡互补式训练,同时还应该注意到在每次力量练习之后要做整理运动,使肌肉和韧带得以牵拉放松。而在长拳类项目中,最需要的就是快速力量,即所谓的“爆发力”,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先进行快速力量训练,后进行耐力训练。当运动员16周岁以后基本上就可以比较放心地进行大强度大负荷的力量练习,此时可增强专门器械发展力量。
2.2从心理学角度看少儿武术力量训练
武术训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科学性很强的工作。除了教练员自身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之外,更要通过日常训练实践不断总结和发现新规律改进训练方法和手段。少儿生长发育不仅表现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的分化和完善,更表现为心理、智力持续发展和运动技能不断获得和提高的过程。[1]特别是青少年时期,心理很不成熟,往往在训练过程会出现厌倦训练、情绪低落与懒惰心理现象。如何把握少儿心理是一个关键性问题。力量训练是一个枯燥艰苦、持之以恒的过程,青少儿因为害怕力量训练而错失提高力量素质的关键时机,为了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教练员在安排力量练习的时候应该注意安排新鲜有趣、娱乐游戏训练内容。例如上肢力量练习,可以采用“推小车”比赛的方法锻炼上肢肩肘腕关节的力量。下肢力量练习,不能一味进行站桩练习或者马步练习,适当改变练习环境与方法,训练形式上可以游戏化,譬如腿部力量游戏训练法:蛙跳接力、跌子骑瞎马、“跳马”接力、搬运接力五、追捕游戏等,这样既能提高练习的兴趣又能增强全身各部位肌群的力量,促进其协调能力与平衡能力的综合发展。同时,教练员还应及时对取得进步的少儿给予表扬,对失败的少儿给予鼓励,培养他们从事艰苦训练的内在动力,激发他们的练习兴趣。
3.少儿武术力量训练的注意事项
3.1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训练相结合
武术套路运动以技击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相济等矛盾运动变化而编制而成的整套演练形式。不仅要求运动员一般身体力量要强,而且要求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训练相结合。长远规划,合理搭配,科学控制训练过程。少儿训练要以儿童少年为本位,即一切动作的选用,动作组合的编排,套路的设计,各阶段各层次的练习负荷、练习密度,难度的设计与要求,都应该有利于少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解剖结构及身体素质的发展与提高。[2]在早期教学与训练阶段,以全面身体素质练习为主,辅以专项力量训练。着重提高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技术的能力,并注意专门提高柔韧、协调、灵活性等素质。随着少儿武术运动员的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年龄的增长,应依据专项力量训练的系统性原则,使专项力量水平逐年提高,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3.2动力性力量与静立性力量相结合
武术套路训练时,不仅需要动力性力量,特别是一些跳跃动作、抡臂动作,要求快速有力,节奏分明,而且需要静力性力量,在展示静力性动作时,要求具备控制身体平衡、保持一定时间效果的能力展示自己的风采,如虚步亮掌、马步架打等。武术的桩功包括弓步、马步等,是武术基本功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桩功就是静力性力量的体现,[3]这就要求武术力量训练要动力性力量与静立性力量训练相结合。力量训练时要采取不同重复的负荷练习顺序。根据强少年儿童身心发育特点与武术自身动作要求,可采取由小到大、由大到小、大小交替或重复不变等负重练习,着重强调基本功和武术自身技能力量训练。力量训练要在运动员较好的状态下进行,合理安排间歇时间。少儿武术力量训练应根据技术特点,着重上肢和躯干部位和发展弹跳力、速度力量方面的训练。青少年运动员的力量练习要严格控制负荷的重量与持续时间,以免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4]
3.3注重武德、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武术在长期的发展中,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中礼仪、讲道德的优秀传统。因此,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培养高尚的武德、优良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少儿身心全面发展。在武术训练中尤其少年儿童素质训练时,容易使他们感到单调、枯燥,注意力不集中,达不到训练效果,甚至造成伤害。武术练习,特别是在追求技艺提高的过程中,需要树立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不仅能培养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而且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
3.4处理好力量训练负荷和恢复体力的关系
少儿武术力量训练一般以相对力量为主,辅以负荷行力量,兼顾动力性与静立性训练相结合原则。而针对青少年在选择力量训练的方法时,应同时考虑到进行力量练习持续的时间与间歇时间,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因此,应按照循序渐进、负荷从小到大的原则进行,并注意上下肢及躯干间的相互搭配。在两次练习中间的休息时,应当进行积极的休息。同时应该注意到在每次力量练习之后要做整理运动,使肌肉和韧带得以牵拉放松。青少年儿童正处于快速生长期,训练结束后,适当增加营养补给,使身心有良好的训练恢复环境,实现力量素质质的飞跃。
4.结语
少儿武术训练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工作,力量素质是武术运动员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是进行各种难度武术动作的生理基础。良好的力量素质不仅能使套路演练顺畅,而且是动作难度的保障。所以,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要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切合少儿实际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力量训练方法,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将一般性力量与专项力量训练相结合,动力性力量与静立性力量相结合。要处理好力量训练负荷和练后恢复,并紧密结合武术自身技术特点进行力量训练,为技术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要提高少儿武德修养,培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366.
[2]马小龙,孙向豪.从生长发育的角度试析儿少武术的多元重构[J].搏击·武术科学,2011,6.
[3]李曙光.对武术套路青少年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方法的研讨[J].文理导航,2010,6:14-18.
[4]熊亚兵.新规则实施下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力量与速度训练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1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