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开展小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角度出发,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操作;学生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渠道,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恰当地采用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出更为良好的思维环境,赋予学生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和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在自主探究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探索中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养。
创设情景,激发思考欲望
情景教学,就是为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环境,创造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诱因的一种教学手段。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教师能够更为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要从数学教学特点出发,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基于教学目标来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欲望,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比如,“年、月、日”这部分涉及到了很多的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此多少有些了解。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设计一些教学情景。首先,教师出示了年历卡,组织学生从中发现自己的生日。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整理、填表分类,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接下来,在讲解平年和闰年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同样设计了问题情景,出示了2004年至2018年连续14年的2月月历,让学生分组探究,从中摸索出规律,进而掌握平年和闰年的知识,并提高观察、概括的能力。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设计了趣味的活动情景、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欲望,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课堂学习活动中。处于此状态下的学生,变得更为活跃,头脑也更为灵活,从而在思考中为创新思维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动手操作,保持学习热情
基于创新思维视角下,数学教学课堂中如果还一味沿用讲授的方式是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热情的。要想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与学生一起合作,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当然,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不断的思考,让他们不断地凝聚注意力,从而有效地完成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解“观察物体”时,首先,教师准备了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并将其摆放成了不同的形状。然后,教师让学生从前后左右不同的方向对此进行观察,并指出在不同位置所观察的图形。学生观察过后,教师说到:“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因而所看到的结果不一定相同;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的形状,却可能看到的是一样的。”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发展其空间观念,教师将他们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操作,让他们通过对小正方形进行拼摆,感受到在同一位置看相同视图的不同摆法,从而提升其视图转化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将其摆放成了不同的形状,并积极地进行观察和记录。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设计了操作活动,真正赋予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得他们有更多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开展操作活动,学生也一直保持着学习热情,其创新思维能力也随之提高。
引导想象,提高创新思维
小学生并不缺乏想象力,而想象又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提高的催化剂。基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不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让他们的思维能够在数学课堂中遨游。这样,学生才能建立形象思维,为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奠定有效的基础。比如,在讲解“平移和旋转”时,教师给学生板书了三个情景,即电梯升降、升旗、火车行驶。教师让学生結合三个情景,闭上眼睛对此想象,使其头脑中构建出相应的画面。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对这些运动的共有特征进行概括,让他们指出这些运动都是沿直线的运动,从而引出了平移的内容。接下来,在讲解旋转相关的内容时,教师采用了同样的策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些生活中存在的旋转运动,并让学生想象在生活中看到的其他旋转的现象,进一步明确这种运动的特点。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制作转盘,在想象和操作中内化知识。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发挥了学生想象的能力,让他们在想象中来对两种数学运动进行模拟,使其加深对两种运动的认识,在归纳总结中上升到理性认知的高度,并在想象中为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土壤。
总而言之,开展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思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推动素质化教育进程。
参考文献
[1]傅行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1).
[2]张莹.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培养[J].中华少年,2019(05).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余东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操作;学生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渠道,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恰当地采用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出更为良好的思维环境,赋予学生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和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在自主探究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探索中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养。
创设情景,激发思考欲望
情景教学,就是为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环境,创造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诱因的一种教学手段。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教师能够更为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要从数学教学特点出发,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基于教学目标来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欲望,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比如,“年、月、日”这部分涉及到了很多的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此多少有些了解。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设计一些教学情景。首先,教师出示了年历卡,组织学生从中发现自己的生日。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整理、填表分类,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接下来,在讲解平年和闰年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同样设计了问题情景,出示了2004年至2018年连续14年的2月月历,让学生分组探究,从中摸索出规律,进而掌握平年和闰年的知识,并提高观察、概括的能力。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设计了趣味的活动情景、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欲望,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课堂学习活动中。处于此状态下的学生,变得更为活跃,头脑也更为灵活,从而在思考中为创新思维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动手操作,保持学习热情
基于创新思维视角下,数学教学课堂中如果还一味沿用讲授的方式是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热情的。要想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与学生一起合作,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当然,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不断的思考,让他们不断地凝聚注意力,从而有效地完成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解“观察物体”时,首先,教师准备了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并将其摆放成了不同的形状。然后,教师让学生从前后左右不同的方向对此进行观察,并指出在不同位置所观察的图形。学生观察过后,教师说到:“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因而所看到的结果不一定相同;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的形状,却可能看到的是一样的。”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发展其空间观念,教师将他们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操作,让他们通过对小正方形进行拼摆,感受到在同一位置看相同视图的不同摆法,从而提升其视图转化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将其摆放成了不同的形状,并积极地进行观察和记录。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设计了操作活动,真正赋予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得他们有更多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开展操作活动,学生也一直保持着学习热情,其创新思维能力也随之提高。
引导想象,提高创新思维
小学生并不缺乏想象力,而想象又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提高的催化剂。基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不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让他们的思维能够在数学课堂中遨游。这样,学生才能建立形象思维,为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奠定有效的基础。比如,在讲解“平移和旋转”时,教师给学生板书了三个情景,即电梯升降、升旗、火车行驶。教师让学生結合三个情景,闭上眼睛对此想象,使其头脑中构建出相应的画面。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对这些运动的共有特征进行概括,让他们指出这些运动都是沿直线的运动,从而引出了平移的内容。接下来,在讲解旋转相关的内容时,教师采用了同样的策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些生活中存在的旋转运动,并让学生想象在生活中看到的其他旋转的现象,进一步明确这种运动的特点。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制作转盘,在想象和操作中内化知识。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发挥了学生想象的能力,让他们在想象中来对两种数学运动进行模拟,使其加深对两种运动的认识,在归纳总结中上升到理性认知的高度,并在想象中为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土壤。
总而言之,开展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思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推动素质化教育进程。
参考文献
[1]傅行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1).
[2]张莹.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培养[J].中华少年,2019(05).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余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