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整个家庭的小太阳,一家人围着他(她)转,他们享受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的关怀和呵护,快乐地成长。但过分的宠爱也养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懂感恩的心态。因此,开展初中感恩教育,增强学生责任意识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关键词: 感恩教育 责任意识 知恩图报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歌曲《感恩的心》唱出人生路上会接触许多人,遭遇许多事,人们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应常怀一颗感恩之心的道理。笔者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途径,对中学生实施感恩意识的培养。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
初中学生正处在性格的形成期和行为的叛逆期,这个阶段非常关键,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可以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思想,让他们的言行走上正轨,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例如,学习《与父母平等沟通》一课时,我先组织学生收看《变形计》,《变形计》里的主人公大多是他们的同龄人,片中城市少年生活优越,却对人冷漠,不知感恩,性格任性,放荡不羁;而山村少年虽然生活清贫,小小年纪却已经学会体谅父母,分担家务,勤奋好学,帮助同学,超年龄地担当着自己的责任。收看完,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对比自己的言行有何不妥之处,深刻地体会生活的不易、父母的艰辛,培养他们强烈的报恩之心。回想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内心充满感激之情。这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很多,如感恩演讲比赛,情感黑板报,专家专题讲座,节假日互致问候……开展这些感恩活动,能让学生拥有感恩之心,萌发责任意识。
二、开展言传身教的感恩教育活动
初中生有超强的模仿力,是最容易被引诱感染的群体,家长、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思想品质。在感恩教育活动中,家长、老师有必要以身作则,发挥好表率作用,让学生在师长的言传身教中有样学样,增强感恩意识。
例如,学了《行为与后果》后,学校可以联系家长来校举办座谈会,主题可以定位《为了孩子就是为了自己》,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感恩教育,让大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知道今天自己用不当的言行对待别人,就会影响孩子明天用不当的言行对待自己。许多家长通过座谈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的严重,回家立即改正:孝敬公婆,夫妻恩爱,关心小辈,在尊老爱幼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们受到感染,积极参与父母的感恩活动,一起关心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望生病的亲戚朋友。学校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文明施教,不讲脏话、粗语。有的老师生病了,或者家中有事,则其他老师积极替班,坚决不影响学生功课,老师的奉献精神、人格魅力,学生看在眼里,体会在心里,影响着学生的一行一言。这种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最能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乐于奉献、知恩图报。
三、开展付诸行动的感恩教育活动
同学们有了感恩意识,就要趁热打铁,让他们付诸行动,用行动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情的感恩,对老师栽培之情的感激,对同学帮助行为的谢意。让他们在感恩行动中体会快乐,学会奉献,学会回报,学会生活,学会担当,增强责任意识。
如学了《人不能选择父母》一课后,我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从来不做家务的同学做起了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衣、做饭、笨手笨脚地炒菜等,看着父母津津有味地吃着并不可口的饭菜,心里分外高兴;有些常嫌自己父母不如别人家父母的同学,也一改以往态度,不再看不起父母的工作,节假日抢着帮父母扫大街,体会父母的不易,从行人赞赏的目光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学完《换个眼光看老师》后,同学们不再跟老师对着干,懂得老师有时严厉是为自己好,尊敬之情溢于言表,主动擦黑板,安装多媒体,搬实验器材……同学之间更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同学们通过感恩行动,懂得人不能一味索取,一味被爱,要知回报,知施恩,这样,人生才有乐趣,生活才会幸福。
四、开展走入社会的感恩教育活动
社会是个大课堂,每个学生学成之后,都会回归它的怀抱。开展走入社会、参加公益的感恩活动,有助于学生提前认识社会,了解今天自己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前辈的努力和祖国的政策,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他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感恩意识。
例如,学校组织学生在清明节到未之日进行扫墓活动,参观历史博物馆,听导游介绍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学生深知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感恩先烈们的牺牲,激发学生树立完成先辈未完成事业的决心;还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擦玻璃,打扫卫生,陪他们说说话。到福利院看望小朋友,送上他们喜爱的小礼物,和他们一起玩游戏。同学们看到这些弱势群体得到全社会的关怀,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和人们胸怀的宽广,容易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学好知识报效社会、分担国家负担的美好心愿。还可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感受科学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便捷,感恩科学家们的辛勤付出,体会知识的力量,增强学生学好知识、造福人类、回报社会的历史使命感。
总之,一个人只有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担负起对国家、社会、家庭、朋友和自己的责任,才会关心社会、关心他人,老师、家长承担着教育的责任,应从身边小事抓起,注意自己的言行,言传身教,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常怀感恩之心,加强责任意识。多参加一些感恩教育活动,让他们在感恩、报恩、施恩的活动中,感受做人的快乐,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 感恩教育 责任意识 知恩图报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歌曲《感恩的心》唱出人生路上会接触许多人,遭遇许多事,人们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应常怀一颗感恩之心的道理。笔者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途径,对中学生实施感恩意识的培养。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
初中学生正处在性格的形成期和行为的叛逆期,这个阶段非常关键,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可以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思想,让他们的言行走上正轨,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例如,学习《与父母平等沟通》一课时,我先组织学生收看《变形计》,《变形计》里的主人公大多是他们的同龄人,片中城市少年生活优越,却对人冷漠,不知感恩,性格任性,放荡不羁;而山村少年虽然生活清贫,小小年纪却已经学会体谅父母,分担家务,勤奋好学,帮助同学,超年龄地担当着自己的责任。收看完,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对比自己的言行有何不妥之处,深刻地体会生活的不易、父母的艰辛,培养他们强烈的报恩之心。回想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内心充满感激之情。这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很多,如感恩演讲比赛,情感黑板报,专家专题讲座,节假日互致问候……开展这些感恩活动,能让学生拥有感恩之心,萌发责任意识。
二、开展言传身教的感恩教育活动
初中生有超强的模仿力,是最容易被引诱感染的群体,家长、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思想品质。在感恩教育活动中,家长、老师有必要以身作则,发挥好表率作用,让学生在师长的言传身教中有样学样,增强感恩意识。
例如,学了《行为与后果》后,学校可以联系家长来校举办座谈会,主题可以定位《为了孩子就是为了自己》,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感恩教育,让大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知道今天自己用不当的言行对待别人,就会影响孩子明天用不当的言行对待自己。许多家长通过座谈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的严重,回家立即改正:孝敬公婆,夫妻恩爱,关心小辈,在尊老爱幼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们受到感染,积极参与父母的感恩活动,一起关心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望生病的亲戚朋友。学校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文明施教,不讲脏话、粗语。有的老师生病了,或者家中有事,则其他老师积极替班,坚决不影响学生功课,老师的奉献精神、人格魅力,学生看在眼里,体会在心里,影响着学生的一行一言。这种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最能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乐于奉献、知恩图报。
三、开展付诸行动的感恩教育活动
同学们有了感恩意识,就要趁热打铁,让他们付诸行动,用行动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情的感恩,对老师栽培之情的感激,对同学帮助行为的谢意。让他们在感恩行动中体会快乐,学会奉献,学会回报,学会生活,学会担当,增强责任意识。
如学了《人不能选择父母》一课后,我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从来不做家务的同学做起了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衣、做饭、笨手笨脚地炒菜等,看着父母津津有味地吃着并不可口的饭菜,心里分外高兴;有些常嫌自己父母不如别人家父母的同学,也一改以往态度,不再看不起父母的工作,节假日抢着帮父母扫大街,体会父母的不易,从行人赞赏的目光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学完《换个眼光看老师》后,同学们不再跟老师对着干,懂得老师有时严厉是为自己好,尊敬之情溢于言表,主动擦黑板,安装多媒体,搬实验器材……同学之间更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同学们通过感恩行动,懂得人不能一味索取,一味被爱,要知回报,知施恩,这样,人生才有乐趣,生活才会幸福。
四、开展走入社会的感恩教育活动
社会是个大课堂,每个学生学成之后,都会回归它的怀抱。开展走入社会、参加公益的感恩活动,有助于学生提前认识社会,了解今天自己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前辈的努力和祖国的政策,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他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感恩意识。
例如,学校组织学生在清明节到未之日进行扫墓活动,参观历史博物馆,听导游介绍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学生深知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感恩先烈们的牺牲,激发学生树立完成先辈未完成事业的决心;还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擦玻璃,打扫卫生,陪他们说说话。到福利院看望小朋友,送上他们喜爱的小礼物,和他们一起玩游戏。同学们看到这些弱势群体得到全社会的关怀,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和人们胸怀的宽广,容易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学好知识报效社会、分担国家负担的美好心愿。还可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感受科学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便捷,感恩科学家们的辛勤付出,体会知识的力量,增强学生学好知识、造福人类、回报社会的历史使命感。
总之,一个人只有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担负起对国家、社会、家庭、朋友和自己的责任,才会关心社会、关心他人,老师、家长承担着教育的责任,应从身边小事抓起,注意自己的言行,言传身教,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常怀感恩之心,加强责任意识。多参加一些感恩教育活动,让他们在感恩、报恩、施恩的活动中,感受做人的快乐,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