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sold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维的发展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推动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动力。可见,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重要标志。下面,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谈几点做法。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有“疑”敢“问”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人的感情有迁移功能,小学生更为强烈。怎样才能使学生敢于提问呢?首先,师生关系要融洽,改变传统的教師只是传授者、灌输者,学生只能当听众、课堂上一问一答式的做法。现在的课堂,教师要俯下身子,走近学生,跟学生是朋友关系,伙伴关系,是平等中的首席。其次,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转变师生角色,为学生搭设交流合作的平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参与中求知、在探讨中发展。再次,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使是很简单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都要给予表扬。这样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思考,全心投入。另外,教师还要运用体态语言,如:每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次暗示等跟学生都是心与心的沟通。这样的课堂,只要有疑问,便会毫无拘束地抢着提问,达到了有“疑”就敢“问”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想“疑”乐“问”
  著名的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学生不仅要“学答”更应该“学问”。但由于小学生缺乏适当的问题情境,对提问的认识不够。或是教师没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课堂上不愿意动脑筋提问题,只想当“观众”或“听众”,因此教师平时要多深入学生,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认知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如:在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新课伊始,就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我很快能判断出他能否被3整除,这时,学生感到很奇怪,这里一定有什么秘密!于是,他们很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思维处于一种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此时,我让学生打开书,先自学(时间必须充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再请教小组同学。我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学空间,让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一会儿,同学们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我说“数”,他们都能对答如流。当我让他们大胆质疑时,有一名学生站起来问:“老师,‘0’能否被3整除?”我抓住了学生这个质疑点,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另一方面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给方法,使学生寻“疑”善“问”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学生想问、敢问、好问,更主要的应是会问、善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会问、善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
  首先,教师要做好提问的示范作用,让学生明确在哪儿寻找疑点。要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性质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点处,还可以在概念的形成过程、算理推导过程、解题思维的分析过程中寻找疑点。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我问学生,要想求出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如果已知圆的直径或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面积呢?”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的机会,同时又对新知进行了强化和巩固。
  其次,要教给学生善问的方法。刚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太大、太空、不着边际,有时只言片语,有时浅显幼稚。对此,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寻找疑点的同时,注意语言表达,从而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进而达到问得准、问得新、问得有价值的效果。如: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时,有这样一个环节: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一般都是长方形。有的学生问,为什么用“一般”?不就是长方形吗?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两个不同的圆柱体实验,最终得出结论。
  总之,让学生敢问、乐问、善问是“新课标”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的大环境下,旧的聋校教育教材不符合飞速发展的教育要求,而且也没有相应的新聋校教育教材诞生。我从2001年开始对聋生尝试使用普小语文教材教学,普小教材的练习题非常不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抗心肌缺血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复方丹参片)及黄芪多糖高、低剂量组,采用冠状动脉结扎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
云南保山话儿有丰富的四音格词,在梳理、描写云南保山话儿四音格词的基础上,探讨了四音格词的音节结构类型、语音和谐情况及内部结构。认为保山话儿四音格词音节结构类型丰富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一句话,写作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学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接踵而至,并越来越引发德育工作者的关注与思考。网络道德教育成为当今继网络出现之后的又一热点。内容繁多而杂乱的网络道德又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每一位青少年人格的形成,特别是师范生,他们是未来教育事业的领导者,他们的道德素养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所以怎样培养师范生网络道德观是网络时代的一个严峻的问題,那么如何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探索师范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方法,就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