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心理健康服务,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紧扣“如何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有效模式”的核心问题,分析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策略,并从服务理念、六维目标、课程体系、防控体系、服务流程五个方面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构情况。
【关键词】心理健康服务;有效模式;服务理念;六维目标;课程体系;服务流程
一、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概念界定
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是指教师以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为依据,在对一组已知事实、经验结果等进行理解和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健康教学、评估、辅导以及危机干预等活动,提高全体师生员工心理健康水平的专业活动。其核心目的是帮助全体师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人格素养。
二、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研究背景及意义
纵观国内外心理研究为学校教育服务的历程,主要经历了医学模式—教育模式—服务模式三个阶段。目前,正是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构的关键期。
国外心理健康服务较我国起步将近早一个世纪,早在19世纪90年代,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就有学校开设心理诊所为师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20世纪60年代,美国一些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更是提出了“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的建议。
相对于西欧、美国等国家,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起步较晚,但国家推进力度非常大,发展趋势非常迅猛。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的要求。同年8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两大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2002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指导下,以班主任和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的要求。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管理的要求。同年12月,国家卫计委等22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2016]77号,下称《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关于建设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总体要求和基本目标,并对教育系统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的专业水平”的要求。《意见》的出台,有力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由教育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的进程。
从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心理健康服务,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正处于教育模式逐渐向服务模式转变的过程中。
在这一背景下,我校结合多年来积累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将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与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进行优化整合,扬长补短,逐步建构成了“一六四三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三、扬长补短,克服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短板
缺乏专科毕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校所存在的共性问题,而且短期内估计也难以解决,没有专业心理教师指引,是否意味着学校就不能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呢?非也,学校要实现从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心理健康服务,单靠一两个专业教师单打独斗是不可能成功的,需要全員参与,全方位投入,需要每个教师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者。缺乏专科毕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只是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短板,不足以成为阻碍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开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校必须要做好自身定位,扬长补短,科学合理地调配现有资源,不断挖掘自身及外在的优质资源来弥补短板。
(一)挖掘内部资源,提升服务实力
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人,也是最了解学生情况的人,由他们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能够更及时更高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因此,学校应为一线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提升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服务的能力,只有教师具备了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具备对心理困扰儿童和青少年进行教育和咨询服务的能力,才能够从根本上把促进儿童心理发展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渗透到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内,才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服务。2009年,我校与广州市第六十八中学(现改名为白云区艺术中学)联合邀请专家送教到校,开办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B证培训班。目前,我校在职教师71人,获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格的有68人,其中获得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A证1人,B证有65人,C证4人,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全员、全方位推进提供了充足的师资力量。
(二)引进优质资源,提升综合实力
《意见》出台后,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应运而生,并日趋成熟与完善,我国已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心理健康防御工作机制。学校是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对象之一,可以借助社区的力量将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引进校园,为师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活动。从2016年开始,我校与嘉禾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广州市白云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建立了合作关系,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引进校园,与学校心理健康服务进行有机融合,开展心理健康个案辅导、团体活动、讲座等。有效运用社会、学校、家庭力量,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有效模式,更科学、更系统地为师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四、建构“一六四三二”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我校遵循“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与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进行优化整合,逐步形成了“一六四三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一”是指一个服务理念;“六”是指心理健康服务要实现的六维目标;“四”是指四项心理课程体系;“三”是指学校、社工、班级三级联动防控体系;“二”是指双线并进服务流程。
【关键词】心理健康服务;有效模式;服务理念;六维目标;课程体系;服务流程
一、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概念界定
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是指教师以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为依据,在对一组已知事实、经验结果等进行理解和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健康教学、评估、辅导以及危机干预等活动,提高全体师生员工心理健康水平的专业活动。其核心目的是帮助全体师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人格素养。
二、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研究背景及意义
纵观国内外心理研究为学校教育服务的历程,主要经历了医学模式—教育模式—服务模式三个阶段。目前,正是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构的关键期。
国外心理健康服务较我国起步将近早一个世纪,早在19世纪90年代,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就有学校开设心理诊所为师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20世纪60年代,美国一些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更是提出了“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的建议。
相对于西欧、美国等国家,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起步较晚,但国家推进力度非常大,发展趋势非常迅猛。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的要求。同年8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两大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2002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指导下,以班主任和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的要求。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管理的要求。同年12月,国家卫计委等22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2016]77号,下称《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关于建设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总体要求和基本目标,并对教育系统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的专业水平”的要求。《意见》的出台,有力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由教育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的进程。
从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心理健康服务,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正处于教育模式逐渐向服务模式转变的过程中。
在这一背景下,我校结合多年来积累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将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与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进行优化整合,扬长补短,逐步建构成了“一六四三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三、扬长补短,克服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短板
缺乏专科毕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校所存在的共性问题,而且短期内估计也难以解决,没有专业心理教师指引,是否意味着学校就不能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呢?非也,学校要实现从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心理健康服务,单靠一两个专业教师单打独斗是不可能成功的,需要全員参与,全方位投入,需要每个教师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者。缺乏专科毕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只是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短板,不足以成为阻碍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开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校必须要做好自身定位,扬长补短,科学合理地调配现有资源,不断挖掘自身及外在的优质资源来弥补短板。
(一)挖掘内部资源,提升服务实力
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人,也是最了解学生情况的人,由他们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能够更及时更高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因此,学校应为一线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提升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服务的能力,只有教师具备了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具备对心理困扰儿童和青少年进行教育和咨询服务的能力,才能够从根本上把促进儿童心理发展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渗透到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内,才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服务。2009年,我校与广州市第六十八中学(现改名为白云区艺术中学)联合邀请专家送教到校,开办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B证培训班。目前,我校在职教师71人,获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格的有68人,其中获得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A证1人,B证有65人,C证4人,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全员、全方位推进提供了充足的师资力量。
(二)引进优质资源,提升综合实力
《意见》出台后,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应运而生,并日趋成熟与完善,我国已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心理健康防御工作机制。学校是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对象之一,可以借助社区的力量将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引进校园,为师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活动。从2016年开始,我校与嘉禾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广州市白云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建立了合作关系,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引进校园,与学校心理健康服务进行有机融合,开展心理健康个案辅导、团体活动、讲座等。有效运用社会、学校、家庭力量,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有效模式,更科学、更系统地为师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四、建构“一六四三二”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我校遵循“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与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进行优化整合,逐步形成了“一六四三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一”是指一个服务理念;“六”是指心理健康服务要实现的六维目标;“四”是指四项心理课程体系;“三”是指学校、社工、班级三级联动防控体系;“二”是指双线并进服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