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地学习。笔者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
关键词:学习方法 数学 兴趣 中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B025 文献标识码:A
“兴趣”是孩子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人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爱默生曾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中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素质,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我把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作为教好数学的首要任务。但差异是现实的,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尖子。有些孩子,往往惧怕数学,对这部分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困生”,怎样让他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功。是每个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地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
二、首先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其自信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学好数学的基础。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教师要改变观念,努力营造各科问题情景,练习情景,精心设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条件,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好数学充满自信,相信“我能行”。
三、以“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科学。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笔者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涉境体味,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面积和面积单位等课时,我借助教学课件,分别以生动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导人新课,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产生了新问题,接下来便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很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学习效率很高。
四、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自信和成功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在教学中就要使学生有学好数学的信心。首先要从心理上消除他们对数学的恐惧感,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应该委婉些,不要让学生感受自己学习数学就是“失败,失败再失败”。其次,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名人的故事,如数学家欧拉,由于工作繁忙,生活条件不良,28岁右眼失明,后来由于工作强度超出了他的身体承受能力,劳累过度使他的左眼也失明了。欧拉在数学、物理、天文、建筑以及音乐、哲学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数学课本上很多符号都是他创立的,比如sin、cos。让学生知道;工夫不负有心人,只要自己努力了,没有什么是可以难倒自己的。
五、特别关注“学困生”,建立其自信心
陶行知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学生”。由于每个孩子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不同,学习的起点就不同,教师要客观的对待这种差异。在数学学习中,帮助“学困生”树立其自信心,还远远不够,由于这部分学生基础太差,教师就要在课堂上特别关注“学困生”。因此,每节课我都特别关注他们在学习中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或者一个轻轻的抚摸,一次眼神的交流,及时提醒他们。在教学中,我还设计了针对性降低难度的问题,让他们都能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见解,在学生的赞赏目光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能行。在反馈练习中,我总是设计两种题,要求“学困生”只做其中的一种就行了。在巡视学生做题时,我都特别关注他们,对他们的作业及时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做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让他们在每节数学课上都有收获,建立起“我也能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及时给“学困生”查漏补缺
再好的老师都不可能让所有的“优生”吃饱,让所有的“学困生”消化好。因此就要求老师对“学困生”即时的进行查漏补缺。对当天没有消化的知识及时进行补课。另外,还帮助他们对要学的新知识进行预习。让他们对第二天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的学习新知,内化新知。
七、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学困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坚持以正面评价为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评价中没有空洞、泛滥的夸奖,而是基于具体的情节之上的真诚的肯定,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更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对“学困生”在学习数学中的点滴进步都不放过。特别是作为中学数学教师,一般都是教学两个班的数学,对于一百多学生,教师不可能都能及时评价,那么“作业本”就成了师生之间“爱”的桥梁。如“今天你上课回答的问题非常完整,继续发扬!”“最近你的进步可真大啊!你的每一点进步,老师都为你高兴。”;“你一直在努力,老师注意到了,也看到了,‘无才出于勤奋’,老师期待着!”一句句小小的评语,根据不同的孩子,老师及时把自己的“情”和“爱”传递到每个孩子的心中,让老师的关爱不断地激励学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八、磨练意志,增强自信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制订计划、采取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期目的和任务的心过程。高尔基曾经说过“在培养意志的过程,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胜利,也能使人坚强许多。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意志品质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从而实现预定的目的。因此,锻炼学生的意志是个性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逐渐形成的,是自己经常克服各种困难使意志得到自我锻炼的结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精心设计具有一定层次的探究活动和有趣味性的题目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获得成功,在克服困难中锻炼他们的意志。对于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困生”,教师要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他们在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此外,心理学表明,学习动机是可以迁移的。现实中,对学习课本文化知识厌倦的学生,往往对体育活动、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兴趣浓厚,我们应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把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动机与学习数学联系起来,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将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学习方法 数学 兴趣 中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B025 文献标识码:A
“兴趣”是孩子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人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爱默生曾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中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素质,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我把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作为教好数学的首要任务。但差异是现实的,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尖子。有些孩子,往往惧怕数学,对这部分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困生”,怎样让他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功。是每个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地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
二、首先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其自信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学好数学的基础。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教师要改变观念,努力营造各科问题情景,练习情景,精心设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条件,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好数学充满自信,相信“我能行”。
三、以“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科学。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笔者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涉境体味,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面积和面积单位等课时,我借助教学课件,分别以生动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导人新课,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产生了新问题,接下来便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很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学习效率很高。
四、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自信和成功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在教学中就要使学生有学好数学的信心。首先要从心理上消除他们对数学的恐惧感,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应该委婉些,不要让学生感受自己学习数学就是“失败,失败再失败”。其次,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名人的故事,如数学家欧拉,由于工作繁忙,生活条件不良,28岁右眼失明,后来由于工作强度超出了他的身体承受能力,劳累过度使他的左眼也失明了。欧拉在数学、物理、天文、建筑以及音乐、哲学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数学课本上很多符号都是他创立的,比如sin、cos。让学生知道;工夫不负有心人,只要自己努力了,没有什么是可以难倒自己的。
五、特别关注“学困生”,建立其自信心
陶行知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学生”。由于每个孩子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不同,学习的起点就不同,教师要客观的对待这种差异。在数学学习中,帮助“学困生”树立其自信心,还远远不够,由于这部分学生基础太差,教师就要在课堂上特别关注“学困生”。因此,每节课我都特别关注他们在学习中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或者一个轻轻的抚摸,一次眼神的交流,及时提醒他们。在教学中,我还设计了针对性降低难度的问题,让他们都能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见解,在学生的赞赏目光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能行。在反馈练习中,我总是设计两种题,要求“学困生”只做其中的一种就行了。在巡视学生做题时,我都特别关注他们,对他们的作业及时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做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让他们在每节数学课上都有收获,建立起“我也能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及时给“学困生”查漏补缺
再好的老师都不可能让所有的“优生”吃饱,让所有的“学困生”消化好。因此就要求老师对“学困生”即时的进行查漏补缺。对当天没有消化的知识及时进行补课。另外,还帮助他们对要学的新知识进行预习。让他们对第二天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的学习新知,内化新知。
七、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学困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坚持以正面评价为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评价中没有空洞、泛滥的夸奖,而是基于具体的情节之上的真诚的肯定,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更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对“学困生”在学习数学中的点滴进步都不放过。特别是作为中学数学教师,一般都是教学两个班的数学,对于一百多学生,教师不可能都能及时评价,那么“作业本”就成了师生之间“爱”的桥梁。如“今天你上课回答的问题非常完整,继续发扬!”“最近你的进步可真大啊!你的每一点进步,老师都为你高兴。”;“你一直在努力,老师注意到了,也看到了,‘无才出于勤奋’,老师期待着!”一句句小小的评语,根据不同的孩子,老师及时把自己的“情”和“爱”传递到每个孩子的心中,让老师的关爱不断地激励学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八、磨练意志,增强自信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制订计划、采取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期目的和任务的心过程。高尔基曾经说过“在培养意志的过程,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胜利,也能使人坚强许多。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意志品质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从而实现预定的目的。因此,锻炼学生的意志是个性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逐渐形成的,是自己经常克服各种困难使意志得到自我锻炼的结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精心设计具有一定层次的探究活动和有趣味性的题目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获得成功,在克服困难中锻炼他们的意志。对于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困生”,教师要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他们在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此外,心理学表明,学习动机是可以迁移的。现实中,对学习课本文化知识厌倦的学生,往往对体育活动、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兴趣浓厚,我们应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把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动机与学习数学联系起来,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将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