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聋生掌握和运用口语、书面语的最直接表现就是阅读。因此,阅读教学对形成听力残疾学生的语言,培养说、读、写的能力以及促进其心智能力的发展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然而,有许多人认为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聋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以后再作为重点,笔者认为,阅读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各种途径从低年级开始抓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以自学的形式让学生用指语阅读
聋生从入学开始接触最多的就是手势语和手指语。他们利用手势语和同学、老师沟通。利用手指语来拼读生字、词语、句子。因此,在拼音教学中,对学生手指语的掌握要严格要求。在学生掌握了声母和韵母的正确发音方法和口形的基础上需要利用指语拼读词语来继续巩固对拼音的学习。可是到了读句子时,大多数教师仍然要求学生跟老师一起打指语读句子。经过分析,笔者发现这种做法有诸多不利因素。
首先,学生读的时候要一边看老师的指语、老师的口形还要看黑板上的大字课文。在同一时间内,学生能够用一双眼睛顾及到三方面吗?其次,打指语读句子实际上是让学生按字来读,并不能按照句子的意思来停顿,其中错误断词、断意的弊端非常突出。在数学课上也是同样。例如:在一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有“一共、还剩”等许多关键性词语,告诉学生指语后,他们仍然不能够理解其中的意思。因此,打指语读句子可以作为让学生培养自学能力的最好方法而发挥其纠正口形以及提高看口能力的最大优点即可。
二、利用手势语阅读来提高聋生的理解能力
阅读活动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因为阅读要经由感知而达于理解,感知过的材料要经过想象、思维才能实现理解,为了要思维,头脑中必须要有足够的词汇知识、语法知识的储备。而且,理解了的语言材料也要积累起来才能转化为能力。所以,阅读过程中的心智活动是十分活跃的。手势语以其直观、形象的特点作为聋人最易表达的语言很显然是在这场“心智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有许多老师在领读课文时,用教鞭在大字课文上一字一点,学生也跟着教鞭的起伏晃着脑袋,如果抛开学生怪异的发音,这与健听人读课文有什么区别呢?健听人能够依靠口语思维来理解意思,那我们聋生呢?如果这时用手势语来阅读那效果就不同了。首先,利用手势语阅读能够让学生正确断词、断意。例如:二年级第8课的句子“春天,天气暖和了。校园里的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叶子。”除标点符号这一朗读的标记以外可以教学生像健听人那样有节奏地打手势语朗读“天气 | 暖和了 | 校园里的 | 柳树 | 长出了 | 嫩绿的 | 叶子。”加上表情,这样会更便于学生理解句意。在数学课上,学生打指语仍然不能够理解的“一共、还剩”等,只有通过老师用实物、图片、幻灯片演示多次并教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手势语学生才能够逐渐脱离这些辅助真正理解它的意思。以后在遇到这些词语的时候依靠手势语的阅读来将这一概念与大脑中所积累的素材结合起来,最终达到运用。
三、手口结合,让聋生的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共同提高
阅读分为朗读和默读。朗读运用的是外部语言,默读运用的是内部语言,而内部语言是由外部言语转化而来的,听力残疾儿童的外部言语处于很低的水平上。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打指语阅读时口形是正确的但让他们边打手势语边读时,口形就乱了。这需要一个长期练习的过程,首先要让学生通过打指语自学来熟练口形;其次,老师在领读时要一边打出清晰的手势语一边给学生展示出清楚的口形,而且这样做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师生共同努力,经过长期练习,手势语和口形自然而然就会结合起来。这样必然会对学生形成清晰的外部言语有很大帮助,最终让学生将外部言语转化为自己的内部言语达到提高理解能力的目的。
四、注重看口能力的培养,提高聋生的阅读能力
有很强的看口能力的聋人一定是智商非常高的,但是,智商高的聋人不一定有很强的看口能力。因此,看口形这一聋生的特殊需要是要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的。无论聋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有多大,每一位聋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看口能力。所以,从学拼音开始就要努力培养。看口有一个内部消化的过程,也就是说聋生只有在自己用正确的口形读出拼音、词语、句子的基础上才能看懂别人的口形,长期坚持必定会对学生形成清晰的外部和内部言语、提高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如:“春天,天气暖和了。校园里的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叶子。”这段话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打指语读,然后,老师只用口形不出声让学生看口形,学生不发音也不模仿。第三步,让学生模仿口形不出声;接着师生共同出声朗读。最后,师用手势语和口语领学生读。在看词语的口形时可以设立一些不用奖品的激励方法。
五、要通过大量的背诵积累素材,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聋生中的智商差异较之同龄的健听孩子要大的多。因此,在理解、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上就有很大差别。同样的一个句子,智商较高的孩子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理解,并且还能流畅地背诵和默写,但智商较低的孩子得用很长的时间才能“挤牙膏”似的死记硬背。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学会运用谈何容易呀!即使是智商高一些的聋生背诵过的句子如果不常复习,就会逐步生疏,过了一段时间后大部分都忘光了,造成学了新知识忘了旧内容的恶性循环,语言始终丰富不了,语言能力也上不去。聋生要不断循环地背诵学过的句子直到具有熟练技能为止。要背就得读,聋校老师要经常帮助学生变换形式的朗读、默读、口语、手势语结合读,这样才能把长期不说话的聋生的语言能力练出来,才能够提高聋生的阅读能力。
六、适当补充一些课外教材来丰富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聋校教材更新要比普小的困难大的多,因此,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外教材来丰富学生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普小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中的《自选商场》一课对于聋校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掌握。聋生有可能将“在自选商场买东西真方便”中的“方便”理解为“方便面”,但类似于这样的词语和句子通过讲解学生都是能够理解的。给学生增加一些“跳一跳,够得着”的知识,对拓宽思路,丰富想象力、提高阅读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一、以自学的形式让学生用指语阅读
聋生从入学开始接触最多的就是手势语和手指语。他们利用手势语和同学、老师沟通。利用手指语来拼读生字、词语、句子。因此,在拼音教学中,对学生手指语的掌握要严格要求。在学生掌握了声母和韵母的正确发音方法和口形的基础上需要利用指语拼读词语来继续巩固对拼音的学习。可是到了读句子时,大多数教师仍然要求学生跟老师一起打指语读句子。经过分析,笔者发现这种做法有诸多不利因素。
首先,学生读的时候要一边看老师的指语、老师的口形还要看黑板上的大字课文。在同一时间内,学生能够用一双眼睛顾及到三方面吗?其次,打指语读句子实际上是让学生按字来读,并不能按照句子的意思来停顿,其中错误断词、断意的弊端非常突出。在数学课上也是同样。例如:在一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有“一共、还剩”等许多关键性词语,告诉学生指语后,他们仍然不能够理解其中的意思。因此,打指语读句子可以作为让学生培养自学能力的最好方法而发挥其纠正口形以及提高看口能力的最大优点即可。
二、利用手势语阅读来提高聋生的理解能力
阅读活动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因为阅读要经由感知而达于理解,感知过的材料要经过想象、思维才能实现理解,为了要思维,头脑中必须要有足够的词汇知识、语法知识的储备。而且,理解了的语言材料也要积累起来才能转化为能力。所以,阅读过程中的心智活动是十分活跃的。手势语以其直观、形象的特点作为聋人最易表达的语言很显然是在这场“心智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有许多老师在领读课文时,用教鞭在大字课文上一字一点,学生也跟着教鞭的起伏晃着脑袋,如果抛开学生怪异的发音,这与健听人读课文有什么区别呢?健听人能够依靠口语思维来理解意思,那我们聋生呢?如果这时用手势语来阅读那效果就不同了。首先,利用手势语阅读能够让学生正确断词、断意。例如:二年级第8课的句子“春天,天气暖和了。校园里的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叶子。”除标点符号这一朗读的标记以外可以教学生像健听人那样有节奏地打手势语朗读“天气 | 暖和了 | 校园里的 | 柳树 | 长出了 | 嫩绿的 | 叶子。”加上表情,这样会更便于学生理解句意。在数学课上,学生打指语仍然不能够理解的“一共、还剩”等,只有通过老师用实物、图片、幻灯片演示多次并教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手势语学生才能够逐渐脱离这些辅助真正理解它的意思。以后在遇到这些词语的时候依靠手势语的阅读来将这一概念与大脑中所积累的素材结合起来,最终达到运用。
三、手口结合,让聋生的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共同提高
阅读分为朗读和默读。朗读运用的是外部语言,默读运用的是内部语言,而内部语言是由外部言语转化而来的,听力残疾儿童的外部言语处于很低的水平上。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打指语阅读时口形是正确的但让他们边打手势语边读时,口形就乱了。这需要一个长期练习的过程,首先要让学生通过打指语自学来熟练口形;其次,老师在领读时要一边打出清晰的手势语一边给学生展示出清楚的口形,而且这样做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师生共同努力,经过长期练习,手势语和口形自然而然就会结合起来。这样必然会对学生形成清晰的外部言语有很大帮助,最终让学生将外部言语转化为自己的内部言语达到提高理解能力的目的。
四、注重看口能力的培养,提高聋生的阅读能力
有很强的看口能力的聋人一定是智商非常高的,但是,智商高的聋人不一定有很强的看口能力。因此,看口形这一聋生的特殊需要是要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的。无论聋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有多大,每一位聋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看口能力。所以,从学拼音开始就要努力培养。看口有一个内部消化的过程,也就是说聋生只有在自己用正确的口形读出拼音、词语、句子的基础上才能看懂别人的口形,长期坚持必定会对学生形成清晰的外部和内部言语、提高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如:“春天,天气暖和了。校园里的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叶子。”这段话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打指语读,然后,老师只用口形不出声让学生看口形,学生不发音也不模仿。第三步,让学生模仿口形不出声;接着师生共同出声朗读。最后,师用手势语和口语领学生读。在看词语的口形时可以设立一些不用奖品的激励方法。
五、要通过大量的背诵积累素材,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聋生中的智商差异较之同龄的健听孩子要大的多。因此,在理解、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上就有很大差别。同样的一个句子,智商较高的孩子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理解,并且还能流畅地背诵和默写,但智商较低的孩子得用很长的时间才能“挤牙膏”似的死记硬背。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学会运用谈何容易呀!即使是智商高一些的聋生背诵过的句子如果不常复习,就会逐步生疏,过了一段时间后大部分都忘光了,造成学了新知识忘了旧内容的恶性循环,语言始终丰富不了,语言能力也上不去。聋生要不断循环地背诵学过的句子直到具有熟练技能为止。要背就得读,聋校老师要经常帮助学生变换形式的朗读、默读、口语、手势语结合读,这样才能把长期不说话的聋生的语言能力练出来,才能够提高聋生的阅读能力。
六、适当补充一些课外教材来丰富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聋校教材更新要比普小的困难大的多,因此,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外教材来丰富学生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普小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中的《自选商场》一课对于聋校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掌握。聋生有可能将“在自选商场买东西真方便”中的“方便”理解为“方便面”,但类似于这样的词语和句子通过讲解学生都是能够理解的。给学生增加一些“跳一跳,够得着”的知识,对拓宽思路,丰富想象力、提高阅读能力是很有好处的。